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方法]以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蔗糖及外源激素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结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生长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 NAA 0.10 mg/L+蔗糖40 g/L+琼脂6.5 g/L,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0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在茎尖生长培养基上对25个甘薯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出苗率为50.0%~79.3%,16个品种的出苗率达80.0%以上,其中,5个品种的出苗率为100.0%。在生根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达100%,根多而粗壮,茎叶生长旺盛。试管苗不用炼苗,可直接从培养瓶中移栽至细河沙中,成活率达100%。以巴西牵牛作为指示植物,采用靠接法对试管苗进行脱毒鉴定,脱毒率为79.1%。[结论]该研究为甘薯茎尖脱毒苗生产提供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简便易行的脱毒苗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mg/L6-BA+0.1 mg/L NAA从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相似文献   

3.
南方薯区甘薯脱毒苗生产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苗培养和繁苗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南方薯区甘薯脱毒苗生产体系,该体系系列效率高,种苗容量大、成本低、并初步划分了各级种薯(苗)分级 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甘薯病的田间症状及病原种类,并综述了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及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剥离与培养获得甘薯脱毒苗技术,是目前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恢复良种原有特性的最有效途径。甘薯脱毒试管苗直繁种苗技术,通过试管苗继代扩繁、日光温室暖棚扩繁、塑料大棚扩繁、大田扩繁等,1株试管苗可扩繁至60000株生产用脱毒种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更易于提高商品薯产量,具有生产周期短、扩繁效率高、感染病毒率低,种苗质量稳定等优点,已在生产中获得推广、应用,是一种新的脱毒甘薯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病毒脱除的效果,并对‘滁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遗传稳定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电镜观察和巢式PCR两种方法检测‘滁菊’8种(类)病毒;比较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3种脱毒方法的脱毒率,筛选出确定‘滁菊’病毒脱除的最适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脱毒苗和非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并以总黄酮、绿原酸以及鲜花产量等为检测指标,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产量品质。[结果]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侵染‘滁菊’的主要(类)病毒为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较单独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好且差异显著,当2种(类)病毒CVB和CSVd都脱除时,脱毒率能达到35.21%、36.62%。3种脱毒方式均能保持‘滁菊’的遗传稳定性。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其在单株产量和品质上都显著优于非脱毒苗‘滁菊’,花直径、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分别比非脱毒苗高4.5%、21.2%、24.0%。[结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热处理或病毒唑处理脱除‘滁菊’病毒效果明显,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IAA:6-BA为1:5~20诱导效果好,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mg/L+IAA0.1~0.2 mg/L+GA30.1 mg/L;试管苗株系经指示植物、NCM-ELISA法检测,获得了6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茎段试管快速繁殖时,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单独使用IAA或与GA3结合使用,在28℃、光照12 h/d、液体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IAA:6-BA为1:5-20诱导效果好,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mg/L IAA0.1-0.2mg/L GA3 0.1mg/L;试管苗株系经指示植物,NCM-ELISA法检测,获得了6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茎段试快速繁殖时,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单独使用IAA或与GA3结合使用,在28℃,光照12h/d,液体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湛江地区甘薯病毒病影响甘薯品质与产量的问题,采用快速催芽与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的方式快速繁殖甘薯;运用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获得甘薯无病毒植株并扩繁;利用试管内靠接、研磨液浸染、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5种方式进行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植株和有效的甘薯病毒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结合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可有效减少甘薯携带病毒种类,实现甘薯种苗脱毒;试管内靠接、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等3种嫁接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可有效检测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14.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脱毒技术发展的情况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标准化生产情况,并对今后脱毒甘薯的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展望,为脱毒甘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脱毒甘薯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茎尖大小及病毒钝化剂对甘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负相关(r=-0.9875),表明病毒在茎尖部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脱毒效果较好。添加适量的病毒钝化剂可提高脱毒率,但同时抑制茎尖生长,成苗率有所降低。选用无病症、生长健壮的薯苗作脱毒材料,可以得到较高脱毒率的组培苗。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脱毒甘薯试管苗及原原种苗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以薯育苗、以苗育苗的扩繁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脱毒夏甘薯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周文富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夏甘薯品种,普遍发生病毒病,造成品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低,而采取茎尖分生组织试管培养出来的脱毒薯,是当今世界防治甘薯病毒病、脱除病毒、恢复品种优良种性唯一有效的方法。据江苏省甘薯脱毒技术协作组199...  相似文献   

18.
甘薯脱毒苗是目前利用茎尖培养防治植株病毒病最有效方法.我公司脱毒中心在2000年脱毒薯田间对比试验中,用甘薯茎尖培养并获得的植株增产16%~17.9%.脱毒甘薯苗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脱毒对甘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云南高原蜜薯为试验材料,以0.1~0.2 mm微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外源激素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建立云南高原蜜薯脱毒繁育体系.同时对脱毒甘薯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学指标、光合指标、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相关保护酶的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MS+ 0.1 mg·L-16-BA+ 0.1 mg·L-1 NAA+ 30 g·L-1蔗糖+7 g·L-1琼脂是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最佳体系;脱毒苗的生长动态指标均优于对照,光合能力、营养指标及生物活性成分均高于对照;脱毒处理增加了甘薯叶片中POD、SOD等保护酶的活性,降低了MDA含量.说明脱毒能显著改善甘薯植株的生长状况,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普通植株.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培养甘薯脱毒种苗以及脱毒苗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薯作为集能源、食品加工、保健和药用、出口创汇等功能于一身的经济作物 ,栽培面积日益扩大。但长期无性繁殖 ,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是脱除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 ,根据近年来甘薯脱毒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课题的研究和生产实践 ,提出一套经济实用 ,快速简捷的脱毒甘薯 (苗 )快速繁殖供种程序 ,对加快脱毒甘薯繁殖速度 ,增大繁殖倍数 ,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