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张网渔获的蟹笼渔具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蟹笼渔具是东海近海重要的作业方式,安装释放装置是改善蟹笼渔具选择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通过海上试验,对比释放口宽度分别为25 mm和30 mm的试验蟹笼、对照蟹笼和张网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渔获,结合渔获方程和SELECT模型分析蟹笼的接触选择性和对张网的相对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张网渔具所捕获的群体较对照蟹笼更小;对比对照蟹笼渔获分布,分析试验蟹笼的接触选择性,结果显示,50%选择甲宽(l50)和蟹笼的捕捞能力随着释放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选择范围(SR)基本不变。对比张网的渔获分布,获得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结合张网和蟹笼的作业特点,将对照蟹笼的相对选择性视为蟹笼渔具的可捕率,结果显示,较大的个体更容易接触并进入蟹笼,50%概率接触并进入蟹笼的个体甲宽为98.7 mm;释放口宽度30 mm的试验蟹笼的相对选择性的l50(118.4 mm)和SR(10.5 mm)与接触选择性的l50(117.4 mm)和SR(9.5 mm)几无差异;对于释放口宽度25 mm的试验蟹笼,接触和相对选择性l50没有差异,但相对选择范围SR(5.6 mm)明显小于接触选择范围(11.3 mm),因此只考虑蟹笼的接触选择性而忽略其可捕率所得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对蟹笼渔具的可捕率的描述方式以及与蟹笼作业能力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驯化摄食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discusdiscus♂)对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的选择性,继而通过实验研究了强制摄食驯化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无饵料强制驯化的状态下,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石莼>江蓠>龙须菜>蜈蚣藻;在用单一饵料强制驯化7d后,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江蓠>石莼>龙须菜>蜈蚣藻。而黑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存在随机性,没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表明,海带是黑鲍最喜食的饵料,前期摄食驯化对其饵料选择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单片刺网对黄鲷的选择性,制定合理的网目尺寸,于2015年4月在东海海域进行刺网选择性试验,通过设计3种网目尺寸(50 mm、60 mm、70 mm)的单片刺网,比较其对黄鲷的选择性条件,应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 3种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本次捕获的黄鲷叉长分布为116~171 mm,平均叉长139 mm;(2)单片刺网的网目尺寸对黄鲷叉长选择性明显,且叉长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大;(3)通过AIC值、模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得出,单片刺网对黄鲷的选择性运用Lognormal模型效果最佳;(4)根据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的开捕规格,单片刺网对黄鲷的最小网目尺寸为72 mm。  相似文献   

4.
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底拖网不同网目尺寸(40、50、60、65 mm)的方形目和菱形目网囊捕捞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进行选择性实验,对不同网囊网目结构、不同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性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0 mm,小黄鱼的逃逸率极低,网目结构选择性差异不明显。大于50 mm时,方形目网囊逃逸率均略高于菱形目结构,但方形目与菱形目逃逸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2)网目尺寸为50 mm、60 mm和65 mm时,方形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_(0.5))分别比菱形目网囊的L_(0.5)大28.5%、16.8%和7.3%,方形目网囊对于小黄鱼具有较好的选择性。(3)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_(0.5)),结合现行可捕体长标准以及不同阶段渔获物体型特征,建议菱形网目尺寸为60 mm或者方形网目尺寸为55 mm,二者具有相同的选择性和渔获率。  相似文献   

5.
河蟹(Erio Cheir Sinensis)对食物的选择性在河蟹池塘养殖中有较大的实用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营口市水产研究所河蟹组(1982)做过用偏动物性饲料和偏植物性饲料的投喂效果试验.任元先(1987)做了二龄河蟹对苦草、水花生等9种饲料的选择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大菱鲆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构建了大菱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体系,对DNA提取、双酶切反应、连接反应、预扩增反应、选择性扩增反应和银染等步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EcoRI/MseI双酶切、核心序列加3个选择性碱基的选择性扩增引物、1∶6(w∶w)的EcoRI端与MseI端选择性扩增引物比和20μl选择性扩增体积,可得到十分稳定的结果。所得产物经电泳和银染后可获得条带清晰、背景干扰小的图像。该体系的构建为AFLP技术在大菱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炳忠  万荣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9):1166-1175
研究拖网网囊选择性对于渔业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重要意义。拖网网囊选择性的研究一般先开展捕捞实验,然后使用选择性模型拟合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得出选择性参数和选择性曲线。主要的选择性参数包括50%选择体长(L50)和选择范围(SR)。但是,仅仅提供选择性参数和曲线是不够的,还需要拟合它们的不确定性,并以置信区间的形式展现。双重拔靴法是拟合网囊选择性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在阐述双重拔靴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选取2组实验数据为实例,用常规方法和双重拔靴法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拟合结果诠释双重拔靴法的特点和优势。结果表明,双重拔靴法能够很好地拟合网囊选择性参数L50、SR和曲线的不确定性。同时,本研究还就应用双重拔靴法的重大误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可为研究人员开展渔具选择性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尺寸网目与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的选择性,本研究基于实验水槽中的套网法试验,测得许氏平鲉的生物学特征参数,采用Logistic模型曲线拟合得到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曲线,并用极大似然法估算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网目尺寸为63 mm、82 mm、93 mm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L50)分别为18.49 cm、23.90 cm、25.1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18、3.6、3.85,选择因素(SF)分别为2.93、2.91、2.7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许氏平鲉的L50、SR逐渐增大, SF逐渐减小;当82 mm网目的缩结系数(Et)分别为0.5、0.6、0.707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L50)分别为21.47 cm、23.90 cm、22.0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23、3.6、3.38,选择因素(SF)分别为2.65、2.91、2.68,随着网目缩结系数的增大,许氏平鲉的L50、SR、SF先增大后减小,在Et为0.6时均达到最大。为保护许氏平鲉幼鱼资源,建议在鱼礁区使用网目规格为70 mm, Et为0.6的笼壶渔具进行采捕。  相似文献   

9.
张网Y型释放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张网渔具选择性,为探究不同规格栅栏间距的选择性差异,该试验共设置3组栅栏间距(10 mm、15 mm、20 mm),于2015年12月在舟山嵊泗进行海上试验,捕捞渔获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采用联合网次数据分析该释放装置不同栅栏间距对口虾蛄、三疣梭子蟹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口虾蛄、三疣梭子蟹选择性指标50%选择体长/甲宽(L50)随着释放栅栏间距的增加不断增大,口虾蛄、三疣梭子蟹选择范围(SR)则随着栅栏间距的增加不断减少。表明Y型释放装置可有效用于释放小个体口虾蛄、三疣梭子蟹等甲壳类生物,但是适宜的释放间距仍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单桩张网菱形、方形网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一种利用帆布作为扩张装置的新型单桩张网渔具在吕四渔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改善这种张网对主要渔获对象的尺寸选择性,进而评价其渔获性能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使用套网试验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25 mm、35 mm和45 mm)的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尺寸选择性试验。通过对黄鲫(Setipinnataay)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体长数据的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菱形还是方形网目网囊,其50%选择体长L50和选择范围SR都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L50呈线性增长)。对比菱形和方形网目的选择性发现,对于黄鲫,50%选择体长L50差异不大,但菱形网目的选择范围SR大于方形网目;对于小黄鱼,方形网目具有更好的选择特性,即具有较大的L50(8%)和较小的SR(52%),但差异均不显著。菱形和方形网目对于不同体型鱼类的选择性差异以及渔民对方形网目网囊的抵触情绪等都使得在张网渔业中推广方形网目网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单船框架拖网(俗称弓子网)是渤海海区常见的作业渔具,对底栖渔业生物选择性差,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副渔获物。为改善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7年9月在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15、25、35、45和55 mm的5种网囊进行了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弓子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底栖种类的能力。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尾数逃逸率和产值损失率逐渐增大,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的选择性参数(L0.5、SR)呈线性增加。口虾蛄和鹰爪虾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目尺寸(m)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L0.5=1.472m+12.63(R2=0.934)和L0.5=1.394m+0.724(R2=0.920)。在目前的渔业资源状况下,为保护口虾蛄和鹰爪虾等经济渔获物资源,兼顾生产效益和幼鱼资源保护,建议将弓子网最小网目尺寸放大至45 mm。  相似文献   

12.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71-1281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 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 4 组网目尺寸(30、35、40 和 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 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 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 网囊对带鱼的 50%选择体长增大, 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 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 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 40 mm 的网囊选择性较差, 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 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相似文献   

13.
杨吝 《水产科技》1992,(4):41-43
选择性电捕虾拖网:美国渔业技术研究人员根据鱼虾对不同的脉冲电场反应不同这一特性,设计出一种选择性电捕虾拖网(图7)。它使用一幅长方形网片(缩结后高度为1.83~2.44米)以封闭拖网网口。并在网腹前部设置一块大目网片(目大30.5~46厘米)。把电极接到拖网沉纲上,  相似文献   

14.
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主要按目标鱼种和兼捕物种渔获效率进行评价。对其研究有助于改进延绳钓渔具渔法, 提高目标鱼种捕捞效率和减少兼捕。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对国内外关于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 从钓具选择性、钓钩深度、饵料选择性、环境因素以及钓具浸泡时长等方面概括了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为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前人研究取得的成果有: (1)不同鱼种最佳作业深度和钓具浸泡时长不同; (2)较大尺寸的圆形钩能减少兼捕; (3)拟饵也具有选择性, 鱼类饵料和蓝色染色饵料有利于减少兼捕; (4)具体水层的环境因素对延绳钓渔获性能影响较大。建议今后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研究应: (1)确定钓钩最佳沉降速度和深度; (2)分水层建立不同物种渔获性能预测模型; (3)针对不同的目标鱼种探索最佳尺寸和钩形; (4)研究不同气味和颜色的饵料或拟饵对物种选择性的影响; (5)考虑诱饵、钓钩类型和尺寸和钓具浸泡时长对渔获率、死亡率、兼捕率和兼捕物种释放后存活率的潜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5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和对栉孔扇贝的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在有或无日本蟳、刺参等干扰饵料的条件下,多棘海盘车对于5种双壳贝类均可摄食,且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中,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摄食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贝类(P<0.05),分别为5.7、5.0、5.7、5.3、6.0只/d,干扰饵料的加入并没有对多棘海盘车的摄食选择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采用定时投喂饵料的方式,每隔4 h投喂一次栉孔扇贝,多棘海盘车表现出显著地昼夜摄食节律。其18:00–翌日06:00的摄食量显著高于06:00–18:00的摄食量(P<0.05),分别为60%和40%,多棘海盘车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22:00,摄食频率达到58%,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5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和对栉孔扇贝的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在有或无日本蟳、刺参等干扰饵料的条件下,多棘海盘车对于5种双壳贝类均可摄食,且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中,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摄食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贝类(P<0.05),分别为5.7、5.0、5.7、5.3、6.0只/d,干扰饵料的加入并没有对多棘海盘车的摄食选择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采用定时投喂饵料的方式,每隔4 h投喂一次栉孔扇贝,多棘海盘车表现出显著地昼夜摄食节律。其18:00–翌日06:00的摄食量显著高于06:00–18:00的摄食量(P<0.05),分别为60%和40%,多棘海盘车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22:00,摄食频率达到58%,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  相似文献   

17.
东黄海区银鲳流刺网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90 mm、100 mm、110 mm和120 mm四种网目尺寸的银鲳流刺网进行选择性试验,利用Nomal、Lognomal、Gamma和Bi-nomal模型,进行银鲳渔获数据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银鲳流刺网具有较好的捕捞对象和尺寸选择性;(2)银鲳流刺网网目尺寸选择性最适表达曲线为Gamma曲线;(3)分别利用选择性曲线和体周两种方法,推算最适捕获银鲳叉长与网目尺寸的线性关系,获得关系式为a=0.252 8L;(4)参照目前银鲳开捕叉长的最新研究结果,东黄海区银鲳流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建议调整为100 mm。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 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 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gDW)均随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而显著下降,且DHA和ARA含量均在胚胎囊胚期至尾芽期大幅降低.中性脂EPA和DHA含量随发育呈先升后降,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初孵仔鱼和2日龄(2DPH)卵黄囊仔鱼.中性脂ARA含量随发育逐步升高,峰值出现在3日龄(3DPH)卵黄囊仔鱼.在胚胎发育前期,总脂肪DHA和ARA相对EPA被选择性消耗,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被机体选择性消耗,N-6PUFA相对N-3 PUF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发育后期及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EPA相对DH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SFAs中16∶0相对18∶0被选择性消耗.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和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MUFAs中16∶1相对18∶1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阶段极性脂肪中DHA、ARA和EPA可以向中性脂肪中转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对不同类别脂肪中的重要脂肪酸的消耗具有选择性,且其选择性与发育阶段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选择性,2014—2017年于南海海域使用套网法和裤网法对2组菱目网囊(D25和D30)和6组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S35+D25、S35+D30和S35+D35)进行选择性试验。以SELECT模型为基础框架,以logsitic曲线为模型,使用极大似然估算法估算单网次和联合网次下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菱目网囊D25和D30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很差,逃逸数量很少;套网法试验中,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和S35+D25对刀额新对虾的平均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1.52 mm、60.84 mm、63.21 mm和64.53 mm,平均选择范围(SR)分别为16.48 mm、14.31 mm、12.84 mm和9.75 mm;裤网法试验中,混目网囊S35+D25、S35+D30和S35+D35对刀额新对虾的平均L50分别为75.43 mm、82.38 mm和95.39 mm,平均SR分别为6.93 mm、6.39 mm和20.44 mm,平均相对作业强度(p)分别为0.51、0.52和0.64。综合南海区刀额新对虾的首次性成熟体长(80 mm)和网囊选择性等多方面因素,认为S35+D30网囊的选择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南海海域虾拖网的渔具管理和刀额新对虾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仔稚鱼对不同底质类型的选择性,共设置砾石(1~2 cm)、沙石(0.2 cm)和泥三种底质类型。分别以15日龄(体长(13.99±0.40) mm,n=40)、35日龄(体长16.75±0.75 mm,n=40)和55日龄仔稚鱼(体长21.47±1.14 mm,n=10)为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5日龄仔鱼对砾石底质具有明显的偏好,停留在砾石、沙石和泥底质上的试验鱼数量百分比依次为(35.69±6.77)%、(27.15±4.50)%和(26.94±3.33)%;35日龄仔鱼和55日龄稚鱼均对沙石和泥底质具有更高的偏好性,其中35日龄仔鱼停留在三种底质上的数量百分比为砾石(22.85±5.17)%、沙石(31.53±3.09)%和泥(34.51±3.61)%,55日龄稚鱼停留在三种底质上的数量百分比为砾石(22.43±7.83)%、沙石(29.10±6.98)%和泥(33.96±8.86)%。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对底质存在选择性,不同生长期的仔稚鱼对不同底质的选择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