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美猪肉产业互补性对双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猪肉产业资源禀赋和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双边猪肉贸易不平衡,产业互补性和贸易潜力有待提升。为研究中美两国猪肉产业互补性问题,本文以双边猪肉产业互补性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对两国猪肉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美两国猪肉产业互补性指数对双边猪肉贸易有着正的影响;中美两国猪肉贸易潜力巨大,双边猪肉贸易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中美贸易纠纷逐步解决的背景下两国应加强猪肉产业合作,提高双边猪肉贸易互补水平。  相似文献   

2.
2019年5月美国将中国2 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暂停数月的中美贸易摩擦再度重启,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迎来新的变化。总结了世界猪肉生产、贸易的地区格局,分析了主要进出口国的猪肉生产、贸易特征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的影响。主要结果和结论为:世界猪肉市场的相对垄断格局及高波动性在较长时期不会改变;美国与加拿大、巴西等其他主产国的猪肉生产、出口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相对分散的世界猪肉进口格局存在较多变数;中国大量进口猪肉的基本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猪业》2010,5(4):72-72
本刊辑:商务部新闻办公室3月30日消息,据美国农业部网站发布公告称,中美两国谈判代表达成协议,美国将恢复向中国出口猪肉及其产品。中美双方就有关细节最终签署后。即时恢复中美双边猪肉贸易。美国农业部表示,200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以及猪肉制品近2.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00-2017年中美兽药产品贸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计算了中美两国兽药产品产业内贸易G-L指数及B指数,分析两国兽药产业内贸易情况。经研究认为,中美兽药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呈近年来上升趋势,且中美兽药贸易增加的原因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另外,中美兽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可能是受到市场需求差异、产品差异、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建议,包括继续充分利用两国资源禀赋的互补性,加大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强中美兽药产业贸易更进一步向产业内贸易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刘柳锋 《中国猪业》2014,9(8):31-36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2013年双汇国际收购美国Smithfield,对中美猪肉产业合作影响深远。基于Novy模型分别测算1993-2011年中国和美国猪肉贸易成本变动,结果显示:替代弹性对贸易成本的绝对值影响较大,但其取值不会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趋势,无论该弹性取何值,美国猪肉贸易成本低于中国,且呈现平稳下降趋势,而中国猪肉贸易成本在阶段性波动中略微下降。我国应充分利用美国资源和市场,加大科技对生猪养殖的有效支撑,并对养猪业采取适度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2022年我国猪肉表观消费量5 800万t,占世界猪肉表观消费总量的51.1%,猪肉产品进口280万t,占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的28.3%,猪肉产品出口21万t,仅占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的0.9%,我国猪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极不均衡。为此,本文根据国家海关总署以及农业农村部数据分析我国猪肉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中美欧生猪市场波动情况,以及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分析发现我国猪肉进口远大于出口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生猪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核心技术和效率与欧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3点建议,即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稳定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多元化发展猪肉进出口贸易;加强育种等核心技术研发,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猪肉生产资源丰富,产量大于消费量,需要增加猪肉出口。短期来看,我国猪肉生产资源稀缺,产量小于消费量,需要增加从美国的猪肉进口。长期来看,我国可以利用美国充裕的猪肉资源和技术,提升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加猪肉出口。本文从国内支持方面整理美国猪肉贸易政策。研究表明,美国的猪肉贸易政策壁垒较少,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王雪萌  张涵  宋瑞  刘备  张铁军  毛培胜  贾善刚 《草地学报》2021,29(10):2115-2125
牧草种子在草原植被恢复和草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都是国土辽阔的大国,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内中美2国牧草种子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中美草种业在牧草种子生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新品种选育、产业化与机械化以及生产技术研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在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种植面积和单产仍然低于美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牧草种子来满足生态建设和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美国相比,我国牧草种子生产在育种、产业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而且我国牧草种子产业亟需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基于中美在牧草种子生产体系上的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差异和我国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努力的方向和建议,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草种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QA PLUS是美国养猪业相关人员的一个首要培训项目,该项目包含6个方面核心内容,即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公众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社区活动。为了确保该目标顺利实现,PQA PLUS制定了10个良好生产规范。近年来,中美猪肉贸易不断增加,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逐年递增。论文从PQA PLUS的6个核心内容,10条良好生产规范出发,分析中美两国养猪过程中的差异,为提高我国猪肉产品质量,缩小猪肉生产和国外的差距,减少贸易逆差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猪肉产量的迅速增加,中美两国在整个猪肉产业上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尤其猪肉加工产业发展迅速。文章首先介绍了中美猪肉加工产业的现状;接着对中美猪肉加工产业的合作进行探究,发现中美猪肉加工产业合作具体方式有企业合资、收购并购,两国在猪肉加工产业的合作已经较为多样化;最后提出中美两国在猪肉加工产业合作上仍存在猪肉加工产品单一、屠宰加工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较少等问题。对于不足之处,笔者提出通过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提高绿箱支持的力度等方式来改进。  相似文献   

11.
越南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沿线的重要国家。中越两国水果生产差异明显,水果种类与上市季节也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越两国水果贸易不断增加。从近十年双边水果贸易情况看,越南产量较大的热带与亚热带水果及坚果中国基本都有进口,中国产量较大的温带与亚热带水果越南也大都有进口。在中越干鲜水果贸易中,越南属于纯出口国,而中国属于纯进口国,且贸易额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收益资料汇编、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本文将我国猪肉、牛肉及羊肉产品的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进行比较,构建出口产出弹性指标评价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的市场可依赖程度。结果显示:从猪肉进口来源国的出口产出弹性看,德国、西班牙、英国、爱尔兰、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和俄罗斯等国的国际市场可依赖程度较高,我国应当增加从上述国家进口猪肉,有利于降低猪肉进口风险,同时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合作内涵。  相似文献   

13.
于维军 《饲料广角》2009,(23):14-18
持续近6年之久的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禽肉规则近日终于有所转机。2009年10月29日,第20届中美商贸联合会在杭州落幕,中美双方在贸易保护等多项领域达成共识,其中在动物产品方面达成的共识有两条:一是美国进15中国禽肉:二是中国进口美国的猪肉。共识的达成让人欢喜让人忧,  相似文献   

14.
中美猪肉产业合作兼具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本文从财政补贴、技术支持、空间布局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梳理了美国猪肉产业政策,认为美国的猪肉产业政策对其猪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建议我国结合自身情况,借鉴美国对猪肉产业技术和空间布局的政策,制定出有利于我国猪肉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和国际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数据,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猪肉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比美国,中国的猪肉产量处于比较优势,但是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在猪肉产品分类层面,美国竞争优势体现在冷鲜猪肉和其他类猪肉产品上,中国竞争优势则体现在生猪类;从出口相似度指数来看,相比世界市场、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中国和美国在俄罗斯和中国港澳地区市场竞争激烈,其中中美的冷鲜猪肉产品和其他类猪肉产品的竞争较为激烈,而中国生猪出口仅在中国港澳地区占有主导地位。最后,针对中国猪肉产品贸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中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也是东盟最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人口国,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水果生产差异明显,水果种类与上市季节互补性强。在双边水果贸易中,中国是印度尼西亚进口苹果、梨、宽皮柑桔和葡萄等干鲜水果的重要来源地,从中国进口干鲜水果的金额多年来一直稳居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则是中国新鲜水果重要的传统出口市场,近年贸易顺差稳定在3亿美元以上。不过,随着印度尼西亚新的进口政策的实施,中国水果出口印度尼西亚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贸易国,猪肉进口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猪肉产量大幅下降,猪肉进口量进一步增加,猪肉进口额由2017年的22.2亿美元涨至2019年的46.6亿美元;大豆、玉米等主要饲料进口额近三年增长了4~14亿美元。本文分析了国内需求、国际畜产品价格、进口关税、其他贸易国生产消费等因素对我国生猪贸易情况的影响以及是否能依靠进口保障我国猪肉需求等问题,分析认为,我国应加快生猪产业复养复产,积极开发地方品种,促进生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国内国际交融合作。本文为推动我国生猪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和蒙古国农畜产品贸易带来机遇。蒙古国作为畜牧业大国,畜产品有出口潜力。为了研究中蒙农畜产品贸易潜力,本研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蒙两国农畜产品贸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蒙两国农畜产品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两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畜产品种类稳定,具有互补性的农畜产品种类稳定。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向蒙古国进出口农畜产品都存在贸易非效率因素,进口农畜产品属于"潜力开拓型",出口农畜产品属于"潜力巨大型",未来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蒋羽  谌鸿超  邵倩  李思瑾 《猪业科学》2017,34(2):127-128
随着上海国检局尝试性地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开展肉类产品集拼贸易模式后,进口猪肉产品是目前唯一在自贸区内有相关业务开展的产品。进口猪肉产品从单一的进口模式成功转变为集进境、进口、集拼的复合型贸易模式。在丰富了上海自贸区贸易形态的同时也对自贸区内进境、进口猪肉及其相关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该文从猪肉产品的集拼贸易模式出发,针对该模式对进口猪肉行业及其相关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5日,由美国谷物协会、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美猪业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在这次以"价格风险管理:政策、项目、实践及贸易"为主题的会议上,中美两国专家就生猪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存栏集中化的行业发展趋势达成了共识。此次会议已经是中美6家机构联合举办的第六次行业会议,作为全球两个大的猪业国家,双方专家在以往的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