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菊花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种间杂种的幼胚拯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辛雷  陈发棣 《林业科学》2006,42(11):42-46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 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 2.0 mg·L-1 NAA 2.0 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 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苞片色地涌金莲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花粉育性检测、不同授粉处理结实调查,以及4种人工授粉组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观察等方面,对不同花(苞片)色地涌金莲杂交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涌金莲花粉活力可高达95%,萌发率最高时可达23%.套袋不授粉处理下,结实率为0.开放授粉处理下,黄花植株结实率为93%,红花植株为90%.4种人工授粉组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正常,结实率为95%~97%,单果种子数19~35粒,与开放授粉相当.由此推断红、黄花植株间杂交亲和.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授粉习性和果实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控制授粉方式对文冠果授粉特性、落果规律以及果实和种胚的发育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其落果原因。结果表明:文冠果不孕花新鲜花粉的活力可达93%以上,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的伸长均正常,但自花授粉的果实在早期败育;人工授粉的正常果实发育与自然授粉果实发育相比,存在生长速度慢、果实小的现象;种胚发育的球形胚阶段与果实发育的转折点存在对应关系。推测:文冠果落果与是否完成受精作用以及后期的营养竞争有关,而球形胚时期是营养竞争和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以胡桃楸授粉后不同时期的幼胚及后期培养出的子叶、胚根和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13周左右的胚轴切块在培养基DKW+6-BA 1 mg·L-1+KT 2 mg·L-1+IBA 0.05 mg·L-1+蔗糖30 g·L-1上暗培养,每10 d继代1次,培养60 d左右,从胚轴切块表面直接产生体细胞胚,诱导率20%左右。其它胚龄的胚轴体胚诱导率低,而不同时期的子叶、胚根和种胚均未诱导出体胚。  相似文献   

5.
以玫瑰香×户太8号、玫瑰香×巨峰杂交胚珠为试材,研究取样时期对经剥胚处理后胚珠内胚发育,以及剥胚和剪喙两种处理方式对杂交胚珠胚萌发和胚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杂交组合在授粉后55d取样,胚发育率最高;经剪喙处理过的杂交胚珠成苗率高且畸形苗率低,在授粉后45d经剪喙处理更容易获得正常苗。  相似文献   

6.
以新高×翠冠等10个杂交梨组合和新高×新高等3个自交梨组合的未成熟种胚为试材,诱导、分化和生根培养基皆采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 mg·L-1的6-BA激素进行纯胚或非纯胚组织培养,研究不同组合的生长进程和生长状态.结果显示,杂交组合的幼胚接种3~6 d后开始萌发,萌发2~16 d后为出芽高峰期,出芽2~7 d后生根;自交组合的幼胚则在接种10~16 d后才开始萌发,萌发20 d左右才生根出芽,明显表现出杂交组合幼胚组培生长力较自交组合强,即体现了杂交优势;另外,杂交组合新高×翠冠和爱宕×翠冠在该种培养条件下生长最佳,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以种子败育型‘金田皇家无核’葡萄为试验材料,以‘金田蓝宝石’葡萄为对照,调查了花后不同时期果实单果粒重和种子数,并对种子的不完全败育和胚败育的过程进行了解剖观察。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金田皇家无核’葡萄种子败育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现为:当果实成熟时,在果实内仅剩下极其细小的种子;另一种情况表现为:果实成熟的时候,种子内胚完全退化,种皮继续发育并且显著增厚,表现为透明且肉质化。在自然条件下‘金田皇家无核’的自交胚在授粉后60d左右开始出现胚退化现象;授粉后80~90d种子种皮异常加厚,此时,胚基本退化消失。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5~6 a生的红灯、大紫、抉择等甜樱桃品种的自然授粉的胚培苗为试材,通过对樱桃果实的大小、颜色、可溶性固形物、果肉质地、果汁含量、成熟度等经济性状的观察,明确了优质、自交可孕、不易裂果、耐贮运、适于机械采收、抗病虫、抗寒等现代育种目标,初步选育出几个优株:可溶性固形物高的I-6,平均单果重为2.66 g,最大单果重3.15 g,可溶性固形物为20%;果个较大,丰产性好的I-16,平均单果重为4.57 g,最大单果重6.14 g,可溶性固形物为16%;适于老年人鲜食的,软汁甜樱桃II-15,平均单果重为5.00 g,最大单果重5.71 g,可溶性固形物为17%以及晚熟、色黑果大的III-2,平均单果重为3.48 g、最大单果重3.53 g、可溶性固形物为16%。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进行培养挽救,以为了提高育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在0.1%升汞处理8min,幼胚的成活率为90%.随着外植体消毒时间增加,幼胚成活率先上升后下降.幼胚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 BA0.1 mg·L-1+ NAA0.01 mg·L-1.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BA0.1 mg· L-1+ NAA0.01 mg·L-1,增殖系数达到6.33.对不定芽增殖最有利条件为:pH值6.0、琼脂浓度6g·L-1和蔗糖浓度30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2 mg·L-1,生根率为93.2%.  相似文献   

10.
在翅果油树种子萌发过程中,分别于冷藏未萌发、沙藏未萌发、沙藏萌发露白和沙藏长出真叶时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沙藏种子刚露白时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沙藏种子在长出真叶后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而经过沙藏处理的种子比冷藏未萌发的种子有更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吉林省柳河县进行酸枣种子育苗及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酸枣种子本身不存在休眠现象,坚硬的内果皮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酸枣有性繁殖时,需将种实进行低温沙藏90~120 d,发芽出土整齐,发芽率高达91% ~95%.酸枣1年生播种苗需要埋土防寒越冬,2年生留床苗不需任何防寒措施就能安全越冬,2年生留床苗平均苗高80.6 cm,平均地径0.94 cm,保持了原有的优良形状;适应性强,抗旱、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欧洲黑杨分别与川杨和滇杨杂交及其F1代苗期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切枝水培法开展欧洲黑杨×川杨、欧洲黑杨×滇杨人工杂交实验.结果表明:欧洲黑杨×川杨、欧洲黑杨×滇杨授粉后第10天坐果率分别达92.88%和82.14%,种子发芽率达80%和50%,成苗率达72.5%和65.63%,杂交可配性强;这2个杂交组合当年生杂交苗平均苗高分别为44.3和42.2 cm,平均地径分别为5.50和5.37 mm,生长量非常接近,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4.5%和19.01%,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10.7%和16.1%,变异幅度较大;F1代杂种实生苗在苗期主要性状特征表现为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开展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育种,对结实率、果实性状、千粒质量、有胚率、发芽性状及1年生株高、胸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母本对结实率影响显著;父本对果实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母本对果实长度的影响显著;父母本对千粒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父母本对有胚率、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杂交组合间株高和胸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8-12×滇3表现最好,其株高为2.09 m,胸径达到1.38 cm,杂交组合8-13×滇2和5-8×滇2表现也较好,依据株高、胸径进行苗期早期选择的潜力较大;表现最差的组合是8-14×滇2,株高1.69 m,胸径1.00 cm。  相似文献   

14.
凹叶厚朴种子保存方法及幼苗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凹叶厚朴的种子保存方式及相应的播种苗的发芽情况、幼苗生长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藏处理的凹叶厚朴种子发芽慢、发芽持续时间长;播种苗株高生长呈"S"型的慢—快—慢的规律,地径与叶幅生长表现出快—慢—快—慢的规律;株高、地径、叶幅三者之间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经沙藏的凹叶厚朴发芽时间、出苗速度及发芽率均优于冷藏处理,而且,沙藏处理的苗高、地径、叶幅的累积生长量相应地大于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浓度为0.5、1.0、1.5、2.0 mg/mL的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12、24、36和48 h,并以蒸馏水浸泡种子作为对照,观察测定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2.0 mg/mL溶液使大部分种子致死,0.5、1.0 mg/mL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24 h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胚根的伸长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增加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秋水仙素对发芽种子胚芽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第7个月,各处理间苗高与地径差异均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为1.0 mg/mL,处理36 h时,苗高和地径都最大;当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叶片平均分裂角度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格尔木产黑果枸杞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种时间的种子质量和发芽率,拱棚、覆盖、露地等不同育苗方式和0.3、0.6、0.9cm等不同播种育苗覆土厚度对出苗的影响以及黑果枸杞幼苗生长规律,结果为不同采摘期所采种子质量与发芽率不同,8月中旬所采种子平均千粒重1.2g,发芽率88.9%,优于10月上旬采集的千粒重(0.9g)和发芽率(69.6%);不同育苗方式对出苗期、出苗率等有影响,拱棚育苗出苗早、出苗整齐、发芽率高,露地育苗出苗最晚、出苗最不整齐、出苗率最低,覆盖育苗介于之间;播种覆土厚度对播种出苗迟早和出苗持续时间有影响,对出苗率影响不显著,覆土越薄越有利;生产中应采取拱棚或覆盖育苗方式,覆土厚度0.3cm;黑果枸杞1a生幼苗高度、地径等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生长前期、快速生长中期、缓慢生长后期,缓慢生长前期幼苗弱小、抗逆能力弱,应注意洒水,适时盖、揭塑料拱棚或覆盖物等,保暖、保湿、遮阳。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年生的荸荠种、东魁杨梅和水晶种3个杨梅品种雌株各3株,21年生实生雄优株、21年生荸荠种雌雄同株杨梅和12年生实生东魁雄杨梅进行3a授粉试验,研究杨梅授粉坐果的特性及若干果实性状的花粉直感规律.结果表明:杨梅花粉生活力较强,9d后仍达75.8%以上;杨梅坐果率与花粉生活力不成正比.雄株花粉对坐果率的花粉直感效应明显,即雄株花粉以实生东魁杨梅雄株花粉坐果率最高,平均21.47%;品种以水晶种坐果率最高,平均22.47%;年份以2008年坐果率最高,平均16.43%;雄株花粉与杨梅品种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的坐果率趋势一致,各品种套袋后人工授粉的坐果率略低于自然授粉,套袋不授粉的不结果.不同雄株对不同杨梅品种成熟期和果实品质(如色泽、果实大小、风味等)的花粉直感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紫皮紫肉马铃薯品种紫罗兰以A98S001为母本、以克新2号为父本杂交优选而成的杂交品种,是富含微量元素及花青素而具有天然保健作用的特用马铃薯品种,生育期90~120d,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浅,表皮光滑。单薯重120~250g,最大单薯480g以上,商品率75%以上。株高60cm左右,主茎发达,茎秆颜色紫色,叶为复叶,叶色淡紫色,植株较抗早疫病及晚疫病。中晚熟品种。营养成份含量:淀粉含量(鲜基)含量10.30%;VC含量456.22mg/kg鲜薯;干物质含量17.52%,抗PVX及PVY病毒。亩产量1843.22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以新引入四川的20个桉树品种71个种批号种子为材料,开展了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发育特性观察,重点观察了分别代表冬雨、夏雨、均匀降雨型的品种王桉、大花序桉、白腊树桉的苗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所需的温度、湿度是不一致的,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各个品种发芽期、发芽率不同,但苗期发育特性基本相同。苗木的个体发育前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苗木高、地径、根的生长量随叶片数量增加而增加;夏季播种的夏雨型品种和部分均匀降雨型品种出苗整齐,出苗率一般在85%左右;冬雨型品种发芽极不整齐,发芽期从8月延续到翌年3月。同一品种秋季和初夏育苗的效果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mass production of Koelreuteria bipinnata var. integrifoliola with selected, hybrid or 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notypes, one potentially desirable propagation strategy is based on embryo culture. The immature embryo development in vitro from K. bipinnata var. integrifoliola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embryo age, basic culture media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germination rate of grade 3 embryos in immature seeds with 0.6–0.8 cm diameter was 98.9%.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grade 2 embryos in immature seeds with 0.4–0.6 cm diameter was 77.8%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grade 1 embryos in immature seeds with 0.4 cm diameter was 15.6%. 2) The amounts of macroelements in MS medium had no clear effect on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immature grade 3 embryos and had a modest effect on plantlet growth, where the best medium was MS or 1/2 MS. The rates were all greater than 90%. 3)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grade 3 embryos was greater than 87% when the medium contained a low concentration of NAA or no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t all and decreased markedly when BAP alone or BAP and NAA together were added to the media. We suggest that in vitro culture of immature embryos from K. bipinnata var. integrifoliola can be enhanced when a small amoun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s added. The addition of BAP has an adverse reaction to the ger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mmature embry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