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0、22.5、45.0、67.5和90.0 kg/hm2)对烤烟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上部烟叶的硝酸盐含量和中部烟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施氮量达到45.0 kg/hm2后下降;中部烟叶的硝酸盐含量和上、下部烟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施氮量90.0 kg/hm2时其含量会大幅度升高;施氮量为45.0 kg/hm2的下部烟叶硝酸盐含量最高,上、中、下部烟叶钾含量也最高。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钾含量因部位不同而各异,但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氮用量为67.5 kg/hm2时有利于降低中、下部烟叶硝酸盐含量和各部位烟叶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2.
减氮增密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烟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氮增密措施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光合特性和烟叶结构的影响,为生产上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烟叶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传统种植模式CK(种植密度13 500株·hm~(-2)、施氮量150 kg·hm~(-2))、减氮模式T1(13 500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增密模式T2(16 500株·hm~(-2)、施氮量150 kg·hm~(-2))和减氮增密模式T3(16 500株·hm~(-2)、施氮量135 kg·hm~(-2)),研究不同部位烟叶的光合特性、物理特性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响应规律。[结果]T1、T2和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烤烟中上部叶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为8.1%~30.7%,但对下部叶净光合速率影响却不一致,其中T1处理净光合速率降低,T2处理净光合速率增加,而T3处理则对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T3处理的烤烟上部叶叶面积、叶片厚度、叶质重分别降低了25.8%、7.3%和19.4%,对开片度没有显著影响,而下部叶的叶质重则提高了8.9%,含梗率降低了8.6%。T3处理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4.7%、0.6万元·hm~(-2)、1.4元·kg-1、4.7%;在烟叶结构方面,上部叶比例显著下降,中下部叶比例有所提高,尤其是中部叶比例提高了6.8%。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烟叶的光合特性、物理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部叶的光合特性受密度影响较大,物理特性受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影响较大。[结论]适当的减氮增密组合措施有利于协调各部位烟叶净光合速率,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热重分析研究椰子油的氧化稳定性及动力学。[方法]分别在不同气氛(空气、氮气)和不同升温速率(2、5、10、20、25、40℃/min)下对椰子油进行氧化稳定性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结果]椰子油在氮气气氛下更稳定;相同条件下,升温速率越快,氧化分解温度越高。由Flynn-Wall-Ozawa法计算椰子油的活化能为60.50 k J/mol。[结论]氮气可以防止椰子油氧化;升温速率越快,椰子油越不稳定。研究可为椰子油的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重分析法,全面考察了37个不同产地部位的国内典型烤烟烟叶在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行为.结果表明,烤烟热解主要分为失水、挥发份析出与燃烧、焦炭燃烧与燃尽阶段;升温速率的改变对TG/DTG曲线产生明显的影响.运用K-A-S法对烤烟在热解过程中的不同转化率下进行动力学分析,给出了所有样品不同阶段的活化能分布,并且发现低温段的活化能高于高温段.最后,对比分析了不同产地、部位活化能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烤烟烘烤特性与烟草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烤烟品种烟叶分上、中、下3个部位,在烘烤过程中定时取样测定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抛物线型。变黄后期活性较大,进入定色期后活性逐渐降低。上部叶与中部叶、下部叶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明显。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与品种烘烤特性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品种下部和上部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烤后杂色烟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可能是品种定色特性不同的主要原因。烘烤过程中平均PPO活性(72 h)中部、下部烟叶在0.3[ΔOD_(520)/(g·min)]以下,上部烟叶在0.4[ΔOD_(520)/(g·min)]以下的品种烟叶定色特性比较理想,耐烤性较好;中部、下部叶在0.4[ΔOD_(520)/(g·min)]以上、上部烟叶在0.5[ΔOD_(520)/(g·min)]以上的品种烟叶不易定色,耐烤性下降,烘烤过程中烟叶易发生棕色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重庆市彭水县烟叶品质质量的时间变异特征。[方法]对重庆市彭水县2007~2010年连续4年的烤烟上部叶(B2F)、中部叶(C3F)、下部叶(X2F)的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4年的烟叶生产中,彭水县烟叶氯含量的变异系数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均大于30%,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表征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各项指标中,钾氯比的变异系数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均大于30%,两糖比、钾氯比、糖碱比基本稳定。[结论]重庆市彭水县烟叶除氯含量及钾氯比指标外,其他指标基本稳定,应通过肥水管理调整烟叶氯含量,使烟叶化学组分更为稳定和协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云南省曲靖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超过20的缺镁烟区,通过土壤镁肥施用和叶面喷施进行钙镁比调控,了解其对烤烟钾、钙、镁吸收的影响,为曲靖市缺镁烟区烤烟的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镁肥作为对照,分别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钾镁肥处理和2个根层施镁+叶面喷施处理。采集根、茎、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5个部位进行烘干称重,并且粉碎制样,测定钾、钙、镁含量;每个小区从初烤烟叶中选取上部(B2F)、中部(C3F)下部(X2F)样品,分析烟叶全钾、钙、镁含量。[结果]从不同部位来看,叶面喷施及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配合调控钙镁比提高了中、下部烟叶对镁、钾的吸收以及下部烟叶对钙的吸收,但降低了上部烟叶对镁、钾、钙的吸收以及中部烟叶对钙的吸收。烟叶不同部位镁、钾、钙的累积分配量比较表现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从不同部位来看,中、上部烟叶钙镁比、钾镁比降低,下部烟叶钙镁比增加,而下部烟叶钾镁比处理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叶面喷施及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配合调控对烟叶钙镁比、钾镁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镁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近5年来广西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情况。[方法]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广西河池和百色2个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近5年来广西烟叶6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状况和烤烟不同部位不同年份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结果]2006~2010年广西烟区烤烟的中部烟叶总糖、烟碱、总氮、钾含量较稳定,上部烟叶次之,下部烟叶变幅较大;中上部烟叶糖碱比值基本处于优质烟叶范围,协调性较好;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值、钾氯比值适宜;但中下部烟叶糖氮比例欠协调,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结论]控制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协调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将是今后广西烟叶品质改良的一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番茄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番茄叶片的光合特性。[方法]以41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光下,测定其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参数,对41个番茄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在单株上、中、下部层间差异明显。番茄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上部>中部>下部;气孔导度多呈下降趋势,仅有欧赛粉宝和中蔬4号2个品种呈上升趋势,下部叶片气孔导度较大;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上部<中部<下部。品种白果强丰的净光合速率数值最大,其叶片胞间CO2浓度与其他材料相反,下部>中部>上部。[结论]该研究对提高番茄育种和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邵阳主烟区初烤烟化学成分部位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邵阳不同产地烟叶化学成分的部位特征。[方法]烟叶样品采自邵阳县、隆回县和新宁县,通过试验测定和计算研究了其化学成分的部位特征。[结果] 同一产地不同部位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3产地烟叶总氮、钾和石油醚提物含量的部位特征分别为: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和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新宁和隆回上部叶与中部叶的烟碱含量分别相差2.12%和1.28%。3产区下部叶烟碱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0.25以上,上部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17。3产区烟叶的氯含量均未超标,且相对偏低。3产区下部叶的挥发碱含量稳定性低于中上部。3产区烟叶的糖/碱值和氮/碱值的部位特征均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结论]邵阳市各烟区烟叶的化学成分具有比较明显的部位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化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和烟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化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和不同生长时期烟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土培盆栽试验,在烤烟旺长期、现蕾前期及打顶期叶面喷施7种化控物质,设清水对照。[结果]氯吡脲(KT-30)+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黄腐酸处理(T5)、萘乙酸钠+胺鲜酯(DA-6)+KT-30+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黄腐酸处理(T7)可有效促进烤烟的生长;T5处理可降低烤烟后期中、上部叶氮含量,提高烟叶的磷含量,使烟叶的氮、磷含量最接近优质烟叶的氮、磷含量标准;T5、萘乙酸钠+DA-6+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黄腐酸(T6)、T7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烤烟上、中、下部烟叶的全钾含量。[结论]T5处理在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烟株氮、磷营养,提高烟叶全钾含量方面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2.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施钾量对上部烟叶钾和烟碱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上部烟叶钾和烟碱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烟叶中钾含量和烟碱含量的关系,为烟草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钾量对上部叶钾和烟碱含量以及对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量下烟叶钾含量表现为:高钾>中钾>低钾,烟碱含量表现为:低钾>中钾>高钾,增施钾肥可以达到提高钾含量和降低烟碱含量的效果;不同施钾量下硝酸还原酶和转化酶活性表现为:高钾>中钾>低钾,增施钾肥可提高Inv/NR的比值。烟叶中钾含量和烟碱含量变化在整个生育期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高钾水平相关系数为-0.929**。[结论]增施钾肥有利于上部叶在成熟过程适时由氮代谢向碳代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烤烟生产中打顶措施对烟叶质量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研究材料,对打顶后烤烟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烤烟打顶后,烟碱含量急剧上升,其中上部叶累积高峰在打顶后第45天,中部叶在第30天;总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上部叶下降趋势快于中部烟叶;上部叶淀粉含量不断增加,而中部叶由于成熟而逐渐分解;总糖和还原糖一直处于升高趋势;钾素随着打顶进程降低;多酚和石油醚提物均增加。[结论]打顶能够影响烟叶中化学成分的积累,选择适宜的时机打顶可以使烟株体内的养分分配更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烟农准确把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程度做指导。[方法]针对烤烟品种红大与云烟85的烘烤特性,对不同部位的烟叶在变黄期设置不同的变黄标准,对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2个品种烤后烟叶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在外观质量上,红大逐步改善,云烟85先提高后降低;在化学成分上,红大3个部位的表现基本一致,总氮含量逐步降低,还原糖含量逐渐提高,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云烟85下部叶总氮、糖含量表现与红大相似,中上部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在评吸质量上,2个品种评吸指标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有提高的趋势,余味逐步改善,杂气、刺激性略有增加,但部分评吸指标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满足卷烟工业对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及烤后烟叶的提质增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东波  蒲文宣  杨威  易建华  杨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27-10028,1005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湘西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烟叶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湘西烟叶产量和工业可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试验共设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99 m2。选取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分别挂牌标记。每个部位烟叶都分3种不同的成熟度,每个成熟度3次重复,烟叶采收后采用菲莫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结果]不同成熟度烟叶在叶绿素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欠熟、适熟、过熟烟叶叶绿素相对值含量均表现为下2棚叶腰叶上2棚叶,同部位烟叶叶绿素含量均值变化均为欠熟叶适熟叶过熟叶。从产值及均价来看,下2棚叶按欠熟和适熟标准采收,腰叶按适熟标准采收,能够提高单叶重和收购均价;上2棚叶按过熟标准采收,对单叶重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烟叶收购均价,促进烟农增收。从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分析结果来看,下2棚叶按欠熟标准采收,腰叶按适熟或过熟标准采收,上2棚叶按过熟标准采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香气质及香气量充足,劲头和刺激性适中,焦香和甜香均有,余味舒适。[结论]从保障烟农收入和满足工业生产原料需求两方面考虑,下2棚叶按欠熟标准采收,腰叶按适熟标准采收,上2棚叶按过熟标准采收,较适合湘西地区烟叶生产,既能有效增加烟农的经济效益,又能使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评吸质量更高,有效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筋温度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为确定不同部位烟叶最佳干筋温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翠碧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不同干筋温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下、中、上部位烟叶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干筋阶段最高干球温湿度对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有较大影响,中下部烟叶干筋期最高温度64℃,上部叶68℃,烤后烟叶颜色光泽鲜亮,物理特性好,烟叶的外观等级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改善效果较为突出。[结论]适当降低烟叶干筋期最高温度对提高烤后烟叶工业可用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不同品种在泸州的生态适应特点,筛选出适宜性强、品质优良、安全性较高的烤烟品种。[方法]以云烟97、云烟87、K326、中烟103和云烟85共5个烤烟品种为材料,采用指数和综合评价法、偏相关分析、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在泸州烟区的烟叶品质及综合评价。[结果]中烟103和云烟97的综合质量指数较高,部位间表现为中部叶最佳,上部叶和下部叶以云烟97最佳,中部叶以中烟103最佳。[结论]中烟103和云烟97具有较高的综合质量,能较好地适应泸州烟区生态条件,可作为泸州烤烟品种合理布局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敬华  陈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80-19582
[目的]分析辽宁各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为当地烟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宁省9个植烟县为对象,采集了烟株上、中、下部叶烟叶样品共86个,对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进行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辽宁各烟区烤烟上部叶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以北票最高,开原和凤城的综合评价得分均较低;中部叶以北票和宽甸总体感官评定和综合评价得分表现较好;下部叶以西丰、昌图、北票和建平总体感官评定和使用性较好,综合评价得分也较高。2007、2008及2010年各产区中部叶评吸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变化基本一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全省中部叶评吸质量平均值随年份增加也略有提高。[结论]总体上辽宁各烟区北票产烟叶感官质量表现较好,凤城则表现较差;中部烟叶评吸质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