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龙眼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74%。[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龙眼花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汪洋  房存金  毕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5-6426
[目的] 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联用技术对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所提挥发油有16个成分相同,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其中分别有10、8和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0%。这3种工艺均能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内酯类化合物,其中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样品所含组分最多,整个操作过程耗时短、效率高。[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川芎药用资源和选择加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中分别成功鉴定了33个化合物;结果表明:萜类物质分别占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总挥发油的64.57%和20.64%,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有14种相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法)与水蒸气蒸馏法(SD法)从杜仲(Eucommia ulmoids Oliv.)叶中提取挥发油,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其进行检测。从SFE-CO2法提取的杜仲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2.57%;从SD法提取的杜仲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48%。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SFE-CO2法比SD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杜仲叶药材的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7.
岳红坤  韩明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8-7850
[目的]为工业提取桂枝挥发油筛选方法。[方法]以桂皮醛为标准品,利用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分析,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桂枝挥发油进行得率和纯度比较。[结果]在0.5249~2.0994μg/ml浓度范围内,桂皮醛含量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6.0333×10^6X+0.4573×10^6,r=0.9998;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桂枝挥发油得率较水蒸气蒸馏法提高了7.33倍,且纯度高。[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桂枝挥发油可以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蒸馏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细辛挥发油方法,并用GC-MS法对2种提取方法所得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仅鉴定了百分值大于2%的8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38%和93.93%。[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不大,为细辛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中性乙醇提取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有16个相同成分,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另外,分别有10、8、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表明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的川芎挥发油所得组分最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志华  周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16-8817
[目的]比较提取广藿香油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广藿香中提取广藿香油,并用GC-MS法对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比较。[结果]SCDE法提取的出油率为2.47%,SD法提取的出油率为1.58%。结果表明,SCDE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8%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26.40%;SD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7%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40.75%。[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收率和各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荔枝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到4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3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7.31%。主要包括1,2,3,4,4a,5,6,8a-八氢-7-甲基-4-次甲基-1-(1-甲基乙基)-萘(17.395%),石竹烯(12.495%),[S-(E,E)]-1-甲基-5-次甲基-8-(1-甲基乙基)-l,6-环癸二烯(11.987%),(1S-顺)-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8.843%),α-荜澄茄烯(7.846%)等。[结论]试验所分析的荔枝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烯类,与报道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别,这可能与荔枝草的产地、采收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03%。[结论]黄芩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烯丙醇(5.53%)、苯乙酮(4.62%)、石竹烯(18.90%)、α-律草烯(3.99%)、香叶烯D(19.44%)、γ-榄香烯(6.23%)、1-乙烯基-1-甲基-2-(1一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3.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京丁香叶中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6%。[结论]含量在3%以上组分有:苯甲醛(8.03%)、β-蒎烯(4.53%)、苯甲醇(22.92%)、苯乙醇(4.03%)、3-烯丙基-2-甲氧基酚(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