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国际性重大检疫害虫,为了弄清其野外自然越冬与生物致死因子的关系,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美国白蛾越冬蛹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雌雄性比、寄生率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沈阳和兴城地区美国白蛾主要寄生性天敌有5种,分别为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日本追寄蝇(Exoristajaponica)、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康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和白蛾派姬小蜂(Pediobius elasmi),其平均寄生率分别为5.88%、3.65%、2.60%、2.06%和1.84%。美国白蛾越冬蛹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日本追寄蝇的性比为1∶1,其他雌性比例均大于雄性,其中舞毒蛾黑瘤姬蜂的性比为4.57∶1,康刺腹寄蝇的性比为3∶1,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性比为46.38∶1,白蛾派姬小蜂的性比为1.32∶1。美国白蛾室内饲养的越冬蛹表现为真菌类死亡症状的占37.31%,细菌类死亡症状的占38.08%,美国白蛾的越冬蛹平均死亡率为93.23%,在京桃树下越冬的白蛾蛹死亡率(100%)和天敌昆虫的总寄生率(32.0%)最高,柳树下白蛾蛹死亡率(88.55%)和杨树下天敌昆虫寄生率(9.78%)都相对较低。本研究初步摸清了美国白蛾野外越冬蛹的死亡率和天敌的控制情况,为保护和利用本地自然天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寄生率可达20%;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 Watanabe,寄生率可达14.29%;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etopius)rufus browni(Ashmead),寄生率为2.22%;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生率为18.53%;粘虫长芒寄蝇Dolichocolon klapperichi Mesnil,寄生率为2.22%;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寄生率为0.42%。【结论】广西稻田3种粘虫中,以东方粘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越冬粘虫主要有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螟蛉绒茧蜂为越冬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46种稻纵卷叶螟天敌在湖南省的地理分布,找出优势种天敌控制稻纵卷叶螟种群消长的动态。卵期以稻螟赤眼蜂(自然寄生率:长沙10-81%;石门82.2%)、拟澳洲赤眼蜂(自然寄生率:长沙5-21%;安仁22.7%)为优势种。幼虫期天敌优势种有纵卷叶螟绒茧蜂(自然寄生率:长沙8-48%;嘉禾3-74%;零陵10-30%)、拟螟蛉线茧蜂(麻阳自然寄生率1-14%)、螟蛉绒茧蜂(长沙自然寄生率5%)、赤带扁股小螟(自然寄生率:长沙37.5%;安仁26.4%)、螟蛉瘤姬蜂(长沙自然寄生率5-35%)、稻苞虫赛寄蝇(长沙自然寄生率10-40%)。蛹期天敌优势种有螟蛉瘤姬蜂(长沙自然寄生率16%)、纵卷叶螟黄脸姬蜂(长沙自然寄生率5%,吉首15%)、日本黑瘤姬蜂、广大腿小蜂(长沙自然寄生率50%)、次生大腿小蜂(长沙自然寄生率8.9%)、无脊大腿小蜂、螟黄抱缘姬蜂、双斑截腹寄蝇(石门自然寄生率80%)和稻苞虫鞘寄蝇(长沙自然寄生率5-33%)。紫云英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紫云英开花期又是多种天敌的蜜源田,据1981-1982年在长沙、宜章、郴州等地调查,紫云英田中的天敌,共计30种(包括天敌昆虫29种,蜜蜂1种)。因此,要注意保护紫云英田中的天敌。  相似文献   

4.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可达90.00%以上,且以露天浅埋堆放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均可达90.0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于2003年秋季在廊坊首次被发现,目前发生范围已扩展到该市10个县(市、区),蔓延速度快,危害程度严重,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等阔叶树以及农作物和蔬菜。廊坊地处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美国白蛾在廊坊地区的发生危害以及疫情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到京津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1试验目的廊坊地区的美国白蛾越冬蛹寄生天敌有日本追寄蝇和周氏啮小蜂,还有部分微生物寄生,其中优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14个县、市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结果,得到原寄生性天敌: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螟黄赤眼蜂T.chilonis、亚洲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绒茧蜂Apanteles sp.、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粉蝶粗腿小蜂Brachymeria femorata和追寄蝇Exorista sp.等9种。其中广赤眼蜂是卵寄生蜂中的优势种类。全省平均寄生率11.73%~15.74%,6~8月是寄生的高峰期,寄生率为32.46%~46.42%。一年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寄生率差异显著。幼虫期和蛹期寄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的种群动态,于2019年和2020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对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进行田间幼虫调查和测报灯下成虫监测。结果表明,漯河市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分属2科6种,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桃蛀螟[Con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在夏玉米田混合发生,8月中旬混合种群虫口密度最大,最高虫口密度为118头/百株;不同年份田间优势种略有差异,2019年优势种为桃蛀螟、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2020年优势种为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同时期测报灯共诱集6种鳞翅目害虫8 850头,在8月中旬和9月上旬为诱虫高峰期;桃蛀螟、棉铃虫和劳氏黏虫在两年中均为优势种,亚洲玉米螟在2019年为丰盛种,在2020年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为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或离体露天堆放、地埋堆放、大棚内堆放等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以露天浅埋堆放的种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都在89.6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广东茂名—广西合浦—云南景洪以南)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南)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发育、存活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箱内测定了5种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寄生、生长发育、存活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间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差异显著,5种寄主植物中,丽蚜小蜂在番茄上的寄生率最高(84%),其次为菜豆、烟草、棉花,黄瓜上寄生率最低(26.9%)。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有较大影响,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但对其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在新疆焉耆盆地林间的越冬成活情况,设置四种不同的越冬场所开展越冬实验。结果显示,花绒寄甲成虫在已受害但尚未死亡的树干上越冬成活率最高,达到35.3%,其次是树根周围的杂草虫粪中,越冬率为22.3%,在受害干枯死亡木段上越冬率为6.3%,无隐蔽场所暴露在外越冬率为0。越冬后存活的花绒寄甲成虫初次产卵时间较对照晚5天,5天后日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卵孵化后幼虫在大麦虫蛹体上寄生数量较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10多个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越冬害虫种类和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了玉米越冬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高粱条螟( Chilo acchariphagus)。大部分地区越冬害虫以亚洲玉米螟为主,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例外。同时显示亚洲玉米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等。白僵菌在各地均有发生,以费县为最高,寄生率在60%以上。苏云金杆菌在各地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腰带长体茧蜂在滨州、商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白僵菌感染率相对较低的栖霞、即墨两地,厉寄蝇的寄生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2.58%、17.89%,而在济宁、商河则未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体质量规格的日本医蛭越冬的适宜密度以及对卵茧、幼苗的影响,选用不同体质量规格(A组为1 g, B组为2 g, C组为3 g, D组为4 g, E组为混合规格体质量组)的日本医蛭于面积为0.5 m~2的自制越冬池中越冬繁殖,记录越冬后日本医蛭存活数、产茧数量及卵茧孵化情况.结果显示, A-D组最佳越冬密度分别为3.174 kg/m~2,3.188 kg/m~2,2.904 kg/m~2和3.168 kg/m~2. A-D组平均产茧率为1.15,1.21,1.20,1.20.卵茧质量、幼苗平均质量随日本医蛭越冬规格增加而增加,出苗数也相应增多.结果表明,生产中为了获得较大规格的幼苗,应选择相对较大的亲本进行越冬繁殖,且单位面积总投放量控制在3.0~3.5 kg时,存活率最高,平均产茧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
<正>一、枣尺蠖的防治枣尺蠖也叫枣步曲。幼虫危害嫩芽、叶片和花蕾,严重时,常造成2次发芽。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是生物防治的主要渠道。肿跗姬蜂、家蚕追寄蝇和彩艳宽额寄蝇,以枣尺蠖幼虫为寄主,老熟幼虫的寄生率30%~50%。应注意保护。(2)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之前喷洒1 500倍25%灭幼脲3号或2000倍20%虫酰肼药液1~2次,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果园中越冬位置对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山东省选取6个果园(彩石、泰安、肥城1、肥城2、广饶、莱芜)进行系统调查,室内观察梨小食心虫幼虫存活情况,比较不同越冬位置梨小食心虫的越冬存活率。结果发现:同一果园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间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西面显著高于其他方位,广饶果园阴、阳面间存在差异,其余果园没有差异;树干低部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存活率最高,枝干、主枝、侧枝间无差异;不同果园间梨小食心虫越冬存活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17种寄生性天敌,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室内饲养可繁殖4~5代,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4代,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其中,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寄生率高达36%~50%)、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3~4代,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茧姬蜂的重寄生昆虫.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舞毒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其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 .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 ,室内饲养可繁殖 4~ 5代 ,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 .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 .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 4代 ,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 .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 .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 .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 ,其中 ,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 (寄生率高达 36 %~ 5 0 % )、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 3~ 4代 ,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 .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 .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 ,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  相似文献   

18.
对赤眼蜂(Trichogramma)和白僵菌(Beauvenia bassiana)防治黏虫的效果做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卵块寄生率在55.56%~77.78%之间,卵粒寄生率在14.24%~27.69%之间。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的卵块寄生率在66.67%~88.89%之间,卵粒寄生率在14.63~30.54之间。白僵菌的校正防效在20.75%~54.72%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冷冻存活能力的方法,以改进昆虫病原线虫储存技术。【方法】以我国高寒地区分离、筛选出的高致病力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N(HBN,45°45′N)和从美国引进的同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H.bacteriophora-NJ(NJ,40°13′N)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2个品系线虫冷冻存活率的影响。【结果】HBN经过25℃7d、10℃7d、4℃7d、25℃3d10℃3d和25℃3d10℃3d4℃3d的预处理后,于-4℃冷冻5d时的存活率为86.1%~95.2%,显著高于直接冷冻法(25℃0d)的存活率17.7%,而NJ经25℃3d10℃3d4℃3d的预处理后,于-4℃冷冻5d时的存活率为83.0%,显著高于其他预处理(2.2%~58.5%)。【结论】适当的预处理可提高2个品系线虫的冷冻存活率,但生活在不同地理纬度的同种线虫(HBN和NJ)适于不同的驯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mL~(-1)PEG6000)下黏虫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4.60%,存活率降低21.00%,蛹体鲜质量下降11.76%,成虫体干质量减小33.33%。干旱胁迫处理对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卵+幼虫发育历期、茧鲜质量和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具有显著影响。低水平干旱胁迫(0.05 g·mL~(-1)PEG6000)下显著延长斑痣悬茧蜂子代蜂幼虫的发育历期,从对照的9.55 d延长至10.15 d,但高水平干旱处理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处理的蜂茧鲜质量下降0.31 mg,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缩短近0.04 mm,而低水平干旱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旱胁迫小麦对取食叶片的黏虫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并通过黏虫幼虫寄主对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生长发育产生间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