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水稻根系的空间分布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选择9个水稻品种,在水稻生长根系最旺盛的抽穗期进行取样,研究高产水稻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根系体积和质量的总量存在差异,各品种水稻根系的体积和质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20cm),且表层(0~10cm)占80%以上,其垂直分布可用指数模型、乘幂模型、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表示,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上层根(0~10cm)质量与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下层根质量(10cm以下)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258,研究认为,从整株根系和高产的角度来看,适当减少表层根系,培育和增加深层根系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2000~2005年,在山西临汾就地黄品种选育目标及不同品种的产量效应、生物学效应及商品性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晋南地区地黄品种选育目标的4个基本性状;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出苗率、生长叶片数、单株结薯块数分别最大相差12.5%,11.7片,1.5块;不同品种的鲜重和干重产量存在差异,临地0011较温85品种(CK)鲜重增产11.5%,干重增产17.4%;成熟期4个品种的鲜块商品等级构成存在差异,A+B级品和A级品分别最大相差18.8%和27.0%;不同品种的折干率最大相差4.1%,参试品种的不同品级的折干率均表现为A>B>C>D。  相似文献   

3.
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216-218
为了揭示淹水条件下控制排水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田间渗漏强度的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渗漏强度下水稻茎蘖、株高、根系体积及茎叶干物质量、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漏强度能够影响水稻的分蘖、株高及根系生长。渗漏强度为1 mm/d处理的水稻分蘖数最大,而渗漏强度为2 mm/d处理的水稻虽然分蘖数最小,但株高及根系体积最大。水稻茎干重、叶干重随着渗漏强度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渗漏强度3 mm/d处理水稻产量及收获指数最大,其产量较渗漏强度1 mm/d处理提高了47.9%。因此,适宜的田间渗漏强度能够较好地缓解淹水条件所带来的生长胁迫,对南方稻作区高效灌排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及其动态分布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选取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积累特征及其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熟期水稻不同部位Cd积累规律为根系>茎叶>稻壳>糙米。常规稻根系Cd含量在幼苗期最低,分蘖期最高,而杂交稻生长周期小于120 d的水稻根系Cd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分蘖期,生长周期大于120 d的水稻根系Cd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成熟期。水稻茎和叶中Cd的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不同品种水稻糙米内Cd的含量范围为0.21~1.53 mg·kg-1 ,Cd含量相对较低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分别为湘早籼42和T优705,均接近或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限值(0.2 mg·kg-1)。  相似文献   

5.
选用3个氮高效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南光和4007)和1个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7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kg·hm-2)下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茎蘖变化动态、库容量以及光合产物和根系伤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个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Elio,籽粒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穗数决定。Elio的最大茎蘖数与氮高效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其成穗率仅为25%左右,而3个氮高效水稻的成穗率为35%~49%,最终导致氮高效水稻的库容量大,差异呈显著水平。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但齐穗期后Elio的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比4007快;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齐穗前的生物产量无差异,齐穗期后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Elio。与地上部分生长相对应的是,从分蘖期到齐穗期后30d氮高效水稻4007的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比氮低效水稻Elio高。  相似文献   

6.
以金优527、昌米011、9优418和合系39共4种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生态条件、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各个指标的影响因水稻品种不同存在差异,西昌、雅安两地水稻产量和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呈正相关;西昌试验地与雅安试验地相比,水稻根系更发达,群体总根数平均多18.3%,群体总根长平均大13.8%,单茎根干质量平均高91.4%;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等群体根系形态性状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作用,随着栽培密度增加,西昌和雅安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7.
水气平衡栽培不同畦宽对免耕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畦宽对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水稻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07年早、晚季进行了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不同畦宽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比普通免耕栽培更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有效分蘖,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早季增产4.1%~6.3%,晚季增产14.7%~17.7%;不同畦宽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水稻根长动态模拟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培和土培试验,并基于空心菜和莴苣的根长增长模型,对整个生长周期的水稻根系生长特性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7个供试水稻品种的根长增长模型拟合精度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由根长增长模型可得到根长增长常数、根系最大增长速率和最大根长及其出现的时间等根系生长特性的量化指标.不同晚稻品种间平均的根系生长特性差异不大,但特优3101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最大根系增长速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系数为7.6%,时间在播种后2个月左右.土培试验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氮磷钾平衡施肥使根系增长常数提高57.2%,最大根系增长速率和最大根长则分别提高61.0%和65.4%,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加根长.  相似文献   

9.
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主栽的12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CdCl2进行处理,测量培养5、10、15 d时的苗高和根系长度,以及培养15 d的根、茎、叶鲜重和干重,研究重金属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对苗的抑制程度;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续,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幼苗根、茎干质量百分率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而叶干质量百分率则随镉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开发用量少的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易突新叶面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明确易突新叶面肥的增产提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前不同时期和抽穗始期喷施易突新叶面肥对水稻生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喷施易突新叶面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高达12.49%,最佳喷施时期为抽穗前20~25d;易突新叶面肥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因品种和喷施时期不同而异,抽穗前25~30d喷施对提高产量性状的效果比较明显;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通过喷施易突新有望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并有利于改善稻米粘特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铜毒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赣香糯”耐铜毒能力最强,在铜毒下该品种的有效穗和产量相对无铜毒处理下降率均最低,分别为24.0%和37.5%。“60029”表现耐铜毒性最差,其相对于无铜毒处理有效穗减少了64.4%,产量减少了72.2%。根系发达、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总吸收表面积大的品种,有较强的耐铜毒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进一步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方法]以河北省主推和新审定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沙培试验,测量苗期根条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总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8个根系性状。[结果]干旱胁迫对苗期8个根系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长、根表面积和干重根冠比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表现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旱指标。综合3个抗旱指标的分类结果,认为农单08-5为强抗旱品种,伟科702和郑单958为中度抗旱品种,先玉335为弱抗旱品种。[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苗期抗旱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4.
农户对水稻品种性状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户对水稻品种性状的选择要求,在湖北武穴和随州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选择水稻品种性状仍以高产、优质为主,同时对耐逆境、节肥等性状选择有所增加,不同地区品种性状选择差异很大。选取了高产、优质和耐逆境等3种水稻品种性状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人口规模、户人均收入、水稻种植面积和地形等因素对不同的水稻品种性状选择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日产量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指标的可行性,系统研究中籼杂交稻品种株型特征及与日产量的关系,筛选出适宜四川地区机插栽培的高产品种,以期为中籼杂交稻机插高产栽培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以34个中籼杂交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收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机插栽培下中籼杂交稻品种的株型特征及日产量进行研究。【结果】(1)机插栽培不同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日产量及产量差异较大,以2017年为例,供试品种全生育期为141—168 d,以154—164 d的品种为主,占供试品种的82.4%;产量变幅为10 261.05—13 099.34 kg·hm -2,天优华占产量最高,宜香3728最低,产量在11 110.90—12 827.15 kg·hm -2范围内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76.5%;供试品种的日产量主要分布在67—80 kg·hm -2·d -1,占供试品种的82.4%,天优华占、繁优609和晶两优534日产量较高,均超过80 kg·hm -2·d -1,但仅占供试品种的8.8%。(2)聚类分析显示,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占总数的29.4%;中日产量类型占总数的38.2%;低日产量类型占总数的32.4%。(3)与低日产量类型品种相比,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且有效穗充足,结实率较高,故其产量较高。(4)不同类型品种株型特征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秆长、N3节间长、N4节间长、穗长与日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着粒密度与日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日产量可以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之一,日产量较高的品种,其机插适应性较强。株高、秆长适宜,第三、四节间长较短,着粒密度高是高日产量品种的重要株型特征。此外,适宜四川地区机插的中籼杂交稻品种还具有全生育期适中、穗足粒多、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高的基本特征。综合来看,天优华占、繁优609、晶两优534、Y两优1号、C两优华占及F优498是适宜在四川地区机插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运用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得30个杂交组合,次年种植,成熟后取样、测产,所得的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小区产量、播抽期和株高7个性状以不育系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每个不育系所配品种的农艺性状平衡程度都有差异,只是某方面表现较好,其他方面的表现却一般或较差.而宜香1A所配品种穗子最长,植株最高,其他性状居中;中浙A所配品种有效穗最多,结实率高,但穗子偏短,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最低,播抽期最短,植株最矮;II-32A所配品种的结实率最高,除千粒质量和株高居中外,其他性状数值都较大,小区产量也最高;德香074A所配的品种的千粒质量最高,结实率最低,其他性状一般或偏好;蓉18A和Q3A所配品种的农艺性状数值偏低或一般.总的说来,就这7个性状而言,II-32A所配品种的每个性状表现得比较均衡,其次是宜香1A所配品种的性状,再其次是德香074A所配的品种.本研究认为协调好品种每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平衡是确保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千粒质量和播抽期是每个不育系所配品种间差异最显著的2个农艺性状;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四川南部,适宜推广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的重穗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Variation laws of anthocyanin content in roo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mong the varie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major economic traits in purple-fleshed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dynamics of 20 economic traits in 13 purple-fleshed sweetpotato varieties at 20, 40, 60, 80, 100, 120, and 140 d after their transplant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se traits included anthocyanin content in root, length of the longest vine, number of base branches, root number, dry matter contents in stem, foliage and root, fresh/dry weight of root, fresh/dry weight of stem, flesh/dry weight of foliage, flesh/dry weight of stem and foliage, flesh/dry weight of whole plant, and rations of photosynthate to root, stem, and foliag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ations of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the other 19 economic traits among varieties and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ing stages, and the correlations of daily increase of anthocyanin content with other l0 kinds of yield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 the anthocyanin content had three variation types, i.e. a slow-increase type, a fluctuating-change type, and a deviousrising type, and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growth of length of the longest vine, number of base branches, flesh/dry yield of root, and photosynthate allotments. (2) The anthocyanin contents among 13 varieties began to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20 d, and showed completed differentiation during 40-100 d, which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hips with the number of base branches, fresh/dry yield of root, photosynthate allotment ratio to root, and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hips with dry matter content of root, length of the longest vine, fresh/dry yield of stem, dry yield of whole plant and photosynthate allotment ratio to foliage. (3)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increase of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dry matter weight of root, the anthocyanin a  相似文献   

18.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际水稻所水稻品种在安徽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国际水稻所 196 4~ 1995年育成的 2 8个水稻品种的农艺、产量、品质性状在安徽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IR44产量最低 ,PSBRC 0 4最高 ,多数参试品种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 ,米粒细长 ,糊化温度低或中等 ,但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胶稠度硬 ,其结论为更好地利用国际水稻所的稻种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群体根系特征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田试验与网袋法相结合,研究了目前生产上推广的10个典型水稻品种群体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及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质量在各生育期均与地上部质量、总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活力与分蘖期地上部各性状和成熟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冠比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616和-0.8890.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根冠比大的品种存在根系的生长冗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