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鸡A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血清学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病率颇高的产蛋鸡群和死亡率达30%以上的肉鸡群病例中,先后分离到6株A型禽流感病毒。这些分离株可在鸡胚中传代。可以凝集鸡红细胞而不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用这些分离毒株制成的AGP抗原与禽流感阳性血清在AGP试验中出现白色的沉淀线。用AID93~1分离株与15个标准HA亚型和9个标准NA亚型的标准血清进行HI试验,结果鉴定出AID93~1毒株的血清亚型为H9N3。其余5个分离株均可被AID93-1株的高免血清所抑制。人工复制病例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可缓慢康复,不引起死亡。用日龄较小的AA鸡与攻毒鸡同居能感染发病,并引起1/5死亡。健康产蛋母鸡与发病鸡群同场饲养也可感染发病,并引起产蛋下降。这些分离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通过电镜观察符合流感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120nm。  相似文献   

2.
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别从广东、四川、新疆等地禽流感(AI)血检阳性、发病率高、产蛋率下降的鸡群中采集186份病料,先后分离到6株A型流感病毒。这些分离株可在鸡胚中传代,可凝集鸡红细胞,血凝价达160~1280倍。不被新城疫、减蛋综合症、败血支原体阳性血清所抑制。用这些分离毒株制成琼脂扩散(AGP)抗原与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可出现白色沉淀线。分别将分离毒株与AI标准分型血清H1~H14、N1~N9进行HI、NI试验,结果川和川农株均为H4N6,西昌1和2株及Sh株均为H9N2,新疆石河子(石)株为H14N5。分离株分别做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结果所有分离株ICPI介于024~148之间,IVPI介于015~056之间.通过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nm球状或杆状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经联机检索,从新疆石河子AI阳性鸡场产蛋下降的鸡群中分离出的H14N5株为国内外首次从鸡中分离出的H14亚型禽流感病毒。将某单位送检的禽流感鹅体分离株(G1株和G2株)做了血清型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认定,G1和G2株均为A型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G1、G2株对鸡均达到高致病力毒株标准。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的药物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vianInfluenza简称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和鸟类的感染和疾病的综合征。1878年该病在意大利鸡群暴发的一种严重疾病,直至1955年美国才分离到H5N1流感毒株。近年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等地时有暴发,已分离到上千株AIV毒株,病毒可分为不同的亚型,我国在80年代从鸭分离到亚型有H4、H5、H6、H4N8、H4N6,香港在1975~1980年分离到62种亚型H1~11和N1~9的组合。禽流感对鸡可直接或间接感染,如鸡、火鸡、鹌鹑、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水禽…  相似文献   

4.
从英国中心兽医实验室(CVL)引进禽流感病毒14种血凝素亚型(H1~H14)的标准毒株,经9~11日龄的SPF鸡胚增殖、传代后收取感染鸡胚的羊水及尿囊液,经1000xg离心15分钟后,收取上清作为免疫原。取8只12周龄SPF鸡分成A、B两组,进行人工感染鸡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选用H3毒株制备的免疫原,按1ml/只的剂量翅静脉接种A、B两组的8只SPF鸡,1周后B组的4只鸡复免一次,分别用HI和AGP试验测定2种方法免疫鸡的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经1次免疫的鸡(A组)于免疫后15天HI抗体升至最高,以后抗体逐渐下降,且产生的抗体个体差异不大,AGP试验结果只有于免疫后20~55天内全部为阴性;经重复免疫的鸡(B组),于初免后15~45天内HI抗体都维持较高水平,且产生的抗体个体差异不大,AGP试验结果在初免疫后1575天内全部为阳性。据此,我们根据禽流感病毒株毒力的强弱(参照其EID50,用纯化后的鸡胚尿囊液制备的免疫原,按05~25ml/只的剂量分别免疫12周龄SPF鸡,1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于二免后10~15天放血,制备出禽流感病毒14个血凝素亚型的分型血清,并有霍乱滤液(RDE)法对血清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5.
RT-PCR快速诊断禽流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禽流感病毒NP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设计了一对NP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该对引物,不经病毒分离,直接从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和组织样品中提取核酸, RT~PCR可以扩增出 326bp的 NP基因片段。采用该技术对14个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4个亚型12株国内分离野毒株,RT-PCR检测的结果都呈阳性;对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以及减蛋综合症病毒,RT-PCR扩增结果都呈阴性。禽流感病毒 A/Goose/Guangdong(H5N1)和 A/African Starling/England(H7N1)实验感染鸡样品 RT-PCR检测与鸡胚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34/42、32/42; 24/55、24/55, 二者符合率大于95%。 RT-PCR最少可检测到10pg的病毒核酸。对山东某地发病鸡场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只用6个小时就可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证明RT-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禽流感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抗体斑点—ELISA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用自制的禽流感全病毒抗原和酶标抗体,建立了禽流感抗体斑点 E L I S A 检测法,其抗原最适包被量为 0.06μg/点;血清抗体最佳稀释度为 1100;酶标抗体作 1200 稀释;出现明显清晰的斑点者判为禽流感抗体阳性。该方法对 S P F鸡血清及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其它 11 种鸡疫病阳性血清均为阴性,对不同亚型特异性的禽流感病毒( A I V)分型血清、琼扩( A G P)阳性血清及血凝抑制( H I)阳性而 A G P疑似的血清样品均呈阳性;对人工接种 A I V 的 S P F鸡第 3 天即能检出抗体阳性,第 5~117 天可全部检出。与间接 E L I S A 法比较,不仅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相一致,而且结果可用肉眼判定,更适合现地禽流感抗体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及其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禽流感病毒(AIV)的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HA)是其主要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参考已发表的H7亚型AIV的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H7HA特异引物,以AIVA/Afri.Star./Eng-Q/983/79/(H7N1)(A/Afri.Star./Eng)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1条1.7kbcDNA片段。将这一片段定向克隆到pUC18中,对其5′端及3′端部分序列测定后,确证其为HAcDNA。将HA基因置于SV40启动子和增强子下游,构建了这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VH7。以此质粒100μg肌肉注射免疫3周龄SPF鸡6只,4周后以100倍鸡胚感染剂量(EID)的HA基因同源病毒对所有鸡进行攻毒,1周后以棉拭子进行泄殖腔病毒分离;免疫后1~6周每周对所有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HI抗体。结果,100μg免疫组鸡病毒分离数为0/6,对照组为6/6;攻毒后1周免疫组鸡HI效价为1∶32~1∶64,对照组为1∶4~1∶16。表明所构建的HA基因表达质粒可作为基因疫苗诱导鸡产生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吴清民、高齐瑜等将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核蛋白(NP)基因3’端较为保守的,约350 bp的编编序列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切割、分离后,用随机引物法制备 Dlgoxigenin -11-duTP标记探针。测定该探针的浓度为100μg/mL。特异性试验发现该探针只能与实验室构建的、含有NP基因的重组载体PGEM-TE-NP和pBacPAk-NP以及A到流感病毒H9N9型、N3N2亚型以及H9N3亚型毒株基因组RNA结合出现特异性的颜色反应,而与实验室常用的载休pGEM-T…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简称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和鸟类的感染和疾病的综合征。 1878年该病在意大利鸡群暴发的一种严重疾病 ,直至 195 5年美国才分离到H5N1流感毒株。近年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等地有暴发 ,已分离到上千株AIV毒株 ,可将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 ,我国在 80年代从鸭分离到病毒亚型有H4、H5、H6等 ,香港在 1975~ 1980年分离到 6 2种亚型 ,有H1-11和N1-9的组合。禽流感对鸡可直接或间接感染 ,如鸡、火鸡、鹌鹑、野鸟、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水禽一般不显症状 ,其他禽类可表现…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病毒重组核蛋白ELISA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用表达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基因的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以其表达产物制备抗原,建立了以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AIV核蛋白为抗原的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rNP-ELISA)。其抗原最适包被量为0.6μg/孔,等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200,酶标抗体使用浓度为1:1000。根据对140份SPF鸡血清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其判定标准为OD均为阴性;检测A型AIV15个不同亚型(H1 ̄H15)毒株的特异性血清均为阳性;对人工接种AIV的SPF鸡第3天即能检出抗体,到第162天试验结束时检测仍为阳性。其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在2.9% ̄7.2%和3.4% ̄9.8%之间。对3138份鸡血清进行监测,rNP-ELISA与全病毒间接ELISA与全病毒间接ELISA(AIV-ELISA)、琼脂扩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9,自引:3,他引:76  
分别从广东,四川,新疆等地禽流感血检阳性,发病率高,产蛋率下降的鸡群中采集186份病料,先后分离到6株A型流感病毒。这些分离株可在鸡胚中传代,可凝集鸡红细胞,血凝价达160-1280倍。不被新城疫,减蛋综合症,败血支原体阳性血清所抑制。用这些分离毒株制成琼脂扩散抗原与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可出现白色沉淀线。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Xingjiang/1/96(H14N5)的核蛋白(NP)基因,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核苷酸序列与鸭源的标准H14N5毒株几乎完全一致,与其它毒株则有较大差异,说明该鸡源分离株与鸭源毒株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将NP基因定向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再与杆状病毒线性DNA(BAC-N-BlueDNA)共转染于Sf9昆虫细胞中,经过三次蚀斑筛选,获得重组病毒rB2。用其细胞表达产物裂解后作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blot和dot-ELISA,结果表明NP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获得了表达。同时用表达产物作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现行标准禽流感琼扩抗原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 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病毒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确定为Ⅰ类烈性传染性病。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几乎所有的野生与家养禽类均可感染。18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暴发,其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报道AIV存在的事实,近几年,我国在不同地区都分离到禽流感病毒,广泛存在的主要是H9亚型病毒,且多为中等以下毒力的毒株。本试验采集病料主要针对河北省养鸡业较为发达的几个县市的七个小型养鸡场,选择未注过流感疫苗,临床症状出现产蛋下降和呼吸道症状严重的鸡只,剖杀,采集病变明显的脏器,如胰、肝、肺、脾、气管、肾、泄殖腔及其干酪样物等,剪碎研磨,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0日龄鸡胚,弃掉24小时内死亡的鸡胚,收集24-72小时死亡鸡胚的尿囊液,盲传三代,并做血凝试验,对于HA阳性的样品,进一步做HI试验,结果有2株禽流感病毒为H9亚型;进一步测定其神经氨酸酶活性,结果为N2。取1: 10稀释的尿液0.2ml肌肉接种8只8周龄SPF鸡测其致病力指数,观察10天内鸡只发病情况,结果第三天鸡群精神稍有沉郁,其中一只出现歪脖的神经症状,采用英国中心兽医实验室静脉致病指数(IVPI)测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春季较为严重;各种龄期的鸡只均易感,但以40天龄左右的肉鸡、产蛋高峰期的种鸡和商品蛋鸡较常发生。一流行特点1.血清型多: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属,该病毒表面抗原分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容易变异,是特异性抗原。现已知道HA抗原有14种(H1~H14),NA抗原有9种(N1~N9),两者之间可以构成若干血清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消灭此病难度较大。2.毒株间毒力的差异和变异:禽流感…  相似文献   

15.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在世界上不少国家流行。我国陈伯伦等(1994)从发病鸡群中采取病料,先后分离到六个毒株。通过血清学、人工发病等试验,鉴定为A型禽流感病毒,属HA亚型H9。在国内首次证实广东省有禽流感流行,并首次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A型禽流感病毒。从而敲响了禽流感的警钟。如不予以足够重视,不尽快制定防范措施,不抓紧采取适合国情的防制办法,就很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播及全国,将使养禽业又受到一次比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以自行设计的H7和Н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特异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AfricanStarling/983/79(H7N1)株和G株(广东鹅体分离株,H5N1)约1.7kb的HA全基因cDNA。将所扩增的两个基因cDNA未端经T4DNA聚合酶修饰后分别插入pUC18和pBluescript质粒中,得到了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本研究为国内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将禽流感病毒H9N2 亚型毒株核蛋白(NP)基因3′端较为保守的、约350bp 的编码序列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切割、分离后,用随机引物法制备Digoxigenin11dUTP标记探针。测定该探针的浓度为100μg/m l。特异性试验发现该探针只能与实验室构建的、含有NP基因的重组载体pGEMTENP和pBacPAKNP以及A 型流感病毒H9N2亚型、H3N2 亚型以及H9N3 亚型毒株基因组RNA 结合出现特异性的颜色反应,而与实验室常用的载体pGEMT easy、pBacPAKHis 3、pTARGET 和pGEMEX2 以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基因组不发生反应。应用该探针检测含NP基因的重组载体和重组病毒证明该探针是有效的,可用于含禽流感病毒样品或材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的毒株、不同细胞及不同抗原制备方法比较,选用国内分离的山羊关节炎-脑炎(CAE)毒株GS-35接种山羊滑膜细胞(GSM)或角膜细胞(GC)繁殖病毒,PEG100倍浓缩,乙醚处理后制备琼扩(AGID)抗原。用该抗原对已知不同种类阳性血清以及人工CAE病毒感染羊的检测,证明该抗原性能稳定、特异性好,其结果与国外引进的参考阳性抗原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集日本不同地区的鸡和其它禽类的血清检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抗体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为:54个鸡场中的25.9%、126个鸡群中的21.4%、1892只鸡中的14.3%为阴性,所有AGID阳性血清在间接免疫荧光或病毒中和试验中也为阳性,其它禽血清AGID试验阳性结果为,北京鸭(1/120)和雉鸡(4/27)。  相似文献   

20.
鸽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瑛  张长印 《畜牧与兽医》1998,30(5):198-200
对分离的G1、G2、G33株鸽新城疫病毒进行了电镜检查、致病性指数测定、血凝试验(HA),与鸡新城疫Lasota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致病性试验。测得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为10-8.41,10-7.53,10-7.83;鸡胚最小致死量(LD)均为10-4;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80h,90h,96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60,1.50,1.55;分离毒株与Lasota毒株和其相应血清的交叉凝集抑制试验有明显差异。将分离毒株分别接种1月龄鸽各3只,4~10d全部出现典型神经症状,15d内死亡。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株病毒为鸽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上与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一定差异,对鸡也有一定致病力。为制定防制措施,研制鸽新城疫疫苗,控制新城疫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