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为本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用犬细小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2008年门诊的具有腹泻、呕吐、粪便带血等体征的189只患犬作病原检测,对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兼有发热、咳嗽体征的16例病犬同时作犬瘟热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共137只,发病年龄从1个月~15岁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以6月龄以下幼龄动物发病较多,占65.7%。流行季节差异不大,以春季病例略多,占27.0%。犬细小病毒与犬瘟热病毒混合感染的有12例,占8.8%。对在疫苗接种免疫保护期内的4只患犬进行检测,3只犬细小病毒阳性。结论:①免疫力尚未建立是幼犬发病的主要原因;②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动物进行加强免疫是成年犬发病的主要原因;③在部分发病幼犬中存在犬细小病毒与犬瘟热病毒的混合感染;④老龄动物对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可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2.
试验比较了MA-104、Marc-145、Vero 3种猴肾细胞增殖犬瘟热病毒的敏感性,按常规方法将犬瘟热病毒(CDV-XN112株)分别接种于MA-104、Marc-145、Vero 3种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确定收毒时间,比较病毒滴度。结果表明,犬瘟热病毒可在MA-104、Marc-145、Vero 3种细胞内增殖,并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价均达到104.5TCID50/0.1mL以上,而Vero细胞增殖犬瘟热病毒更为经济高效,是增殖该病毒的理想细胞。  相似文献   

3.
缪勤  张汇东 《警犬》2003,(6):30-30,34
犬瘟热病毒(CDV)首次分离于1905年.和麻疹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瘟疫病毒、海豹瘟热病毒、海豚麻疹病毒及鼠海豚瘟热病毒密切相关。同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在世界范围流行。有较广泛的宿主嗜性。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病毒感染机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综述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6种结构蛋白N、P、L、F、H和M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和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功能;简要描述了犬瘟热病毒入侵动物机体感染传播的机制,其中细胞受体SLAM和PVRL4解释病毒的趋向性;介绍了临床诊断、试验动物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等鉴别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犬瘟热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发现控制犬瘟热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犬瘟热是一种急性,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肉食兽中的犬科(尤其是幼犬)。犬瘟热病毒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RNA病毒。犬瘟热首先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倦怠,眼鼻出水样分泌物。可见白细胞减少,吞噬能力下降。以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一1.1发病情况2008年7月,我市岚山某水貂养殖场,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其发病率为6%,病死率为60%。接诊后我们到现场临诊,主诉,该水貂养殖场共养成年水貂2000只,2008年5月共产仔貂8357只,60日龄时注射了犬瘟热活疫苗和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注射疫苗4天后,先后共有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班玛县出现疑似犬瘟热症状的例犬通过临床症状、尸体检查、流行病学的观察等初步诊断为犬瘟热。经实验室诊断38例为阳性,判定为犬瘟热。经对症治疗和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完全康复17例,3例出现后遗症,12例死亡,治愈率达到52.6%。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犬以双相热型、呼吸道、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以神经症状为特征。本文详细报道了在班玛县兽医门诊部2013年3~6月份接诊治疗的38例犬瘟热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23日,我站宠物门诊部收治了1条病犬,经询问犬主病史,临床检查和犬瘟热病毒(CDV)检测试剂盒快速诊断,结果CDV为阳性,从而诊断该犬患的是犬瘟热病,于是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治愈了该犬。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可以感染多种属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犬瘟热在中国各地不断爆发。为阐明犬瘟热病毒在中国的空间流行病学规律及进化特征,采用系统发育地理学方法,利用BEAST1.10.4、MAFFT7.0等软件,对80条中国的犬瘟热H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犬瘟热病毒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Ⅰ型,其在中国最早于1964年由贵州起源,传播至北京后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爆发。该流行毒株先经由北京传播至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甘肃、吉林、湖北、陕西、广西和新疆,而后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上述结果对于我国犬瘟热病毒溯源研究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是分别由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犬类的两大重要疾病。一旦发生,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细小病毒病来势凶猛,如治疗不及时,很快因虚脱衰竭或心肌炎死亡;犬瘟热病势虽相对缓慢,但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治愈希望较小。临床上常见单独发生其中一种病,一种病先发生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我们对2003年2~4月份共诊治的犬瘟热及疑似病例55例进行了分析,其发病情况多种多样,较为复杂。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犬科、鼬科及部分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犬类养殖业危害极大。2011年5月19日,本乡甘坝口村的34只护养犬中11只犬发生犬瘟热,经笔者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治疗等措施,病犬死亡9只,治愈2只。现将防制措施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诊治中,本病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对养犬业、经济动物养殖业、动物园观赏业、野生动物保护业及实验动物等危害极大。笔者对犬瘟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基因组及主要蛋白、检测方法及防制的研究作了比较系统的综述,为该病的控制及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犬科、鼬科及部分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犬类养殖业危害极大.201 1年5月19日,本乡甘坝口村的34只护养犬中11只犬发生犬瘟热,经笔者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治疗等措施,病犬死亡9只,治愈2只.现将防制措施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临床疑似犬瘟热的病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形态特征、血凝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本研究为研究犬瘟热病毒貉株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构建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犬瘟热病毒是多嗜性病毒,其侵害神经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出现的神经症状也不相同[2],且在感染后3~4周,全身症状好转后几天至十几天出现神经症状[3].犬瘟热的神经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肌肉抽搐和两后肢或整个后躯的麻痹.由于犬瘟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即使存活下来也有相当多的会留下舞蹈病、麻痹或瘫痪等后遗症[4],而犬瘟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犬瘟热治疗上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因此很有必要对犬瘟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进行探讨.为此我们从个案入手,开展了犬瘟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试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和肉食目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以早期表现双相热、急性鼻眼卡他、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根据临诊表现,可分为呼吸器官型犬瘟热、神经器官型犬瘟热、消化道型犬瘟热、皮肤型犬瘟热四种类型.我们从2003年至2005年共治疗犬瘟热235例,治愈176例,死亡59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宠物临床诊疗过程中,病毒性传染病在其发病率、治疗难度及愈后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其治疗难度也较大。犬瘟热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犬科、鼬科、  相似文献   

19.
1病毒与发病机理 1.1病毒犬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犬瘟热病毒呈多形性,单股RNA病毒,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囊膜。其抵抗力差,对热、干燥、紫外线和有机溶剂敏感.易被日光、酒精、甲醛、煤酚皂等杀灭。pH4.5以下和9.0以上的强酸、强碱环境也可使其迅速灭活.其在低温冻结条件下可保存几个月,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存数天。  相似文献   

20.
犬瘟热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瘟热病毒感染犬、狼、貂、狐等多种动物,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快速准确检测该病并及时治疗是防控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几种犬瘟热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并对犬瘟热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评述,为犬瘟热的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参考,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