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2015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精准育种鉴定技术开发,功能育种,抗性育种,育种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和育成茶树新品种等6方面。  相似文献   

2.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是解决茶叶脱咖啡因方法之一。本文对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_T-程方法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加强低咖啡因种质资源创新、开展复合型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研究、用生物技术开展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概述了2023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茶树育种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茶树育种技术的创新探索、茶树新品种的授权与登记情况。2023年度,茶树的品质成分形成、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生长发育、叶色变异等分子调控机制,仍是育种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获得的创新性成果为培育茶树新品种提供了明确的靶基因资源;茶树泛基因组图谱首次构建成功,进一步揭示了茶树基因组扩张的遗传基础;77个茶树品种授权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3个茶树品种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为茶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荣 《茶叶》2000,26(2):114-118
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过程。日本茶树育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海外茶树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茶树育种的目标,早期注重红茶品种选育,随后以绿茶品种选育为主,进入80年代后期,又侧重于多抗品种的培育,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同时加快了茶叶加工和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益。茶树品种音一化和遗传育种资源不足是日本茶树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外茶的品种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2014年度国内外茶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在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开发了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快速检测茶树品种样品的儿茶素类等品质成分,开发溶剂辅助香气蒸发(SAFE)技术检测茶叶的香气物质以及酶技术鉴定茶树品种抗茶叶轮斑病的能力。我国茶树育种的重要进展主要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徐永恒  杨阳 《茶叶通讯》2009,36(3):43-45,48
本文从生物技术成为茶树育种的一条新途径,包括加速茶树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聚合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和创造茶树新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对茶树遗传育种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试验是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推广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品种审(认、鉴)定的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农作物区域试验的现状,以及茶树区域试验的研究成果,并就当前茶树育种的现状提出了今后茶树育种与区域试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08,30(4):11-13
我国现代茶树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开始的收集育种原始材料,地方品种的选拔,发展到一个以杂交育种与单株选择为主要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快繁技术相结合的高效茶树育种技术体系。迄今为止,云南大叶茶、福鼎大白茶、铁观音、黄棱、龙井种、湖南安化种、四川中叶种、蒙山群体种、凤凰水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郑新强  梁月荣  陆建良  赵东 《茶叶》2012,38(1):9-18
2011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资源收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促进有用资源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是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鉴定仍然是茶树品种品质和适制性研究主要手段;良种与良法结合,促进提质增效;茶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以及茶树品种繁育技术综合应用倍受关注;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cDNA-AFLP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结合了AFLP和mRNA差异显示技术,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且不需要预先知道序列信息,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基因分离及表达特性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cDNA-AFLP的原理及程序并介绍了它的应用情况。目前cDNA-AFLP技术已经在茶树基因表达特性研究上作了一些尝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在茶树育种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赵洋  杨阳  曾贞  黄静 《茶叶通讯》2007,34(2):11-13
SRAP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新型分子标记系统,具有简便、高效、便于测序目标片断等特点,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得到成功应用.本文介绍了SRAP标记的原理、特点,并对其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徐文武  吕长其 《茶叶》2014,40(4):223-224
本文论述了武义县成功选育出国家级茶树品种的条件,阐述了‘春雨1号’、‘春雨2号’育种的实践过程和经验总结,为基层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本世纪以来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研究、茶树新品种鉴定技术、特殊性状茶树育种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育种新技术、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鉴定、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的发展。同时讨论了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