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熹 《中国稻米》1995,(5):33-33
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培育的杂交稻已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现行杂交组合制种要用不育系、恢复系及保持系等三系配组,工作周期长,手续繁琐.因而近年育种家寄希望于光敏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以期通过“两系法”来配制新的组合,简化制种手续。  相似文献   

2.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培育两系杂交稻是作物杂交优势利用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革新。早在 1 973年 ,石明松发现水稻光敏核不育株农垦5 8S ,并于 1 981年提出两用核不育系概念 ,杂交水稻育种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两系法阶段。两系法杂交优势利用 ,因其只需要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两个育种材料而得名。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或短日照条件下表现可育 ,自交结实繁殖种子 ;在高温或长日照条件下表现不育 ,可以用来与恢复系制种 ,生产杂交种子。由于光温敏核不育系能一系两用 ,与三系法相比 ,生产种子少了一个环节 ,便简化了种子生产程序。尤其是光温敏核不育系由…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3,(1):25
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  相似文献   

5.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又一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克服三系杂交稻野败不育细胞质潜在的不良影响,不受恢保关系的制约,而且简化了繁育程序,降低了杂交种子的生产成本,受到普遍关注.金两优33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籼稻光敏两系不育系Hs-3与其自育的恢复系JXR-33配制而成的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5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4年在莆田涵江区中稻试种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核不育水稻是我国水稻科学工作者石明松于1973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具有宝贵应用价值的特异种质材料,它具有长日照条件下不育,短日照条件下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引发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在方法上产生全新的变革,开辟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领域。1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光周期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元生朝等(1987,1988)研究认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5及其衍生的各类光敏核不育系在生长、发育及育性转换过程中存在两个光周期反应。第一光周期反应诱导生长点由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2,(3):93
近日,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尤其是育成的十多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8.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9.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石明松发现光敏核不育水稻,开辟了杂交稻研究的新篇章。两系法杂交稻的发展依赖于新的遗传工具,即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和 温敏核不育水稻(TGMR)。研究表明,农垦58S系统的不育系不存在绝对的光敏不育性或绝对的温敏不育性,其育性转换都是受光 温共同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已育成了一批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稻组合。这些组合已经在长江流域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了6000多hm2,一般产量6.75-7.50 t/hm2,比同生育期的常规粳稻鄂晚5号和鄂宜105等增产10%-15%,与同生育期的三系杂交稻汕优64等产量持平。此外,具有强优势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也已初步选出  相似文献   

10.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鉴定及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种的优势,并从核不育基因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方面阐述了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同时,还综述了我国两用核不育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敏核不育水稻是一种新的水稻种质资源,其种子生产与三系水稻种子生产存在较大差异。(1)光敏核不育水稻可一系两用。在自然条件下,可在其不育期间制种,在可育期间繁殖。(2)利用人工长短光照可以诱导育性转换,进行少量的繁殖制种。(3)光长、温度影响育性稳定,是光敏核不育水稻制种最重要的限制因子。(4)杂交种保纯难度大。除了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外,光敏核不育水稻还存在自身混杂,即在同一株生产出杂交种和不育系种子。 近年来,在光敏核不育水稻(简称二系,下同)杂种优势鉴定的同时,开展了对其亲本特性的观察及繁殖制种研究。1990年,湖北省…  相似文献   

12.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在华南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HPGMR以下简称农垦58S)在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从1983年起,对这一种质资源在华南的育性转换,以及将光敏育性转换基因导入籼稻中的效果和表达进行了研究,为华南地区转育利用农垦58S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农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总目次     
专论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与实践……………1(1)论北方杂交粳稻的育种攻关…………………1(3)论我国杂交稻亲本繁育技术的演变…………2(1)杂交粳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初探…………2(4)光敏核不育水稻选育与利用的几个问题讨论……3(1)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制约因素分析…………………………………………… 4(1) 选育选配“粳不/籼”已组方式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 利用中的重要性—……………………………………1(6)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水稻30885选育研究…1(9)模型光敏核不育选育与应用初报………………2(7)两系杂交早稻杂种优…  相似文献   

14.
李继开  李振宇 《作物研究》2007,21(3):277-279
盐丰47是以光敏核不育系AB005为母本转育的各类型不育系为母系亲本,以多品种混合种为父本利用光敏核不育系的生态不育特性,构建杂交群体,按照水稻群体育种方案,对其后代进行不育和可育的双向选择,从不育株中选育光温敏不育系,从可育株中选育常规水稻品种.盐丰47是利用群体育种技术选育的第一个常规品种育种成果.该品种米质优、抗性强且极具丰产优势.  相似文献   

15.
雄性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不育系繁殖是杂交水稻生产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不育系繁殖体系主要有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基础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以环境敏感型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以普通隐性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第3代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体系。介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普通细胞核雄性不育等三大水稻雄性不育类型,综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杂交水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波动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受温度影响而波动是困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从育种途径上来看,可以采用选育低不育临界温度的光敏核不育系,选育抗除草剂的恢复系、选育对除草剂敏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选育四环素诱导不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来保证杂种纯度,从制种技术措施上来看,必须严格遵守光温敏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程序,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在盛夏低温来临时采取灌水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矮化育种及三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两次突破,目前正面临第三次突破,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分析了引起三次破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新的设想,二是材料上的突破。记述了本省今后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以杂交水稻研究为重点,不断发展育种新技术。常规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丰、抗、优、适兼顾的中熟早籼从并从类型、熟期、丰产性、抗性、米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是,三系法发展为两系法,从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展为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同时把两系法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溶为一体。常规育种与杂交水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新技术育种必须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光身杂交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美国光身稻种质资源,培育出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配套亲本光香A、B和光身R及光身光温敏核不育系光S,并用其配组率先育成一批三系光身杂交稻组合,如光香优德87、光香优602、光香优613等;还选配出一批非光身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如光香优7号、光香优13和光香优6号以及两系杂交稻组合光两优113和光两优193等.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的选育成功,将进一步促进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可望实现我国杂交稻育种在米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方面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石明松发现具有“长光照诱导不育,短光照诱导可育”的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朱英国等人研究认为HPGMR光敏不育性受一对或两对隐性主效基因和弱效修饰基因的作用,与细胞质无关这一有利基因的发现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供了崭新的不育资源,它较三系不育系具有配组自由,一系两用,不受恢保限制等优越性。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材料。HPGMR为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