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黄淮南片麦区育成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汇总和分析了该区域2011-2016年国审的47个品种的8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为800 g·L-1、14.46%和31.3%,达到了强筋小麦标准;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的平均值为33.1 mL、56.2%、5.9 min、315 E.U.和67 cm,达到了中筋小麦标准。品种间差异较小的性状为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品种间差异较大的性状为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因此, 黄淮南片在今后的品质育种中应加强对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性状的选择,以提高育成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黄淮南片当前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及存在问题,为我国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和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对黄淮南片82个小麦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分别为:容重797.6 g/L,蛋白质含量144 g/kg,湿面筋31.3%,沉降值33.2 mL,面粉吸水率59.5%,形成时间3.3 min,面团稳定时间4.6 min,最大抗延阻力255.8 EU,拉伸面积55.2 cm2;根据专用小麦品质标准综合评定,黄淮南片82个供试小麦品种(系)中,品质性状达到强筋的有7个,仅占8.54%,中筋的有41个,占50%,弱筋的有4个,占4.88%。【结论】面筋强度差、稳定时间短、拉伸面积小是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育种工作者应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加强对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及拉伸面积的选择,以满足生产和加工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黄淮南片“十一五”国审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家春  邓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70-19072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数值较高,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数值偏低,即蛋白质数量性状较好,而蛋白质质量性状偏差。因此,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方面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并加强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2008-2012年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32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数值较高,而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数值偏低。因此,在今后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方面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不断提高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参加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293个参试品种(系)的籽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较小,年际间差异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也在提高;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系)在不同年份差异较大。黄淮南片2014—2018年度区试品种(系)以中筋品种为主,其次为强筋、中强筋,没有弱筋品种(系)。因此,当前黄淮南片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时间的改良、各品质性状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市场推广和作为种质资源利用,连续分析了11年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指标受年际和地域影响较小,无论籽粒品质指标还是加工品质指标都比较高且稳定,为在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进行优质强筋小麦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强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因此,在今后黄淮南片小麦强筋育种方面,作为种质资源,要利用好新麦26,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引进、利用国内外的优质资源,积极发掘、探索新的近缘野生优质资源,丰富遗传基础,从而拓宽小麦育种种质库。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72.83%);各指标达到中强筋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含量(92.2%)、湿面筋含量(68.0%)、吸水率(50.6%)、最大拉伸阻力(14.0%)、稳定时间(13.5%)、拉伸面积(10.1%);2018—2020年审定的178个品种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品种数量依次是5、7、165、1个,达到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的数量极少。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是弱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目标应以稳定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提高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选用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亲本,加强优质小麦种资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9.
优质强筋春小麦津强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优质小麦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及南繁加代选育出津强2号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品质指标:粗蛋白17.8%,湿面筋34.3%,吸水率61.6%,稳定时间21.6 min,最大抗延阻力816 E.U,拉伸面积262 cm2,均达到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该品种适合在津、京、唐等春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品质性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的品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品质稳定性因品质指标,试验地点,施氮数量及方法而异,在多数试验地点,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等品质指标相对稳定,而稳定时间,形成时间,软化度以及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指标稳定性较差;氮素后移具有提高品质稳定必珠作用;而高施氮量使稳定时间,软化度等重要品质指标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2000—2015年国家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各区试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和年度品质变化,探讨各区试组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2015年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985个参试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区试组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和中筋品种比例及8个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结果】各区试组参试品种以中筋品种为主,平均占品种量78%;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小,各占11%。区试组之间各品种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从参试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3%)、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1%)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6%)的强筋品种比例高于北部冬麦区组(6%)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7%);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20%)的中强筋品种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组(5%)比例最小。从审定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强筋品种(4%)和中强筋品种(10%)比例最大,其次为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3%、6%);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7%)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9%)中筋品种比例高于其他区试组。受区试组品种结构影响,各区试组小麦质量总体表现为中筋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较高,而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一般。区试组之间参试品种品质差异较大,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和春水组容重平均值高于北部冬麦区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而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之相反;北部冬麦区组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稳定时间平均值高于其他区试组;黄淮冬麦区春水组各类型品种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其他区试组。各区试组品质性状年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容重、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呈上升趋势,吸水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持平趋势,沉淀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缓慢,区试组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相应生产区小麦品种结构和质量。国家小麦区试应加强对不同品质类型优质小麦的重视,改善小麦品质结构,提高小麦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河南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变异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8个冬小麦主栽品种在河南27个地点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中小麦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6.8%,39.3%和40.3%;其次是拉伸面积、最大抗延阻力、评价值、抗延阻力及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9.5%,17.0%,15.3%,13.3%和11.3%;而子粒容重和出粉率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7%和4.2%.通过对不同地点或土壤类型小麦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河南原阳潮土(稻茬)、信阳水稻土、唐河黄褐土及商水壤潮土等适合发展弱筋小麦,而济源、武陟、安阳、灵宝等地或土壤则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多数地区通过小麦合理选种及水肥调控,可以达到中强筋或强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13.
根据NY/T967-2006的判定规则对2001-2012年黄淮南片通过国审的82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20个属于优质小麦(特指强筋和弱筋品种),占比24.4%。其中,2个弱筋,18个强筋品种;6个为弱春性,14个为半冬性。这些小麦新品种的株高集中在70~87cm,变异系数为5.3%;有效穗在540~660万/hm2,变异系数为24.2%;穗粒数27.0~37.0粒,变异系数为8.1%;千粒重在30.0~44.8g,变异系数为8.3%;均产6 258~8235kg/hm2,变异系数为7.3%。18个强筋品种的平均容重为798g/L,变异系数为1.4%;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8%,变异系数为4.0%;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1.0%,变异系数为13.4%;沉降值平均为43.7mL,变异系数为22.3%;吸水率平均为57.8%,变异系数为14.4%;稳定时间平均为10.3min,变异系数为47.7%;最大抗延阻力平均为443.4E.U.,变异系数为29.6%;拉伸面积平均为106.9cm2,变异系数为55.6%。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摸清黑龙江省小麦的品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良策.分析了2000~2005年间黑龙江省135份小麦品种和品系的品质状况.结果表明,达到优质强筋品种(系)占13.3%;达到优质弱筋品种(系)占2.2%;中筋品种(系)占33.3%.品质不达标的品种(系)占51.1%.黑龙江省小麦品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千粒重较低,稳定时间较短,抗延阻力较小,品种品质稳定性较差.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4条品质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68是江苏准南麦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在江苏淮南小麦区试中,由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统一抽样送检,品质分析2年平均结果:粗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33.5%,稳定时间7.1min。在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2005、2006年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1、797 g/L,蛋白质含量14.73%、14.02%,湿面筋33.0%、28.2%,沉降值48.8、47.5ml,吸水率60.6%、60.8%,稳定时间9.3、10.9 min,最大抗延阻力453、433 EU。  相似文献   

16.
镇麦168是江苏准南麦区首个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在江苏淮南小麦区试中,由江苏省种子站统一抽样送检,品质分析两年平均结果:粗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33.5%,稳定时间7.1min;在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由国家区试规定试点送样,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2005/2006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1/797g/L,蛋白质含量14.73%/14.02%,湿面筋33.0%/28.2%,沉降值48.8/47.5ml,吸水率60.6%/60.8%,稳定时间9.3/10.9min,最大抗延阻力453/433EU。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专用馒头、拉面、饺子小麦品种品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新疆种植和选育的120份品种(系)进行全面品质测试,从中选出新疆目前广泛种植的12个小麦品种(系),对其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食制成品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初步提出新疆专用饺子、馒头、拉面小麦品种品质指标.即拉面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大于28.0;,稳定时间3.0~6.0 min,弱化度80~100 BU、延伸性大于180 mm;饺子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大于30.0;,稳定时间5~8 min,弱化度小于90 BU、最大抗拉阻力300~400 EU;馒头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大于28.0;,稳定时间3.5~7.0 min,弱化度小于90 BU,最大抗拉阻力在250~350EU,延伸性大于160 mm.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评价 (一)基本情况 我国小麦品种由于传统食品馒头、面条主要需要中筋小麦,因此缺乏强筋(适于面包烘烤为代表)和弱筋(适于酥性饼干为代表)的两类品种。据1986年对16省市79个品种测试,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籽粒蛋白,干基),沉降值26.8ml,粉质形成时间3.48min,面包体积586.5ml,1999年黑龙江省农科院谷物品质研究中心对全国216个种植面积较大品种进行了样品测试,得出平均籽粒蛋白质为14.2%(干基),湿面筋31.8%,粉质仪形成时间2.4min,稳定时间3.4min,最大抗延阻力267.7E.U,延伸性16.9cm,与美国、加拿大小麦相比,中国小麦蛋白质含量不低,但蛋白质的质量较差,故烘烤品质较差。这一状况主要受制约于品种的遗传基础(如缺乏控制高分子谷蛋白亚基5+10的优质基因等等)。而我国弱筋软质小麦主要问题是蛋白质含量偏高,缺乏蛋白质含量低于10%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往往又表现延展性不足。我们所提的优质小麦当前主要特指这两类(强筋、弱筋)的不足而言,实际上,不同加工食品都有其特定的对小麦品质要求,如馒头,面条就要求中筋小麦,中筋小麦也有其一定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3年41个品种分析了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与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品质的相关性显著。优质馒头与所分析的品质性状(馒头体积除外)相关性均不显著。本文还提出了黑龙江省优质面包和优质馒头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20.
叶面喷施氮肥对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不同生态区的小区试验,分析了叶面喷施氮肥对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肥的时期和次数对龙麦26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同,三叶期与开花期两次喷肥效果最好,三叶期一次喷肥不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同一施氮肥处理对不同品质指标影响也不相同。最佳的叶面喷施氮肥处理对沉降值、最大抗延阻力、延伸性及面包体积有正向影响趋势,对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