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食是动物-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主要过程。动物的生产水平和草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动物的采食量,明确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草地管理的关键之一。目前,直接观测法、指示剂法、粪氮指数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现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采食量的测定中。直接观测法利用较低成本对采食量进行计算,但主观性较强;食道瘘管法能够把握采食量却忽略了动物福利;近红外光谱法和饱和链烷烃法在测定采食量的同时能够认识家畜的择食特征。为此,本文对现有常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放牧行为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等新思路,为今后草原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转化效率和动物生产力的主要参数,受草地植被生长情况、环境条件、放牧方式、家畜生理特征及其瘤胃内环境等因素影响。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食性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关系到动物营养状态的评估、补饲策略的制定以及食性理论的探索。传统采食量估测方法大多基于观察法或放牧前后牧草生物量差值法,这些方法对动物的干扰较小,但是受技术本身和适用范围的限制,如未能估测单个动物的采食量,很难适用于大范围的采食量估测。链烷烃技术和近红外技术的出现为准确测定采食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能克服传统测定方法的缺点,还在准确率、适用范围(圈养动物和放牧动物)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由于粪便回收率和数据库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较高草地的放牧动物采食量估测尚有难度。在简要总结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基础上,综述了差值法、内标法、链烷烃法和近红外法在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多种方法结合可以准确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和实现草地可持续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不同的放牧试验研究中及同一放牧试验的不同阶段,放牧家畜的体重和采食量均发生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在报道试验结果时常被提到,但并不认为其影响放牧强度(Roberts,1980);因此,当我们用羊只数/公顷或牛头数/公顷来表示放牧强度时,并未指明采食量的变化对放牧率的影响,而仅表明草地与家畜间承载与被承载的互作关系。草地通常是被不同种类的家畜采食利用的,所以,要比较被不同种类家畜利用的草地生产力,就需要有一个通  相似文献   

4.
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和对不同牧草的选食性是制定草地放牧管理的基本参数。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在相同放牧强度下比较绵羊、山羊和牛的采食量及牧草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牧强度下,夏秋季节放牧牛的平均日采食量为9.64 kg·(头·天)-1,喜食大针茅、黄囊苔草和一些非优势种牧草(选食系数1 < SI≤1.5),而对羊草和糙隐子草表现为可食(0.5 < SI≤1);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为1.87 kg·(头·天)-1,喜食羊草、黄囊苔草和其它非优势种牧草(1 < SI≤1.5),而对大针茅和糙隐子草表现为可食(0.5 < SI≤1);山羊的日均采食量为1.65 kg·(头·天)-1,嗜食其它非优势种牧草(SI>1.5),喜食黄囊苔草和糙隐子草(1 < SI≤1.5),而对羊草和大针茅表现为可食(0.5 < SI≤1)。本研究意味着不同家畜或多种家畜混牧可更高效的利用草地资源,如放牧绵羊和牛可能分别减少羊草和针茅在草地中的丰度,因而采用不同家畜放牧或多种家畜混牧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国内外关于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种类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影响其测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今后开展草地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择食性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计算草地载畜量和制订家畜营养标准及补饲量的重要依据,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反刍动物放牧采食量的方法很多,但是对其精确测定却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物候期奶牛放牧采食量的测定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前言放牧饲养是我国广大牧区利用草原的主要方式。所以,适宜的放牧是合理利用草原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放牧既能满足家畜对饲料的要求,又能保护草地资源不受破坏。绵羊的日食量是计算草地栽畜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又是合理利用草地和规划轮收的主要依据。在科学养畜的今天,测定采食量也是研究放牧家畜营养动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本研究对反刍家畜采食量的研究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采食量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主要基于饲草料或家畜,其测定方法和精确含义有差异;反刍家畜采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采食量影响因子主要分为家畜的(胃肠蠕动力、选择性采食等)、饲草料的(粗纤维含量、抗营养成分等)和饲养条件的(草层结构、草地饮水点分布等)因素3个方面;采食量的测定方法有基于牧草测定的直接法和基于家畜测定的间接法,后者较多地应用于放牧家畜;预测方法有基于数学函数和生物学原理的模型法,基于消化试验的经验法和结合家畜属性的改进经验法。舍饲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和预测家畜的采食量,但对放牧家畜还没有精确的方法。通过测定与饲草水平密切相关的家畜尿液、血液或粪便中的代谢物水平将成为预测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在对放牧的反刍家畜采食习性的研究中,发现草地结构的差异对单口采食量的变化有很大影响。随着单口采食量的下降,采食口数有所增加,放牧时间延长。但这种变化并不稳定,而且单口采食量的减少很难获得补偿,很少有文献报道关于牛和绵羊对草地状况的变化在习性方面反应的比较研究。本文对此问题作了专门研究,比较了在整个放牧期间牛和绵羊对不同类型草地和草地结构变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放牧方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的采食量和植物补偿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环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设置放牧方式(牦牛单独放牧、藏羊单独放牧、牦牛和藏羊1:2混牧、牦牛和藏羊1:4混牧、牦牛和藏羊1:6混牧)控制试验,以期确定草地的承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家畜的采食量在藏羊(Ovis aries)单独放牧以及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1:2混牧方式下,显著高于其他方式(P<0.05);在功能群水平上,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这2种放牧方式下家畜对豆科植物的采食量较高;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植物的补偿生长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放牧方式(P<0.05)。研究表明:藏羊单独放牧时,其采食量最高;牦牛和藏羊1:2混牧的放牧方式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因此,从放牧家畜采食量与植物补偿生长两方面考虑,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的放牧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放牧绵羊日采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放牧家畜采食量在草地合理利用、放牧牲畜正确饲养和家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方面均有较重要的意义,在国外为许多研究单位所重视,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过研究,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少。为了测定我省放牧绵羊日采食量及采食能力的差异,我们先后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长季末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除以家畜牧草需求量,是草地载畜量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在草地产量及其测定时间跨度、草地利用率和家畜折算系数等参数的确定上存在争议。基于放牧压力或家畜采食量需求的家畜单位用于不同畜种的折算,牛单位和羊单位是常采用的家畜单位,但家畜单位主要依据家畜活体重量确定,对家畜代谢体重,以及混群放牧中因家畜食性差异造成的采食重叠考虑不足;草地利用率是放牧管理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放牧经验和试验方法确定,实际应用中通常遵循“采食一半、保留一半”的经验法则,但在不同草地类型、地形差异、水源距离等因素影响下,草地利用率并不确定,其估计和测定方法也存在争议。此外,不同草地利用率下的草地载畜量差异很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草地载畜量估算中草地产量、草地利用率、家畜单位等参数的概念、确定方法和应用上的争议,总结草地载畜量的计算方法及校正因子,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10种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采食量测定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对今后研究放牧家畜采食量及其测定方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放牧生态系统家畜牧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畜牧食行为包括采食、反刍,游走,饮水,卧息和排泄粪尿,其中采食和反刍是两大主要行为。本文介绍了放牧家畜与牧草间的相互关系,放牧通过采食牧草,降低牧草光合叶面积指数而影响牧草生长发育。放牧作为一种人为干预,影响植被组成和群落结构,高放牧压力下,导致草地退化。在放牧情况下,牧草具有避牧和耐牧两种生存策略。由于放牧草地物种多样,家畜选择采食适口性高的植物或植物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计算采食量的各种方法,包括计算放牧前后草地牧草生物量,通过内外源标记物计算排粪量或通过采食时间,单口采食率、单口采食量来计算采食量。家畜采食成分的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难点,有直接观测法、瘤胃内容物或粪便镜检法、瘤胃瘘管法和炼烷烃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是人们了解放牧系统动力学的关键之一。研究已查明,了解了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和采食成分就能明晰家畜的营养状况,预测其生产性能,从而为草地管理决策提供目标,为优化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然而,估测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及其组分是困难的,也是昂贵的。虽然那些改进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地增强了人们获取家畜牧食行为数据的能力,但是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采食成分和养分消化率一直以来都是营养学研究的挑战,方法众多,却各有利弊。因此,本研究针对目前估测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的常用方法,如模拟采食法、牧前牧后差额法、酸不溶灰分法、三结合法、植物蜡层指示剂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对它们的利弊和准确性进行讨论,并探析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放牧牛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夏秋季节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进行自由放牧试验,选择体重相近4岁肉乳兼用哺乳牛4头,分两期测定其食性和食量,每头牛投喂一粒YC饱和链烷缓释胶囊,试验期内每天跟踪放牧牛的采食路线,收集其所采食的牧草及粪便样品,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牛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季节放牧牛采食的牧草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的比例存在差异,随放牧季节后移,放牧牛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但日排粪量差异不显著.因此,链烷技术可以估测典型草原放牧牛的排粪量、食物组成和采食量,且放牧季节对放牧牛的采食量影响较大.建议在牧草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的典型草原估测放牧家畜食性食量时要进行多种方法比较,以进一步完善链烷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和家畜生产影响的研究,放牧强度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养分状况,三种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密度、盖度、频度、可食牧草产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0.05)。放牧强度影响羯羊体重。羯羊日增长量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增加,羯羊生长量以中组为最佳,中组分别比低组、高组提高30.4%、17.6%,平均日生长量组间差异显著(<0.05);牧草干物质的采食量影响羯羊生长量,而日采食量中粗蛋白较干物质对羯羊生长的影响更为重要。草地放牧以中放牧强度(6只/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10多种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采食量测定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建议,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饱和链烷烃技术在评价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自由放牧绵羊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6-9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放牧样地进行试验,选择体重及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二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60只,按体重(36.9±2.6) kg聚类分组,设置6种放牧率(0,1.33,2.67,4.00,5.33和6.67羊/hm2)的轮牧实验,绵羊采食量的测定选择放牧率为1.33,4.00和6.67羊/hm2的处理,试验开始,每只羊投喂1粒QSM饱和链烷缓释胶囊。食性测定选用全部的放牧率进行,同时辅助全粪法、扣笼法一同评价。试验期内定期收集试验地牧草样品及绵羊粪便样品,使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绵羊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植物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运用链烷技术估测的排粪量和实际测得排粪量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绵羊主要采食7~9种牧草,且不同放牧季节不同放牧率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不同,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运用链烷技术结合扣笼方法可以估测天然草地自由放牧家畜牧草的采食比例、干物质采食量和排粪量。  相似文献   

20.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