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粤东沙质滩涂6种红树林树种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无瓣海桑、秋茄、白骨壤、木榄、桐花和拉关木6个红树林树种,在粤东沿海沙质滩涂地带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涨退潮风浪大的流动沙质滩涂不适宜种植红树林,避风、涨退潮海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可以成功造林;(2)种植后14个月,6个红树林树种造林存活率排序为白骨壤(31%)拉关木(28%)无瓣海桑(25%)秋茄(22%)桐花(18%)木榄(14%),平均保存率为23%;(3)在风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营造红树林,可选择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拉关木3个树种。  相似文献   

2.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L.)Engl.)、无瓣海桑(S.apetala Buch-Ham)、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 Gaertn.f.)是粤东近几年成功引种的3个优良红树林树种。文章报告了粤东海桑、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的苗木和林木的冻害情况,并就海桑、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的抗寒性及其在粤东育苗和防寒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汕头市海桑、无瓣海桑冻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L.)Engl.)、无瓣海桑(S.apetalaBuch-Ham)是汕头市近几年成功引种的2个优良红树林(mangroveforests)树种。报告了汕头市海桑、无瓣海桑的苗木和林木的冻害情况,并就海桑和无瓣海桑的抗寒性及其在汕头市育苗和防寒的技术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1999年,海南东寨港保护区从墨西哥成功引种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2002年开花结果后,再次引种到广东电白、福建莆田等地,长势良好,均已开花结果,东寨港10年生植株平均高8.9 m。种子千粒重427~476 g,发芽率为90.6%~96.2%;拉关木抗寒性仅次于秋茄,与桐花树、白骨壤相当;抗盐能力明显优于乡土树种,在我国海水盐度为33‰的海滩上造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园23个主要红树林引进树种(2年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引进树种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将红树林引进树种分成4类,表现良好的有拉关木、黄槿、杨叶肖槿和木榄等7种,表现较好的有尖叶卤蕨、海漆等4种,表现一般的有尖瓣海莲、海莲和木果楝等6种,最差的有角果木、正红树和白骨壤等6种。研究认为,拉关木适宜作为低潮滩的先锋造林树种,木榄为中高潮滩的造林树种,而黄槿、杨叶肖槿和海漆可作为高潮滩及堤岸的造林树种,海滨猫尾木、银叶树、海芒果和玉蕊则在滨海城市绿化中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广西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分布规律,为今后该区域的相关研究和红树林湿地恢复提供基础数据。为此,以广西红树林优势群落为调查样地,调查了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4种自然群落及无瓣海桑人工群落表层沉积物有(0~30cm)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各群落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为秋茄群落(22.90±2.66g/kg)无瓣海桑群落(19.58±2.85g/kg)桐花树群落(15.55±1.44g/kg)木榄群落(11.63±1.21g/kg)白骨壤群落(10.82±0.65g/kg)。有机碳密度为秋茄群落(2.43kg/m2)无瓣海桑群落(1.92kg/m2)白骨壤群落(1.51kg/m2)桐花树群落(1.37kg/m2)木榄群落(1.12kg/m2),平均为1.67kg/m2。广西红树林表层湿地沉积物(0~30cm)有机碳碳储量分别为:秋茄群落72.76t/hm2、木榄群落33.49t/hm2、桐花树群落40.98t/hm2、无瓣海桑群落57.73t/hm2、白骨壤群落45.18t/hm2。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垂直分布上从上而下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不同群落类型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8年初,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植物遭受了近五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低温寒害,引种红树及本地红树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枯萎、树干折断,植物种群相对多度及密度改变.文章在2008年度冻害调查的基础上,2009、2010年对该片红树植物开展了恢复状况和生长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引种树种恢复的状况在不同物种之间有所差异,引种海桑、无瓣海桑在冻害后一度得到良好恢复;木榄生长良好,也有新枝萌发,受冻害影响较小;海莲大多数死亡,从原有的47株减少到目前的12株;澳洲白骨壤生长良好;(2)乡土树种恢复良好,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都可正常生长;(3)由于海桑、无瓣海桑受害严重,管理人员对其大树和幼苗进行了人工清理,目前保护区内海桑、无瓣海桑数目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8.
2008年初,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植物遭受了近五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低温寒害,引种红树及本地红树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枯萎、树干折断,植物种群相对多度及密度改变。文章在2008年度冻害调查的基础上,2009、2010年对该片红树植物开展了恢复状况和生长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引种树种恢复的状况在不同物种之间有所差异,引种海桑、无瓣海桑在冻害后一度得到良好恢复;木榄生长良好,也有新枝萌发,受冻害影响较小;海莲大多数死亡,从原有的47株减少到目前的12株;澳洲白骨壤生长良好;(2)乡土树种恢复良好,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都可正常生长;(3)由于海桑、无瓣海桑受害严重,管理人员对其大树和幼苗进行了人工清理,目前保护区内海桑、无瓣海桑数目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9.
以雷州附城镇无瓣海桑人工林为对象,采取目标树中心样圆法,运用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Poisson分布与T检验分析无瓣海桑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进无瓣海桑后,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木榄和白骨壤这几种乡土红树植物在无瓣海桑林下逐步适应生长,无瓣海桑林缘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比林内更高,各类圆形样方中物种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一物种在不同林龄的无瓣海桑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白骨壤、红海榄、秋茄、桐花树和木榄在无瓣海桑林下呈集群分布,其强度为木榄>桐花树>秋茄>白骨壤>红海榄;引种无瓣海桑林下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表明在该研究地无瓣海桑难以天然更新成林,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天然更新成林和扩散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人工恢复是构建沿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广东水东湾人工红树林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可行的造林方法: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适宜种植在海水盐度相对较低、海水浸泡时间相对较短的中、高潮带;在该研究区域无瓣海桑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优于其他种;耐盐速生种可以作为先锋树种改善立地条件,利于后期乡土树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人工恢复是构建沿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广东水东湾人工红树林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可行的造林方法: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和拉关木( L aguncularia racemosa)适宜种植在海水盐度相对较低、海水浸泡时间相对较短的中、高潮带;在该研究区域无瓣海桑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优于其他种;耐盐速生种可以作为先锋树种改善立地条件,利于后期乡土树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 :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 14670hm2 ,其中湛江市各县 (市、区 )红树林占总面积 84 .8% ;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 2 6科 4 0种 (其中真红树 10种 ,半红树 11种 ,伴生植物 19种 )。红树林主要树种有 :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 ,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蜡彩袋蛾取食不同红树植物后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蜡彩袋蛾喂饲7种红树植物叶片,观察取食情况,测定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的取食量及取食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变化,探讨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的消化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取食无瓣海桑、木榄、红海榄和秋茄的幼虫体内纤维素酶含量较高,而取食白骨壤和海漆之后纤维素酶含量较低,差异显著。根据林间调查结果显示,秋茄上的蜡彩袋蛾虫口密度最高,木榄最低,而在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海漆没有发现蜡彩袋蛾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无瓣海桑人工混交林在河口海湾的生态效应问题,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湾16年生无瓣海桑与其它种类红树的人工混交林结构和幼苗天然更新扩散能力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外貌简单、林相整齐、空间层次分层明显。位于乔木一层的是无瓣海桑,位于乔木二层的有无瓣海桑、秋茄、红海榄;位于灌木-小树层的有秋茄、红海榄和白骨壤;位于幼苗层的只有秋茄。②无瓣海桑在乔木层的重要值为35.1%,秋茄在乔木层、灌木-小树层和幼苗层3个不同层次的重要值均为最大。③该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值均较低,灌木-小树层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均比乔木层和幼苗层的多样性指数值高。④在4种不同类型样地调查幼苗扩散情况,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或历年生的幼树,而乡土红树植物秋茄在4种类型样地中均有幼苗自然生长,白骨壤在光滩中有发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闽南无瓣海桑苗木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是近十多年来从国外引种到华南的优良红树林速生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点.近几年来福建南部也陆续开始引种.为使苗木更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在福建南部的漳浦县建立无瓣海桑育苗试验苗圃.文章着重介绍无瓣海桑在漳浦试验苗圃培育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就雷州半岛典型前沿潮间滩涂的红树植物种类、分布及土壤、水文因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附城镇的前沿恶劣滩涂开展了红树植物的移植试验。移植2年后,通过各树种的成活率、生长量和抗逆性的比较,筛选出抗逆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抗逆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二者的造林成活率均高于70%。研究结果为广东省沿海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我国华南沿海防浪护岸林体系工程建设试验性引进优质红树植物资源,旨在提高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工程质量和增强生物工程体系的抗灾、减灾能力.从生物生态学特性、生长适应性、树高、地径的生长量以及开花结实情况,初步分析了海南岛东寨港从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引进的几种红树植物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拉关木、直立柱果木和阿吉木在该地区可开花结果,其中拉关木生长表现最优,为一种耐高盐度的速生树种;根据寒害调查情况,拉关木和澳洲白骨壤有较耐寒的生长特性,具北移栽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粤东沿海无瓣海桑育苗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瓣海桑 (SonneratiaapetalaBuch -Ham .)是红树林中的优良乔木树种之一 ,天然分布于亚洲沿岸和东太平洋群岛。 1985年 ,中国林科院热林所陈焕雄、郑德璋研究员等自孟加拉国引种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此后又北移至湛江市、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地 ,均表现速生 ,且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优于本地树种。 1998年汕头市林业局从湛江市引入无瓣海桑营养袋苗木种植于澄海市新溪镇双涵的湿地滩涂 ,至 1999年 8月 ,最高树高达 1.8m。为使无瓣海桑这一优良红树林树种能够在粤东沿海得到大面积推广栽培。 1999~ 2 0 0 1年先后由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实地踏查及座谈的方式,对广西红树林主要三种外来植物互花米草、无瓣海桑、拉关木引种历史、资源现状、防控措施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生态安全性和社会影响。互花米草是确定的入侵种;无瓣海桑、拉关木能够在非种植区域实现自然扩散,能够快速占领宜林地甚至进入本土红树植物群落内部,表现出了一定的入侵性。针对外来植物监测、防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14670hm^2,其中湛江市红树林占总面积的84.8%;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26科40种(其中真红树10种,半红树11种,伴生植物19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广东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