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4水平氮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大白菜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优化施氮区平均产量最高,达到4866 kg/666.67m2,而无氮区( CK)大白菜的平均产量最低,为2627 kg/666.67m2,增产8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优化施氮区比70%施氮区增产9.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30%施氮区与优化施氮区产量差异不显著。施肥极显著影响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优化施氮处理与无氮区(CK)对比氮素吸收量增加4.79 kg/666.67m2,增幅85.4%。采用差减法对不同施氮处理进行氮肥利用率计算,70%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其次为优化施氮处理,最次为130%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材料,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中期秸秆离田处理的各器官的氮素积累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后期叶的氮素积累、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每穗总粒数秸秆还田处理显著高于秸秆离田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个时期的器官的氮素积累均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有降低趋势,氮素农学利用率、氮收获指数及产量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秸秆还田和施氮量150kg/hm2条件下,杂交籼稻产量最高,达9758.02kg/hm2,较秸秆离田和不施氮组合增产18.9%,可为该地区水稻的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株两优819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使超级早稻显著增产,株两优819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每穗粒数,而陆两优996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2)两组合N 225 kg/hm2处理较N 150 kg/hm2处理显著减产;(3)两组合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4)超级早稻产量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与粒叶比呈负相关;(5)随施氮量增加,两组合的氮素累积量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生理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N150 kg/hm2能使超级早稻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获得较高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朱建强 《中国棉花》2003,30(5):35-36
1缺氮症状及矫正技术1 .1缺氮症状。棉花需氮量较大 ,单株吸氮量约 2 .5~ 4.4g。苗期缺氮 ,叶片少而小 ,叶色淡黄 ,植株矮小 ,棉苗瘦弱 ,易染病害 ,其中第 2~ 4片真叶形成时 ,是氮素营养临界期 ;花铃期是氮素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氮素的增产效果最大。此时缺氮 ,上部叶色发黄 ,下部老叶变红 ,现蕾迟 ,开花少 ,蕾铃很小 ,茎秆变红 ;吐絮期缺氮 ,下部老叶枯落 ,吐絮提早 ,纤维变短 ,棉花产量低 ,品质差。1 .2矫正技术。深施基肥 ,有机肥配合氮素肥料进行全层深施 ;重施花铃肥 ,6月 2 5日前灌头水的 ,头水前追施氮肥总量的 1 5 % ;二水前追氮肥…  相似文献   

6.
控释氮肥用量对早熟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控释氮肥在双季稻区早熟油菜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控释氮肥用量对早熟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早熟常规油菜“1358”为材料,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设置6个田间试验,调查控释氮肥用量对早熟油菜产量、产油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施肥效应与普通氮肥施肥效应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产的趋势。等量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比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增产,甚至控释氮肥适量降低也能达到普通氮肥合理施用量的产量水平,同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在180kg/hm2施氮水平下,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较普通尿素分底施60%,苗期施20%和抽薹期施20%共3次施用显著增产,油菜籽粒增产7.64%,产油量提高8.30%,氮肥利用率增加2.27个百分点。双季稻区早熟油菜控释氮肥施用量150kg/hm2可以达到普通氮肥180 kg/hm2用量的产量效果。  相似文献   

7.
玉米氮素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作物氮素研究的发展、玉米氮素吸收及分配动态研究、玉米氮代谢与光合作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玉米体系氮素营养研究等方面对玉米代谢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山东省主推的2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0、120、180、240和300kg·hm~(-2)共5个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氮肥、品种及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氮肥水平不同则品种间的氮效率差异程度不同。大部分供试品种的氮效率类型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聚类结果不一致,仅临麦4号、鲁原502、泰山28和山农25在各氮肥水平下的产量、氮素利用率均较高,可划为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达到高氮效率的途径不同,临麦4号通过高氮素吸收效率、泰山28通过高氮素利用效率、鲁原502和山农25通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共同作用实现氮高效。由此可知,应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力环境的品种和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施肥技术;在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中,应针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特性进行鉴别和调控,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和利用其高产、高效潜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春玉米氮素吸收规律与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干物质积累以及氮肥的增产作用,提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膜下滴灌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能力,过量施氮导致干物质及氮素累积降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0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此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到最大.采用二次曲线拟合,计算最佳施氮量为291.80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14 964.54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控释氮肥在田间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在玉米生长期内养分需求和氮素供应状况以及对土壤无机氮、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达到了控释效果,其养分释放与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一致。与普通氮肥相比,施用控释氮肥有效地提高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促进玉米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施用控释氮肥处理的玉米吸氮量比普通氮肥处理增加8.41%,玉米产量较普通氮肥增产720 kg/hm~2,氮肥利用率较普通氮肥处理高10.13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较普通氮肥处理高19.48%。  相似文献   

11.
氮肥后移对晚收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晚收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分配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增加,在农民习惯收获和晚收条件下分别较正常施氮增产2.11%~2.91%和7.23%~9.52%。晚收较农民习惯收获增产2.12%~6.42%,氮积累量增加1.10%~3.18%;晚收夏玉米茎和子粒氮积累量增加,而叶和其他器官中积累量减少。氮肥后移提高了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晚收条件下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52%~6.87%,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0.82~1.60 kg/kg。氮肥按"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在晚收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种植模式和氮肥形态对威芋3号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威芋3号,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薯豆间作新模式下氮素形态对马铃薯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7.2%、5.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和单株氮、钾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与硝态氮肥相比较,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分别增产15.73%、13.49%;与其他两种形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显著提高了薯块的粗蛋白、Vc含量、植株氮、磷、钾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还原糖、淀粉含量。氮肥形态与间作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糖、产量、单株氮、钾含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3.
1983—1985年我们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大豆氮磷营养中的一些特点,土壤养分供应和根瘤固氮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三种氮源(肥料氮、土壤氮、根瘤固氮)之间和两种磷源(肥料磷和土壤磷)之间互相制约关系,同时还看出氮营养和磷营养之间的联因效果及氮肥发挥肥效的条件。即在磷肥,钾肥与马粪配合施用基础上,凡增施氮肥的都有增产效果。 大豆的氮素来源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对所施化肥氮摄取量最少,而且随施氮肥量的增加以及随施肥时间的拖后,植株固氮量也有降低的趋势。 大豆在磷素吸收过程中,对肥料磷和土壤磷的吸收量随大豆的生育都有不断增加,但土壤磷素是大豆的主要磷源,各生育期吸收量都高于肥料磷。  相似文献   

14.
氮是茶树生长的必需元素,氮肥也是茶叶增产的主要营养因子。关于氮对茶树的生长作用以及氮肥在生产上的施用技术,过去都有很多研究,并已获得一定的结果。然而,茶树氮素营养所涉及到的课题很多,人们仍在不断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手段如利用N~(15)标记元素和新的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15.
大豆的氮素营养来源主要是根瘤菌共生固定大气中的氮和土壤供氮(包括施氮肥)。然而大豆播种后的一个月内共生固氮量甚微,且我国不少地区农田土壤缺氮。在缺氮的土壤条件下,如果早期不施氮肥,往往出现大豆氮素饥饿,营养生长势弱,并导致整个生育期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光合作用效率不高,产量很低。配合其它肥料施用适量  相似文献   

16.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a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氮素多,施用氮肥增产作用也最显著。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资料,与不施肥比较,茶园单施氮肥,平均增产4.75倍,单施磷肥,平均增产仅2.7%,而单施钾肥,平均增产为21.8%。同时氮素肥料的形态不同,也显著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乌山光昭以砂培试验证明,NH_4—N和NO_3—N的比例为1:1时,茶叶的产量最高,而NH_4—N比例愈高,氨基酸含量也愈高。因此,茶园土壤和茶树植株保持一定的氮素水平,以及注意NH_4—N和NO_3—N的比例,是关系到茶叶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是对茶园土壤和茶叶的氮素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贫瘠、氮肥固持率低及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以陇中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传统翻耕(CT)和免耕(NT)]和施肥方式[不施氮肥(CK)、单施化学氮肥(N)、单施有机肥(M)和氮肥有机肥配施(NM)]下春小麦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NT-NM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春小麦氮素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春小麦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较CT-N处理分别提高了42.93%、20.13%、83.83%和2.55%;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表现为NM处理低于N和M处理、免耕处理低于翻耕处理,NT-NM处理下的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较CT-N处理减少52.56 kg·hm-2;NT-NM处理优化了春小麦产量构成,提高了产量和生物量,其中产量达到了3 258.26 kg·hm-2,比CT-N处理显著增加56.21%,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免耕结合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实现春小麦增产和氮素高效利用,同时降低氮素残留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是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6,(3):158-163
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氮肥在马铃薯增产中作用巨大,但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通常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鲜食品种‘东农09-3306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分配规律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生育期的推移,马铃薯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在茎和叶片中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块茎中氮素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至成熟期的57%~78%。当施氮量超过10 kg/667m2时,块茎中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明显,块茎氮素分配比例不再增加。马铃薯产量在施氮量13.3 kg/667m2时达到最大值,氮素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在施氮量3.3 kg/667m2时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3种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了中、低2种地力水平对早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中低肥力地块上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施氮比不施氮能增产14.6%~41.7%,在中肥力地块氮肥利用效率为32.23%,低肥力地块氮肥利用效率为30.70%,分别比相同地力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高出了10.00%和8.36%;在相同的氮素水平下,低肥力地块增产效果要好于中肥力地块。在不同的地力水平下,充足的氮素供应能提高早稻的实粒数和有效穗数,对氮素从源到库的转化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