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年150份玉米杂交组合试验数据为材料,采用逐步回归建立单穗粒重与各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方程可靠程度为95.90%;各性状对穗粒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位高>穗粗>穗行数>株高;通径分析结果: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均达极显著,表明影响玉米穗粒重主要性状是百粒重和行粒数,其次是穗行数和穗长。因此,选育高产玉米组合中应将百粒重、行粒数性状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穗长、穗位高、株高进行合理选择,是玉米高产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产玉米组合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2003—2005年玉米鉴定试验产量居前10位高产组合的数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稀植大穗玉米生态区,玉米各数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穗粒质量>穗粗>穗粒数>行粒数>穗长>穗行数>株高>穗位高;选育或引进高产((15 321.0±954.6)kg/hm2)玉米品种时,在选用抗病抗倒、抗旱优质、生育期适中的基础上,重点选择穗粒质量(302.1±24.9)g、穗粗(6.2±0.4)cm、穗粒数(808.5±70.6)粒、行粒数(43.8±4.2)粒、穗长(23.6±2.0)cm、穗行数(18.5±1.3)行、株高(286.9±26.0)cm和穗位高(122.5±19.3)cm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育种数量性状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对2001年参加玉米攻关区试组的8个玉米新组合的育种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为:穗粗>千粒重>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株高>生育期,在本生态区内欲获得高产的玉米品种,应选择千粒重和出籽率较高的组合,并兼顾有较多的行粒数及穗行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玉米(Zea mays L.)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0份中、晚熟玉米杂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与产量相关性较强的性状分别为百粒重、生育期、穗长、穗位高及株高,与产量相关性较弱的是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及出籽率;产量与各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穗长穗粗穗位高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出子率。[结论]培育高产玉米新品种首先以延长生育期和提高粒重为主要选择目标,其次要尽量提高穗长、穗粗,协调其他农艺性状的选择强度,进而获得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粮饲兼用型玉米龙单2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单2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稳产、高产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1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健壮,发苗快;株高240cm,穗位高95cm。果穗圆柱形,穗长24.5cm,穗粗4.9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50粒,子粒为中齿型、黄色,百粒重37g左右。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含量9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沈阳农大选育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以丹39为对照,共16个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选出了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109/7391。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与株高、生育期、穗行数、出籽率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问的相关分析,探讨了配制优良杂交组合和提高小区产量的指标,为育种工作者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农艺性状对小区产量的作用不尽相同,各调查·睦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绿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穗长是影响小区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绿叶数、穗行数。认为在育种实践中,把穗长作为选择指标,并协调好穗粗、穗行数与行粒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百粒重、绿叶数。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晚熟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影响玉米穗粒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高产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1个参试玉米杂交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秃尖长、穗轴质量、穗长、百粒质量和行粒数变异系数较大,百粒质量、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周长和行粒数与穗粒质量极显著、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稳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质量多元直线正相关.[结论]选择杂交新组合,应将百粒质量放在首位,关注行粒数、生育期、穗轴质量和稳位高.  相似文献   

10.
正浙凤单1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中早熟、优质、高产硬粒型普通玉米新品种。于2014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14005。1特征特性该组合春播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01 d,与对照郑单958相仿,比对照农大108短3 d。株高224.8 cm,穗位高84.5 cm,穗型长筒形,轴粉红色,硬粒型,籽粒黄色,穗长21.8 cm,穗粗5.0 cm,轴粗3.4 cm,穗行数14.9行,行粒数  相似文献   

11.
胜玉906是以自交系K18为母本、C16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6 d,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70~305 cm,穗位高100~115 cm,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7.2~23.0 cm,穗粗4.2~5.2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43粒,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7.2%~90.0%,千粒重315.0~348.0 g;田间表现抗茎腐病、穗腐病,667 m产量在1 000 kg以上,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2019年通过农业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90020。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 2年的华北夏玉米区域试验材料 ,应用回归系数和性状相关的方法 ,研究了玉米杂交种 7个农艺性状对其籽粒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部分农艺性状与杂交种稳产性呈负相关 ,以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最大 ,穗位高、穗长、株高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在育种实践中 ,可加强对稳产性影响小而对籽粒产量影响大的性状进行选择 ,适当降低穗位高 ,增加穗粒数 ,有利于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玉糯一号”是用自交系“NXY—8”为母本,自交系“BN51”为父本而配制的一代杂种。出苗至采收鲜穗期90 ̄100d,全生育期为115d。植株高大,叶片浓绿,全株19片叶。植株较紧凑,穗部叶片较平展,穗上部叶片较上冲。雄穗发达,花粉量充足。株高265cm,穗位高120cm,花柱浅黄色。穗长20cm,穗粗5cm,穗行数14 ̄16行,行粒数46粒,穗轴白色,籽粒洁白,硬粒型,表面腊质状,穗型直筒型,排列整齐,商品性好。平均产量每公顷14550kg。  相似文献   

14.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干旱地区7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判断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干旱地区玉米选育目标及制定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株高0.595 93、穗位高0.571 86、穗长0.809 2、穗粗0.623 93、秃顶长0.667 3、穗行数0.661 57、行粒数0.796 67、千粒重0.615 08,关联序为穗长行粒数秃顶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考察的19个旱地春谷7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都较高,其中穗长、穗重、穗粒重、株草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高;茎高、千粒重、生育期的遗传变异系数小,相对遗传进度低。产量与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穗重、穗粒重和穗长作为产量选择性状进行改良的前景广阔,在早代选择是有效的,通过稳重、穗粒重、加强对千粒重的正向选择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高产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 1 5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几个产量历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 ,其关联度顺序为 :千粒重 >行数 >出籽率 >生育期 >株高 >穗位 >行粒 >穗长 >秃尖 ;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千粒重、行数、出籽率等。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