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近几年在山东大发生,对番茄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试验明确了其病原为中国黄化曲叶病毒(TYLCV—Ch),建立了灵敏度高的分子检测技术,简要综述了病害的流行因素和防控措施,为监控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病害在田间由烟粉虱传播,由于不同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变异较大,这使番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育种进展很慢。本文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番茄抗源材料的筛选与抗性鉴定、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导致番茄黄化曲叶,从而严重影响番茄产量。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我国有自南向北迅速蔓延和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着番茄生产的安全性。为深入了解该病害的致病机制,以利于进行有效防治,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抗性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防治该病害的思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培育番茄黄化曲叶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春季在山东泰安保护地采集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的样品(SDT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及DNA-A基因的全长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并测序,得到共2 781 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样品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安徽分离物(FN650807)同源性最高为99.6%,系统进化树表明,该样品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色列株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和田地区设施温棚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及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采集47团温棚7种寄主作物上的烟粉虱,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方法鉴定其生物型;对温棚采集的番茄病株,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检测确定番茄病毒种类.结果显示,和田地区温棚烟粉虱种群生物型均为Q型,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由此得出和田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由Q型烟粉虱传毒,并提出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8年秋,在上海郊区大棚栽培的豇豆上发现一种叶片褪绿和黄化病害症状。通过PCR从感病的植株叶片中扩增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全序列。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种病毒是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成员之一的TomatoYellwLeafCurlVirMs—Israel(TYLCV-IL)。基因组是由2781个核苷酸组成的环状单链DNA,具有典型的旧世界单组分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特征,有6个开放阅读框,V2和V1(外壳蛋白基因)在病毒链上,而C3、C2、C1和C4在互补链上。这是国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豇豆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一种严重威胁番茄农业生产的病害,该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引发,通常感病的番茄植株表现为顶部叶片皱缩、黄化、卷曲,严重的植株矮化、停止生长等[1-2]。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双生病毒,在植物病毒中是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Single  相似文献   

8.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产量的病毒性疾病,番茄感染该种病毒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番茄正常的生长们发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展迅速,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种植者缺乏对该种疾病的了解和认识,等到出现严重症状后也已经到了严重时期,因此,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对防治该种病害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日光温室大棚中发生非常严重,该病毒具有暴发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番茄病害。主要是种苗带毒和烟粉虱传毒。用于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药剂和方法很多,但效果比较明显的不多。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积累,我们总结了几条日光温室番茄移栽前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病害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在田间由烟粉虱传播。综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概况、病原、症状特点、传毒特性及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鉴定并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沈阳新民地区3个番茄植株样品进行检测,对PCR产物中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3个番茄植株样品均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说明沈阳市新民地区已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且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在严重发生番茄曲叶病的田间,发现主要杂草鲤肠表现出叶脉褪绿黄化、叶片皱缩或卷曲等症状,田间病株率达63%;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兼并引物对随机采集的20个鲤肠病样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从这些病样中均能扩增出1条356 bp的特异片段;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鲤肠分离物可以侵染番茄而引起曲叶症状。因此,鲤肠可能是广东番茄曲叶病毒的自然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番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根据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COPR、AV494和COPR、COPL,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从感病的DNA中扩增出了356 bp和570 bp目的片段,而健康植株和抗原材料DNA中无此扩增带,表明上海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相似文献   

14.
介绍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的基本原则,以及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夏季番茄生产中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北方地区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不断增多,导致夏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规模迅速扩大,严重为害夏秋淡季番茄的生产。目前该病害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只能是预防为主。以夏秋茬大棚番茄为试材,采用对比设计,设沟栽降温保湿法(简称为"沟栽法")定植和平畦定植(CK)2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沟栽法定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室大棚内平均最高温度为33~36℃时,利用"沟栽法"定植可使沟内番茄根际5~25 cm地温稳定在28℃以下,较平畦栽植平均降低3.1℃;沟内土壤相对湿度60%~80%时,5 cm地温均可降至28℃以下,降温效果明显。同时,随着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极显著降低(仅为8.2%),较平畦栽植降幅达89.6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降低了27.36%,差异达显著水平。"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在番茄生产上,采取"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可以作为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YLCD)是由烟粉虱作为唯一传播途径传播的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病毒病害。在陕西渭南、西安、咸阳、延安发生严重,平均发病株率 78.2%,产量平均降低32.5%。以越夏茬栽培为害造成损失最大,发病株率平均94.8%,产量平均降低74.0%。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提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策略。集成适合陕西省不同种植茬口防控技术体系,即早春茬番茄采取调整播期,越夏茬番茄采取选、阻、诱、遮、避技术组合,秋延茬采取选、阻、诱、避技术组合,越冬茬采取阻、诱、避技术组合,均能有效控制不同茬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为害,实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可防可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挑选部分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选取不同地区的各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序列扩增和测定,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其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PCR检测发现,189份番茄样品中13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3.54%.挑选具代表性的番茄样品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有4种: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且样品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存在7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复合侵染现象;共获得47个各病毒分离物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各病毒分离物按地域处于不同的分支,表现较丰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有4种,广泛分布于广西主要的番茄种植区,且病毒的侵染多为复合侵染.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具地域分布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病毒病是导致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毁灭性病害.2011年新疆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暴发病毒病,采集病样,鉴定病毒种类和调查发生为害情况.[结果]经专家鉴定,确定致病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该病毒可在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苘麻和龙葵等上寄生,8月20日至9月25日定植的番茄发病率达50;~ 100;,8月中旬之前定植的番茄有个别病株,10月初以后定植的番茄发病率为6;~40;.[结论]新疆喀什地区暴发的番茄病毒病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