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茶园中的蓑蛾,种类甚多,其中大蓑蛾、茶蓑蛾、棉条蓑蛾,褐蓑蛾等已为大家所认识,本文介绍的是我省各地极易见到、发生普遍、对它又较陌生的一种蓑蛾——黛蓑蛾。黛蓑蛾(Dappula tertia Templeton)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俗称袋蛾、避债虫;广布于我省各茶区,除为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树蓑蛾区系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鹄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7,17(2):171-176
我国茶树蓑蛾类害虫已达11属20种。除雄蛾外,其它虫态终生负囊,聚集发生,形成“危害中心,常致局部茶丛受害光秃。常见种大都一年发生1代,只茶蓑蛾与茶小蓑蛾一年2代。多以非老熟幼虫越冬,仅大蓑蛾以老熟幼虫、黑肩蓑蛾以卵越冬。非老熟幼虫早春复苏早而贪食,常造成冬芽殆尽,春茶局部绝收。气候雨湿和天敌可对蓑蛾产生明显的自然控制。文中还就其地理分布、形态鉴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84年6月在皖南屯溪茶园中发现一种蓑蛾,根据其护囊的形态特征,暂称作茶尾尖蓑蛾(学名待定)。目前,我国已知的各种蓑蛾的成虫和蛹均系雌雄异态,甚至幼虫的雌雄形态也有差异。一般雄成虫具有双翅,善于飞翔,雌蛾则无翅、无足、呈蛆形,卵均产于雌虫护囊之内。而茶尾尖蓑蛾的幼虫、蛹及成虫均无雌雄异态现象,雌、雄成虫都有双翅,羽化后均飞出囊外交尾,产卵于枝叶上。这类雌雄同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上的蓑蛾类害虫属鳞翅目蓑蛾科,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虫体外有一个护囊,护囊好像一个袋,虫体隐居在袋中,因此也叫袋袋虫。蓑蛾雌虫的一生均生活在护囊中,雄虫除成虫羽化后飞出护囊寻求雌虫交尾外,其余也均生活在护囊中。此外,幼虫取食时头胸部需伸出囊口咀食枝叶。茶园中蓑蛾的种类较多,常见的、过去局部地区曾造成为害的主要有5种,即茶蓑蛾、大蓑蛾、茶褐蓑蛾、白囊蓑蛾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茶园主要害虫有茶毛虫、茶刺蛾、丽绿刺蛾、大尺蠖、灰尺蠖、茶尺蠖、茶蓑蛾、褐蓑蛾、小黄卷叶蛾、茶枝蛀蛾、小绿叶蝉、长白蚧,椰园蚧、蛇眼蚧等十余种。初步估计每年因各种害虫危害,茶叶总  相似文献   

6.
根据调查,我们庐江茶区的害虫主要有茶叶斑蛾、茶蓑蛾、小蓑蛾、茶小绿叶蝉、长白蚧等五种,其中以茶叶斑蛾发生较普遍,为害较严重,大发生的年份,受害而积占可采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左  相似文献   

7.
我县茶区历史上很少发现茶蓑蛾大面积成灾危害茶树,而今年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武曲公社承天坂42亩幼龄茶园,突然发生茶蓑蛾集中成片危害茶树生长。比较严重的茶园,叶子几乎被吃光,茶农对这种害虫不知所措,又怕该虫有毒性,茶叶科技人员闻讯后,即速深入  相似文献   

8.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生产为害很大,种类很多,目前在安徽省庐江县一带茶区已发现有三十六种茶树害虫,其中经常发生而为害又较普遍的有茶叶斑蛾、茶蓑蛾、茶小蓑蛾、茶小绿叶蝉、长白蚧等五种,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积极开展防治,确保茶叶生产的持续丰收。下面,着重谈谈茶树叶部害虫——茶叶斑蛾的发生及其  相似文献   

9.
在云贵茶区发现的茶树害虫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和贵州茶区茶树害虫的自然罹病幼虫中分离获得的22种病毒,即:油桐尺蠖 NPV、云尺蠖 NPV、茶蓑蛾 NPV、大蓑蛾 NPV、木橑尺蠖 NPV、蔚茸毒蛾 NPV、乌桕黄毒蛾 NPV、茶毛虫 NPV、褐蓑蛾 NPV、丽绿刺蛾 NPV、GV、黑褐盗毒蛾NPV、窄斑褐剌蛾 NPV、GV、CPV、尘污灯蛾 NPV、扁刺蛾 NPV、茶小卷叶蛾 GV、茶蚕 GV、分月扇舟蛾 GV、梭舟蛾 PV 和1种剌蛾 PV。其中:云尺蠖 NPV、蔚茸毒蛾 NPV、丽绿剌蛾 NPV、黑褐盗毒蛾 NPV,窄斑褐刺蛾 NPV、G  相似文献   

10.
山东茶园的蓑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蓑蛾,又名避债蛾,属鳞翅目,蓑蛾科。蓑蛾科特点是:绝大多数种类雌成虫幼虫型,无翅而不能飞行。幼虫孵化后立即结囊而给防治带来困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山东茶园中蓑蛾有:大蓑蛾Clania vaniegata Snellen、茶褐蓑蛾Mahsae-ra colona Sonan、小螺纹蓑蛾Clania sp、螺纹蓑蛾Clania crameri west、白囊蓑蛾Chalioi-des.kondonis Matsumura。其中大蓑蛾发生普  相似文献   

11.
咪鲜安等八种杀菌剂对芒果炭疽菌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咪鲜安等8种杀菌剂处理采后的芒果果实,经菌体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毒力曲线比较、菌体培养特性观察,以及相关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苯莱特对芒果果实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90)最低,咪鲜安、丙环唑与苯莱特的作用特性不同,前两者以抑制菌丝生长为主,后者以抑制产孢为主。咪鲜安和丙环唑不仅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且在20ppm以上时还具有杀菌作用,对芒果炭疽菌是一类很好的杀菌剂。国产噻菌灵对芒果炭疽菌的抑制效果与美国产的特克多相似,而比苯莱特差,比抑霉唑好。双胍盐和扑海因的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降香黄檀叶枯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深入了解该病菌特征,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降香黄檀叶枯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通过观察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等4种环境因素中的生长情况,发现该病原菌在马铃薯果糖琼脂培养基(PFA)中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在10~30 ℃均能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 ℃;最适宜的pH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虫生真菌粉虱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描述了粉虱拟青霉的形态及在多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对菌丝生长、产孢、大量培养条件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麦麸汁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较快,在察氏、萨氏等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19 d菌落直径分别为40-42 mm,29-35 mm。该菌产孢缓慢,增加光照与添加N源显著促进其产孢。液体扩大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0%麦麸+2%蔗糖。固体发酵(稻壳+麦麸)孢子产量较低,为1.6-6亿/克;浅盘静置培养孢子产量则较高,为6.4-30亿/克。该菌可以寄生黑刺粉虱、椰圆蚧和温室白粉虱,不能寄生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蚜。  相似文献   

14.
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周,在1个芽孔处可萌发1根、2根或多根芽管,位于基部的芽孔萌发能力较强.该菌培养35 d后可产生厚垣孢子.培养45 d可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菌龄为10 d时产生孢子囊的萌发率最高.温度为16~24℃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26℃以上萌发形成芽管.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高,在燕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的最适pH值为6~8.超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通过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从荔枝果皮的嵴点裂缝处与皮孔处侵入,并在果皮内扩展,直到荔枝的内果皮.试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从青砖茶发酵堆中纯化分离的主要微生物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梯度稀释法对发酵茶渥堆中的微生物进行纯化分离;选取1株菌株LC-2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鉴定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用高浓度冷冻菌粉对小鼠进行灌胃试验,检测急性毒理效果;最后对菌株LC-2进行青砖茶固态模拟发酵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真菌LC-2菌落形态与显微形态与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相似,分子鉴定结果与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同源性最近,因此确定为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菌粉灌胃未见对动物造成急性毒理损害。利用该菌株发酵生产的青砖茶汤色红黄,香气甜香略青,滋味绵软略甜,与传统工艺生产的青砖茶品质无大差异。由此证明该菌株确实是参与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的重要菌株,并可以利用于未来青砖茶自动化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是华东茶区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安徽茶园中的茶尺蠖普遍被真菌感染,经分离鉴定为圆孢虫疫霉(Erynia radieans(Brefeld)Humber et al)。它在该地区的大面积流行,有效地抑制了茶尺蠖的种群数量。本文对真菌的形态特征、精细结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和引起流行病的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种碳源以及L-脯氨酸、L-酪氨酸、硝酸钠、L-天冬氨酸、硫酸铵、L-谷氨酰胺等6种氮源均有利于甘蔗黑穗菌冬孢子的萌发.2种供试药剂的各浓度中,均是三唑酮的萌发率低于五氯硝基苯的,即三唑酮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五氯硝基苯.  相似文献   

18.
从健康的香蕉根组织内分离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BEB9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鉴定该菌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p.)。铁载体检测结果发现,该菌株属于极高产铁载体菌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2.52%,并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芝麻新品种驻芝11号高产生育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3年芝麻新品种驻芝11号的多点试验示范,明确了获得2250kg/hm^2以上产量,驻芝11号的结蒴性,群体结构、植株性状等特征。提出了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化调、科学施肥、立足“三防”控制三害、打顶保叶,适时收获等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马铃薯银腐病(Helminthosporiumsolan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5 0× 7 0~ 10 0 μm (平均 35 0× 8 5 μm ) ,1~ 6根成簇着生于球形基部。分生孢子棕色 ,单个或成簇地自分生孢子梗基端往上呈轮状排列 ,直或稍弯 ,顶端小 ,略呈锥形 ,有 3~ 8个横隔 ,大小为 2 0~ 80 μm× 7 5~ 10 μm (平均 5 0× 8 5 μm )。根据该病病原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为茄长蠕孢 (Helminthosporiumsolani)。黑暗和光照下培养 ,分生孢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人工接种于薯块表面 ,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马铃薯银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