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选育推广双限性蚕品种的意义家蚕斑纹限性品种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常染色体上的斑纹(色泽)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上育成的特殊性状蚕品种,能根据幼虫的斑纹体色区分雌雄,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蚕种年发种量在205万盒左右。如此大的年生产任务,对于蚕种场来说,其削茧鉴蛹工作耗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在技术性强的制种环节,技术、劳力极度紧缺,特别是削茧、鉴蛹时容易出现差错,使种蛹伤耗造成损失,或雌雄分离不彻底制种时出现纯对面影响蚕种质量,进而影响蚕农的收入和茧丝质量。若蚕种场繁殖斑纹限性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家蚕限性品种实用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实用化限性品种选育虽然起步较迟,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已先后育成十几对普斑限性蚕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这在育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从而可提高鉴别雌雄的劳动工效和准确性,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现在育成的家蚕限性品种主要有斑纹  相似文献   

3.
家蚕卵色和斑纹限性品种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卵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在蚕业生产上的意义:斑纹限性品种,雌蚕有斑纹是普通斑蚕,雄蚕没有斑纹是姬蚕,在良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可以提高蚕种场雌雄鉴别的劳动工效,降低蚕种的生产成本。至于卵色限性品种是黑卵雌,  相似文献   

4.
杨文昱 《四川蚕业》2012,40(2):14-15
<正>利用斑纹鉴别雌雄的家蚕限性品种,在4龄期提前雌雄分离,淘汰部分雄蚕,不但可以缓解蚕种场种茧期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而且对提高千克茧制种、保证彻底杂交也具有现实意义。目前,蚕种生产面临劳动力日益紧缺,日工资上涨,鉴蛹熟练工减少的矛盾,对此,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限性品  相似文献   

5.
绫83·my×锦15·8140是一对双限性新蚕品种,它既可利用其性状在原蚕饲养阶段鉴别蚕儿雌雄,又可在农村大面积普通种饲育期进行雌雄鉴别,实现雌雄蚕分别上蔟,分别烘茧,分别缫丝,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受四川省蚕种公司的委托,我区1991年承  相似文献   

6.
家蚕幼虫及茧丝质诸性状的性别差异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雄蚕比雌蚕食桑量小,饲料效率高,专养雄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雄蚕茧比雌蚕茧茧丝纤度细、净度高、专缫雄茧,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斑纹限性蚕品种已达到实用化阶段,推广限性蚕品种,利用其限性特征,于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斑纹限性品种在蚕期分辨雌雄,实现雌雄分养,提高饲育质量,提高雌雄分辨的正确性,进而提高蚕种质量。在目前蚕种场用工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下,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家蚕是雌雄异体昆虫,需通过雌雄个体间的交配来繁殖后代,养蚕生产上所用蚕种的雌雄比例为1:1。由于雄蚕体质强健、好养、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好、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茧高20%左右。如果能全部饲养雄蚕,可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因此,在生产上光养雄蚕是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要做到光养雄蚕,就必须在卵期或尽可能早地在幼虫期将雌雄蚕分开,以及用生理学方法将胚胎期雌转化为雄,或使用各种手段控制只有雄蚕孵化。要在早期将雌雄蚕分开,一般用限性遗传的手段。限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上表现的性连锁遗传现象,家蚕的限性遗传也称W染色体连锁遗传,现在生产上所用限性品种是通过诱变方法使带有标志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育成。已育成卵色、蚕体色、茧色  相似文献   

9.
自1940年日本诱发限性斑纹蚕品种以来,国内外学者育成了不少限性斑纹蚕品种,为提高蚕业经济效益开创了广阔的天地。利用限性斑纹蚕品种,可在蚕期将雌雄蚕分养,不仅能节省鉴别蛹体雌雄的人力、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利用现行家蚕品种限性斑纹的特点,在饲育期鉴蚕,种茧不削茧、不鉴蛹,采用蚕蛾自行破茧发蛾制种,与常规削茧、鉴蛹发蛾制种的过程进行了比较试验,针对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削茧、不鉴蛹的相应技术管理配套措施,以期减少削茧、鉴蛹人工,提高蚕种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蚕种生产的省力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蚕育种家孙本忠一生从事限性蚕品种选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1963年就在江苏无锡组织过相当规模的双限性蚕品种的雌雄茧分收分缫的推广试验。现将实施结果的资料整理出来,一方面是对老育种家孙本忠老师的纪念,一方面对当今限性蚕品种的实用化也许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建君  杨忠生  贾晓虎  曲凌云  杨玉梅  熊国林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21-23
从2015年开始,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择等育种手段,通过连续多年不同季别的选育,育成了抗逆性强、丝质优、易养易繁的夏秋用限性褐圆斑纹蚕品种“0833×0816”。利用该品种褐圆斑限性性状,在3~4龄分养雌雄蚕、调节雌雄蚕饲养比例,缓解种场鉴蛹熟练技工缺、时间紧张等矛盾,达到提高杂交率和繁育系数的目的。同时,基地蚕农使用该品种可分开饲育、售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14.
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限性基础材料,采用连续回交的育种方法,育成了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新品种经高温多湿定向选育,抗逆性强,健康好养,万蚕产茧量18.39 kg,茧丝长1180.5 m、解舒丝长968.8 m、解舒率82.04%,鲜茧出丝率17.92%,洁净96.0分。新品种具有可利用幼虫斑纹区分雌雄的特性,可作为生产优质蚕种和雌雄分缫茧丝的专用蚕品种。2005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龚大刚  鲜跃荣  冯光强 《蚕业科学》2017,43(6):1039-1044
以体质强健好养、茧丝优质高产、蚕种易繁育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对蚕茧产量高的家蚕品种锦7进行纯系分离育成新品种锦,将茧丝品质优的家蚕品种绫14与绫4杂交育成新品种绫,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7与限1杂交育成新品种苑,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8与限2杂交育成新品种州,并将4个新品种组配成具有幼虫斑纹限性特色性状的春秋兼用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锦·苑×绫·州。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实验室共同鉴定中的成绩良好:春季饲养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6.42%,全茧量2.10 g,四龄万蚕产茧量20.86 kg,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分别提高0.33个百分点、0.06 g、0.67 kg;秋季饲养的茧层率23.68%,四龄万蚕产茧量18.16 kg,鲜茧出丝率17.89%,与对照夏芳×秋白比较,分别提高0.51个百分点、0.4 kg、0.4个百分点。此外,利用限性斑纹性状在幼虫期区分雌雄,可节省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鉴别用工成本及提高杂交率。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16.
原蚕飼育与絲茧飼育(飼养普通种以产茧缫絲为目的)有些不同。同时原种是純种居多,体質比普通种一般說来虛弱一些;在技术处理上,更要合理、細致、周到,使本代蚕兒强健无病,蚕茧丰收,产生品質优良、体質强健的蚕种。确保下一代交什种的高額丰收。蚕种生产过程:从催青到采种的分批养蚕、发蛾調节、雌雄鉴别、兩个品种交杂采种、制好的蚕种安全保护,为了达到上几項目的,一切处理要从蚕兒生理卫生出发。在原蚕飼育过程中,必須改善蚕兒营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黄、绿(白)茧色限性蚕品种分别与绿色茧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白色茧蚕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黄、绿茧色限性中系CLC-03、CLC-04、CLC-05和日系CLJ-06、CLJ-07等5个育种材料。选育出的各育种材料的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等成绩都不同程度优于黄、绿(白)茧色限性亲本D03,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系CLC-04、日系CLJ-06。中系CLC-04、日系CLJ-06与亲本D03相比,全龄经过短3 d;虫蛹率分别提高22. 45个百分点和10. 88个百分点;全茧量有所提高,茧层率分别提高1. 67个百分点和0. 79个百分点。二元杂交组合CLC-04×CLJ-06的实验室鉴定成绩显示:该组合为素蚕,限性性状稳定;茧色鲜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全龄经过20 d左右,可雌雄茧分别缫丝,雄茧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  相似文献   

18.
<正> 种茧育用桑其叶质的好坏,不仅影响当代蚕儿生长发育,影响蚕种品质,而且对下一代的生命力,也有很大关系。随着蚕品种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对叶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如何提高种茧育用桑质量,保证蚕种品质,这是当前蚕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现就对种茧育培桑问题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方法,将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夏秋用素斑(姬蚕p)家蚕品种夏芳、秋白改育成2个斑纹限性家蚕品种,从而可依据2个品种雌、雄幼虫差异明显的斑纹,使蚕种生产过程易于鉴别雌雄。经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育成的2个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蜀63、限16的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夏芳、秋白,并组配成春秋兼用双限性杂交组合蜀63×限16。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蜀63×限16具有健康好养、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春季虫蛹率96.65%,茧层率23.76%,万蚕收茧量20.02 kg,茧丝长1 206 m,解舒率76.11%,洁净93.1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11%、3.77%、2.07个百分点,洁净也优于对照品种。秋季虫蛹率94.07%,茧层率23.10%,万蚕收茧量18.31 kg,茧丝长1 140 m,洁净93.0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相当,解舒率、洁净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02个百分点、4.69分。蜀63×限16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蚕区的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20.
蚕蛹雌雄鉴别技术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是目前蚕种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原种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新型单交蚕种生产模式,可免去杂交种生产中的雌雄鉴别环节,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杂交彻底率。经试繁,两对新型单交蚕品种"雌29×卵36"、"雌35×平28"繁育性能优良,其中"雌29×卵36"kg茧制种量较对照种"薪杭×白云"提高23.0%,"雌35×平28"kg茧产值较对照种"秋丰×白玉"提高15.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