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先敏 《农家致富》2007,(20):33-33
秋季是害鼠的第二次繁殖高峰期,这时开展灭鼠工作可以保证秋收作物顺利收获。2006年江苏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为1842万亩次,农村常见的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常用的灭鼠方法可分为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TBS围栏式捕鼠器的灭鼠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在贵州省岑巩县开展了TBS围栏式捕鼠器灭鼠试验。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1个,捕获鼠类46只,鼠种种类有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以褐家鼠数量最多,占总捕鼠数的50.00%,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当地2011年鼠夹法系统监测结果——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基本相一致。不同月份捕鼠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捕鼠高峰。试验区附近水稻受鼠类危害明显减轻,对农田害鼠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说明TBS围栏灭鼠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农田鼠害监测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思南县是贵州省农区鼠情季节性监测点,1985—2017年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共置夹69685个,捕获鼠类6113只,对鼠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稻田、旱地)的鼠种种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7种;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68.70%;农田区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84.99%;住宅区和农田区的平均捕获率春季、夏季基本一致,春季平均捕获率是秋季的1.13倍,春、夏、秋三季分别为8.68%、8.43%和7.66%,冬季为13.89%.思南县住宅区的灭鼠重点是褐家鼠,农田区的灭鼠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4.
农村灭鼠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田和农村住宅鼠密度呈中等(偏高)的情况下,用稻谷做饵料进行灭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02%氯敌鼠钠盐、0.005%溴鼠灵、0.005%溴敌隆、0.0375%杀鼠迷和0.1%敌鼠钠盐等5种杀鼠剂毒饵,在农田的灭鼠率分别为92.85%、91.56%、89.12%、86.86%和81.14%:在农村住宅的灭鼠率分别为91.85%、92.12%、90.15%、85.31%和82.38%。这5种杀鼠剂是农村灭鼠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农村统一灭鼠杀鼠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六个不同杀鼠剂进行试验筛选,结果表明农田在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情况下,杀鼠效果以0.005%溴敌隆最高,灭鼠率为94.65%,其次为0.005%的溴鼠灵和氯敌鼠钠盐,以0.1%的敌鼠钠盐效果最差,灭鼠率仅为82、06%,室内灭鼠效果与之相仿。每667m^2。投饵量溴敌隆为150g,溴鼠灵和氯敌鼠钠盐为75g,杀鼠迷为200g,敌鼠钠盐为250g,农田灭鼠以一次性饱和投饵为佳,农村住宅灭鼠则采取连续多次投饵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桐庐县21年农区鼠情逐月监测和2005年鼠情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但褐家鼠种群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农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农田害鼠密度年际内呈现2个明显的数量高峰,分别为11-12月和6-7月;农舍鼠密度也出现2个明显发生高峰,分别为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和8月份。近年来,农田鼠密度已呈明显下降,大部分区域总体鼠密度偏低,但农舍鼠密度偏高且分布区域仍较广。农田鼠密度年际消长与主要粮食作物鼠害损失率消长动态相一致。针对当前农区害鼠发生分布特点,提出了要明确灭鼠重点区域及工作重点,进一步改进控防措施,实行鼠害综合治理,以消除鼠患重点,不留鼠患死角。  相似文献   

7.
10%和2%的复方灭鼠剂88-1两种液剂剂型(即特杀鼠2号和3号、后略)及增效剂单剂现场灭鼠试验,结果表明:①增效剂单狡灭鼠,在农田和农房效果均低于12.005,不能单独灭鼠;②在农房,对照组敌鼠钠盐校正灭效为88.97%,而特杀鼠2号和3号校正灭鼠效果分别为91.0%和100%,在农田、敌鼠钠盐校正灭效为68.35%,而特杀鼠3号和2号校正灭效均100%,X^2测定,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结果与灾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通过分析1984—2005年贵州省23个县(市、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种类有1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4.88%;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1.68%、13.42%,在部分地区也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5种害鼠的种群繁殖特征和种群数量灾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用PVC管、硬纸板、塑料瓶毒饵站在农田区和农户住宅区灭鼠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毒饵站投放0.0375%杀鼠醚小麦毒饵,在农田区耗饵率为12.78%~14.32%,防治效果为81.82%~85.68%;在农户住宅区耗饵率为8.24%~8.89%,防治效果为78.13%~89.06%。耗饵率和防治效果均优于裸露放置,不易被非靶标动物误食,且残留毒饵灭鼠后可统一回收,可在农区灭鼠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TBS灭鼠技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S灭鼠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鼠害绿色防控技术。2013~2014年在贵州省三都县葡萄种植区和蔬菜种植区开展了TBS灭鼠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个TBS共捕获害鼠273只,捕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鼩鼱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捕鼠种类及优势种与本地历年鼠情监测情况相吻合。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4~6月和8月,9月份之后捕鼠数量逐渐减少。葡萄种植区控制效果为56.83%,蔬菜种植区控制效果为67.98%。  相似文献   

11.
"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和裸露投饵3种投饵灭鼠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式投饵在农田的灭鼠效果分别为93.0%、92.0%和87.0%;在住宅的灭鼠效果分别为89.5%、88.2%和84.2%。采用“毒饵站”灭鼠。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等优点。尤其是竹筒“毒饵站”灭鼠技术,应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适合山区毛竹资源丰富的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息烽县家栖鼠鼠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息烽县家栖鼠鼠情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种群构成为褐家鼠50.53%,小家鼠44.63%。黄胸鼠4.83%;鼠密度年度变幅为3.77%-16.45%,平均为10.41%,每年2-4月,9-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大面积灭鼠后,优势鼠种发生轻度变化;褐家鼠和小家鼠的性比分别 1.11和1.10,年平均繁殖指数为1.12和0.91。  相似文献   

13.
应用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在养鸡场进行灭鼠试验结果表明,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对养鸡场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适口性很好,4d投饵中取食率最高达74.67%,平均为56.84%,投药后21d用夹夜法和食饵法测定灭鼠效果,分别为96.57%和95.71%,平均为96.14%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遵义县1987—2013年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类型地鼠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县住宅区和农田区(稻田、旱地耕作区)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社鼠5种,褐家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3.09%,黑线姬鼠为农田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6.12%。住宅、稻田、旱地鼠类多年平均捕获率分别为4.52%、2.55%、3.16%,总体多年平均捕获率为3.42%。褐家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防治时以化学防治为主,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15.
蔡涛 《福建农业》2006,(7):22-23
近年来,农作物大田鼠害呈上升态势,泉州市年发生面积在1.2万亩左右,据泉州市鼠情监测统计显示,2005年7-9月,泉州市农作物田间鼠密度为13.5%,大大超过了防治指标,造成的粮食减产一般在6%-11%,个别严重的损失达15%,严重威胁农作物安全生产。因此,开展大面积农作物大田秋季灭鼠工作,是全年灭鼠工作的关键,对于控制全年害鼠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安全生长,而且可以保证农作物稳产丰收。为了科学合理、安全灭鼠,现将有关鼠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在硖石街道进行竹筒毒饵站农田害鼠防治效果试验,研究表明:竹筒毒饵站农田灭鼠效果优于裸投毒饵灭鼠,同时彻底解决了农田灭鼠裸投毒饵易受雨水冲刷、霉变、不能长期放置等缺点,提高了灭鼠效果;竹筒毒饵站灭鼠技术体现了高效、经济、环保、持久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于1984年开始在浙江诸暨每年定2个点,就农田鼠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及其数量消长变化,开展系统监测与调查研究,并于2004年在所有乡镇(街道)进行普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的发生情况与20年前相比,害鼠的种类有所增加,黑线姬鼠仍为农田优势种,所占比例上升8个百分点;鼠密度平均为2.150%,下降了57.14%;一年中2~4月和8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但主峰期有所延迟,峰值变小。害鼠数量分布分化出明显的两大区域,高密度的梯田类型区和低密度的河谷平田区。灭鼠重点对象(黑线姬鼠)和重点区域(梯田及冬季作物区)及数量高峰期的进一步明确,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进权 《福建农业》2005,(10):18-19
害鼠是农业生产的一大敌害。历来习惯把灭鼠工作分为以农业部门为主的农田灭鼠和以卫生防疫部门为重的城乡灭鼠,为了提高防效,现在合二为一改为农区灭鼠。近年来,我县改进传统灭鼠技术,大面积推广农区灭鼠新技术——毒饵站,灭鼠效果均达85%以上,且在安全、环保、成本等方面都有  相似文献   

19.
用0.5%溴敌隆液剂防治农田害鼠,结果表明,该药剂适口性好,灭鼠效果较敌鼠钠盐高。每hm^2用0.005%溴敌隆毒饵3.75-4.5kg,对农田害鼠的相对灭鼠率达86.4%,对照药剂敌鼠钠盐则为49.5%。  相似文献   

20.
辽宁农区鼠害防治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策 《新农业》2012,(1):23-24
2011年辽宁农业大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省农区灭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粮食增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1.灭鼠工作成绩显著2011年辽宁农区鼠害中等发生,3~11月份3个部级鼠情监测点共布夹5000余夹次,普兰店大潭鼠情监测点平均鼠密度6.25%,宽甸县鼠情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