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分类按照来源,腐殖酸可分为天然腐殖酸和人造腐殖酸。在天然腐殖酸中,又按存在领域分为土壤腐殖酸、煤炭煤腐殖酸、水体腐酸殖和霉菌腐殖酸等。按照生成方式,腐殖酸可分为原生腐殖酸和再生腐殖酸包括天然风化煤和人工氧化煤中的腐殖酸。按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分类,腐殖酸可分为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在早先的文献中,还有灰腐酸、  相似文献   

2.
生化黄腐酸(BFA)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植酸是由动、植物残体在泥炭或煤层中,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地球化学过程,形成的含有多种官能团的大分子有机弱酸,分3个组分:黑腐酸、棕腐酸和黄腐酸。其中黑腐酸所占比重最大,其分子量最大,溶于碱而不溶于水、酸、乙醇和丙酮;棕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天然着色剂对黄颡鱼生产性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挑选健康活泼、体重均匀[(10.4±0.1)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5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天然着色剂(金碧黄)0.1%0、.2%、0.4%、0.8%,饲养周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着色剂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成活率逐渐提高,饵料系数逐渐下降,0.8%着色剂的添加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P0.05);各试验组增重率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着色剂的添加,对黄颡鱼肝胰脏ALT活性,血清SOD、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鱼属变温动物,鱼的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在低温时鱼体内各种消化酶的量和活性都不高,影响鱼的生长。鱼类饵料的加工工艺,应考虑养殖时的水温等因素,才能生产出低温时有较高消化率的特制饵料。鱼根据食性分为: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和滤食性的鱼,不同食性的鱼体内消化酶的种类、活性和含量亦不相同,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各不相同,鱼饵料加工工艺应根据不同鱼的品种、不同生长期等特性来设计和配制,使其符合不同食性鱼的需要。随高油脂饵料的出现带来物料流动性差、加工设备易粘料、挂油现象和影响成品的储藏等问题,对包装及仓库的温度及光照设计标准应严格控制。促摄饵物质的应用,能对鱼类视觉、味觉和嗅觉产生强烈的刺激,激发了鱼摄取饵料的欲望,使消化酶的活性提升,能有效地促进鱼的抗病能力和增重。  相似文献   

5.
日本制成含有维生素、消化酶、天然没食子酸、甘草提取物等的混和饵料—“超第一流”饵料。饵料的质量对养殖鱼的健康和耐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在用冷冻鱼作饵料时,解冻后脂肪发生氧化,明显变质,投喂这种饵料,必定会使鱼发生营养障碍和细菌性疾病。而上述新饲料能促进各种物质的消化吸收,并防止饲料氧化。研究表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不仅能促进对饲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腐植酸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颜色及分子量大小,可将其分为黑腐酸、棕腐酸和黄腐酸。黄腐酸分子量小,溶于酸、碱和水,易被细胞吸收,是腐植酸中主要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王传道 《饲料工业》1997,18(10):39-40
浮水鱼饵料的外部整形与表面添味包衣处理湖北省天门市粮油饲料机械制造厂王传道我国海岸线长、海域宽阔、内地湖泊纵横,是发展网箱养殖的天然场所。为适应大面积网箱养鱼虾的需求而研制了一种浮水鱼饵料。浮水鱼饵料成型是通过加水调质、蒸气喷射熟化、挤压物料,推至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筛选与放养密度、加强饵料投放和加强水质管理3个方面介绍观赏鱼养殖管理技术,总结了水霉病、小瓜虫病、鱼鲡病和腐皮病的表现与防治,并提出定期消毒、投喂药饵和及时诊断隔离治疗等措施,减少养殖损失。  相似文献   

9.
首先把稻壳加工成适当细度,然后添加少量石灰氮,洒水,放入料仓发酵5~10天,使杂菌体弱化。接着在稻壳中掺合米糠、玉米皮、麸皮,再加入少量黑腐酸和适量的水。糠皮和水的添加量分别是稻壳重量的10%和70%,黑腐酸的添加量通常是水重量的0.1~1.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大豆油粕的消化性和营养价,给鱼分别投喂短时间和长时间用鲣节酵母菌和酱油菌发酵的大豆油粕配合饵料,在水槽中进行饲养鱼稚鱼的试验,测定鱼的生长、饵料效率、蛋白消化率等。结果发现,将大豆油粕配合饵料经短时间发酵对鱼的生长、饵料效率、蛋白效率没有什么效果,但经长时间的发酵处理可以改善鱼对蛋白消化率和血液性状,同时也能提高鱼的生长和饵料效率。通过发酵处理可使饵料中可溶性氮增加,使组胺和过氧化物的含量减少。这些变化有助于取得好的,饲养结果和改善鱼的体成分。  相似文献   

11.
裸藻属含优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在培育鱼苗时能有效地促进生长发育。为此,研究人员为提高肉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在饵料中添加了裸藻属,屠宰后测定肉品质时发现,鸡肉也含有秋刀鱼等鱼具有的氨基乙黄酸,营养价值提高了。试验是在210只生长鸡中进行的,饵料中混合了干燥后的裸藻属,与不添加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添加05 %的裸藻属,每100 g鸡肉含氨基乙黄酸143 mg,比对照高3倍,与秋刀鱼等鱼的含量相等,高于飞鱼、竹荚鱼、干虾、蚬属贝等鱼虾类;鱼油的主要成分是DHA,当在饵料中添加鱼油和裸藻属2 %时,每100 g鸡肉含DHA…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养鱼业的利润逐渐下降,养鱼户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饵料成本相对较低的鱼饵料的心情与愿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愿望毕竟是愿望,鱼因受品种、遗传因素、环境等限制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值。为此,有些饲料厂家为了满足这部分养鱼户的心理,也为了降低鱼饵料的生产成本,非法追求暴利,不讲职业道德,不顾人们的身体健康,不顾政府的严格限制,在鱼饵料中大量添加激素和抗生素。 添加激素的鱼饵料,前期投喂时,鱼确实较喜食,而且增速较明显,但是它给鱼的免疫、疾病等的负作用很大,其危害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形态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消化酶和组织形态的影响,将240尾健康无病、平均体重为(10.92±0.1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个处理:饵料鱼(蓝圆鲹)组、软颗粒饲料组和硬颗粒饲料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为42d。结果:不同形态饲料组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硬颗粒饲料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软颗粒饲料组和饵料鱼(P0.05),软颗粒饲料组与饵料鱼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鱼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软颗粒饲料组(P0.05),与硬颗粒饲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硬颗粒饲料组与软颗粒饲料组接近(P0.05)。饵料鱼组石斑鱼的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组(P0.05);硬颗粒饲料组皱襞高度高于软颗粒饲料组,但未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形态的饲料可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肠道消化酶和组织形态,投喂硬颗粒饲料的效果与饵料鱼接近,优于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试验,用蚯蚓粉的配合饲料投喂金鱼、锦锂、幼虾,比用鱼粉加其它成分的配合饲料更好,并且能提高抗病力和抗逆性。日本的鱼饵生产公司出售的一种含蚯蚓的浆液,可与干燥的配合饲料混匀制成颗粒,蚯蚓粘液粘性大,是天然粘合剂,制成的颗粒饵料能迅速冷冻保存,因此,能保留蚯蚓体液与体腔液中消化酶的活性。这种饵料在水中不易溶解、溃散,在淡水水面可以飘浮20min左右,是很好的活性饵料。用活蚯蚓喂鱼,以喂25~100g的幼鱼效果为最好。在幼鱼阶段,各种鱼都可吞蚯蚓。用蚯蚓喂黄鳝,需要在鳝池内筑一个略高水面的泥墩,傍晚时,将蚯蚓投放到泥墩上…  相似文献   

15.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天然虾青素的来源之一,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及β-胡萝卜素和藻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较强,在动物生产中应用较多。文章综述雨生红球藻的营养特性及其在虾蟹饵料中的应用情况,为雨生红球藻及其产物在虾蟹饵料中的研究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四大家鱼 青鱼,又叫黑鲩。在天然环境的水体中主要以螺蚌类及水生蚯蚓和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食。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其最大个体重量可达60-70千克。生长较快,常与草鱼、鲢、鳙鱼搭配混养,2-3千克上市。  相似文献   

17.
师鱼属鲈形目 ,鱼参科 ,是一类快速游泳、温水的肉食性鱼类。它生长速度快 ,肉质鲜美 ,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和B2 等。在日本 ,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养殖历史 ,已成为日本海水网箱养鱼产量居第一位的重要养殖对象 ,目前已在我国南方开始试养。1 饵料传统的鱼师鱼养殖大多以新鲜或冷冻小杂鱼 ,如 :沙丁鱼、秋刀鱼、玉筋鱼等为饵料 ,随着沙丁鱼渔获量的减少 ,养殖鱼师鱼的饵料出现不足。另外投喂生鲜饵料还容易导致鱼病和水质恶化等问题 ,所以配合饵料的研制开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1 常用的几种配合饵料目前鱼师鱼养殖所用的…  相似文献   

18.
使用单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他3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和60 g黄芩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按一定量添加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试验时间30 d,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指数的研究,探讨黄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添加中草药黄芩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黄芩熬制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31.82±0.16)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09%、0.12%、0.24%、0.64%、0.72%水平的党参,在室内养殖循环系统中进行为期28d的摄食生长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探讨饲料中党参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随着饲料中党参水平的升高,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在Diet 6处理组,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达到最大值,饵料系数最低。在抗氧化能力方面,黄颡鱼体内SOD、CAT活性受党参水平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Diet 6处理组黄颡鱼SOD活性和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随着党参添加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机体内GOT、GPT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受党参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72%水平的党参,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最佳给药时间为28d。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使用单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60 g黄芪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为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期间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的研究,来探讨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添加中草药黄芪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黄芪熬制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