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氮肥用量过高的问题,探究通过密植补偿氮肥减量对玉米产量负效应的可行性。【方法】2019—2021年,以施氮水平为主区,设地方习惯施氮(N2,360 kg·hm-2)、减量25%施氮(N1,270 kg·hm-2)两个水平;以种植密度为副区,设传统(M1,7.8万株/hm2)、中(M2,10.4万株/hm2,增密33%)、高(M3,12.9万株/hm2,增密66%)3个密度水平,进行裂区试验,重点研究氮肥减量条件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1)氮肥减量导致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降低4.0%、4.9%。减氮条件下,中密度可以产生籽粒产量补偿效应,N1M2较对照N2M1提高4.1%;高密度处理N1M3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种试验地(公主岭)对春小麦品种吉春13号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播期为3月29日、4月10日和21日,种植密度为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春小麦吉春13号在4月10日播种、密度500万株·hm-2下,籽粒产量最高,达5.953 t·hm-2。  相似文献   

3.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增密减肥的产量形成机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以大豆普通品种辽豆11(L11)和耐密型品种辽豆14(L14)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2个品种为主区,2个种植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为裂区,3个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为再裂区,即150 kg·hm-2(N1,生产施肥常量),112.5 kg·hm-2(N2,减少25%施肥量),75 kg·hm-2(N3,减少50%施肥量),研究增密减肥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植株倒伏率、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30万株·hm-2条件下,耐密植品种L14的节间数、LAI、SPAD和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L11。施肥量在112.5 kg·hm-2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的产量、节间数、SPAD均增加,且在R5时期仍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植株倒伏率显著低于普通品种L11。耐密植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辽单565(中晚熟品种)和强硕68(极晚熟品种)为供试玉米品种,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0×104株·hm-2(D3)、10.5×104株·hm-2(D4),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及籽粒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提前4 d,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高0.16 g·d-1;成熟4 d后测定,辽单565的籽粒含水率迅速降到25%。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辽单565最高产量出现在7.5×104株·hm-2(D2),产量为18 597.4 kg·hm-2,强硕68最高产量出现在9.0×10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南疆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8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种植密度(P1:9万株·hm-2,P2:12万株·hm-2,P3:15万株·hm-2,P4:18万株·hm-2、P5:21万株·hm-2,P6:24万株·hm-2),研究了一膜六行机采棉模式下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节枝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冠层开度、叶倾角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大密度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冠层开度及节枝比(P<0.05);主茎日增量在初花期以前为密度越大其越高,初花期后则反之;各处理LAI均在盛铃前期达到峰值,以P4处理最高为4.74;叶倾角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各处理在30.0°~46.9°浮动;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在P5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6 272.79 kg·hm-2和2 874.82 kg·hm-2但其与P3、P4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得出,在一膜六行机采模式下,南疆棉花的种植密度在15万~18万株·hm-2范围内,棉花株型及冠层结构良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区谷子产量的影响,文章以黑龙江省主栽的优质谷子品种嫩选1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其中设密度为主处理:分别为40、50、60、70万株·hm-2;氮肥(纯氮)施用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80、120、160 kg·hm-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 <0.01)。留苗密度为60万株·hm-2,同时氮肥施用量为120 kg·hm-2时,谷子产量最高,可达5 760.3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与氮肥互作处理(P <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塔额盆地红花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种植密度,为塔额盆地红花种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密度梯度试验,3次重复,12个小区,小区净面积14 m2,走道50 cm;设置4个密度处理:M1(400 020株/hm2)处理,株行距(25+10)cm; M2(333 350株/hm2)处理,株行距(30+10)cm; M3(250 770株/hm2)处理,株行距(40+10)cm; M4(200 910株/hm2)处理,株行距(50+10)cm。[结果]不同密度水平显著影响花丝及籽粒产量,均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272.25、2 295.9 kg/hm2,且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处理,4个处理产量均表现为M2>M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棉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技术体系。【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灌溉定额为副区,设置种植密度13.5×104株/hm2(M1)、18×104株/hm2(M2)和22.5×104株/hm2(M3,CKd),灌溉定额3 150 m3/hm2(W1)、4 050 m3/hm2(W2,CKi)和4 950 m3/hm2(W3)。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株高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单位面积叶片数、果枝数、蕾数、花数以及铃数在不同灌溉定额下均以高密度下数量最大。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对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单位面积结铃数和籽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植株干物质总重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在W1下最大。棉铃生长率(BGR)与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和单位重(Boll weight)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铃期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Boll weight呈显著负相关。籽棉产量上M3W1、M2W2和M1W3处理最高,三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76 cm等行距与传统(10+66)cm种植模式M3灌溉定额相同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单铃重较M1、M2密度显著低;降低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单铃重;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有利于增加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增加灌溉定额有利于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优化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能够促进棉株生长,利于产量提高,当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灌溉定额为3 150 m3/hm2时,采用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菊芋块茎产量、植株光能截获及养分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为菊芋优化栽培种植及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分别于河南省新乡市和南阳市布置菊芋密度效应田间试验。以“南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1.80×104株·hm-2)、D2(2.25×104株·hm-2)、D3(2.70×104株·hm-2)、D4(3.15×104株·hm-2)和D5(3.60×104株·hm-2)。于菊芋成熟期(mature period, MP)测试块茎产量,并分别于营养生长中期(medium the vegetative period, MVP)、营养生长末期(late the vegetative period, LVP)和开花期(flowering period, FP)测试地上部植株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1平均产量增加15.58%;常规密度A1模式,保留不同果枝台数,产量差异不显著,高密度A2模式,保留7台果枝,产量最高达2 207.55kg·hm-2;2种不同种植密度单铃质量均随着保留果枝台数增加而增加;高密度A2(32.896 5万株·hm-2)5行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光和效率增加产量;麦后复播棉棉纤维成熟度不够。在喀什麦后复播棉花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较高的有效积温生态区、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选择麦棉两早品种、抢时播种、保留7台果枝,是提高麦后复播棉花的产量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不同穗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以新冬22号和新冬4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逻辑斯谛(Logistic)方程对5种施氮量(折纯,0、150、300、450、60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处理下2种冬小麦不同穗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穗部粒重具有近中优势,快增期与缓增期籽粒灌浆参数易受施氮量影响的穗位存在品种间差异。新冬22号和新冬43号的最优施氮量分别为450 kg·hm-2和300 kg·hm-2,该施氮量能有效提高中部和下部穗位籽粒千粒重的增重速度,增加上、中、下3个穗位籽粒的粒重,并延长灌浆持续天数,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子(种植密度和留叶数)随机区组设计。3个种植密度为20 550、17 500、14 500株·hm-2;3个留叶数为单株留叶13、15、17片,共9个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组合。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生育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的大田生育期最短,只有110 d。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7片的叶面积系数最大;种植密度14 500株·hm-2,留叶数13片的冠层透光率最大。低密度、少留叶数处理的光合能力较强。各处理烤烟糖含量均偏高,烟碱、氮、钾含量偏低,氯含量较适宜。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综合来说,烤烟品种龙江911生产上建议选用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处理,该处理生育期短、产值高,可以实现烤烟生产中减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沿海地区对大麦苏啤7号进行种植密度和氮肥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叶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 225万·hm-2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则随之先升高后降低。在栽培过程中,225万·hm-2的种植密度和 225 kg·hm-2的纯氮施用量,苏啤7号能够获得高产,且籽粒蛋白质含量也符合啤酒大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灌水量和种植密度对新疆无膜棉生长指标、结铃特性的影响,设置了以主区为灌水量(W1:3 000 m3/hm2,W2:4 500 m3/hm2,W3:6 000 m3/hm2)、副区为种植密度(M1:29.24×104株/hm2,M2:26.32×104株/hm2,M3:23.92×104株/hm2,M4:21.93×104株/hm2)的2因素裂区田间试验,研究灌水量和密度对‘中619’无膜覆盖栽培下的农艺性状、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膜棉株高、茎粗、叶片数、节间数、果枝数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少,第一果枝着...  相似文献   

16.
于2016年进行16个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2017年以中豆4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对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豆40以“青春期”长、熟期中等、单株分枝多、单株结荚多、单株粒重高等突出表现,对比鄂豆10号优势明显。长“青春期”型、中迟熟型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优势明显。以中豆40为例,配套栽培密度45.0万~50.0万株·hm-2,配施N 90 kg·hm-2、P2O5 67.5~90 kg·hm-2和K2O 67.5~90 kg·hm-2,是江汉平原大豆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小麦品种克春130290大面积增产并推广种植,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7个施肥水平下春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纯氮施用量为75 kg·hm-2时春小麦株高和茎数达到较大值,继续增加施氮量两者增加不大甚至反而降低;在施氮量0~90 kg·hm-2范围内穗长、不孕小穗数、小穗数和容重变化不显著。当纯氮施用量为67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 791.67 kg·hm-2,继续增施氮肥产量却降低,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75 kg·hm-2时春小麦有效穗数最高,为714.67万穗·hm-2,当施氮量为67 kg·hm-2时千粒重最高,为34.13 g。不同施氮水平下春小麦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54,两者对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和有效穗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透光率、茎粗、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迪卡517的冠层透光率、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6.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均小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相邻密度间的变化幅度不同,迪卡517有效穗数相邻密度间的增幅大于郑单958,其余各指标相邻密度间幅度的变化均小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以白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hm-2)和种植密度(D1=120 kg·hm-2、D2=180 kg·hm-2、D3=240 kg·hm-2)对燕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燕麦的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成熟期外,加大种植密度显著增加了燕麦株高。与低密度(D1)和低施氮量(N1)处理相比,增加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有利于燕麦生物量的积累。然而,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中、高氮水平(N2和D3)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CAT、POD和SOD活性的提高。此外,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数和穗粒数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明,高密高氮处理(D3N3)的籽粒产量最高,达4.90×103 kg·hm-2。由此可见,在沿海滩涂盐碱地采用合理密植、增施氮肥等栽培措施,可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叶片光合效率、提高保护酶活性、增加生物产量,最终改良燕麦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对缓解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畜牧业饲草短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