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杨黄菌丝长势的影响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并利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进行了培养基配方优化实验,得到了菌丝体纯培养条件下最优培养基配方,可得杨黄菌丝体干重1.29g/100mL。  相似文献   

2.
金得森 《林业科学》1991,27(2):132-139
本文对利用载体进行砖式半固体开放培养法机械化生产白僵菌孢子粉和液体深层发酵的工艺中有关技术问题作了多方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麦皮+1.5%黄豆粉+0.5%玉米粉和1%麦皮+1.5%黄豆粉+1%玉米粉是理想液体培养基配方,平均产孢量分别达9.16亿/ml和8.51亿/ml,比土法生产常用5%麦皮浸出液提高1.65—1.85倍。筛选出C号半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平均产孢量达890.7亿/g,比常规土法生产提高7.91倍;选择出半固体发酵培养的理想载体R质粒;筛选出培养基、载体、接种量优化组合配比为1:3:6;载体平铺厚度以6cm为宜,其产孢量为125.7亿/cm~2,比4cm、2cm厚的分别提高0.86和3.1倍;不同菌龄菌液接种与固体发酵培养产孢量关系,以菌丝状态接种(含孢量806.2亿/g)比节孢子状态接种(含孢量573.1亿/g)提高41%;半固体发酵以13—15天为宜。  相似文献   

3.
杨树变色真菌生防细菌KLBMP033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KLBMP 033对可可球二孢菌的拮抗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多浓度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17.8g/L,黄豆粉13.7g/L,NaCl5.0g/L;发酵条件pH值7.5,培养温度28℃,转速为180r/min,种子液的接种量4%,装液量60mL/250mL,培养时间为60h;对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率从起始的53.3%提高到83.2%。  相似文献   

4.
以5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Y1:麦麸、黄豆粉;Y2:马铃薯、黄豆粉;Y3:马铃薯、酵母膏;Y4:麦麸、酵母膏;Y5:米糠、黄豆粉)对羊肚菌进行液体培养,结果表明:Y4培养基中菌球大小均匀、个数多为95个(100mL)~(-1),菌丝生物量最大,为10.24g L~(-1),菌丝粗多糖得率最高,为11.45%。在5种培养基中,麦麸、酵母膏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材料浸出液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板培养和摇瓶发酵培养的方法,通过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银杏叶、竹叶、板栗壳、蒜汁、生姜汁和橘子皮等6种植物材料的浸出液培养观察双孢蘑菇生长试验,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含这6种浸出液的培养基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势、胞外蛋白含量、胞内多糖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双孢蘑菇在添加上述6种浓度为1-3g/L浸出液中生长时,6种水浸出液对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且加入的浸出液浓度不同促进程度也不同。加入银杏叶浸出液促进菌丝生长效果最明显,使菌丝干重高达432mg/100mL;加入1g/L生姜浸出液使胞内多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38mg/mL和40.9U,是对照中胞内多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3倍和40倍。从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水浸提物优于乙醇浸提物,可采用在常规培养基中添加2g/L银杏叶水浸出液将有利于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6.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通过基础培养基基质、碳、氮、维生素筛选,玉米(50 g)、葡萄糖(1.5 g)、水解酪蛋白(1.5 g)、抗坏血酸(0.5 mg)、水50 m L为最佳固体培养基质(培养10 d),产孢量达4.78×1010cfu·m L-1。以SMY为液体培养基质,莱氏野村菌最适发酵条件:1.0×108cfu·m L-1接种浓度,25℃、p H=6、全天光照、180 r·min-1振荡培养7 d,菌丝干重为690.2 mg。固体发酵为复合粉炮生产提供基础配方,液体发酵缩短时间后可作为固体培养生产莱氏野村菌菌粉的二级种子,发酵产品为杜仲梦尼夜蛾粉炮防治重要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纯孢子粉与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成所需浓度,用于超低容量防治森林害虫,杀虫效果比常规喷粉高,成本低,是我省近几年推广应用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目前我省主要采用固体发酵机械分离的方法生产孢子粉,含孢量为1,200亿/g 左右,也曾用过平板培养生产白僵菌孢子粉,含孢量为2,200亿/g 左右。为了提高白僵菌孢子粉的纯度、产量和节约原材料,我们拟在原平板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平板机械化生产白僵菌孢子粉的研究。本文就着重介绍采用多因子正交试验法筛选较适合的接种菌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平板载体厚度、平板载体培养基配方和单位面积接种量。因子与水平影响平板培养白僵菌孢子的产量和成本,除了采用优良的白僵菌菌种和控制最适温湿度外,还有与发酵的菌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平板载体厚度、平板载体培养基的配方和单位面积接种量等五个因子有关,为  相似文献   

8.
液体菌种是黑皮鸡枞产业迈入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的必由之路,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对黑皮鸡枞液体培养扩繁菌丝体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的液体培养基配方:玉米粉3 g/100 mL、蛋白胨0.4 g/100 mL、KH_2PO_4 0.1 g/100 mL、MgSO_4 0.03 g/100 mL、NaCl 0.01 g/100 mL、VB_10.002%。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的方法对美味牛肝菌菌丝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数170 r/min、pH4.1、装液量100 mL,为美味牛肝菌的栽培提供前期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现有的5种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号菌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 000mL,蛋白胨3g,酵母膏2g,KH_2PO_43g,MgSO_42g)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浓白、粗壮,所以3号菌种为实验室现有最优菌株。进一步比较最优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的颜色和密度以及菌丝长势,得出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L~(-1),蔗糖20g·L~(-1),蛋白胨2g·L~(-1),酵母膏1g·L~(-1),玉米粉10g·L~(-1),维生素B 1片·L~(-1),稻草15g·L~(-1)。  相似文献   

11.
厚壁轮枝菌对根结线虫虫卵有很强的寄生力,是线虫的生防菌,本文对其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每12 h对其产孢情况进行跟踪,探讨了不同C、N源,初始pH值,无机盐对其产孢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培养条件及发酵终止时间.结果显示,28 ℃下,在160 r·min-1 摇床上,以500 mL三角瓶200 mL的装量进行液体培养,筛选出的最佳复合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1,玉米粉20 g·L-1, 黄豆粉20 g·L-1,KH2PO4 0.5 g·L-1 ,MgSO4·7 H2O 0.5 g·L-1.最佳pH值范围5.0~7.0,最适发酵终止时间120~144 h.  相似文献   

12.
深层发酵培养是扩大菌种的主要方式之一,采用摇瓶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适宜的碳源、氮源、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甘露醇,其菌丝生物量平均为40.3 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其菌丝生物量平均为95.8 g/L;发酵条件为:震荡速度130 r/min,培养温度28℃,接种量在250 mL三角瓶装液量100 mL的情况下为1.62cm2,培养周期10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种配方栽培桦褐孔菌进行比较试验,发现配方2桦木屑+杂木屑培养基接种后菌丝长势最快,菌丝长满袋时间最短为27 d,在接种后55 d最先形成菌核,形成菌核数量最多为215个,菌核大而坚实,成熟菌核呈圆形,结瘤厚且最大,菌核直径为5.6 cm,最大菌核干重最重为0.72 g,每袋干重产量为65.2 g,每袋湿重产量为247.8 g,干湿比为1∶3.8,生物学转化率为33.0%,菌核颜色为黄褐色。配方1桦木屑培养基和配方3杂木屑培养基在接种后满袋时间、形成菌核时间、菌核大小和产量等差异较小。综合各种因素在日后桦褐孔菌栽培中可选用配方2桦木屑+杂木屑培养基,杂木屑资源丰富,可以部分替代桦木屑,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YB15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研究,得出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5 g,酵母浸膏7.5g,蛋白胨7.5g,硫酸铵5.0g.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YB15发酵的最适条件进行研究,得到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pH 6.5,瓶装量100 mL,接种量4 mL;地衣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12 h~18 h时为菌体收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以引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菌种资源库的7个松乳菇菌株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碳源、氮源基础培养基,对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进行观察,确定出适宜的松乳菇菌种和固体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其最适碳、氮源亦有所不同;添加松针水可以有效提高菌种菌丝的生长速度。83417菌株为较适宜培养的菌株,其最适固体培养基组成为KH_2PO_4(0.3 g)、MgSO_4(0.5 g)、FeSO_4(0.5 g)、蔗糖(19.9 g)、琼脂(20 g)、蛋白胨(1 g)、VB_1(0.1 g)、松针水(1000 mL)。  相似文献   

16.
平沙绿僵菌是竹林金针虫的高效寄生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对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蛭石和稻壳均可作为固态发酵的优良载体,大米、玉米粉、麦麸组合是该菌的良好营养源,与不同载体组合均可使产孢量达到2.7×109孢子/g以上,其中以大米和稻壳体积比1∶2组合时产孢量最大,为58×109孢子/g;接种量为10%(mL/g);培养基质相对湿度为70%;固态发酵周期为14 d;培养基质装入量为1/2培养瓶。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以产油微生物深黄被孢霉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接种量、初始pH值、无机盐离子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了深黄被孢霉摇瓶发酵产油脂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0 g.L-1,酵母粉3.0 g.L-1,接种量为20%,pH值为5.0~6.0,硫酸镁(MgSO4.7H2O)0.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2.0 g.L-1。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为20.62 g.L-1,油脂含量为43.02%,油脂产量为8.87 g.L-1。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省红壤区采用竹腔注射施肥法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液体微生物肥对雷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元素对雷竹林生长有抑制作用;微生物、氮元素、镁元素和硼元素能较好地促进雷竹生长;少量磷元素能有效提高成竹率、新竹胸径和竹高;钾元素能有效提高母竹发笋数、新竹胸径和竹高。根据雷竹林经营目标,筛选出的竹腔注射专用液体微生物肥配方分别为:提高单株母竹发笋数,微生物0.015 g/100 mL、氮40 g/100 mL、钾19 g/100 mL、硼0.010 g/100 mL、镁0.005 g/100 mL;提高成竹率,微生物0.015 g/100 mL、氮30 g/100 mL、磷10 g/100 mL、硼0.005 g/100 mL、镁0.005 g/100 mL;提高新竹胸径和竹高,微生物0.010 g/100 mL、氮30 g/100 mL、磷10 g/100 mL、钾25 g/100 mL、硼0.001 g/100 mL、镁0.005 g/100 mL。  相似文献   

19.
硫磺菌液体培养基及pH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硫磺菌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测量指标,对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基配方以及初始pH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MgSO4.7 H2O0.05%,KH2PO40.2%。液体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VB1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优化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中功能菌的活菌含量,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为测定指标,对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论:①固氮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2g、MgSO4·7H20.5g,最佳pH值6.8,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②溶磷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6.4,最佳接种量为3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③解钾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甘露醇7.5g、牛肉膏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7.6,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