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国内最新育成的唯一黄色变异茶种黄金芽,是白化茶种质资源库中选育的园林绿化与茶叶生产兼用的珍稀黄色茶树新品种,最大特色是三季新梢均呈黄色,树体全年金黄一片,茶叶的品质优异新奇,适合园林绿化和茶叶生产等多方面开发应用,是当前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应用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彩色茶     
《农业考古》2020,(2):F0003-F0003
彩色茶树是指新梢叶色呈黄、白、橙、红、紫、黑等绿色以外色泽的一类茶树种质资源。彩色化是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进步,茶树种质由清一色的绿色家族跃变为色彩缤纷的彩色家族,使茶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有趣茶的应用空间也更加开阔。彩色茶始于宁波市茶产业科技团队发现自然变异种黄金芽,经二十年来致力于珍稀特异茶树的种质开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通过自主开发的创新技术,创制出大量全新叶色、变异类型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对列入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名录的茶树品种——汤川苦竹茶(资源编号:闽GY002)开展品质监测。通过指导汤川苦竹茶管护及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尤溪县汤川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对种质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正>茶叶产业是镇安县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茶叶基地5.5万亩。近年来,茶树害虫茶长白蚧和茶长绵蚧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茶叶生产和茶农收入。1茶长白蚧长白蚧是镇安县茶区的主要害虫。若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使树势衰弱,叶片脱落,枝干枯死。1.1形态特征。长白蚧很小,虫体外覆有一层灰白色蜡质介壳,虫体在介壳下面。雌成虫体长约1 mm,黄色,口针很长,无翅。雄成虫体长约0.5 mm,有1对透明的翅,体淡紫色。卵椭圆形,淡紫色,孵化后卵壳白色。若虫椭圆形,长约  相似文献   

5.
<正>茶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主要是生产茶叶,茶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茶树害虫茶毛虫和茶尺蠖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叶产业是镇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基地5.6万亩,为了指导茶农进行茶叶生产,现将茶毛虫与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茶毛虫茶毛虫又叫茶辣子、摆头虫等,是我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茶组植物的发源中心,拥有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大理茶是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普洱茶的栽培驯化,被认为是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主要概述大理茶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与分布状况、遗传演化特征、生态适应机制、生化特性与茶叶品质风味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为大理茶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资源圃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的1 521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图片、农艺性状、生化成分、茶叶加工品质、抗寒性、抗病虫性等特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共享化,有效解决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源数据保存分散,以及共享、交流和利用困难等问题。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荼省.自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重点介绍安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适制性、开采期、成茶品质、抗逆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供茶叶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9.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创新、名茶开发、生产利用、遗传多样性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是茶叶科技创新和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徽省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名茶不胜枚举。经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发现安徽省现有省级茶树良种23个,为了给生产单位提供参考,按地域分别对其繁殖方式、抗逆性、适制性、产量、开采期等主要性状特征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0.
以生产春季名特茶为主的茶树年生长情况与常年生产茶叶的茶树生长情况不尽相同,作为茶树栽培重要措施的施肥,也须作较大改进。现在从春季名特茶产量的构成因素、改善土壤理化性、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以及施肥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目前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以上几种施肥  相似文献   

11.
构建贵州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启动茶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茶树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治理与病毒资源调查与利用、制茶工艺及机具和茶史与茶文化等方面对贵州茶叶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贵州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自然环境优越,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历史上出现多个知名的茶叶品种,目前,当地的古茶种质资源已被严重破坏,保护较差。但古茶树散落的种子、根茎、枝条等生成的后代茶树在其原产地还有少量分布,及时保护利用,可为产业建设提供较好物质基础。对黔东南州主要古茶种质资源凯里香炉山云雾茶、黄平回龙茶、镇远天印茶、岑巩思州绿茶和从江滚郎茶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省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茶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近几年,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河南省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推广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无性系良种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是优质茶生产的原料,其种质优良,萌发提早7~10d,发芽整齐,内含物丰富,制茶品质优,产量高,效益比群体种高出1倍,无  相似文献   

14.
冯标 《农家科技》2011,(Z2):29-30
贵州产茶,贵州人爱喝茶。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今天,品茶这个在中国维系了几千年的好习惯,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茶叶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茶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我们茶工艺生产者在生产茶叶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好的原材料,茶树的修剪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茶叶质量,而茶工艺从茶树修剪到采摘,到加工都是有季节性的。特别是茶树修剪季节性更强。但是,生产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机器的缘故,影响茶叶的生产,影响茶叶的质量。为此,我对茶叶机械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茶树修剪机的操作、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进行研究。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开发县茶园的主要害早,发生范围广,为害重.该虫以成虫、基早吸取茶树汁液,造成芽叶失水,严重影响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6.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该文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了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人员约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特色茶树品种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原产地,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茶树的形态学多样性决定了茶树在园林绿化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韩文炎等就茶树在园林绿化应用上的共性进行了探讨,认为茶树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花期长、易造型、繁殖能力强,适合作为观花观叶植物和构建盆景、绿篱的树种,并具有古树名木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茶树上施用豆浆菌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豆浆菌肥施用处理,能增加茶树冠面单位面积的茶芽数量26.7%,提高茶叶经济产量26.24,提早开采期3~5d,延长采摘期10d左右。同时茶芽持嫩性增强,茶树常见病害的发病率降低,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品质得到改善。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应用效果良好,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