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农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也发生了转变。为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根据气候变化及作物生长特点,栽培一些与气候变暖相适应的农作物品种。本文将针对气候变暖条件下,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水稻品种已经逐渐不适应与当前阶段的栽培种植,因为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以及人们对水稻等农作物的需求量增多对传统的水稻品种生长状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对水稻的品种进行合理的改进。本文将对水稻新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优势以及栽培方法进行合理的探究,最后在绿色防控技术方面进行各种方面的调控,解决害虫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问题在近几年逐渐突出,逐渐明显的气候变暖较大的改变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本文以南方为例分析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产量以及品质带来的影响,并从长远战略出发探讨其应对策略以改善经济发展是,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化的气候变暖,致使我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危害农作物的再生。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抑制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一些病害虫会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使虫害能够越冬以及危害期延长。目前,病虫害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基于此,从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概况为出发点,对生长季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气象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花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栽培方式有轮作、群种和单产量模式等。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及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因素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挑战,新技术可以有效改良花生传统育苗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营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降低成本并提升花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以及耕作栽培方式的变化,洪泽区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普遍,特别是一些气候型、迁飞性病虫加重发生,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保证上述作物的正常生长,近年来洪泽区大力推广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要求的农作物品种以及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及化学农药减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信阳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给农业种植造成一定影响,特别对三大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带来影响,为此农作物的品种及栽培方式也必须变化,以减少干旱造成的危害。本文简要概述了几种抗旱的农业对策措施,以达到农作物高产、穗产,确保我地区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和CO2浓度升高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等,同时也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制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CO2浓度升高以及气候变暖和CO2浓度升高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物候期、光合作用、产量及作物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积温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和积温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积温和产量趋势均上升,气候变暖对开封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利大于弊,小麦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棉花、玉米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有利于棉花、玉米产量增加。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品种栽培和育种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育种的影响.[结果]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较强的正相关,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生育期和花粒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Sig.=0.041,o=0.05).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对照品种产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显著影响中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的生育期、产量、生产栽培和育种.选育总生育期长、营养生长期短但生殖生长期长,耐密植的高产品种是东北春玉米适应气候变暖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作物的栽培受到地域、气候、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了一地域栽种多种作物的现象,以甘肃农作物栽植情况为例,甘肃地域狭长,维度跨越比较大,气候环境比较多样化,其主要栽种的农作物是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等几大类,春农作物主要分布于陇西和河西地区,冬农作物主要分布于陇东和陇南地区。制约甘肃主产区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夏季干旱、炎热、缺水,冬季寒冷等因素,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匮乏等自然状况,我国做出了许多应对举措,如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初见成效,但从根本源头解决农作物抗旱问题需要有新的栽培方式。本文针对甘肃地区的农作物抗旱育种进展与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备荒救灾是人类应对生存危机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率和农作物受灾面积逐年增加,水稻种子常因储备不足难以满足生产上的需求,人们常常直接应用相同品种的新种子代替老种子作晚稻栽培,有时增产、有时减产、绝收.为此,对相同水稻品种的新老种子开展栽培方面的研究,对指导农业救灾工作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超 《农业与技术》2014,(7):207-207
气象因素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农业生产的种植制度、生产潜力、生产类型、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等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气候变暖、干燥少雨、日照时数、低温冷害等都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面对这一农业现状,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或者减轻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生态体系中,大田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不是孤立产生的,而与土壤肥料、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田间生物群落、气候、环境等因素是息息相关,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农作物这个整体发生不利或有利影响。因此农作物病虫害治理,  相似文献   

18.
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方法】利用2001—2009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该地区相关气象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对照品种出苗日期和成熟日期逐渐推迟;生育期逐渐缩短,且与年平均温度和生育期≥0℃积温呈负相关;生殖生长阶段随着相应期间≥0℃积温的增加而延长;随着气候变暖,千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呈增加趋势。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每公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殖生长阶段与每公顷产量呈较强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千粒重2 性状决定了产量变异的95.7%。【结论】气候变暖对北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发育有较强的影响,选育生育期较短,但生殖生长阶段较长,千粒重大的高产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未来适应气候变暖的品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群华  乐向晖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21-124159
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根据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气候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年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种植制度及病虫害等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农业相关方面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展望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用于我国各种农作物品种及其生长主产区,以及土壤养分和生长环境特点,施肥技术具有较大差 异,营养套餐施肥技术要求实现高品种产量,高质量,高价值的各种现代化农作物品种栽培目标,设计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施肥实现农作物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肥料养分释放曲线与作物养分需求曲线同步,从而减少有效养分 的淋失,挥发和渗漏,显著减轻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以期为农业农作物营养套餐施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