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进入八月高温期,对于河蟹养殖而言则进入了一个敏感期。一方面,河蟹即将迎来最后一次蜕壳,需要优良的水体环境和优质的饵料;另一方面,高温下河蟹池塘中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如蓝藻暴发、水草腐烂等,从而导致养殖户盲目杀藻,引起河蟹伤亡等,影响养殖收益。因此如何安全度过高温期成为河蟹养殖管理的重点,其中如何有效防控蓝藻成为河蟹池塘管理的核心。一、池塘蓝藻暴发的成因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河蟹养殖技术之七蟹池青苔生物生态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苔是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其主要种类有绿藻中的水绵、水网藻以及蓝藻中的微囊藻、囊球藻等。在水产养殖上,特别是在河蟹养殖中,青苔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敌害生物,其危害性有:一是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二是青苔封盖或吸附在水草上,阻碍了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高温期是河蟹养殖一年中最关键的时期,很多养殖朋友早期塘口环境非常好,但一到高温期,水草就上浮腐烂、蓝藻暴发、最后河蟹伤亡。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细菌、蓝绿菌、蓝藻或蓝绿藻,或称为蓝菌门。常见的蓝藻有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毒素主要有肝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接触性细胞毒素。这些毒素能引起水生动物肝脏出血、呼吸衰竭、肠炎等症状。细胞毒素有很强的杀细胞作用或"抗生"作用,因为河蟹养殖过程是肝脏转化为性腺的过程,蓝藻的肝毒素会进入河蟹  相似文献   

4.
一、蓝藻水华的形成我国蓝藻分布广泛,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  相似文献   

5.
正一、蓝藻的危害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有不少种类可以直接利用空气进行生物固氮,但也有不少种类活体带毒,死后产生蓝藻毒素。蓝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 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所以随着温度升高,养殖水体投饵增多,生物代谢有机质残留多,蓝藻大量生长,遮蔽阳光,容易被鱼虾误食,难以被鱼虾消化,引起肠胃不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温季节,水产养殖池塘水体里蓝藻常大量繁殖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或者藻类聚集形成的油膜,产生大量藻毒素,不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7.
正天气炎热,水温升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很容易大量繁殖。蓝藻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水质问题之一,尤其在下半年高温时期,水体富营养化突出,加上6、7、8、9月的高温影响,蓝藻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有益藻类,很容易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当水温28~32℃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故水温高是蓝藻暴发的诱发因素之一。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更容易繁殖,因此,  相似文献   

8.
正一、高温期间蓝藻形成的主要原因2016年小暑过后气温骤升,宝应地区河蟹池塘蓝藻滋生,因为高温伊乐藻过密、过多腐烂的池塘,伊乐藻不耐高温,在中后期温度升高以后就停止生长,再加上今年高温不断,更易腐烂坏水,同时缺少伊乐藻的净化作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蓝藻繁殖更快,甚至大量暴发,导致池塘缺氧、河蟹中毒,严重的出现河蟹大面积死亡,给河蟹养殖户们带来巨大的损失。高温天气,随着冻鱼投喂量的不断增多,残  相似文献   

9.
优化养鱼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不同藻类及浮游动物被鱼、虾等消化吸收率并不相同 ,有的易于利用 ,有的甚至造成危害。水产养殖和生态学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于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对水体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有许多报道 ,但其调节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结构 ,特别是关于直接接种藻类 ,调节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 ,滩涂鱼塘水体藻类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门 ,而蓝藻门中许多藻类不易被鱼消化 ,本文研究了接种易被鱼消化吸收的小球藻和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调控水质和优化水体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生物蓝藻抑制剂对各类型水体蓝藻的杀灭作用,于2015~2016年选取以盐碱水、淡水、生活污水为水源的3类蓝藻暴发的养殖池塘,开展了生物蓝藻抑制剂与传统灭藻剂(硫酸铜)杀藻效果的对比试验;于2016年7~8月在蓝藻暴发的沧州市南湖开展了生物蓝藻抑制剂对大型景观水体蓝藻杀灭作用的试验。结果显示,对上述4种类型水体使用生物蓝藻抑制剂,48 h后蓝藻被杀灭,水体中氨氮、硫化氢均未检出,pH降到8.0以下,溶氧量上升到4.5 mg/L以上,藻相以绿藻门的小球藻为主,水质优良。使用传统杀藻剂虽然能杀死蓝藻,但水体的pH、氨氮、硫化氢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证明,生物蓝藻抑制剂可以在2~3 d内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蓝藻并改善水质,在大型水体"水华"综合治理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蓝藻在自然水体中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 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蓝藻由于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蓝藻大量繁殖分泌的有毒代谢物质,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同时,蓝藻颗粒又很难被鱼、虾类消化。老化的蓝藻大量死亡,使得水体的生产力锐减,造  相似文献   

12.
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等污染极易引起"水华"现象的发生:当蓝藻门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浮游植物中占优势,使鱼塘水呈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深入推广,大部分养殖水体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华频频暴发,蓝藻作为最常见的水华种类之一,已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蓝藻水华具有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等特点,蓝藻暴发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透明度迅速下降。此  相似文献   

15.
有一部分蓝藻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如红海束毛藻大量繁殖时,能形成有臭味的赤潮。由这些蓝藻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能导致养殖动、植物的大量死亡,造成严重危害。淡水蓝藻大量繁殖时形成水华,不但大量消耗养殖水体中的氧气,而且释放的毒素对淡水养殖动、植物也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09,(2):22-23,27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在淡水生态系统内,遵循淡水生态学原理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通过人工营造并维护好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尽量趋于平衡。该技术充分考虑各种水体对养殖品种、投放比例的承载能力,能够对因过度开发养殖水体资源而被破坏的水域环境进行有效修复,所产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品质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养殖水域蓝藻的发生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6,(10):76-76
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最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造成养殖环境的急剧恶化,水中的有害藻类含量逐步增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常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一层蓝绿色的藻浆,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花”(Warerbloom)。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即是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2003年8月26日,凌海市西八千乡60亩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水面不同程度地漂浮着厚积的绿色黏膜,对虾陆续死亡。经笔者镜检鉴定确认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所致。2004-2005年盛夏初秋,又相继在各类中小型鱼塘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2006年经实地防治试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温期养殖水体微囊藻的发生。现将养殖水体防治微囊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体是河蟹赖以生存和生长的环境,水体质量直接影响河蟹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正常情况下,湖泊、草荡等天然大水面都具有自净能力,往往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而在集约化养蟹条件下,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动物粪便和残饵以及药物的残留物,它们腐败后产生的氨态氮、硫化氢和一些有害物质,直接污染水质和底质,富营养化水体还可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轻度污染可造成河蟹生活不适,饵料利用率不高,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使河蟹中毒,甚至暴发蟹病而成批死亡.因此,水质管理是河蟹养殖生产的极其重要的工作.目前养蟹的水质调节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省名特优水产养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省河蟹养殖发展迅速。伴随着我省河蟹养殖的发展,同时出现了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河蟹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会对养殖水体中的水草资源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合理调整河蟹放养密度及实行鱼、蟹轮养的同时,采取人工的方法栽种水草,恢复河蟹养殖水体中的水草资源,对我省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