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胚胎期到出生当天是鹅肌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该时期肌纤维和肌内脂肪的发育程度,对鹅的产肉量和肉质等生长与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狮头鹅和乌鬃鹅胚胎期15、23 d和出生当天(1 d)的胸腿肌为研究对象,通过苏木精-伊红(HE)、肌球蛋白ATP酶和油红(ORO)染色,发现在所研究的时期中,狮头鹅腿肌发育快于乌鬃鹅,但两种鹅胸肌差异不明显;狮头鹅和乌鬃鹅腿肌主要组成为Ⅰ型肌纤维,但胸肌无法区分肌纤维类型;狮头鹅胸腿肌肌内脂肪在胚胎期23 d晚于乌鬃鹅,而在1 d沉积程度明显高于乌鬃鹅.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肌肉生长抑制素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为阐明鹅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吉林白鹅MSTN基因,通过饲喂4种不同的日粮氨基酸模型研究不同日粮氨基酸模型对1~28日龄和29~56日龄的吉林白鹅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28 d,A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组和C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和D组(P0.05),在B组日粮氨基酸模型下胸肌和腿肌的MSTN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56 d,A组和D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B、C组(P0.05),在C组日粮氨基酸模型下胸肌和腿肌MSTN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28 d,日粮氨基酸模型B能够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而56 d日粮氨基酸模型C能够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并且MSTN基因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狮头鹅和乌鬃鹅在不同生长阶段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分别选取健康的1、40和120日龄乌鬃鹅和狮头鹅,屠宰并取其胸肌和腿肌做石蜡切片,观察并测定两种鹅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表明两种鹅1日龄胸肌肌纤维差异不明显,腿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差异显著(P<0.05);40日龄两种鹅胸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差异显著(P<0.05),但胸肌直径和腿肌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120日龄两种鹅胸肌肌纤维和腿肌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和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乌鬃鹅肌肉纤维在1至40日龄期间生长发育迅速,但40日龄后肌纤维生长潜力不如狮头鹅.  相似文献   

4.
以太湖鹅和罗曼鹅为研究素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MSTN基因在2个鹅种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骨骼肌生长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2个鹅品种下丘脑、垂体、肝脏中MSTN基因基本都不表达,只在胸肌、腿肌中表达。罗曼鹅腿肌重显著高于太湖鹅,太湖鹅腿肌MSTN基因表达量却极显著高于罗曼鹅;腿肌率和胸肌MSTN蛋白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腹脂率和胸肌MSTN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MSTN基因发挥着抑制骨骼肌生长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脂肪的积累。在2个鹅种中,公鹅腿肌MSTN蛋白表达量高于母鹅,表明70日龄时的仔鹅腿肌生长母鹅快于公鹅;腿肌MST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提示70日龄时的仔鹅胸肌生长速度远远大于腿肌。  相似文献   

5.
选用狮头鹅、四川白鹅和乌鬃鹅进行饲养对比试验,分别在1、7、14、21、28、42、56、70日龄屠宰,采集样品并测定生产性能、肠道生长指标,以及消化道酶活性,探讨狮头鹅、四川白鹅和乌鬃鹅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差异。结果表明,狮头鹅在1-21日龄和28-7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极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乌鬃鹅(P0.01),四川白鹅两个阶段的F:G极显著低于乌鬃鹅(P0.01);三种鹅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在1-21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42日龄、70日龄四川白鹅的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鹅(P0.05);整个阶段三种鹅空肠的酶活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并表现出狮头鹅和乌鬃鹅高于四川白鹅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狮头鹅在全阶段的生产性能均显著优于另外两种鹅,三种鹅消化道发育规律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小鹅阶段发育较快,大鹅阶段发育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克隆鹅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 receptor,AR),并了解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狮头鹅为试验材料,采集下丘脑和睾丸组织样品,提取RNA逆转录后进行AR基因克隆,并用RACE扩增其cDNA全长序列,其它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AR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AR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得到4个转录本.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进行分析,发现狮头鹅AR基因在禽类和哺乳类动物中同源性较高,说明该基因在禽类和哺乳类进化保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基因在狮头鹅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量,其中在腿肌、胸肌和睾丸表达量较高,表明AR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狮头鹅公鹅的肌肉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7.
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鹅Apolipoprotein A-1(Apo A1),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和Di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DGAT2)基因的c DNA序列,包括全长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结果表明,获得的鹅Apo A1基因的c DNA序列长度为1 106 bp(Gen Bank accession:KF460562),包括135 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UTR)序列,795 bp编码区和176 bp的3’UTR序列,编码265个氨基酸。获得的鹅CD36基因的c DNA序列长度为2 262 bp(Gen Bank accession:KF460563),包括196 bp的5’UTR序列,1 416bp编码区和650 bp的3’UTR序列,编码472个氨基酸。获得的鹅DGAT2基因的c DNA序列长度为1 341 bp(Gen Bank accession:KF460564),包括93 bp的5’UTR序列,1 077 bp编码区和171 bp的3’UTR序列,编码35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鹅这3个基因c DNA与鸭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0%以上,与人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克隆朗德鹅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MSTN),研究MSTN基因表达和日粮能量及其部分血清激素含量的相互关系,了解MSTN的功能,为水禽分子营养和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朗德鹅(Anser anser)的腿肌中抽提总RNA,用两步法RT-PCR扩增出MSTN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以pGEM-T Vector为载体,将该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通过筛选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测序;以MSTN基因的克隆为基础,以β-actin为内标,构建优化的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高中低(A:13.38MJ•kg-1、B:12.13MJ•kg-1、C:10.87MJ•kg-1)3种不同能量对朗德鹅21日龄和70日龄2个时期,肌肉组织MSTN基因表达的差异;同时用放免法测定21、70日龄的血清GH和IGF-I浓度。【结果】克隆朗德鹅MSTN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其片段大小为1 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已发表的鸡、鸭、鹅的MSTN 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4%、94%、99%;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8%、97%、98%;21日龄时,朗德鹅公鹅、母鹅MSTN表达量差异不显著;70日龄时朗德鹅公鹅MSTN的表达量情况为能量A>C>B,朗德鹅母鹅MSTN的表达量情况为C>B>A;对于朗德鹅21~70日龄阶段的生长,MSTN基因的表达量和血清IGF-I的变化基本一致;与血清GH含量之间并不存在很大关联,GH和能量的高低呈正相关。【结论】日粮能量对21日龄后朗德鹅MSTN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且MSTN基因表达量和血清IGF-I具有相关性,和血清GH无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Claudin-3与Claudin-12基因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和肠道黏膜屏障中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 PCR技术克隆珍珠龙胆石斑鱼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的全长,采用qRT-PCR技术分析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在珍珠龙胆石斑鱼脑、鳃、皮肤、肌肉、肝脏、胃、前肠、中肠、后肠、头肾、体肾、脾和心脏13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并通过饲料精氨酸干预评估上述两个基因在肠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laudin-3 cDNA全长序列为1 544 bp,包括一个153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和743 bp的3′UTR,Claudin-3的开放阅读框(ORF)为648 bp,可编码215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3 100;Claudin-12 cDNA全长序列为1 236 bp,包括一个118 bp的5′UTR和92 bp的3′UTR,Claudin-12的ORF为1 026 bp,可编码341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7 400;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珍珠龙胆石斑鱼Claudin-3与斜带石斑鱼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一致性高达98.14%,珍珠龙胆石斑鱼Claudin-12与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一致性高达91.75%;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在被检测的1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Claudin-3 mRNA在鳃和体肾中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是中肠和肝脏,Claudin-12在脑中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是中肠和后肠;饲料中精氨酸含量为3.06%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增重率及肠道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96%和3.74%精氨酸组(P<0.05)。研究表明,Claudin-3和Claudin-12基因表达在适宜精氨酸水平的影响下上调,可维护石斑鱼肠道黏膜屏障完整,并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方法分离克隆了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crucian carp)中科3号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全长DNA,得到3 394 bp全长的DNA,包含3段外显子和2段内含子,其中2 098 bp的全长c DNA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后,确定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MSTN基因。对推测的MSTN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分析显示:MSTN基因在异育银鲫与斑马鱼及其他鱼类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3.5%~98.0%,与鲤鱼MSTN基因相似度最高(98.0%),不同物种间MSTN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用半定量RT-PCR检测MSTN基因在异育银鲫心、肠、肌、脑、鳃和肝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MSTN基因在脑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肌、鳃、心、肠,在肝脏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脂肪沉积有关基因在不同填饲阶段鹅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对实施肝用型鹅新品种(系)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重点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不同填饲日龄鹅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两基因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200只体重相近的12周龄健康青农灰鹅进行填饲。分别采集不同填饲时间里鹅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样品,提取总R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FABP与MSTN基因的表达量,并研究不同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对填饲期内肝脏重量进行研究,结合乙醚浸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肝脏中脂肪和总不饱和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研究其与A-FABP与MSTN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①A-FABP基因在肝用型鹅的肝脏、腹脂、腿肌、胸肌、脾脏、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肝脏、腹脂、腿肌和胸肌中A-FABP基因表达量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填饲24、12、18和24 d达到最大值(15.90±0.04、12.72±0.12、8.88±0.06、6.33±0.13)。MSTN基因在肝用型鹅的腿肌、胸肌、肾脏、肺脏、腹脂、肝脏和脾脏中均进行了表达,MSTN基因在腿肌和胸肌中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肝脏、腹脂、肺脏、肾脏中MSTN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1)。②鹅肝脏组织中A-FABP基因表达量与肝重、肝内脂肪、总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510、0.463、0.501,差异均极显著(P<0.01);MSTN基因表达量与肝重、肝内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A-FABP与MSTN基因在肝用型鹅组织中的表达多呈负相关,且各自在不同填饲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肝脏中A-FABP基因对肥肝性状的调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基于酶切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5个鹅品种[狮头鹅(ST)、溆浦鹅(XP)、皖西白鹅(WX)、豁眼鹅(HY)、朗德鹅(LD)]进行测定,通过序列比较发现品种间存在SNP,在分析品种群体遗传参数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发生树。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酶切位点在20万左右,测序覆盖度在10%以上。狮头鹅群体平均突变位点26 172个,溆浦鹅群体34 153个,皖西白鹅群体35 179个,豁眼鹅群体为29 182个,朗德鹅群体18 675个。朗德鹅与其他鹅品种的Fst均在0.08以上,说明朗德鹅和其他鹅品种序列差异较大,狮头鹅与其他3个白鹅品种之间的Fst在0.04左右,3个白鹅品种的Fst较小。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5个鹅品种大致分为三大类,溆浦鹅和狮头鹅聚为一类,皖西白鹅和豁眼鹅聚为一类,朗德鹅单独为一类。品种之间存在大量的SNP,该研究为鹅品种识别和进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能有效鉴定广东地方鹅(Ansercygnoidesdomesticus)种的分子技术,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序列特征识别,研究了DNA条形码在马岗鹅、狮头鹅和乌鬃鹅识别和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所选COI基因序列有15个变异位点,共7个单倍型,乌鬃鹅、马岗鹅和狮头鹅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7333、0.3104和0.0690,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0292、0.00055和0.00011.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30,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2,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3个鹅种的进化树表现为马岗鹅与狮头鹅相互混淆,而乌鬃鹅单独聚为一类.结果表明,获得DNA条形码可从分子水平识别乌鬃鹅.  相似文献   

14.
以扬州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和浙东白鹅5个鹅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各60只,公母各半,根据鹅脂联素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扩增部分内含子,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鹅脂联素基因内含子上发现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为第16、26位点的A-G、T-C。鹅群中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BB);除豁眼鹅与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外,3种基因型在鹅品种两两之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豁眼鹅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皖西白鹅最低,所有品种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本研究表明鹅脂联素基因在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脂肪性状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鸭G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籽鹅、皖西白鹅和狮头鹅3个地方鹅品种GH基因内含子3片段,并运用PCR-SSCP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鹅GH基因内含子3存在多态性,得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品种中等位基因B占绝对优势,且主要以BB型存在.品种内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品种间,籽鹅与皖西白鹅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基因型与4~10周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等19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这19个性状的BB型个体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除胸肌率外,BB型个体各性状均值最高,AB型次之,AA型最小.故初步推断BB基因型可作为地方鹅品种高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miR-222-3p在填饲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和验证,探讨miR-222-3p在鹅肥肝形成中的功能。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miR-222-3p 在填饲鹅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鹅miR-222-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预测靶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并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验证其靶向关系。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miR-222-3p 在填饲鹅肝脏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MARF1B4GALNT3基因在3’UTR区域存在miR-222-3p的潜在结合位点,且这两个基因在鹅肥肝中均显著下调,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显示只有MARF1基因与鹅 miR-222-3p存在靶向关系。结果表明,miR-222-3p在鹅肥肝中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可能通过其靶基因MARF1对鹅肥肝的形成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王继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24-2925
四川白鹅、狮头鹅、豁眼鹅、伊犁鹅、朗德鹅和莱茵鹅是具有独特种质特性的家鹅品种.该试验利用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具有独特种质特性,在鹅杂交育种中被广泛应用的四川白鹅等6个家鹅品种线粒体ND4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621 bp),共检测到了4种单倍型,4种单倍型的频率分别为0.467、0.033 3、0.467、0.033 3,单倍型多样性为0.582;各品种间的核苷酸分化系数(Nst)在0至1之间;6个家鹅各品种内核苷酸多样性(Pi)很低,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很小,遗传相似度高,而且同属于灰雁或鸿雁的家鹅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比分属于灰雁、鸿雁的家鹅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更高.另外,对这6个家鹅品种的遗传结构形成原因和杂交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