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确定性模型考察群体规模对北京迪卡猪核心群公猪系育种成本、育种产出、育种效益及近交系数的影响。猪规模为60、80、100、120四个水平,公猪头猪为6、8、10、12四个水平。种畜的选择是基于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应用基因流动法计算育种产出。结果表明,增加母猪规模,有利于提高公猪选择强度,从而加大育种产出,同时单位母猪育种成本下降,促进了育种效益的改善;公猪头数越少,公猪选择强度越大,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2015年从加拿大海波尔种猪公司引进的加系大白公猪35头、母猪393头,2017年再次从该公司引进加系大白公猪30头、母猪60头,组成育种基础群,在四川省某原种场开展选育工作。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结合基因组芯片育种技术,期间由国内优秀育种公司适当引入外血,优化血缘血统,加强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选育。经过8年的选育,培育成了专门化大白N66系,具有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突出特点,适合作为第一母本应用于高产、节粮瘦肉型猪配套系。  相似文献   

3.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 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 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龄体重尚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山西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6月龄体重遗传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体重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一、初步推广利用情况1大面积杂交配种我县投放到镇畜牧站的公猪主要开展与地方母猪的人工授精杂交配种,目前全县利用加系种猪杂交配种的面达50%以上,年配种量达3万多窝。从杂交的初步效果观察,杂交仔猪长势好,抗病力强。加系种猪与地方母猪杂交,窝平产仔达1...  相似文献   

6.
课题以新丹系和老丹系为题材,运用GPS育种软件选育,经过1999-2003年共5年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1.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头.公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2天,体重25~90千克的日增重722.9克,料重比2.80,背膘厚2.1厘米;母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9天,体重25~90千克日增重702.7克,料重比2.86,背膘厚2.16厘米.运用GPS分析,5年选育累计日龄缩短15.1天,背膘降低6.4毫米,眼肌面积49.62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4.12%、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种猪场于1997、1998年先后引进配套系父母代迪卡猪、加系大白种母猪、英系大白种公猪.大白猪用于纯繁.为提高迪卡母猪的种用价值,有计划地自繁了部分大×迪母猪.通过对它们几项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其产仔性能,为今后的育种和生产提供指导,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肉食品量的需求增加 ,近年来我县相继出现了大批规模化仔猪、商品猪以及种猪养殖场。但母猪的繁殖性能低下 ,产仔数少 ,哺乳率低 ,保育率低一直成为困挠我县养猪业的一大难题。试验采用国外不同品种的公猪与我县新品系撒坝 (B1-4 )四世代母猪进行杂交比较 ,筛选出最佳终端父系以适应生猪生产。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猪群2 0 0 0年 4月到楚雄州种猪场随机选购其培育的撒坝系四世代母猪 40头 (第 3胎 )。分别与我县种猪场汉普夏 (H)、杜洛克 (D)、长白 (L)、撒坝四世代B1-4 父本 (避开近交 …  相似文献   

9.
选择加系大约克(Y)、美系杜洛克(D)、加系长白(L)、滇陆系(N1-4)四世代公猪各3头,分别随机各与10头滇陆系(N1-4)四世代母猪杂交,平均产仔数分别为10.68、10.75、11.10、11.43头;平均产活仔数为10.28、10.43、10.45、10.96头;28日龄断乳社会公德理为62.25kg、63.82kg、61.59kg、53.70kg;60日龄育成窝重分别为165.35kg  相似文献   

10.
贡献率是指后代个体所含基础群祖先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各世代的贡献率,得出基础群祖先在各世代的血缘比例,从而为世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调整选种选配计划。结果表明,在六世代8头公猪贡献率在0.030以上,且对六世代的贡献率占公猪总贡献率的95.57%。13头母猪贡献率在0.015以上,占母猪总贡献率的86.65%。说明六世代猪群的血统基本上是由8头公猪和13头基础母猪的血统组成。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湖北省某猪场1219窝不同胎次加系大约克夏母猪繁殖记录为基础,分析了不同胎次、配种季节、背膘厚、与配公猪品种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猪健仔数和断奶数均以3~4胎次最佳,初生窝重3~4胎次最重,显著高于1、2、5、7、8胎次(P <0.05);弱仔数、畸形数、死胎数及木乃伊数随胎次的增加呈不规律变化;(2)与其他配种季节相比,冬季配种母猪的初生窝重最重,死胎数最低,木乃伊数最高,且差异均显著(P <0.05),但配种季节对健仔数和断奶数的影响不显著(P> 0.05);(3)妊娠后期母猪背膘厚度17~20mm时健仔数和初生窝重最高,14~17mm时弱仔数和畸形数最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4)除了死胎数和木乃伊数外,与配公猪为长白公猪的母猪健仔数和断奶数均显著高于与配公猪为加系大约克夏公猪的母猪(P <0.05),但对初生窝重、弱仔数和畸形数无显著影响(P> 0.05)。由此可知,胎次、配种季节、背膘厚度及与配公猪品种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系大约克夏母猪的繁殖性能,其中加系大约克夏母猪3~4胎次、冬季配种、与配公猪为长白公猪...  相似文献   

12.
大白猪专门化父系生长发育研究——后备猪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白猪专门化父系一至四世代的后备公猪45头,后备母猪180头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本父系后备猪早期生长速度较小,后期生长速度快,强度大,早期生长公母猪无显著差异,后期生长公猪快于母猪。其世代变化趋势是:后备公猪臂围显著增大,从81.6厘米增大到87厘米,背部三点均膘显著下降,从1.78厘米降到1.61厘米;后备母猪六月龄体重、体尺和四月龄臂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长,臀围增长幅度母猪大于公猪  相似文献   

13.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14.
一、狠抓品种改良1推广以丹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瘦肉型种公猪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猪。三元杂交就是挑选本地良种母猪作为基础母猪与某一良种的公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为二元杂交猪,又挑选二元杂交母猪与另一良种的公猪杂交,产生的后代即为三元杂交猪。此杂交育...  相似文献   

15.
小群体的闭锁选育不可避免产生近交及遗传方差下降,导致近期与远期选择效果的矛盾。本文通过考察猪核心群育种方案中群体规模及公母比例对近交增量(%)及累积育种产出(元)的作用,分析遗传方差下降以及育种产出的贴现等因素对选择方案评估效果的影响。群体有效规模主要受每世代选择公猪头数的影响,为了控制群体近交增量必须维持一定的公猪头数。在所模拟的16种方案中,15代的贴现累积选择进展以每代选择8头公猪为最高;而母猪规模越大,累积选择进展越高。不考虑近交引起遗传方差的下降,或不进行选择进展的贴现,都造成过高估计选择方案的效果,且导致选择不适当的方案;对各世代选择进展进行贴现时,需要考虑较大的世代数,否则也会影响各选择方案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6.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美系大白种猪资源群体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京养猪育种中心2013年4月最新引进美系大白种母猪378头,大白种公猪33头,公猪血统10个,血统包括FROST、ENFORC、OCEANL、1 TON、GOLATH、CAPT、OLLIE、TIDOWN、UPRCL和DELRIO。到2014年底美系大白基础母猪扩群到663头,公猪23头。本文通过统计2013—2014年美系大白种猪1~4胎1 199窝繁殖性状和2 043条生长发育测定  相似文献   

17.
苏淮猪的选育方法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苏淮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有计划培育的猪新品种,是在大白公猪与新淮母猪杂交二代中选择黑猪组建零世代基础群,经7个世代选育形成的。苏淮猪选育按照事前制定并经专家审定的育种方案进行,系谱等档案资料完整,育种群有完整的系谱记录。猪群血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瘦肉猪母本新品系长沂合成系1995年春制定培育实施方案,10~11月用从杭州市种猪场试验场引进的6个血统的长白公猪与沂蒙黑母猪配种。1996年春繁殖出长沂杂交一代仔猪,从中选出后备公猪8头、母猪50头进行培育,为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秋配时进行横交固定。按培育实施方案要求,每年繁育1个世代,1997~1999年已分别繁育出零、一、二世代。为了检验一世代种公猪的后裔肉用性能,于1999年6~10月进行了1次肉用性能测定试验。1 试验设计1.1 供试猪选择与分组原则要求每个血统种公猪的后裔都要参加测定,但因一个血统的种公猪所配母猪产仔结…  相似文献   

19.
1种猪配套系选育要明确方向新品种审定规范要求血统来源基本相同,有明确的育种方案,至少经过4个世代的连续选育,核心群有4个世代以上的系谱记录,体型、外貌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一致和稳定,产仔数变异系数在20%以下。配套系审定规范包括:由3个以上专门化品系组成,包括父系和母系,有固定杂交组合及相应的商品名称;每个母系的基础母猪达到300头以上,每个父系的基础公猪达到100头以上,且3代之内没有亲缘关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建宁县于1990年开始实施“加强公猪管理,建立母猪档案,强制仔猪窝防”的猪瘟防疫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又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取的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3项管理11 种公猪管理 对全县的种公猪(包含民间)进行品种、性能鉴定,淘汰劣种。符合种用条件的发给种公猪合格证,配种员经考核合格发给配种员证。12 种母猪管理 各乡(镇)兽医站建立母猪档案,将品种、胎次、产仔日期、产仔数、断奶仔数、母猪免疫和疫病发生等项登载入册。13 仔猪交易管理 断奶仔猪凭仔猪首免卡进行二免并卡耳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