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研究北五味子叶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日变化,为今后人工合成木脂素类成分和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超声提取五味子叶片的木质素类成分,并利用HPLC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袭进行含量测定。3种木脂素类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从6:00时至9:00时呈上升趋势(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时至15:00时呈递减趋势;15:00时至18:00时又呈上升趋势(五味子甲素在18: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同一节位叶片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  相似文献   

2.
测定北五味子果实、叶片、幼茎、枝蔓、幼根、主根、次根和毛根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卡平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三者之比均符合9:2:5的比例,这种稳定的比例关系不随提取木脂素的部位和含量高低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比例稳定性是北五味子固有的种质特征或遗传特性,为今后药材真伪鉴别和不同部位的合理药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3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对标样以及供试品进行分离,并且通过标准品以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结果]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以及五味子酯甲分别在0156.0、0138.0、0120.4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202,0.204,0.338μ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辅助提取法优化北五味子藤茎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漆酶辅助提取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4种木脂素的最佳工艺,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3个因素对总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SM所设计的回归方程拟合良好,最佳提取工艺的参数:漆酶用量8%,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40℃,北五味子藤茎中总木脂素提取率平均值为2.29%,与理论值相差0.66%,与未加酶提取法相比,提高了23.09%。该提取方法简单、成本低、提取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新工艺及其工艺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提取物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植物油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油用量B、提取次数C、提取时间A,其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3B3C2;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提取和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总量分别为3.24mg、36.57mg、38.56mg和38.00mg,提取率分别为8.28%、93.1%、98.2%和96.8%。本研究确定了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新工艺;用新工艺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五味子木脂素含量和提取率均较高;新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条件温和等优点,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味子木脂素6种单体成分对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及其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气管灌流法,观测终浓度为10-7~10-3 mol/L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和体积分数1‰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对静息状态及乙酰胆碱(ACh)预收缩状态下大鼠离体气管环张力的影响。用L型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0-5 mol/L)、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10-5 mol/L)和体积分数1‰ DMSO(对照)预孵育大鼠离体气管环15 min,然后依次加入浓度为10-5~10-3 mol/L 的五味子醇甲,观测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对五味子醇甲舒张气管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不同浓度的6种五味子木脂素单体对静息状态下的气管环张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ACh预收缩的气管环张力相较对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2.12±3.28)%,(78.23±10.20)%,(62.95±12.93)%及(46.58±4.92)%;而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丙素对ACh 预收缩气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五味子醇甲对大鼠离体气管环的舒张作用可被维拉帕米明显减弱(P<0.001),最大抑制率降低了(26.24±8.42)%,但普萘洛尔对其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舒张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其中五味子醇甲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L型Ca2+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7.
北五味子高压醋蒸炮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五味子的最佳高压醋蒸工艺。以五味子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为指标,选择闷润时间、蒸制时间、醋的用量3个因素,以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五味子进行醋蒸工艺的优选。最佳醋蒸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3h,蒸制1h。采用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有效保证醋制北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为饮片质量标准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五味子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药食兼用树种,北五味子全身是宝,其果实是常用大宗名贵中药材,有效成分为木脂素,还含挥发油约3%,柠檬酸12%,苹果酸10%及少量酒石酸和单糖类。种子含脂肪油33%、挥发油1.6%、五味子素、五味子醇、vc、ve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北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色谱柱Waters C18柱(4.6mm×150mm,4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在0.18-3.60μg(r=0.9999)、五味子乙素在0.20~4.0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72%、102.72%,RSD均小于6.5%。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合于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不同品种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对CCl4致L0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出护肝作用最大的主活性成分。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酯甲对细胞加以保护,CCl4体外诱导细胞损伤;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结果:CCl4最佳造模浓度为80mmoL·L-(1P0.01);5~20μmoL·L-1的五味子木脂素单体均能增加L02肝细胞存活率(P0.01);考察浓度为20μmol·L-1时,均可抑制CCl4引起ALT、AST活性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通过比较得出五味子乙素护肝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老鸦柿不同部位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部位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果实30.19%、种子4.86%、茎5.28%、叶28.43%、根16.78%;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果实4.73%、种子1.33%、茎6.64%、叶6.24%、根3.26%;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果实4.20 mg/g、种子2.01 mg/g、茎3.60 mg/g、叶23.16 mg/g、根8.26 mg/g。[结论]总多糖含量为果实>叶>根>茎>种子;总皂苷含量为茎>叶>果实>根>种子;总黄酮含量为叶>根>果实>茎>种子。  相似文献   

12.
对葫芦岛锌厂周围污染土壤上种植的玉米进行了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Cd、Pb、Zn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浓度大小均依次为:叶>根>茎>籽粒,而Cu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的浓度大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Cd在玉米根、茎和叶中的富集系数最大,Cu表现居中,Pb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富集系数均为较低,Zn在玉米籽粒中的富集系数最大;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玉米植株各器官的富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幼龄杨树养分含量及其积累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树是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树种之一, 研究杨树的养分含量及其积累量变化对提高人工林的营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对江汉平原幼龄杨树研究表明, 全年干物质产量茎>枝>根>叶, 各部位所占比例随月份变化不明显 全年平均养分浓度叶片最大, 根系次之, 茎、枝较小; 从展叶到落叶, 叶片Ca含量迅速增加, 其它元素总体下降; 根系除K, 茎、枝除Fe、Cu外, 其它元素变化较小 全年平均养分积累N∶P∶K∶Ca∶Mg∶Fe∶Mn∶Cu∶Zn=100∶13 1∶42 5∶72 4∶14 1∶1 86∶0 21∶0 29∶0 23, 各部位积累总量叶>茎>根>枝 微量元素的营养效率高于大、中量元素, 且茎>枝>根 每生产1t干材, 带走上述相应元素分别为7 230、882、2 792、4 980、882、130、13、21和18g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 应该通过施肥等方式将相应量的元素归还到林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和叶铅含量逐渐增大,青椒和番茄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茄子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为根>叶>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铅可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内生细菌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出不同月份苦豆子、骆驼刺、苜蓿、铃铛刺、甘草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研究阿拉尔地区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结果]5月份的苦豆子和甘草植株、8月份的苜蓿植株、9月份的铃铛刺和骆驼刺植株的内生细菌的种类最多。内生细菌的种类在苦豆子、苜蓿、铃铛刺、骆驼刺、甘草植株中的分布规律依次为叶>茎>根>种子>花,根>叶>茎>花>种子,茎>叶>种子>花>根,根>茎>叶>种子>花,茎>根>叶>种子>花。5种豆科植物生长期中总带菌量平均值在各个月份变化趋势不同,且各个月份的带菌量处于交替变化之中,菌量波动幅度为3.1~4.9 1og。[结论]不同月份5种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种豆科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鲜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常规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味子鲜叶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4-羟基苯甲酸甲酯(2)、schindilactone A(3)、五味子醇乙(4)、Wuweizilactone acid(5)、五味子乙素(6)、五味子甲素(7)、五味子醇甲(8)。[结论]首次系统分离并鉴定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王建  同延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77-14979
[目的]研究收获期猕猴桃树各器官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方法]钙含量用HNO3-HClO4消解后用等离子光谱仪测定,钙累积量为钙含量与各器官干重的乘积。[结果]收获期猕猴桃各器官钙含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叶〉根〉茎〉果实,细根高于粗根,老茎大于幼茎;皮层钙含量远高于木质部。在木质部中,根钙含量大于茎;在皮层,根大于1年生枝和2年生枝,小于主干和多年生枝。猕猴桃整株钙累积量为127.36g,根〉茎〉叶〉果实,分别为49,29、43.12、23.30和11.65g,分别占整株钙累积量的38.64%、33.80%、18.26%和9.13%。猕猴桃树整株木质部和皮层生物量分别为4.79kg和2.65kg,分别占树体总生物量的33.45%和18.51%。皮层钙累积量为57.49g,占树体总钙累积量的45.14%,而木质部钙累积量只有11.83g,仅占树体总钙累积量的9.29%,不到皮层的1/4。[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钙素在猕猴桃树体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买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对钒(V)的耐受性机制及富集机理。采用差速离心法和DTNB[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比色法,研究了不同V浓度(0、100、200、300、500 mg·kg^-1)胁迫下,V在玉米中的积累、亚细胞分布和非蛋白巯基物质对V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V在玉米各部位中积累顺序为:根>叶>茎>>子实,其中74.8%~95.6%的V富集于根部。随着V胁迫浓度的增加,V的富集系数(BF)从0.061增加到0.306,而转运系数(TF)从0.336下降到0.108,从而降低了过量V对玉米茎叶的毒性。V主要积累于植物亚细胞组分的细胞壁(F1)和可溶性组分(F4)中,两者在茎叶中占总累积量的60.76%~75.75%,在根中占总累积量的82.66%~87.02%。土壤中一定的V浓度(V≤300 mg·kg^-1)可促进玉米幼苗体内非蛋白巯基(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的合成,植物也通过消耗谷胱甘肽(GSH)来合成植物螯合肽(PCs),从而降低V的毒性。因此,玉米幼苗抗V毒性的机制包括细胞壁沉积和重金属分区,以及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境和年龄沙地柏茎叶中鬼臼毒素含量的SFE-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我国北方沙区7种不同生境(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阳坡、阴坡、凸地、人工林和凹地)的沙地柏茎叶中鬼臼毒素含量进行了SFE-HPLC分析,结果表明:(1)7种不同生境(按上述顺序)间沙地柏茎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512,2.031,2.328,1.993,2.567,2.029和2.493mg/g,无显著性差异;而在7种不同生境(按上述顺序)间沙地柏叶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8.613,8.451,8.303,8.134,8.012,6.748和6.2823mg/g,存在显著差异;(2)7种不同生境沙地柏叶中鬼臼毒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茎;(3)不同年龄沙地柏茎、叶中鬼臼毒素含量差异极显著,茎中含量最高5.211mg/g,最低只有0.3589mg/g,叶中最高为9.268mg/g,最低为5.186mg/g;按鬼臼毒素含量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1年生叶>2年生叶>1年生茎>2年生茎>3年生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