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3月10日,郑州郊区某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5头,引进后很快发病,经常规对症治疗无效,共死亡淘汰5头后备母猪,两周后采集血清样品进行血清学检验,分别查出猪蓝耳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随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半月后疫情得到控制,其防控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5头,体重40千克左右,回猪场后,该批后备母猪饲养在离生产区约15米的隔离舍内,12小时后开始饲喂,发现大部分猪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当时以为是经过长途运输应激劳累所致,到第3天时病猪增多,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检查体温偏高,经应用抗生素与解热药…  相似文献   

2.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多引起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在临床上母猪急性发病死亡的较少见。2014年8月本地一猪场新引进的后备母猪突然发病后急性死亡,皮肤发白肠道出血,经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猪场于7月份新引进后备母猪45头,均为长大二元品种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所有母猪精神和采食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于2018年5~10月在天津某猪场对二元(长×大)和三元(杜×长×大)后备母猪应用批次化生产技术后的静立率、淘汰率、妊娠率和窝产仔数等繁殖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验分为常温(5—7月)和高温(8—10月)两个阶段,每批参与试验的二元和三元母猪均大于30头。结果表明:在常温季节,三元后备母猪在静立率、妊娠率和总体妊娠率等方面与二元后备母猪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高温季节,三元后备母猪的静立率、妊娠率和总体妊娠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二元后备母猪(P<0.05)。相对于常温季节,高温季节里二元和三元母猪的妊娠率和总体妊娠率均显著降低,但在静立率方面只有三元母猪显著降低(P<0.05)。不论是在高温季节还是在常温季节,三元后备母猪的窝产仔数和窝均产仔数均显著低于二元后备母猪,而淘汰率却显著高于二元后备母猪(P<0.05)。结论:在常温季节,三元母猪静立率和妊娠率均与二元母猪差异不显著;但在高温季节三元母猪静立率和妊娠率均显著低于二元母猪;不论是高温还是常温季节,三元母猪的窝产仔数都显著低于二元母猪,而淘汰率显著高于二元母猪。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我县丰济村李某饲养母猪20头,其中后备母猪4头,经产母猪16头。2002年3月,该场相继发现有2头后备母猪发情无规律,3头经产母猪产期推迟一月之余,生下的仔猪全是死胎;有2头母猪产后5~6天走路不稳,所生仔猪40天后相继发生白痢、白肌病和水肿病。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2临床症状患病母猪发情无规律或久配不孕,或产期推迟,产死胎;产后5~6天出现停食或瘫痪;产下的仔猪在40天后出现食欲不振,粘膜苍白,有的四肢缩于腹下,行走不稳,驱赶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四肢作游泳状运动,额部、眼睑浮肿…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10日.光山县某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5头,引进后很快发病,经常规对症治疗无效,共死亡淘汰5头后备母猪.2周后采集血清样品进行血清学检验,分别查出猪蓝耳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随即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半月后疫情得到控制,其防控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母猪因缺乏生物素而发生蹄裂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市龙文区某猪场的275头母猪群中,发生了以蹄裂、肢跤、脂溢性皮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母猪173头,发病率达62gi%。经笔者现场调查、病理检查、临床治疗,诊断为母猪生物素缺乏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患病母猪体温正常,呼吸、心跳也正常。但被毛粗糙,有脂溢性皮炎,尤以耳朵、耳后脂溢性皮炎为明显。个别母猪有厌食现象。主要表现为蹄裂、胶行。患病母猪蹄足底面发生裂痕与溃疡,有的患病母猪足底部横裂甚至出血,有的后备母猪除蹄裂外,悬蹄也发生裂痕、溃疡。患病母猪病蹄仅能提举而不能着地,有的前后肢同时发病,而以后肢…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洛阳市洛龙区某新办猪场,存栏猪1020头,包括种公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2000年2月13日,该场妊娠母猪舍有3头妊娠母猪突然发生呕吐,只用了健胃药物,2月14日有5头发病且出现了腹泻,只用了一些抗菌药物,但疫情很快蔓延,2月15日,该场的后备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舍内也相继发病。2月20日此病传遍该场所有猪舍。妊娠母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100%发生腹泻,部分猪伴有呕吐,共发病503头,发病率100%,但未发生死亡现象。该场共有哺乳仔猪517头,其中发病110…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初,湖南津市监狱某集约化养殖场育肥猪发生一起以体温升高,耳边缘、腹下发绀,初产和后备母猪发热、流产,解剖肺瘀血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及实验诊断为弓形体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2年8月,该猪场陆续有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征兆。9月初,天气突变,气温不降,两栋生长肥育舍40kg以上育肥猪先后发病,最后疫病波及母猪舍的后备母猪发病,初产母猪流产,而保育舍仔猪和经产母猪未见发病,生长育肥舍猪发病率高达50%。病初怀疑是猪流感,曾用病毒灵、板蓝根、青、链霉素、安乃近等药物…  相似文献   

9.
陈某有存栏长大二元母猪80头,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于4月16日在湖北某种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备母猪40头,体重约40千克左右.回场后该批后备母猪饲养在离生产区约10米的隔离舍内,12小时后开始饲喂,发现大部分猪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0.
<正>1后备母猪前敞后控后备母猪要求生长发育良好,不应过肥。体重达到75kg以后就应限制精饲料的采食,以每天饲喂2-2.5kg为宜,另外供给1-2kg青草或胡萝卜等。应让后备母猪加强运动,给予充足光照。2待配母猪短期优饲二元后备母猪生长到210日龄、体重达到  相似文献   

11.
梁作之  于柏平  胡宾 《养猪》2007,(2):61-62
二元后备母猪主要来自祖代猪场,通常是由优质长白、大白猪正反杂交繁育而成,主要为父母代猪场提供二元杂种母猪。结合本场多年实践经验,现介绍瘦肉型二元后备母猪的培育措施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观察并记录了1 656头后备母猪的繁殖情况,分别按照品种、进群季节、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将其分组,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89.73%)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75.00%)和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80.57%);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窝均总仔数(11.36)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10.35),显著(P0.05)高于长白后备母猪(10.74);②春季和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配种利用率(100.00%、100.00%)极显著(P0.01)高于夏季(71.89%)和秋季(51.47%),同时夏季也极显著(P0.01)高于秋季;秋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受胎分娩率(86.21%)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春季(94.07%)和冬季(97.42%);③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首配日龄在211~230 d组的窝均活仔数(9.30)显著(P0.05)低于231~250 d(10.15)和251~270 d(10.36)组,并且极显著(P0.01)低于271~290 d(10.48)组;211~230 d组的窝均合格仔数(8.96)显著(P0.05)低于231~250 d(9.82)组,极显著(P0.01)低于251~270 d(10.04)和271~290 d(10.21)组。综合试验结果,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产仔性能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在春、冬季节进群时配种利用率较好,在秋季配种时受胎分娩率较差;且其首配日龄在211~230 d时产仔性能较低,在211~290 d时产仔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症状 该猪场的品种是:母猪为大白、长白的二元猪,公猪品种为杜罗克,皮特兰,商品猪为三元杂交,不同年龄的猪都有,后备母猪、怀孕母猪、架子猪以关节炎为主,表现为关节囊肿、一肢、几肢关节肿大,疼痛、呆立,不愿走动、有的卧地不起、运动时出现高度的跛行、甚至瘫痪,病猪体温时高时低,渐进性的消瘦。  相似文献   

14.
正无极县店上有一家猪场,从隆尧县某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15头,自第二天开始,引进的后备母猪开始发病,出现不食、发热、身上有红斑,五日后本猪场原有的30头母猪也相继发病,于是请笔者进行诊治。1发病情况该猪场引进后备母猪15头,原有母猪30头,育肥猪270头,先后发病,且死亡两头母猪,育肥猪有几头开始减料发病。场主非常着急。2临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有时一头或几头突然死亡,发病猪发烧,体温在41.5℃~42.5℃之间,喜卧,不食,大便有的发干,有的腹泻,可视黏膜发绀,耳尖、鼻端,胸腹背部发红,指压褪色。  相似文献   

15.
刘树声 《养猪》2010,(1):56-56
肇东市某猪场始建于2008年4月,当年9月份选购二元后备母猪100头,10月份又选购100头。所选购二元后备母猪均达到6~7月龄,体重为110~120kg。由于猪场初建,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有30%多的母猪经长时间饲养不发情,虽采取加强管理、调整饲料、改善营养水平等措施,仍然没有太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4月16日,鄂西北某私营猪场从湖北某种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备母猪40头。回场不久发病,经常规治疗无效,共死亡淘汰5头后备母猪,半月后经送血清样品检测,确诊为猪蓝耳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感染,并积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又经半个月时间控制了病情。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观察并记录了1 656头后备母猪的繁殖情况,分别按照品种、进群季节、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将其分组,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89.73%)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75.00%)和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80.57%);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窝均总仔数(11.36)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10.35),显著(P<0.05)高于长白后备母猪(10.74);②春季和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配种利用率(100.00%、100.00%)极显著(P<0.01)高于夏季(71.89%)和秋季(51.47%),同时夏季也极显著(P<0.01)高于秋季;秋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受胎分娩率(86.21%)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春季(94.07%)和冬季(97.42%);③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首配日龄在211~230 d组的窝均活仔数(9.30)显著(P<0.05)低于231~250 d(10.15)和251~270 d(10.36)组,并且极显著(P<0.01)低于271~290 d(10.48)组;211~230 d组的窝均合格仔数(8.96)显著(P<0.05)低于231~250 d(9.82)组,极显著(P<0.01)低于251~270 d(10.04)和271~290 d(10.21)组。综合试验结果,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产仔性能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在春、冬季节进群时配种利用率较好,在秋季配种时受胎分娩率较差;且其首配日龄在211~230 d时产仔性能较低,在211~290 d时产仔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钱兆强 《兽医导刊》2020,(2):215-215
后备母猪通常是指选留后尚未配种繁殖的种母猪,有的养殖场也将青年母猪称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选留和生长发育的好坏,对成年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瘦肉型猪的推广 ,引进猪种及其杂种母猪 ,如“杜长大”杂交模式中的大约克猪和长大二元杂种母猪数量日渐增多。对这些后备猪群 ,有的场过于偏爱养得过肥、有的场则等同于一般商品猪 ,达不到种用体况 ,造成一些待配母猪长期不发情。如何进行发情鉴定和配种 ,已经成为部分规模猪场和饲养户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意见。1 头胎母猪的发情1 1 性成熟期瘦肉型种猪及其杂种后备母猪 ,尤其是高度培育的引进猪种 ,性成熟期都较晚 ,一般要在 6月龄以后才达到性成熟表现出发情 ,而本地小母猪和含外血较少的后备母猪 ,一般在 4~5…  相似文献   

20.
某养猪场现有基础母猪120头,后备母猪78头.肥猪320头。2004年9月下旬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气喘病继发猪肺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