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利用化学镀法在桦木单板表面沉积Ni-P合金镀层制得镀镍桦木单板。测试了镀层与单板表面的结合强度,对比分析测试了镀镍前后单板的抗拉强度、胶合强度、表面润湿性及导热性,同时还分析了其环境适应性(如抗低温、耐高温和耐腐蚀等性能)。结果表明,镀层与单板表面的结合非常牢固,经表面镀镍后,抗拉强度和表面耐磨性有所提高,胶合强度和表面润湿性稍有下降,导热性能显著提高。镀镍桦木单板具有良好的抗低温、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几种粉煤灰的特性及其硅、磷的农业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湖南省的几种粉煤灰特性及其硅、磷农业化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组成以砂粒(1~0.05 mm)和粗粉粒(0.05~0.01 mm)为主,平均分别占34.37 % 和38.56 %。容重较小,仅为土壤的1/2~1/3,除采自长沙电厂的粉煤灰外,pH一般大于10.0,可以用作粘质酸性土壤改良剂。粉煤灰水溶性硅和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相差不明显,不能把粉煤灰直接作硅肥使用。粉煤灰的全钾含量和土壤大致相同,但其游离态铁比土壤低3 ~ 4倍。粉煤灰中硅的释放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用Elovich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较好的描述,其相应的参数b和k反映了硅的释放能力,b、k值越大,硅释放能力越强。不同来源粉煤灰的b、k值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湘潭电厂(1539.3,2139.3)、岳阳纸厂(1602.4,1274.0)>华能电厂(1325.7,1181.6)>长沙电厂(1250.6,915.9)>洞庭氮肥厂(751.9,565.6)>株洲电厂(555.5,454.4);粉煤灰中硅在100 h内释放量比土壤高3.0~25.0倍,能为作物提供一定数量的硅营养,故可把粉煤灰作为一种硅肥添加剂,其中以湘潭电厂和岳阳纸厂的粉煤灰为好。粉煤灰的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一般比土壤高,它对磷的吸附量随着加入溶液磷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吸附率随着加入溶液磷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粉煤灰的吸磷率比土壤高,但其解吸率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粉煤灰对磷的吸附,其相应的参数Xm、a和k2都可以表征粉煤灰对磷的吸附能力。粉煤灰对磷的吸附主要是专性吸附和化学沉淀反应,所以在施用粉煤灰改良土壤或利用粉煤灰作添加剂制造复混肥时,必须考虑粉煤灰对磷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 Ni- P化学镀工艺为基础 ,通过对 Ni- W- P化学镀工艺的均匀设计试验、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和优化 ,及不同温度和 p H镀液的施镀试验 ,得到了一种化学镀 Ni- W- P合金新工艺。镀温 70℃、p H7.5为最佳施镀条件 ,此时镀速大于 17μm.h-1,镀液稳定性大于 6 min,得到的镀层表面光亮、致密、无小坑。镀层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镀层镀态硬度 86 5 HV,经 4 0 0℃ ,1h热处理后硬度为 15 6 6 HV,其硬度和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化学镀 Ni- P合金工艺镀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木材表面化学镀的影响因素,先对杨木单板进行连续化学镀铜,再连续化学镀镍,进而制备理想木基金属复合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镀层粗糙程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化学镀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单次化学镀镍时间为20 min、化学镀镍4次,化学镀铜3次时,木材表面所得Cu/Ni镀层表面线粗糙度Ra为4.091μm。分析结果验证了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获得了木材表面复合镀层粗糙程度的理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木材-金属铜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本试验以杨木旋切单板为基材,利用化学镀技术,在经过精细化预处理的杨木单板表面沉积金属铜单质。主要研究了化学镀液pH值、镀液各组分相对浓度和镀液温度对于铜单质沉积量和杨木单板表面导电性能的关系,确定了理想的的化学镀铜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草本植物恢复对电厂粉煤灰堆场的生态修复效果,采集堆场上生长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白三叶(Trifolium)和蕨(Pteridium aquilinum)3种草本植物群落下0~70cm的粉煤灰介质,分析其综合理化特性和主要的土壤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3种草本植物均可有效改善堆场粉煤灰介质的水分状况,同时能改变粉煤灰的pH、EC、Eh等理化性状,进而影响堆场的适生生境。相对于对照,3种草本植物的存在可显著提高粉煤灰介质的脂磷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盐转化酶活性,显著改善堆场粉煤灰介质的生物学特性。堆场垂直剖面对比分析表明,除粉煤灰的含水率和pH随深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理化指标与生物学指标都随粉煤灰堆场深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植物对粉煤灰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并在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木材的化学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材是重要的再生资源 ,化学镀的木材可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装饰性 .为了使化学镀这一金属加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木材行业 ,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该文归纳、分析了木材化学镀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木材化学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指出木材化学镀是木材表面改性和开发电磁波屏蔽、抗静电等新型木质复合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  相似文献   

8.
以‘红花大金元’和‘MS云烟85’2个烟草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磁粉丸化以及不同丸化方法对烟草丸化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外层填充剂中添加磁粉,其浓度为2%(B2),5%(B5)和8%(B8)的3个处理对2个烟草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均无不良影响,且‘红花大金元’B2和B8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根长,而B5则显著提高了幼苗的苗高。‘MS云烟85’的B2,B5和B8均显著提高了苗高,同时,B5的苗干重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磁粉丸化浓度为2%~8%,采用外层添加磁粉的处理是较佳的种子丸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泥炭颗粒粒径配比与粉煤灰添加对基质性状和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配置不同泥炭颗粒粒径配比组合和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措施,测定不同处理基质的理化性状和番茄育苗效果。【结果】粉煤灰替换膨胀蛭石后,不同处理的基质干容重平均增加39.3%,pH升高1.73个单位,碱解氮浓度降低20.9%,有效磷浓度增加128.0%(P<0.05)。水分特征曲线表明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后基质水吸力普遍降低,其中小颗粒泥炭(0.5~1.0 mm)体积占比越大降幅越大。番茄育苗效果的综合评价表明,以小颗粒泥炭(0.5~1.0 mm)为主的复配基质中添加粉煤灰后其育苗效果优于以大颗粒泥炭(1~3 mm)为主的复配基质。粉煤灰复配基质中大颗粒与小颗粒泥炭的最适体积占比分别为10%和50%。【结论】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后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复配基质中泥炭颗粒粒径配比。鉴于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后对基质持水性能产生削弱作用,建议利用小颗粒(<1 mm)泥炭与粉煤灰复配生产优质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0.
液化石油气(LPG)中硫化氢含量偏高会腐蚀储罐。分析了湿硫化氢环境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三个因素,介绍了荧光磁粉检测中磁痕显示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指出金相检验能发现磁粉检测不能发现的更浅更细微的裂纹。通过LPG储罐应力腐蚀案例分析,指出预防应力腐蚀应从消除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着手,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Fe、Zn粉末强化木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纤维为原料,对其进行酚醛树脂浸渍处理,与强化材料Fe或Zn粉末复合,然后高温烧结,制造强化木陶瓷.强化材料的添加使产品保留率增加.添加木纤维质量18%的Fe金属粉末,产品的硬度由8.45 MPa提高到了13.60 MPa.采用Zn金属粉末时,产品的硬度提高到9.80 MPa.耐磨性及电磁屏蔽性能均有明显提高,而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提高不明显,甚至有些下降.采用不同金属粉末复合有不同的效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添加的Fe元素大部分以较大的颗粒状存在于样品中,未能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弥补木材固有的缺陷,改变木材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构造特征,对木材功能改性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从最初的木材塑合技术、浸渍技术、乙酰化技术、热处理技术、压缩和弯曲技术、漂白和染色技术等,到现在较为先进的微波处理技术,均极大地推动了木材科学的发展。随着对木材基本物化性能研究的逐步深入,新型木基复合材料也应运而生,如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其赋予木材新的电磁屏蔽、导热和导电等功能。根据木基金属复合材料的功能特性,可将其分为3类:电磁屏蔽木材、金属化木材和浸透型磁性木材。电磁屏蔽木材主要用于有射线辐射空间的地板、棚板、壁板等,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镀金属和胶合金属两种,化学镀金属是通过化学的方法使木材表面金属化,胶合金属是通过胶黏剂将金属材料与木材相结合,这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木材的电磁屏蔽效能,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金属化木材是将低熔点合金以熔融状态浸透到木材细胞中并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复合材料,熔融状态的金属以木材导管为载体,使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硬度、导热性、导电性、耐磨性、冲击韧性等大幅度提高,可作导热木材用于地热采暖领域。浸透型磁性木材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使磁流体浸透到木材内,从而制得带有磁性的木材,可用在磁记录、记忆、电磁转换、屏蔽、防护、医疗和生物技术、分离纯化等诸多领域。目前,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材表面化学镀上,此种制备方法金属只能覆盖在木材表面,而不能浸透到木材内部。金属化木材可以使金属浸透到木材中,但现有研究所用的基材没有经过处理,金属的渗透性不高,如何改善基材,最大限度发挥金属化木材的优异性能,进一步推动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对3种不同功能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木材、金属化木材和浸透型磁性木材)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提出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金属化木材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帅春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64-22165
以直埋式农用屏蔽电缆的开孔屏蔽壳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边界元法(LBEM)分析了不同的孔洞尺寸对屏蔽效能的影响。根据工程实例计算得到,双芯屏蔽电缆各芯线间的耦合电容随屏蔽层孔深及孔宽变化的关系曲线,对有效地利用钢塑复合带防御因屏蔽层的孔洞导致的电磁干扰,提高直埋式电缆屏蔽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述计算机房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对计算机房电磁屏蔽设计的要点,阐述图书馆计算机房电磁屏蔽的必要性,提出对图书馆计算机房进行电磁屏蔽的设计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鉴于木材资源的有限性,限制对林木资源的砍伐迫在眉睫,因而,提高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木材固有的孔道结构和金属固有特性,木基金属复合材料可实现高效利用木材资源。本研究概述了木材和金属复合的发展进程、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静电、储能和疏水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木基金属复合材料在LX波段的电磁屏蔽性能。最后分析了木基金属复合材料的不足,展望了磁性木材在电磁屏蔽性能与棒状中空材料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水泥刨花板是一种符合墙体材料发展方向的新型建筑材料,在预备性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粉煤灰水泥刨花板进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取值范围内,板密度,水灰比、水玻璃(Na2Sio3)用量对板性能(MOR,MOE,IB)影响显著,灰木比对板吸水厚度膨胀率(TS)影响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验分析了铜纤维的施加比例对木材纤维/铜纤维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纤维的施加比例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木材纤维/铜纤维混合原料中施加一定量的异氰酸酯胶,可显著改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胶合性能,其胶合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铜纤维施加比例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显著,铜纤维在中密度纤维板中的复合位置对电磁屏蔽效能影响较显著,当中密度纤维板双表面复合铜纤维且施加比例为3时其电磁屏蔽效能可达到60dB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木纤维/铁丝网复合中密度纤维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了不同目数的铁丝网和木纤维压制具有电磁屏蔽效能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异氰酸酯涂刷铁丝网,可显著改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胶合性能,其胶合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铁丝网的层数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显著,铁丝网在复合板中的放置位置对复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较显著,复合中密度纤维板双表面放置铁丝网时其电磁屏蔽效能可达到60dB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杨木单板表面化学镀镍的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杨木单板表面化学镀镍过程中pH值和温度变化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性能和表面导电性能影响。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镀层结构和含磷量。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升高,电磁屏蔽性能和表面导电性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电磁屏蔽性能和表面导电性又有所下降。杨木单板经表面化学镀镍后,表面完全被金属镍覆盖,金属感增强,并且镀层中磷含量较低,镀层为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锈钢纤维长度与填充量对导电膜片导电性能与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将不锈钢纤维均匀地铺撒在涂有脲醛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表层纸上热压,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不锈钢纤维填充导电膜片。首先通过微观结构表征,分析不锈钢纤维在导电膜片平面和断面内的搭接状况;然后采用四电极法与同轴线法测试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及电磁屏蔽效能;最后通过理论模拟探究不锈钢纤维填充导电膜片的电磁屏蔽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不锈钢纤维填充量的增加,导电膜片平面和断面内不锈钢纤维之间交叉排列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加,并以随机排列的形式相互交织形成了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2)随着不锈钢纤维长度和填充量的不断增加,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逐渐减小,而其电磁屏蔽效能逐渐增大。3)不锈钢纤维的填充量、导电膜片厚度对导电膜片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4)当不锈钢纤维长度为15 mm、填充量为250 g/m2时,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为6.493×10-3 Ω·cm,电磁屏蔽效能为37.77~51.42 dB,达到中等屏蔽效果,适用于对电磁兼容要求较高的场合。5)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吸收损耗在导电膜片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电膜片表现出了很好的吸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