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大花君子兰、黄花君子兰、垂笑君子兰、百子莲、石蒜、朱顶红、彩色君子兰为材料,进行种内自交、杂交,种间、属间杂交试验.试验表明:种内杂交亲和指数要高于自交;种间黄花君子兰与垂笑君子兰反交亲和指数要高于正交;属间大花君子兰与朱顶红杂交不能获得种,大花君子兰与百子莲、石蒜,彩色君子兰与朱顶红都可获得了种子.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朱顶红4个杂交组合、8个自交组合,比较不同组合结实及出苗情况。试验结果4个杂交组合、5个自交组合得到果实;凤蝶、苹果自交不结实;凤蝶作为母本的4个杂交组合均有果实。自交品种采用多次授粉可以提高结实率,苗期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3.
进口朱顶红种子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8个进口朱顶红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以种子繁殖方式生产朱顶红种苗的技术。结果表明,除2个重瓣品种外,其他6个品种均较易进行种子繁殖,且F1代大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不同品种朱顶红种子均存在一定的后熟作用阶段,最佳播期因品种而异。同时探讨了朱顶红籽播苗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进行杂种系内和系间杂交以及品种自交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百合(A)及东方百合(O)同一杂种系内品种间杂交几乎全部亲和;其中亚洲百合品种间杂交中11个组合都获得有胚种子,各组合有胚种子为2.2%~11.5%;东方百合的7个组合中6个获得有胚种子,各组合有胚种子为5.4%~18.8%;而LA×LA的5个组合中,仅有两个组合获得未成熟的果实。在不同杂种系间杂交时,东方百合与亚洲百合间的杂交未获得有胚种子。当以OT及LA杂种系的品种为母本时,分别与东方百合、喇叭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母本亲和性较高;其中OT×O的组合中,大多获得有胚种子,有胚率2.9%~9.3%;OT×岷江百合(喇叭百合)的7个组合可得到有胚种子,有胚种子率4.8%~12.4%;LA×A的组合中,几乎都可以获得有胚种子,有胚率为0.31%~3.76%,而A×LA的10个组合均未得到有胚种子。大部分品种自交不能结实,仅亚洲百合Black out获得少数有胚种子。  相似文献   

5.
杂交朱顶红促成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荷兰引进7个杂交朱顶红品种,对其园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朱顶红品种间园艺性状的差异,筛选出适合本地温室栽培的杂交朱顶红品种Calim ero、Red L ion、Red Peacock、O range Souvere ign。研究不同杂交朱顶红在低温及高温条件下叶及花茎的生长情况,明确朱顶红的叶和花茎在促成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研究出杂交朱顶红生长至开花所需积温,为朱顶红年宵花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进行百合杂种系内和系间杂交以及品种自交研究。结果表明:LA杂种系品种自交不亲和,OO杂种系和AA杂种系的布鲁内罗自交获得了少量有胚种子。不同杂种系百合品种间杂交,仅OO杂种系的西伯利亚×元帅的组合结实率为30%,有胚率为21%,其他未获得杂交种子。LA杂种系的邦索尔×AA杂种系的布鲁内罗组合结实率为10%,有胚率为0.8%,OO杂种系的西伯利亚×AA杂种系的布鲁内罗组合结实率为20%,有胚率为15%,亲和性好。杂种系间其他22个杂交组合未获得有胚种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小花型蝴蝶兰的杂交结实特性,提高育种技术和效率,选取9个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作亲本按完全双列法进行自交与杂交,在81个组合中2个自交组合与17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荚果,分别占自交组合数的22.2%和杂交组合数的23.6%.总平均结果率为12.3%,自交结果率为11.1%,杂交结果率为11.8%;作母本时9个品种平均结实率为13.63%,作父本时平均结实率为12.58%.蒴果生长呈S型曲线,可分为形成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各期时间长短受不同杂交组合的影响,快速生长期为30~50 d,从授粉到采收时间为80~118 d.种子萌发率及萌发所需时间因组合而异,平均萌发率为83.3%,杂交组合较自交种子启动萌发早、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8.
对以朱顶红‘蒙特布朗’为母本的4个杂交组合和1个自交组合产生的F1代的花冠、花葶高度、花色、花形和抗性5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朱顶红F1代的花冠和花葶高的平均值,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朱顶红F1代花色遗传特点表明,白色和粉/白色等浅色品种遗传能力较强,红色为亲本的F1代花色分离广泛;朱顶红花形重瓣对单瓣表现为显性遗传;朱顶红F1代抗性表现出杂种优势,其抗性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9.
瑞甘55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圆球甘蓝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是以两个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两亲本材料自交不亲和性稳定,花期自交亲和指数低,花期相遇,因此杂交种纯度较高.由于自交不亲和系都是经过多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多代自交以后亲本生活力衰退[1],因此以它们为亲本生产杂交一代种子时,会出现制种产量低、籽粒不饱满、种子生活力低等问题.本试验研究根外追肥方式对杂交制种的影响,寻求提高瑞甘55杂交种子产量与质量的方法,以期为生产高质量的种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延边地区的苹果梨等品种为试材,通过花粉检测、杂交与自交试验鉴定花粉育性及授粉亲和性。结果表明,延边大香水、延边小香水、小香水芽变、尖把梨、延边明月梨等5个品种和品系为雄性不育品种。研究的8个自交组合中,7个组合表现为自交不亲和。苹博香表现为自交亲和,其自花授粉的花序坐果率和花朵坐果率分别为100%和50%。35个杂交组合,花朵坐果率>30%,表现为杂交亲和。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晋绿2号、豫绿2号、郑绿5号、中绿8号等4个绿豆品种的幼苗植株浸提液浸种处理后进行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的测定,比较了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的自毒作用.结果显示:与用蒸馏水浸种培养处理相比,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变化不明显,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苗高下降,而幼苗根系活力升高,说明4个绿豆品种均有自毒作用;测定结果还表明,4个绿豆品种的自毒作用强弱有差异,自毒效应大小顺序为:晋绿2号>郑绿5号>中绿8号>豫绿2号.  相似文献   

12.
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解决苗木培育的技术难题 ,作者提出了苗木定向培育的概念 .苗木定向培育 ,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主要限制因子对苗木的要求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采取相应调控技术措施 ,使苗木在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造林需要 ,做到适地适树造林 .我们以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用苗为目标 ,阐述了苗木定向培育技术体系 ,通过不同的育苗技术措施 ,如抗性基因与种源选择、林木种子处理技术、苗木抗逆性调控技术、苗木活力保护技术与管理技术等措施 ,为做到适地适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原牡丹品种园的基础上,采取集中保存方式,重新规划圃地,划出28.67 hm^2土地营建基因库,其中8.67 hm^2为品种区(主要为中原牡丹),包括品种展览区、品种繁殖区和新品种种植区;3.33 hm^2为野生牡丹区(含紫斑牡丹);16.67 hm^2作为实生苗繁殖区,将每年采收的种子播种,从中选育新品种、作为砧木或药用等。重新鉴定原有品种,并拍照,登记造册,将收集的牡丹品种按色系进行分类定植,每个品种定植10--15株,对收集交流及繁育的新品种也按每个品种5--15株定植,以便于管理、观察、记载、对比及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异源胚乳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胚乳置换法,将小麦种子胚乳切割并进行同品种和不同品种间胚乳置换,比较考察小麦幼苗农艺性状与生长速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种子相比,胚乳切割并置换同品种或不同品种外源种子活性胚乳后,胚的萌发基本正常,幼苗生长较为迟缓;置换失活异源胚乳的种子虽能萌发,但幼苗生长滞后,长势明显较弱。在3叶期之后,置换异源活性胚乳的麦苗生长加快,生长速率同于或快于正常对照幼苗,且成熟期植株个体性状和产量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胚乳可以切割并进行不同品种间胚乳置换,置换后胚与胚乳间的物质流动和幼苗生长速率减缓,但并未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番茄穴盘集约化育苗中的效果,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晚熟品种)和中杂109(早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穴盘幼苗的壮苗指数、G值、现蕾时间和幼苗含水量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倍+1.8%爱多收水剂5 000倍,7d后重复喷施1次爱多收)、处理8(20%超级矮丰王可湿性粉剂2 000倍+1.8%爱多收水剂5 000倍,7d后重复喷施1次爱多收)、处理9(250g/L助壮素3 750倍+1.8%爱多收水剂5 000倍,7d后重复喷施1次爱多收)的番茄幼苗壮苗指数分别为0.036、0.031、0.034,极显著高于对照(清水)的壮苗指数,成苗(58d苗龄)的G值分别为0.019、0.020、0.025,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采用处理8对提早番茄现蕾时间效果最好。通过多目标综合评价,处理8可获得最优质的番茄穴盘幼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冬小麦死苗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造成冬小麦死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不对路,自身抗性差,地下有害生物危害,栽培管理不规范等。根据不同的死苗原因,采取引进抗旱抗寒品种,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精细的耕作栽培管理等,培育壮苗,使植株制造和储存较多的有机营养,增强体内糖的含量,提高抗寒抗旱能力,运用综合的农业技术措施,防止有害生物侵袭,减轻冬小麦死苗。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伊犁河谷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评价藜麦品种耐盐性,以NXSG56、NXSG85、HP9、GY3、QA13-9共5个藜麦品种为材料,分别用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种子及幼苗,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地下部分干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胁迫初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Na+及后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分干鲜重、纤维素及K+含量持续下降。说明各藜麦品种幼苗在受到NaCl胁迫时会通过提高渗透物质含量、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自我保护机制对抗盐胁迫。以上结果表明,NXSG85、NXSG56较其他品种耐盐,QA13-9对NaCl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以4个常见黄瓜品种(新津研4号、津旺1号、新4号、豫园春秀)为化感物质供体,以莴苣为化感物质受体,分别测定经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过氧化物酶、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各项指标,并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高、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则显著上升.而且各品种间相关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所以,不同品种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之间对莴苣种子的化感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供试材料中新津研4号化感作用最大,新4号、豫园春秀次之,津旺1号的化感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普通丝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及其原因。[方法]对112个普通丝瓜品种进行调查,研究弱苗、僵苗和瓜过顶的发生比例及其原因。[结果]112个品种内有13个品种出现弱苗现象,占总品种11.6%。弱苗植株长势弱、植株矮小,但无僵苗和瓜过顶现象。43个品种出现僵苗现象,占总品种38.4%,僵苗率100%的有8个品种。22个品种出现瓜过顶现象,占总品种19.6%。瓜过顶植株都是僵苗。干旱和频繁喷药是造成僵苗发生的主因。[结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催芽育苗可减少弱苗。为减少僵苗和瓜过顶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地温;精细定植、中耕;施充分腐熟粪肥,均匀追肥;适时适度灌溉。  相似文献   

20.
Long-term study of triploid varieties obtained from crossing of diploid varieties and forms with tetraploid ones has resulted in showing their high autogamy. In the case of natural self-pollination of the Rozhdestvenskoe triploid variety, the fruit yield was 12.6%, and that in the case of its cross-pollination with other varieties averaged only 9.55; in the Avgust triploid variety, the fruit yield was 4.4 and 2.8%, respectively. The high autogamy of tetraploid varieties and forms is evidenced by the following data: their crossing with diploid varieties (4x × 2x) yielded 4003 one-year seedlings, of which approximately 15% proved to be tetraplo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