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量对水稻叶片光合性状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量耦合对水稻光合性状及其效应的影响,从光合源及光合质方面阐明不同水氮组合处理在光合性状上的差异。【方法】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土培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 (0 kPa)、轻度干湿交替灌溉 (–20 kPa) 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 (–40 kPa) 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 (N0)、中氮 (MN, 240 kg/hm2) 和高氮 (HN, 360 kg/hm2) 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主要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抽穗后群体叶面积指数,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显著降低主要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在同一灌溉方式下,中氮处理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有利于穗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提高,重施氮肥反而降低叶片光合及荧光效率。水稻叶片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潜在活力及最大光化学效率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性状指标的供氮效应均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下主要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均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的控水及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结论】轻度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中氮处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有利于穗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形成,表明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创造良好的光合性状,提高水稻光合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2.
镁肥对葡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大田条件下,施镁对缺镁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葡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4个土施硫酸镁梯度,为0、112.5、150、187.5 kg/hm~2,副区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镁浓度,分别是0%、0.2%、0.4%。土施和叶面喷施镁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镁含量,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硫酸镁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实际光量子产量、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原初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非光化学淬灭维持在较高水平,初始荧光最低。缺镁土壤适量施镁(如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硫酸镁肥)能够显著增加叶片中镁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PSⅡ天线色素的非光化学能力耗散,缓解光系统受损程度,同时保持PSⅡ原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但施镁量过大,气孔导度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新疆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维持叶片较高的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保证了棉花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使棉花达到高产。这种调节效应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新陆早6号在盛铃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NR活性、光合速率及Fv/Fo和Fv/Fm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盛铃后期至吐絮期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叶片光合速率等指标均以中氮处理(300.kg/hm2)最高,高氮处理易造成植株盛花期生长过旺,群体荫蔽,影响了叶片光合作用;新陆早7号中氮处理与高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产量下降和浪费肥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外源硫化氢(H_2S)对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和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加工番茄KT-7(耐盐性强)和KT-32(耐盐性弱)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CIRAS-3型光合仪和Imaging-PAM调制荧光成像系统分别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外源H_2S提高了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叶片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i)、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稳定在较低水平。此外,外源H_2S对KT-32的缓解效应强于KT-7。综上所述,外源H_2S通过提高加工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量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有效地缓解盐胁迫对加工番茄叶片PSⅡ的伤害。本研究结果为探究外源H_2S增强加工番茄耐盐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N 0、3和9 g·m-2)对结缕草生理、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和9 g·m-2氮肥均使结缕草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增加;提高了结缕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PSⅡ)的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3 g·m-2氮肥处理效果好于9 g·m-2氮肥处理,对结缕草的生长和发育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设施栽培油桃中油5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浇灌方式,研究了氮钙互作对设施油桃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随钙水平的提高,设施油桃叶片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叶片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 蒸腾速率(Tr)、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光化学猝灭系数(qP)、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荧光(F0)、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在低氮水平(5 mmol/L)下,以4 mmol/L钙水平处理对改善低氮水平时设施油桃光合作用效果最好,与其它钙水平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在高氮水平(25 mmol/L)下,以8 mmol/L钙水平处理对改善高氮水平时设施油桃光合作用效果最好,与其它钙水平处理差异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0、200、300和400 mg/kg CO(NH2)2]对Cd胁迫(50 mg/kg)下结缕草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氮肥均能使Cd胁迫下结缕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叶片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及表观光电子传递效率(ETR)有所提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有所降低,说明氮肥对Cd污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从结缕草叶片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及表观光电子传递效率指标来看,以氮肥浓度300 mg/kg缓解作用最大,200 mg/kg次之,400 mg/kg最弱;相对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来说,以氮肥浓度300 mg/kg缓解作用最为明显,400 mg/kg次之,200 mg/kg最弱;不同施肥浓度及镉胁迫对结缕草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基本无影响(P0.05)。通过本研究得出:施用氮肥对Cd胁迫下结缕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当氮肥浓度为300 mg/kg时缓解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绪成  上官周平 《核农学报》2007,21(3):299-304,310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及其氮素响应。结果表明,光合色素各组分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品种间差异又因生育时期而不同;施氮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扬花期和灌浆期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了全生育期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提高叶绿素a含量能显著提高叶片ФPSⅡ、Fv/Fm、qP和降低qN;叶绿素b含量的升高能显著增强热耗散,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则促进水地品种叶片光能的光合碳同化作用和旱地品种的热耗散。拔节期对照处理的旱地品种的ФPSⅡ和qN显著高于水地品种,在该时期品种抗旱性差异表现较为明显,能够通过提高光合机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热耗散来增强光合机构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水分胁迫下氮、钾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2 种不同夏玉米基因型(陕单9号,抗旱品种;陕单911,不抗旱品种)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期水分胁迫下氮、钾对各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从光合生理特性揭示这些因子的抗旱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水分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除成熟期)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抗旱品种降幅更甚。抗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不抗旱品种,而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则相反。两品种苗期光合作用较弱,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较低,抽雄期达到高峰。施氮能不同程度降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减缓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随氮肥用量增加,不抗旱品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两种氮肥用量间有显著差异;抗旱品种在低氮用量时效果显著,但高低氮用量间无显著区别。钾对受水分胁迫的玉米表现出比氮肥更突出的效果。相反,在适量供水条件下,氮钾肥的作用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适当用量的氮、钾肥,可以有效地改善水分胁迫下作物叶片的光合特性,从而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光合系统是UV-B辐射最初和最重要的作用靶标。本文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紫外灯照射处理,研究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高于环境20%和40%)对棉花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色素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棉花主茎功能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UV-B辐射增强影响棉花光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抑制了棉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籽棉产量显著降低,且UV-B辐射越强,抑制作用越明显。随UV-B辐射的增强,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_n)在各生育期均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未发生变化,胞间CO_2浓度(Ci)反而升高,说明P_n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表明,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线性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着UV-B辐射的增强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升高,且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Pn变化均显著相关;慢速弛豫NPQ(NPQS)及其在NPQ中的比例均随UV-B辐射的增强而显著提高,表明PSⅡ反应中心受损,光化学效率降低。以上结果证明,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降低了棉花的光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引起棉花生长与物质积累受抑,产量降低。UV-B辐射增强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与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遮阴和施氮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探明弱光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为黄淮海麦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氮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拔节期至成熟期弱光胁迫(透光率为50%的黑色遮阳网遮阴)和氮素水平[N0,0 kg(N)×hm~(-2);N1,120 kg(N)×hm~(-2);N2,240 kg(N)×hm~(-2)]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长期遮阴,导致旗叶叶绿素含量、PSⅡ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显著增加,其中以N2施氮水平下增幅最大,同时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b和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进而提高了旗叶光化学效率,降低了热能耗散,提高光能利用率。在开花期至灌浆中期,由于光能不足造成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降低,而在灌浆后期,遮阴处理较正常光照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能转化效率,从而Pn高于正常光照。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Ⅱ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显著提高,这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弱光导致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13%~46.8%),千粒重降低幅度最小(3.4%~8.5%),穗数的降低幅度为8.6%~22.5%,严重影响氮肥的增产效应。遮阴和施氮水平间交互显著影响了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和产量,但对其他指标影响并不显著。综合而言,增施氮肥缓解了弱光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遮阴条件下施氮处理(N1、N2)净光合速率Pn较对照(N0)增幅为11.5%~27.4%,其中以N2[240 kg(N)×hm~(-2)]水平增幅最大。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遮阴处理均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但遮阴显著降低了植株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导致产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光合功能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研究了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光合功能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 ,盐胁迫 ,尤其是高浓度NaCl(400mmol/L)的胁迫 ,大大降低单位面积叶绿素 (Chl)的含量、叶绿体对光能的吸收能力、PSII电子传递速率、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以及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qP) ,同时降低光合放氧速率及其光饱和点 ,使植物更易受到光抑制。这些结果加剧光合放氧和碳同化能力的下降 ,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是生长在盐碱地上作物低产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穗期高温胁迫下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实现玉米抗逆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2021年开展人工模拟高温田间试验。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 (Zhengdan 958) 和热敏感型品种先玉335 (Xianyu 335) 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分别为低氮 (N 90 kg/hm2,N90)、中氮 (N 180 kg/hm2,N180) 和高氮 (N 270 kg/hm2,N270)。在玉米第11片叶展开期至抽雄期进行高温处理 (HT),分别持续12天 (2020年) 和9天 (2021年),以田间自然生长的植株为对照 (CK),处理期间高温和对照的日最高温度均值分别为41.9℃、35.9℃ (2020年) 和40.8℃、37.7℃ (2021年),昼夜温差均值分别为19.3℃、13.0℃ (2020年) 和18.1℃、14.8℃ (2021年),调查两个品种穗位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酶活性、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温度、品种和施氮量三者之间的互作效应。  【结果】  1) 高温胁迫提高了两个玉米品种穗位叶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ase) 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 活性,降低了穗位叶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高温对热敏感型品种先玉 335的影响大于耐热型品种郑单 958。 2) 在对照条件下,两个品种的光合色素含量、Pn、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PEPCase活性、Rubisco活性、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温条件下,则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均以N180处理最高。3) 品种、温度、施氮量及温度×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对光合性能指标和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 (P<0.01)。与对照相比,高温条件下3个氮肥用量中N270处理的各项指标降幅最大,说明在高温条件下高氮加剧了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减弱,加深了高温危害,且先玉 335表现更明显。4) 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品种的产量与穗粗、穗粒数、光合色素含量、Pn、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 (Y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ETR) 和光化学淬灭系数 (qP)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穗粗、穗粒数与各光合生理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因此,光合性能下降引起穗粒数减少,进而导致产量下降。  【结论】  第11片叶展开期至抽雄期高温胁迫可显著抑制玉米光合生理,降低产量。合理的施氮量 (N 180 kg/hm2) 可以缓解高温胁迫,提高光合生理活性,增加籽粒产量,而高氮 (N 270 kg/hm2) 会增加高温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Cd2+对结缕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d2+胁迫对结缕草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分配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下,除胞间CO2浓度(Ci)外,结缕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较对照降低,差异显著;最小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光下最大荧光(Fm′)、光下最小荧光(F0′)、稳态荧光(Fs)、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20d时处理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对照显著升高;在光能分配方面,除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C值无显著性变化,Cd2+胁迫显著降低了结缕草叶片PSⅡ光化学反应消耗的光能A值,显著提高了通过天线热耗散消耗的光能B值;尽管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但30 d的Cd2+胁迫仍使二者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空间环境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品种西农1043、陕253为材料,经空间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测定小麦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空间诱变处理后,2个供试材料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比对照低,同时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也低于对照,非光化学猝灭(qN)较对照有所升高。表明小麦种子经过空间诱变处理后,光合系统的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光合原初反映过程受到抑制,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植株形态受到影响,千粒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5a生西梅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片进行轻度沙尘+遮阴复合(1mg·cm-2沙尘+白色纱网1层)和重度沙尘+遮阴复合(5mg·cm-2沙尘+白色纱网3层)两种处理,分别在胁迫10、20、30和40d时测定其光合、叶绿素荧光等参数,探讨长时间沙尘和遮阴复合胁迫下西梅(Prunus domestica L.)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及叶绿素b(Chl-b)含量均表现为降低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大荧光(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淬灭(qP)呈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0)、非光学淬灭(NPQ)呈上升趋势。说明沙尘和遮阴复合处理前期气孔因素是西梅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处理后期复合胁迫使光合机构受到损伤,非气孔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素。复合胁迫影响了西梅叶片的光合参数,但并未对西梅叶片光反应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以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最大荧光(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都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上升;光化学反应的能量(P)在叶片所吸收的光能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减少,天线色素耗散的能量(D)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的能量(E)表现出和P相反的趋势。茄子叶片ФPSII及ETR对光强(PFD)的响应曲线表明,ФPSII随PFD的升高而下降,低温下生长的叶片ФPSII下降幅度较正常温度下的大;低温下生长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的光饱和点低于正常生长的叶片,相应的饱和电子传递速率也较低。表明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PSII反应中心受到损伤,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钙对低温高光锻炼下烤烟幼苗光合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喷施CaCl2对烤烟幼苗低温高光锻炼过程中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高光锻炼过程中,烤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明显低于未锻炼幼苗,说明低温高光锻炼虽然能够增强烤烟幼苗的抗逆性,但却降低了其光...  相似文献   

19.
钛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不钛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经不同浓度的钛溶液浸种12小时的小麦幼苗,其叶片单位鲜重所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量均比对照高。不同浓度的钛均能提高含等量叶绿素的叶绿体光能吸收能力、PSⅡ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叶片潜在光合作用量子转化效率。此外,钛还能提高Mg2+对两个光系统(PSⅡ和PSⅠ)之间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5mg/L的钛在改善小麦光合功能方面,其效果最佳。由于钛能改善植物的光合功能。它在农业生产中将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