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重中之重。职业院校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提出了职业院校服务“三农”的策略,即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校企合作等,以期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农业职业教育应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随着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社会要求学校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农民致富,进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办学过程的实施和办学宗旨的实现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能胜任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职人才的工作,又要能在区域经济建设和服务“三农”中有所作为。原有的师资队伍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对学校及自身发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中专校创办高职班或高职院后普遍面临的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践表明,加强产学研…  相似文献   

3.
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更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本文以河南省民办院校为背景,初步构建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教学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发展能力、人格特点、管理能力六个因子,为"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提高及民办高校进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了兽医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加快新时代农业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培养现代农业创新人才是提升高等农业地方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产学研融合是培养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明晰产学研融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开放协同融合等方面探索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将社会服务需求转化为能力培养育人目标,为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赴荷兰农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参观考察荷兰先进的设施农业建设,提出了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内容为:①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②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③发挥政府职能,搞好服务;④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⑤培育农业行业楞会,发挥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改进技术、提供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科教统筹服务农业现代化是高等院校办学功能定位的应有之义,也是世界知名涉农大学普遍采用的做法。在秉承服务社会传统、形成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体系、强调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世界知名涉农大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并对中国涉农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统筹服务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关键是生产工具、装备设施等生产手段现代化。为此,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新时期各项农机化工作,为全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分析苏南和实际、总结经验的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即经过努力“确保本世纪末江苏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且有1/4到1/3的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从优化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业投入体系、科教兴农,加快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村信息网络;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素质;加强宣传教育,联合各界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加快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服务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分析,提出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村信息网络;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素质;加强宣传教育,联合各界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加快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建农业现代化基本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紧紧抓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难得机会,踩准全球经济复苏和城乡统筹发展节拍,先行先试支农强农、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探索改革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浏阳市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浏阳市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等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与措施,对加快推进浏阳市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确立的21世纪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发展战略目标中,科教兴农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就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农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如何加快农业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建设,是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生产环境组成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并从高效生态农业、农业合作模式、农业教育、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及农业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最后基于荷兰经验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包括创新农业知识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合作社科技服务,促进高效农业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近年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尚有差距。为推进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清镇市、息烽县、开阳县、松桃县、思南县共5个县(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的调研,总结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和成效,指出存在补贴项目的申报及验收资料繁琐、有实力的服务主体和项目补贴少、支持政策和服务标准及配套设备缺乏、服务开展成效偏低等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土地宜机化改造、加快山地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侯怡梦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64-266+272
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阐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大意义的前提下,分析农业产业化,农村人才流失,农村治理能力以及农业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在科学技术、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转化。农业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责任,客观决定了教师在人才培养工程中的主力军作用。本文探讨了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专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更是智慧的孕育者;是文明的践行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是进步的关心者,更是发展的推动者;是教学主导者,更是人才培养者的角色内涵。同时,提出了专业教师在专业扶持力度、可持续发展力保障、精神文明素质培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本体功能,以期进一步深化农业高职院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社会角色与功能发挥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量务的推广、应用,将在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农业园区建设是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兴起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方法进行集约化和区域化的生产模式。广东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并出台政策,促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全产业链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农技推广模式的运行机理,总结了其在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要素聚集和提升、探索农技推广模式、科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服务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模式实践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