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林业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该文介绍了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经验,对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必须的基础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该文认为,因“专业”制宜,选择适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验、实训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教育,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化,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组织和鼓励师生参与生产、科研、社会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产学研结合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产学研结合在园林专业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企业参与性不高、科研合作单位之间合作的局限性及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发展的是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校校合作、校研合作培育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产学研结合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国式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式园林中人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对比,探讨了“小中见大”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妙处,分析了它对现代中国式园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艺术”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巨大。该文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原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为更深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收"与"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于“人要征服自然”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依据。该文通过对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背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园林建筑、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造景元素中“收”与“放”的分析,阐明了“收”与“放”的对比与联系在古典园林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众化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从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发展入手,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首先,立足校内平台,通过实行“3+1”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对外开放实验室、建立校内创新基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等途径,实行学研结合。其次,依托企业平台,通过采取全程参与方式、智力借用模式、先期聘用模式、悬赏攻关模式等,推行产学联合,从而为工科类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7月11日,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广东国森林业有限公司召开,主题为“华南园林植物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创新”。会议由广东国森林业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邢福武研究员、广东林业科学研究院张方秋院长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朱根发副所长、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吴桂昌董事长和苗木事业部黄万坚副总经理、深圳铁汉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刘德荣和黄东光副总裁、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梅洁人副院长等专委会委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邀请了来自上海、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罗定等地的园林苗木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因"与"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巧于因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文章试结合实例从历史沿革、审美层次等方面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林芳 《绿色科技》2014,(7):338-340
根据“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探讨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水文化在我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营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园林史教育作为获取传统园林价值观取向的主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山水思想”“环境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传统的“中国园林史”教学以注重形式、空间、功能的园林案例分析为主,割裂了中国园林显性物质空间与隐性价值观的关联,导致中国园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无法被理解。本文将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元素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将山水元素与中国园林历史发展主线相融合,按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秦汉以前为中国山水园林发展的起点,教学重点在于探索中国园林的起源方式;魏晋至唐时期教学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的历史环境观和培养山水审美意识;元明清时期的教学重点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对现存经典园林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卉苗木基地为依托,发展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产业,是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和“农家乐”旅游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东园林》2019,(3):9-9
2019年5月11-12日,由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承办的“2019广东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广东海洋大学成功召开,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内开设有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高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风景园林企事业单位代表近百人参会。大会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为主题,旨在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高度竞争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促进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推进风景园林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因蓝”草具有很强的耐寒性、耐旱性、耐瘠薄性和耐盐碱性,是一种新型地被植物。作者在试验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因蓝”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园林应用。为“基因蓝”草的推广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园林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军 《广东园林》2007,29(3):62-64
中国风景园林事业近几年迅猛发展,园林也由过去的“冷门”专业变成现在的“热门”专业。开办园林的院校及园林专业的学生也在成倍增加,出现了“园林繁荣”的表象。但是,本文对当今我国园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池三山--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形创作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形创作特征,指出“一池三山”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很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集水、集土、集肥这种“三类”治理模式是西部丘陵山区兴村致富的希望所在。论述了“三跑”变“三集”的重要性,以及“三集”管理好处多,并具体介绍了“三集”水土治理的3种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主导型模式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国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重点分析了基于产学研合作主体(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划分为五种主导型模式,并对产学研合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体现人文关怀、服务社会大众、弘扬园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是人文园林的基本理念。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了创建“生态园林、人文园林、科技园林”的战略目标。本文仅从”人文园林”的内涵以及实践与发展上谈谈对“人文园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参照,分别从选址,意境,功能等方面探讨岭南第宅园林“在园”成功之处。提出新时期第宅园林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等林业学校园林专业职业能力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在这一形势下,中等园林专业教育发展很快,相当一部分中等林业学校、建设部门办的园林学校、中等农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职业中学等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或花卉、园艺、环境艺术设计等园林相关专业。据调查统计,全国目前仅中等林业学校就有27所开办了园林专业,在读学生近万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