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6年41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07年成立心理护理干预质控小组,对42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除常规护理外,系统实施抑郁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抑郁状况和生存质量。结果入院第2天,两组患者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d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胸腔镜检查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66例胸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指标的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调查的被试在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心理资本得分在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生干部是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的希望、乐观和成就动机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自信显著正向预测收集信息和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核磁共振(MR)检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提供临床心理护理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R检查患者3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14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与自我效能(GSE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对比两组的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2%(142/314)、48.7%(153/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和38.2%(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效能中、低水平者共251例占7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1)。结论约有半数的MR检查患者存有焦虑和抑郁,且自我效能低下,因此应对MR检查患者加强临床心理护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探讨生命意义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取问卷法对313名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生命意义进行测量.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生命意义和学业自我效能感(P<0.01).将一般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方程后,R2上升了0.09,Bet值显著减弱(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5.8%.结论 生命意义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会对康复治疗缺乏信心,增加精神负担,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压力,恢复健康,防止抑郁症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40例,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38~65岁,平均(50.36±10.01)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7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索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来源的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积极应对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一学生自我同一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自我同一性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4 278名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一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间两两显著相关;(2)自我同一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自我同一性和职业成熟度间呈显著中介作用.也就是说,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不仅能直接影响其职业成熟度,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职业成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与病友互助,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所有被观察患者干预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以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为主,其中重度焦虑和重度抑郁分别占26.67%、10%,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分别占65%、61.67%,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分别占8.33%、28.33%;2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能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且效果要好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择业效能感的研究开展广泛,但并未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对策。对此,该研究旨在探究现今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整体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指导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188名大学生为被试,问卷调查采用彭永新、龙立荣根据CDMSE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结果表明: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整体水平较高,但自我评价、自我解决分量表得分低,个体差异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职业指导方面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接受过职业指导者高于未接受者;有兼职经历的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显著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城乡来源、学习成绩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吴水群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6,24(3):319-319,332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2例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孤独无助、不配合治疗等不良心理,经过护理干预后,多数患者情绪障碍、住院态度、配合护理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这对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职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普高生源、职高生源和五年一贯制生源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类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显著差异;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各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加强学生录取制度改革,并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56-257
采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贵州省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的责任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能较好地的预测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8所高校思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的研究表明:高校思政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要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其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优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性别、年龄对高校思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而性别、年龄,以及工龄、职称对职业生涯管理则产生明显的影响;思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管理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科研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影响研究生在科研及就业方面的自我认可程度,进而影响其在科研和就业活动中的表现。经对沈阳农业大学300名硕士研究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农科研究生在科研和就业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科女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科女研究生之间显著均不差异。基于此分析,建议社会消除对农业院校学生的偏见;高校正确引导农科女研究生在科研和就业方面树立信心;农科女研究生自身要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父母教养行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机制,采用父母教养行为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与职业生涯探索量表对河南省2 103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大学生消极父母教养行为,如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生涯探索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父母教养行为,如父母情感温暖,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生涯探索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教养行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28,p0.001)和职业生涯探索(β=-0.26,p0.001)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积极教养行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31,p0.001)和职业生涯探索(β=0.27,p0.001)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父母积极与消极教养行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大学生的父母教养行为可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探索,也可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活动选择过程和活动内容的一个主体性因素。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涉及大学生行为控制和调节的各个方面。为了探索影响农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抽取南京农业大学290名大学生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的测量,结果显示,农科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性别、学习成绩、专业性质以及已有的实践经历存在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议农科院校采取切实措施,以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构建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其中,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培训和创业竞赛两个维度,创业支持解构为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和家庭支持三个构面。通过SPSS19. 0对748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创业培训、创业竞赛、政府支持和家庭支持均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培训、创业竞赛、政府支持和家庭支持均正向作用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起中介效应,性别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需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184名农民工子女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个人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平均分为(3.17±0.37)分;学习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r|0.26,P0.01);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学习适应性,判定系数为0.33。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颈椎病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综合干预,1个月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明显下降,与实施综合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颈椎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水平,自觉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