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苗床使用增温剂能提高苗床1.5~2.0cm土层温度1℃左右,使秧苗根条数增加0.95条,提高秧苗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使用增温剂和分蘖促进剂能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多蘖,增加平方米收获穗数85.61穗。提高穗粒数,公顷增产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2.
壮苗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和保证,为解决实际育苗过程中根系少的问题,特引进水稻苗床增温剂,为了验证苗床增温剂在友谊农场的实际利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特开展此实验。通过大区对比的方法,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地温、水稻生育动态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苗床增温剂和分蘖促进剂在苗床增温、加快水稻生育进程、提高水稻产量等方面均有影响,地温比常规提高2.7℃,生育期提前2天,增产4.85%。  相似文献   

3.
壮苗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和保证.就地下部分而言,3.5叶移栽期的水稻秧苗应有根系14条,但在实际育秧中,受温度、水分、播量等多因素影响,一般只能育出8、9条根,与现行的壮苗标准有很大差距.这既是当前水稻育秧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是迸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空间所在.2009年,经试验,水稻苗床增温剂多家表现出增温、促根、增产作用.2010年水稻增温剂、分蘖促进剂试验表现良好.因此制定2011年水稻苗床增温剂效应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使用水稻苗床增温剂及配套制剂,提高了秧苗素质,增加了苗床温度;促进分蘖,增加了平方米分蘖个数,使秧苗提早返青,加快了分蘖进程,有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的作用;较对照平方米穗数增加了30穗,每穗实粒数提高了2.3粒,千粒重提高0.4g,增产效果较好,增产率达6.2%。  相似文献   

5.
<正>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增温剂处理的平均株高、第一叶长、第二叶长、第三叶长、1~2叶耳距均比对照高,绿叶数、叶龄值、苗基部宽、根条数、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产量每亩比对照多6.5 kg,处理与对照的平方米穗数、穗实粒数、产量间差异不明显。水稻分蘖数量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而分蘖发生的早与晚则既影响产量又关乎品质。水稻分蘖发生早、质量好是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保证。寒地水稻移栽插入本田,由于气温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各壮秧剂育秧的具体情况,探讨了不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示范结果表明,秧田期:不同壮秧剂均能促进秧苗生长,提高鲜重和干重,水稻苗床调理剂(三爱牌)秧苗干重最大。大田期:水稻苗床调理剂(三爱牌)育秧缓苗快,低位分蘖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粒数有所增加,比对照育秧增产4.9%。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结论]喷控蘖剂措施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上升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
壮苗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和保证.就地下部分而言,3.5叶移栽期的水稻秧苗应有根系14条,但在实际育秧中,受温度、水分、播量等多因素影响,一般只能育出11条根左右,与现行的壮苗标准有很大差距,是当前水稻育秧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空间所在.2012年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凯湖分公司科技园区进行了水稻苗床增温剂、分蘖促进剂应用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言 苗床增温剂是一种液体长链分子膜.使用该膜制剂,变常规表面地膜覆盖为种下形成立体网状分子膜结构,变聚乙烯固体膜为液体分子膜,能够起到增温、保水和透气三重功效.分蘖发育促进剂能够补偿北方寒地水稻生根发蘖的热量约束,保持秧苗叶片应有的生理功能、产生秧苗低位分蘖发育的生理动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按照每亩喷施硼肥0g、10g、20g、30g的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硼肥水稻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以及水稻品质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可以增加水稻的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处理1,最高增产率16.33%。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喷施吨田宝抗逆增产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施用吨田宝抗逆增产剂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吨田宝后,能矮化植株,提高抗倒能力,促进分蘖穗成穗,促进稻穗生长发育,增加穗长,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其中施750、600、450mL/hm2的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8 603.10、7 901.80、7 515.95 kg/hm2,较未喷施对照分别增产1 261.40、560.10、174.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苗床及本田分别喷施植物抗寒剂的处理较对照株高增加10.6cm ,平方米穗数增加9穗,千粒重增加1.84g ,公顷增产655kg ,增产幅度达6.9%。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APS和DDFE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增施APS 3-4.5kg/hm2可提高水稻成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于分蘖拔节期及孕穗期叶面喷施DDFE,可提高水稻产量;将APS与DDFE结合施用,可优化产量结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 + 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 2 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 3.7%、8.7% 和 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 600、750 kg/hm2 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 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 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 859、8 291 元 /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喷施叶面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施叶面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喷施叶面硅肥可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杂交水稻控苗方法试验、化控试验、控苗时期试验、增加粒重技术效应试验研究,探讨利用优势分蘖、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促进杂交水稻高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在田间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90%时喷施2.4-D和绿叶素,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效果较好;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铵对增加粒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长调节剂呋苯硫脲和水稻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处理稻种都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秧苗素质,促进分蘖、增加穗数、粒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长调节剂10%呋苯硫脲乳油500倍浸种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分蘖成穗高,增产显著;0.78%多.多效拌种剂旱育保姆350:1000拌种在水稻生长前期效果显著,秧苗矮壮、分蘖发生快,实粒数多,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稻本田两次喷施植物抗寒剂,与同时期喷施等量的磷酸二氢钾相比较,结果表明:喷施植物抗寒剂水稻株高增加10.6cm,平方米穗数增加9穗,千粒重增加1.84g,实际产量平均每亩提高43.7kg,增产幅度达6.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能降低水稻植株高度,从而有利于植株抗倒伏;同时,水稻分蘖数、叶片数、干物质积累、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均有所增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各处理中以以秧田期和拔节期各喷施一次吨田宝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9 138.40 kg/hm2,比对照增产725.92 kg/hm2,增产率达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