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鹿茸脂溶性成分提取并对制剂中的基质配比、滴制温度、滴速、滴头口径等因素进行研究,以丸重差异、容散时限、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验证最佳滴丸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滴丸最优工艺为基质m(PEG 10000)∶m(PEG 8000)=54∶6,m(药液)∶m(基质)=1∶3,药液温度为60℃,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速为30滴/min的条件下鹿茸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香连滴丸的制备工艺,以基质、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提取物与水的配比、熔融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丸重差异(RSD%)、溶散时限及5min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以PEG4000和PEG6000等量混合,基质与药物的配比为1:1.5料温90℃,滴速为24滴/min,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进行制备。说明采用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兽用双黄连滴丸中金银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金银花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金银花挥发油包合物的产率、含油率以及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方法。金银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浸泡时间为2h,提取时间5h,加水量为8倍条件;金银花挥发油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油:β-环糊精为1:6,包合温度60℃,恒温搅拌时间60min。通过验证所选提取工艺提油率高,包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连翘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考察兽用双黄连滴丸中连翘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连翘挥发油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连翘挥发油包合物的产率、含油率以及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方法。得到连翘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浸泡时间2h,提取时间4h,粉碎粒度40目;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1:8,包合温度20℃,恒温搅拌时间60m抽。通过验证,该提取工艺提油率高,包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择柴胡提取物和氟尼辛葡甲胺为栓剂主药,采用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PEG混合物为基质制备复方柴胡提取物中空栓。以药物与基质的比例(A)、药液温度(B)及脱模时间(C)为考察因素,以外观质量和融变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中空栓制备工艺并对栓剂进行质量控制。正交试验结果选取栓剂制备工艺为A2B2C2,即药粉与基质间比例为1:2,药液温度50℃,脱模时间25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栓剂中柴胡总皂苷含量稳定,工艺可行,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的乳酸菌液态发酵工艺,首先确定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添加量,再以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发酵条件,最后进行平行放大试验验证。结果:含20%的醇沉物、接种量4%、发酵温度32.7℃、发酵时间26 h时活菌数可达3.03×109 CFU/mL,为最佳发酵条件。平行放大验证试验表明,该发酵工艺可用于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醇沉物乳酸菌液态发酵制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复方苦参提取物水杨酸乳膏剂,试验采用酸性乙醇冷浸后煎煮法制备苦参提取物;以稳定性为指标,在离心、高温、常温、冷藏条件下考察基质处方中各组分对乳膏剂成型和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乳膏剂的基质处方;以药物与基质的不同比例制备药膏,确定复方苦参水杨酸乳膏剂的最佳处方,并观察乳膏剂的外观性状。结果表明:当基质中三乙醇胺1. 5 g,十二烷基磺酸钠5. 0 g,甘油18 m L时,基质外观细腻,稳定性最好;当药物与基质的比例达到1∶12时乳膏剂稳定性最好。说明制备复方苦参水杨酸乳膏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优选复方枫蓼颗粒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浸膏的干燥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颗粒剂的辅料配比进行优化,最后按照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检查。确定复方枫蓼颗粒的最佳醇提取工艺为:10倍量6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5~1.20(60℃)的浸膏,80℃真空干燥成粉。枫蓼颗粒剂的成型工艺为:85%乙醇作润湿剂,药物与辅料比例1:1.5,糊精与蔗糖比例3:2制软材,过14目筛,干燥温度60℃,14目筛整粒。本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20,(1):75-80
为了制备并固化氟苯尼考纳米结晶(FF-NC),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FF-NC,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固化并考察其冻干粉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在处方和工艺筛选的基础上,确定最优处方。选择羟内甲纤维素(HPMC)及泊洛沙姆188(F68)为稳定剂和助稳定剂,稳定剂∶助稳定剂=5∶1,良溶剂∶不良溶剂=1∶9,药物浓度为4 mg/mL,稳定剂浓度为5 mg/mL,滴加速度为5 mL/min。制得FF-NC平均粒径为(157.7±6.3)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19±0.042,以1%PVP为冻干保护剂制得的冻干粉性质最佳,外观细腻光滑,复溶效果好,冻干前后粒度没有显著差异,冻干粉体外累积溶出度显著高于原药。反溶剂沉淀法制备FF-NC工艺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双黄连颗粒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并对所用辅料种类、用量和颗粒剂干燥温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称取处方量黄芩、金银花和连翘经提取浓缩后得清膏约220g(相对密度为1.21—1.25),颗粒剂所用辅料优选糊精和蔗糖,其清膏:蔗糖:糊精最佳比例为1:3.5:0.5,干燥温度为70℃,制备的颗粒剂外观粒度较好,吸湿性小,水溶化性好,符合颗粒剂相关检测标准,表明本制剂所制定的工艺路线可行,适合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