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2.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资料。优良蚕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改善蚕的生活环境条件,尤其是彻底消灭病原,繁育优良蚕品种,才能更好地提高蚕的生命力和健康性,从而生产优质蚕茧和丝绸产品。近年来,我省原蚕胚种带毒和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普种微粒子病蔓延危害,影响茧丝品质及蚕农经济收入,情况是严重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蚕的良种繁育科学技术规程,加强经营管理,有效地杜绝蚕病为害,提高蚕种质量,实现养蚕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本刊全文刊载中央农业部1991年2月29日印发的《家蚕良种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要点》(草案),供各级蚕种场职工学习并在生产中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4.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7,34(2):48-49
我区农业厅于今年8月12日在北海市召开了全区蚕种场蚕种生产会议,会期2天。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我区各地区(市)农业局蚕业站、各地(市)县蚕种场负责人以及区蚕业指导所代表.共37人。区农业厅经作处梁永良处长主持了会议,经作处调研员陈熙荣同志作了关于我区上半年蚕业生产形势的分析,加强蚕种管理.预防桑蚕微粒子病危害和蔓延,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讲话。区蚕业指导所沈昌平所长介绍了日本近年蚕业生产情况。各地区(市)农业局蚕业站以及各蚕种场的代表都在会上汇报和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的面上蚕茧生产和蚕种生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程锦发 《中国蚕业》2006,27(4):35-36
桐乡市蚕桑产业具有历史悠久、面广量大及比较效益较高之特点,是浙江省的重点蚕桑产区,全市共有蚕农12万户,专用桑园面积10667hm2,年产鲜茧1.25万t,占全省蚕茧年产量的16%。蚕桑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民蚕桑收入占总收入的15.56%。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9.8%。桐乡市生产的蚕种除了供本地区蚕农使用外,还销往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市)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年销售蚕种量30多万张。所以,提高蚕种质量,生产优质蚕茧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提高蚕种无毒批…  相似文献   

6.
蚕种是否带毒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蚕种质量 ,必须要做好防微工作。目前我市有的蚕种场、作业组防微工作看起来十分有力 ,但始终是年年防微 ,年年烧种。笔者经多年对我市各蚕种场发生微粒子病调查了解 ,认为有技术方面原因 ,更重要是管理决策上的失误。1 原普种混养是微粒子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原普种混养一般从蚕茧大战的次年开始 ,极少数发生在蚕桑生产的低谷时期。如果养普蚕收入超过了养原蚕收入 ,原蚕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发生原普种混养 ,表现形式有 :1 .1 在蚕桑生产处于低谷时 ,普茧价格低 ,种茧价格高 ,通过原蚕户…  相似文献   

7.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条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生产,蚕农的收益,关系十分密切.繁育好养、优质、高产的蚕种,是确保蚕茧丰产的基础.我区目前有蚕种场22个,其中区蚕业指导所原种场一个,地区蚕种场7个,县蚕种场14个,有桑园600亩,年制种能力50万张左右.  相似文献   

8.
谈谈我校实习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体会赵疏明,王华军(绍兴市农校)微粒子病是蚕桑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严重危害着蚕桑生产,尤其对蚕种生产威胁更大。我们知道微粒子病在历史上曾使欧洲蚕业陷于绝境,解放前我国也深受基害,解放后,在我国蚕桑工作者努力下,几近绝迹,...  相似文献   

9.
<正>在蚕业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是唯一能通过胚种传染的蚕病,防微工作稍有放松,就会给蚕种及蚕桑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微粒子病卵率超标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不但会给广大蚕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造成疫病流行的隐患,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在多年的蚕种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不仅存  相似文献   

10.
太仓创建现代农村蚕种规模化生产示范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仓蚕种生产基地是在1995年春我省蚕区由于蚕种微毒超标,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导致全省蚕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村蚕种生产几乎摧毁殆尽的严峻形势下,为确保苏州蚕桑生产安全,苏州市政府及时作出决策,在太仓重点蚕区划片开辟的。基地位于太仓市浮桥镇老闸区为主的连片5个村,所在地海拔高程5—6m,土壤为夹沙土为主,PH值合适,土质肥沃,通透性好,蚕农生产技术水平高。12年来基地在市、县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各蚕种场共同努力下,为我省蚕区生产优质蚕种205万张,产值6860万元,蚕农直接经济收入1843万元。  相似文献   

11.
罗子和 《广西蚕业》2005,42(2):15-17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蚕种场的第一重点工作。对防“微”工作是否重视,体现了蚕种场是否对蚕农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它关系到广大蚕农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关系到蚕种场的兴衰。2004年我们场生产一代杂交种107540张,分122段送检,经广西区蚕种检毒中心检验,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及劳动力工价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原蚕区原蚕饲育蚕农经济效益下降,降低了蚕农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防范意识。为了增加蚕农收入,提高蚕农积极性,杭州蚕种场组织相邻蚕农自愿组合,推行小蚕共育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桐乡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史,家家栽桑,户户养蚕,不仅使农民获得丰厚收成,还孕育了深厚的蚕文化底蕴.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桐乡蚕茧产量稳居全国县级(市)之首,1992年全市发放蚕种78万张,蚕茧总产量2.45万t,为桐乡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蚕桑产业受到劳动力及其成本、生产环境、产业效益和茧丝绸行情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步萎缩,进入本世纪以来,蚕种的饲养量、蚕茧产量、蚕茧产值逐年下滑,蚕桑作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位被其它产业代替,特别是2011年开始,蚕桑产业的委缩日益明显(见表1、表2),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作者通过对2011~2015年桐乡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现状的调查,从中获得桐乡蚕桑产业的一些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为蚕桑生产的稳定提出新的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蚕业生产中,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放松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还关系到全区的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历史上就有因微粒子病暴发、蔓延而使蚕业毁于一旦的惨重教训!我们要引以为诫!因此,全区各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必须把“防微”  相似文献   

15.
<正>201710月11~14日,由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主办的"全国蚕种微粒子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东台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蚕桑生产省市区、128位蚕种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疫病,几年来,在全国局部地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为进一步增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意识,规范防控技术,提高蚕种质量,保证蚕农利益和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邀请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沈中元研究员,浙江大学鲁兴萌教授,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落实是生产优质、无毒、低毒蚕种的基础,是决定蚕种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蚕种供大于求,蚕农及蚕业管理部门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而净化的养蚕制种环境越来越难找。面对现实,我们蚕种场加大了防微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及原蚕点农民防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上强化了生产责任制,从技术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微措施,层层把关,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全年的桑园管理之中,贯串于蚕期的始终。因此近3年我场生产76批计52万张蚕种,无一批微毒超标,平均毒率0.22%…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两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蚕区大面积爆发,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曾未有过的。当前蚕种数量不足,质量也差,由于微粒子病的损失,不仅给蚕种供求加深了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和质量,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这是当前蚕桑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粒子病是世界蚕病检疫的对象,多年来严重威胁着蚕种场和蚕业生产的发展,给蚕业生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中西部蚕桑面临着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由于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微粒子病的危害带来可乘之机,为防患于未然,现从家蚕微粒子病的传  相似文献   

19.
回顾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走过的历程,是不断自我完善和壮大的过程。从最初的蚕种场自己检验母蛾微粒子病到全区集中统一检验,从年检量原种2.6万张,一代杂交种43万张,发展到最大年检量年检原种20万张,一代杂交种442万张,为保证全区蚕种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西正处在努力由蚕茧生产大省向蚕业强省跨越的发展时期,展望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将更加促进广西蚕业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形势下,有些人便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开经营,特别是在我省蚕茧生产管理、经销方法转轨后,在少数地区,有些人便不顾省市蚕业主管部门关于蚕种统一供应的规定,私自采购销售蚕种,甚至出现了个体户经销蚕种的现象。由于这种蚕种缺乏质量保障,购种蚕农屡屡上当,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私自经销蚕种有下列几种情况:一种是蚕种生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蚕种场为减少损失,便大力推销自己的蚕种,特别是外省有的蚕种场即使在正常年份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