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延边大学农学院玉米组选育的7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的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年的产比中增产的品种有5个,平均比对照增产0.3%~15.0%。其中表现突出的新品种有延农5和延农15,其产量分别为9447.6kg/hm^2和8561.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0%和2.5%。这2个品种在2000~2002年3年的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增产19.4%和10.6%,增产幅度比较大,且在不同年份的表现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临洮县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龙 《甘肃农业》2013,(19):23-24
在临洮县洮阳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比试验表明,中晚熟品种澳玉32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6591.5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28.7%,居第一位;中晚熟品种登海3622,折合平均产量13506kg/hm^2,较对照增产4.76%,居第二位:中晚熟品种沈单16号(cK)折合平均产量12892.5kg/hm^2,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3.
在崆峒区进行的旱地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锦玉2号株型紧凑,穗行数、行粒数及穗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9296.0kg/hm^2,较对照品种承单20号增产19.04%,可作为崆峒区旱地玉米推广首选品种;登海9号折合产量为9146.8kg/hm^2,较对照增产17.13%,可在崆峒区部分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展旱作保墒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秋季覆膜玉米产量最高为9735.0kg/hm^2,较常规半膜增产3796.5kg/hm^2,增幅为38.99%;以补充灌溉375m^3/hm^2时主副产品产量最高为2645.43kg/hm^2,增产11.1%,纯收益则补灌量225m^3/hm^2最高,为12769.5元;一膜两季栽培2年玉米平均单产达9374.9kg/hm^2,较对照增产2062.4kg/hm^2,增幅达28.2%;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大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20kg/(mm·hm^2),土地利用率提高43%,单产达10481.5kg/hm^2,经济纯收入提高40.39%。  相似文献   

5.
在湟中县进行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会-2、GFK69.1抗病性和抗逆性强,农艺性较好,产量分别为33150kg/hm^2、31050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青引5号产量27525kg/hm^2增加5625kg/hm^2、3525kg/hm^2,增产20.4%和12.8%,可作为湟中县马铃薯产业的首选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得出,朝研229、朝研217生育期为166d,霞冠生育期为156d。霞冠、朝研229、朝研217抗早疫病、病毒病、膏枯痛比中杂9号(ck)强。朝研229折合产量为225000.0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58833.3kg/hm^2,增产35.41%;朝研217折合产量为201166.7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35000kg/hm^2,增产21.06%;霞冠折合产量为188333.3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22166.6kg/hm^2,增产13.34%。朝研229、朝研217、霞冠3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春大豆品种与甘蔗间种的产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春季在广西武鸣县两江镇进行不同春大豆品种与甘蔗间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6个春大豆品种中,以桂816的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单产达1267.5kg/hm^2,比对照增产378.0kg/hm^2,增产42.5%,增产达显著水平;其次是桂春1号和桂春2号,分别比对照增产220.5、120.0kg/hm^2,这3个春大豆品种均适合与甘蔗进行间种。  相似文献   

8.
地膜水萝卜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已在天水市秦城区太京镇湾子村大面积推广,折合产水萝卜9.0万kg/h舻~10万kg/hm^2,收入3.6万元/hm^2-4.5万元/hm^2,折合玉米产量9.0万kg/hm2~1O.5万kg/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安景文  华丽民  刘艳  解占军  汪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1-17433
[目的]为玉米品种先育33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肥方法对先育335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施肥处理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的生物产量最低,为19418.0kg/hm^2;处理6的生物产量最高,为27747.5kg/hm^2。处理6中玉米吸收的N和K最多,低氮处理中玉米的吸磷量最高。施肥对先育335的穗行数影响最小,对行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大,处理6的行粒数最高,百粒重最重,分别为39.27个和43.67g。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对照高20%~42%。先育335的最佳施氮量为210kg(纯N)/hm^2。中氮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8.65kg/kg(纯养分),低氮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6.12kg/kg(纯养分),高氮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5.08kg/kg(纯养分)。[结论]大量氮肥作底肥深施和后期追施少量氮肥的施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闫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91-12292
[目的]为验证控失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同时为控失肥配方优化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玉米控失肥对比试验,设10个处理。[结果]玉米施用5种28-6-6控失复合肥825kg/hm^2,比等养分三元素混肥(基施)增产10.5%.20.5%,比等养分BB肥增产0.7%-9.8%。平均氮素、磷素、钾素农学利用率分别为27.4%、40.1%、76.6%。濉溪县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量为N300kg/hm^2、P2O5100kg/hm^2和K2O45kg/hm^2。[结论]控失肥增产效果明显,肥料利用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通过研究玉米品种‘龙单63’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为玉米品种‘龙单63’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玉米品种‘龙单63’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单6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随着密度、施肥量的增加,‘龙单63’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变,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穗位、秃尖的长度是不断的增加的,而穗长、穗粗,都有所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产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差异,以施肥量磷酸二胺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00 kg/hm2 时,公顷保苗在76920 株时,产量最高,达到12251.27 kg/hm2。因此,玉米品种‘龙单63’比较适合耐密植,种植密度应控制在76920 株/hm2左右为宜,施肥量应控制在B-C肥力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 ,极早单 2号、极早单 4号抗病、丰产 ,产量超过 6 0 0 0kg/hm2 ,为太原地区夏播玉米优良品种。其中 ,极早单 2号植株高大粗壮 ,叶片宽阔浓绿 ,穗粗而长 ,产量为 6 372 .15kg/hm2 ,是目前太原地区夏播玉米最高产量。地膜覆盖、玉米磁衣处理可缩短夏玉米生育期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选用氮高效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以我国玉米生产主推品种郑单958(Zhengdan 958,ZD958)、先玉335(Xianyu 335,XY335)、京科968(Jingke 968,JK968)和京农科728(Jingnongke 728,JNK728)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共4个纯氮施用水平,研究并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减施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4个氮肥处理条件下籽粒产量均以京科968为最高,分别较郑单958、先玉335和京农科728平均增产4.1%、7.7%和14.6%。施氮量由纯氮225 kg/hm~2适当减施75kg/hm~2(N3→N2)时,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减产显著。(2)不同施氮水平下,品种间的单株生物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施氮量由纯氮225 kg/hm~2减为150 kg/hm~2(N3→N2)时,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单株生物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差异显著。(3)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在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且在低氮水平下优势更明显。(4)每生产100 kg籽粒需吸收纯氮量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在4个施氮处理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纯氮量表现为郑单958(2.3 kg)先玉335(2.2 kg)京农科728(2.1 kg)京科968(2.0 kg)。由此可见,京科968在土壤瘠薄条件下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且由纯氮225 kg/hm~2适当减施75 kg/hm~2时减产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高、花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强、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氮肥量少、氮素利用效率高是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在适量减施氮肥条件下减产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陕西商洛春玉米品种密度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玉米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洛南川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3 B3 C1 D2,即品种掖单19,密度6.0万/hm2,施氮量255 kg/hm2,施磷量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解决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后地力低、养分不平衡、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弱等问题;【方法】本试验通过玉米几种主要肥料量级试验,通过数学模型得出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关系,并确定各种肥料的最佳施肥量;【结果】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N、P、K及微肥S、Zn施用模式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结论】利用该模式,结合肥料和玉米产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土地整理后玉米产量最大化的N、P、K及微肥S、Zn施用量,即N:198.02kg/hm2;P2O5:107.36kg/hm2;K2O:75.32kg/hm2;S:48.72kg/hm2;Zn:38.35kg/hm2。  相似文献   

16.
黄晓澜  张琳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1):39-42,96
运用土壤养分系统诊断技术对长江流域的小麦,江淮丘陵区域的水稻和淮北平原的玉米进行了全素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施肥技术与目前通用施肥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9%~20%,7%~16%和6%~11%。还证实硫肥对淮北玉米有增产效果。采用能量——经济学评价方法对肥料效应进行了系统评估,认为土壤养分系统诊断技术可在安徽省“二高一优”农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先玉335、大丰26号、铁研124、强盛16号等8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2种类型玉米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品种产量以先玉335最高,为16380kg/hm2;其次为大丰26号和铁研124,分别为15570和14310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宣威当地推广品种——桥丹二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密度和5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跟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追肥量(尿素)对产量的影响不大。试验中在种植密度为120000株/hm2,追肥量(尿素)为75kg/hm2即可以达到高产,但无论鲜产量还是干物质产量均不是最高,只有追肥量(尿素)达到300kg/hm2时鲜产量、干物质产量才均达到最高,而且对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影响较小。种植密度的提高不利于植株粗蛋白含量的提高,追肥量的增加有利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提高,但也提高了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种植密度为120000株/hm2,追肥量(尿素)为300kg/hm2的处理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品种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种植区域比较品种产量高低。结果表明,2 75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吉单550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3 364.0 kg/hm2、13 217.7kg/hm2和12 726.7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750℃.d积温区坡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的产量最高,分别为9 652.0 kg/hm2、9 565.3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60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吉单27、科泰199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 746.0kg/hm2、11 645.0 kg/hm2,与其他2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明确不同种植区域适宜玉米品种,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高淀粉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品种豫玉22为试材,研究了钾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高淀粉玉米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玉米品种豫玉2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至收获期,先行5号和豫玉22分别以大喇叭口期追施450 kg/hm2和基施225 kg/hm2钾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施钾不利于高淀粉玉米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但基施450 kg/hm2对增加其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对低淀粉玉米淀粉品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基施。施钾能提高两品种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且对先行5号来说,基施的效果优于大口期追施,而豫玉22则相反;施钾可以提高先行5号的醇溶蛋白含量,降低豫玉22的醇溶蛋白含量;不同时期施钾对高、低淀粉玉米籽粒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两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