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垄作栽培增产效果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垄作栽培是改造障碍性稻田、提高稻田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对改变稻田土壤结构与通透性,减轻冷、毒害,协调水、肥、气、热关系,提高光、养、气供应,增加稻田光热效应,改善稻体组织结构,促进产量性状协调发展,减轻水稻病虫危害,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生产上,垄作栽培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30%~50%,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早花生(全期地膜覆盖栽培)、杂交晚稻复种制,是我地区稻田上推广的一项新耕作制。我们1984年开始多点试验,1985年示范试种300亩,据崇仁、宜黄、南城三县验收结果,花生平均亩产达283公斤,晚季杂交水稻单产达402.5公斤。两季部增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今年将发展到5万亩。生产实践证明花生一杂交晚稻复种,对于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粮油商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益均有好处,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1961~1963年进行了水稻晚播晚插的研究。結果表明,晚播晚插可以采用机械栽培,在插前进行誘杀杂草,节省除草用工,并能扩大种稻面积,可在水稻栽培面积较大、草荒严重、人畜力不足的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水稻节水灌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秧、节水整地、适当浅插、科学施肥、节水控制灌溉、稻田除草、注重工程节水技术等方面内容,并阐述了水稻应用控制灌溉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实现水稻节水增产增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既是改造冷、烂、毒、锈等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垄作栽培以采用66.67 cm或100 cm开厢,每垄分别栽2行或3行为主,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40%以上,纯收益增加0.20万~0.59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新复种制的研究与推广,近年在湖南省的耕作改制及粮食增产方面已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省耕作制度研究协作组,于1984年曾就这种复种制在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以及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旱作玉米在稻田生态环境条件下根系生长的特点及其规律,以便为稻田玉米高产栽培及水旱轮作新复种制的丰产配套技术提供依据,从1985年起开展了本项试验。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稻的栽培方式属于稻田管理,稻田管理与病虫害有直接关联。传统的栽培方式有水田育苗手动插秧的方式,后来延伸出抛插、机插、直播的方式。方式的多样性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不同方式对稻苗病虫害影响是不同的。了解这些内容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油菜等作物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栽培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油菜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的技术。指出作物免耕直播与翻耕移栽具有同样的产量潜力,省工、节本、增效的效益显著,是我国作物低成本、高效益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晋  高汉亮  颜群  唐茂艳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58-1560
分别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进行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等5种栽培方式下稻田纹枯病病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点播、撒播稻田纹枯病发生程度较轻;抛秧稻田发病程度与插秧稻田相当;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其他栽培方式的高。因此,强化栽培方式种植水稻更要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适时用药,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鸭是以生产无公害水稻为目标的稻田立体栽培模式,操作简便,节本、提质、增产、增收.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农艺措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插水稻是水稻生产走优质、高产、高效和规模化、集约化之路的重要途径。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策略适宜走建立适中群体、抬升后期肥料运筹比重、提高成穗率、主攻大穗、增加千粒重之路,穗数型增产与穗重型增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稻田复种油菜,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生产率,组成合理农作制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省积极迅速的扩大油菜面积,在春收油菜面积560多万亩的基础上,今冬省委要求种足800万亩,这对促进整个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意义。究竟稻田复种油菜对地力的作用如何?与绿肥、麦类等其它冬作物比较,各自的利弊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又对水稻的影响如何?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因此,就油菜在稻田的复种轮作问题,综合有关资料,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麦(油)免耕直播省本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麦(油)后免耕直播是我们近年来从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稻田复种方式和水稻品种(组合)更替等生产实际出发研究出来的一项杂交水稻省本高效栽培新模式.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小麦和油菜等小春作物收获后于麦茬或油菜茬田免耕直播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5.
半旱稻鱼高产工程技术四川农机研究设计院刘君望水稻半旱式栽培是在稻田开沟起垄、垄沟灌水、垄面插秧、浸润灌溉的新型栽培技术。其优点是能够提高地温、通风透光,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沟中水体容积增大,可使稻田养鱼的产量成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和2009年的早稻和晚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对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5种栽培方式种植水稻的稻田进行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稻田之间是有差异的,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抛秧稻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次之,插植稻田发病情况居中,点播和撒播稻田最低。五种栽培方式稻田在孕穗末期-黄熟期的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分蘖盛期。调查研究建议,要做好预防工作,适时用药,合理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初,我省稻田以种一季稻为主。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变,双季稻面积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冬季绿肥也逐年推广,至七十年代双季稻——绿肥已成了我省主要的复种制度。毫无疑问,这对于我省的粮食增产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大多数稻田长期双季稻——绿肥重茬连作,造成了土壤肥力逐步下降,导致产量停滞不前。为此,必须认真研究改革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实行科学的轮作制,才能获得持续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稻鱼耳共育立体栽培技术是伴随我省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产生的营养、高效有机稻生态栽培的方式,它集水稻栽培、稻田养鱼、稻田寄养木耳于一体,实现有机物质分层次利用、物种互惠共育,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稻鱼耳共育绿色水稻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水稻栽培1.1大棚育苗机插时间3月下旬扣棚暖床。苗床达到旱育标准。1.2种子处理晒种:品种可选龙粳21,在4月1~3日(浸种前2天)进行晒种,增强种皮的适性和酶的活性。选种:用盐水比重达到11.3(50公斤水+12公斤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有机栽培稻作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生物降解膜和不覆盖生物降解膜2个处理,以期研究苏南地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有机水稻生长、产量和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稻田覆盖全生物降解膜,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降低了试验点主要稻田杂草的密度和鲜重,具有较好的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赤泥不同施用量对镉污染稻田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施用量为50 g/盆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水稻有效穗形成,提高了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盆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得出:利用赤泥修复酸性土壤镉污染能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可实现水稻增产,但赤泥施用量要考虑水稻生长特性和栽培环境,适量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