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铺设纳米管增氧机和使用叶轮式增氧机的池塘进行溶解氧等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的对比监测,结果表明:每天的同一时刻,采用纳米管增氧的池塘的溶氧量都高于使用叶轮式增氧机的池塘,在全天溶氧的最低值时,纳米管增氧池塘溶氧量分别达到3.05和3.65mg/L,是叶轮式增氧池塘的4.76和5.7倍.采用纳米管增氧机平均每亩安装成本由700元下降到61.67元,每天每亩池塘节电2.4度,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鱼池增氧机有叶轮式、水车式、喷水式、充气式和微孔式等多种,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的搅水、增氧、混合、曝气等多种作用,更适合于调控鱼池水质的要求,并且增氧效率高。一、叶轮式增氧机的选择根据鱼池水体条件及鱼的产量选择。水深2米以上,面积0.5~0.6公顷水面,鱼产量7.5吨/公顷以上的鱼塘,可选用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面积0.3~0.4公顷、鱼产量6.0吨/公顷左右的鱼塘,可选用1.5千瓦  相似文献   

3.
纳米曝气盘式增氧机是鱼塘增氧的好工具,经多项试验证明,在阳光下水中生物光合作用增加水质溶解氧及水体呼吸作用消耗溶解氧的实际鱼塘应用中,及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实验室内进行水体试验,均表明该类型增氧机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直径100 cm的曝气盘,每盘从外到内装有外径15mm的纳米曝气管4圈,曝气管间距为10 cm,在2~3m深水体中,1 hm2安置90个曝气盘,使用0.25 kW的鼓风机,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的增氧要求.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鳗鱼养殖中应用微孔曝气增氧与水车式增氧机增氧两种方式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在未载鱼情况下,两种增氧方式的增氧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孔曝气增氧方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单位水体增氧能力提高了15.85%,增氧动力效率是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2.36倍.在载鱼养殖情况下,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池表层水的平均溶解氧值显著低于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值(P〈0.05),但底层水的溶解氧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溶解氧值都大于5 mg/L.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单位养殖水体的用电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节省57.6%,且无安全隐患.由于微孔曝气增氧池水的流动性小,鱼类活动消耗的能量减少,且水温较高,因此,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的鳗鲡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 “增氧机是救鱼机,年年救鱼增效益”。因为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的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近年随着集约化养鱼和精养鱼塘的发展,增氧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等三大功能。如何安全使用增氧机呢?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更深入地研究和应用池塘养殖河蟹底层微孔曝气技术,通过定时、定距、分层采集试验河蟹池塘水质,测定其溶解氧,以此确定单个PVC盘状管能改善水中溶解氧的最大范围和效果,结果表明:PVC盘状增氧圈有较好的水体底部增氧作用,其范围为距增氧圈1~10 m,而作用深度为水下1 m。河蟹池塘底PVC盘间适宜间距为15~20 m,增氧开机时间最好为4:00—6:00,持续开机2 h,14:00—16:00开动增氧机有利于水体降温和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7.
使用3种不同的增氧机,监测整个生产季节池塘水浮游植物组成的变化。检测到的浮游植物隶属8个门,67个属(种),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藻类细胞个体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8~9月,最低密度出现在5月和11月。藻类生物量从5月份开始上升,8月份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3个池塘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147~2.857之间,Margalef指数在2.572~7.16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01~0.746之间。3种不同的增氧机都对池塘水质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对比后发现,使用可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和水犁式增氧机的池塘中硅藻和绿藻的含量更高,效果要好于普通叶轮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义县某村个体养殖户杨某来信咨询:2013年4月2日,我在齐某农机销售点购得一台增氧机,用于自家鱼塘增氧,并于第二天上午安装后投入使用。可使用到第3天下午时,增氧机突然不明原因停止运转。与销售商齐某联系后经现场检查,齐某承认增氧机不太好使,可能存在毛病,当即免费为我更换一台新增氧机。半个月后,该增氧机再次出现故障,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淡水养殖中.如今大多数的养殖户对增氧机的使用都存在着误区——有的甚至把增氧机当作“救命机”来使用。正确使用增氧机,不但能增加水体的溶氧.还能降低水中氨氮等的毒性和饵料系数。目前所有的增氧机都有增氧、曝气、搅水三大功能.但以叶轮式为最佳.一般0.67~1公顷的面积配置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即可。正确使用增氧机应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灵活掌握。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增氧机是救鱼机,年年救鱼增效益".因为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的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近年随着集约化养鱼和精养鱼塘的发展,增氧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等三大功能.如何安全使用增氧机呢?  相似文献   

11.
鱼池使用增氧机,是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鱼浮头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才能提高其使用效果呢?1 若发生鱼浮头,应在鱼严重浮头之前,于半夜前后开动增氧机,且中途不停机,一直开机到日出。2 在高温季节,为打破热水层,宜在下午2时前后开  相似文献   

12.
贾春艳  王亮 《现代农业》2011,(1):109-109
增氧机的功能主要是增氧、曝气、搅水三大作用,以叶轮式效果最佳。一般10~15亩的面积配置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而实际使用中还有许多养殖户在增氧机的使用上很不合理,还是采用"不见浮头不开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集约化养鱼和精养鱼塘的发展,增氧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4.
鱼池供氧关乎鱼的生存,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增氧机。增氧机作为能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的设备,不但能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而且可以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文章重点对增氧机的使用技巧与维护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选购 1.叶轮式增氧机的选购 主要是根据水面和鱼产量确定,一般0.6公顷水面,667米2产500千克以上的鱼塘,可选购3千瓦的增氧机;0.40—0.53公顷水面,667米2产400千克的鱼塘,可选购1.5千瓦的增氧机。增氧机的性能要符合部颁标准,增氧能力应大于2.5千克(氧)/千克·小时,电动机负荷程度应为0.83,额定功率应大于1.5千瓦。  相似文献   

16.
戴永利 《新农村》2007,(6):23-23
1.养殖条件池塘面积以5~10亩(1亩=667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每池建食台1个,食台上架设自动投饵机1台。每5~10亩池塘配备1.5千瓦和0.75千瓦增氧机各1台。2.放养密度水深1.5米池塘,每亩可放3~4厘米的当年鱼苗1500~2000尾;水深2米以上池塘,每亩可放养2  相似文献   

17.
<正> 1 增氧机的安全操作 1.1 安装增氧机时一定要切断电源;电缆线在池中不可受张力,切不可将电缆线当作绳子拉;电缆线应用锁夹固定在支架上,不得垂入水中,其余部分按规定引到岸上的电源处。 1.2 增氧机入池后,要加以固定。增氧机在旋转时产生的浪花很大,切不可乘坐某种浮体到增氧机跟前观察。 1.3 叶轮在水中的位置,要和“水线”对准。叶轮叶片浸入水中深度为4厘米。 1.4 增氧机工作时若发出“嗡嗡”声,应检查线路,看有  相似文献   

18.
池塘以长方形最好,东西向,面积0.67~2公顷(10~30亩)为宜,水深2米左右,池底平坦,底质以硬质、沙质为宜,淤泥厚度不超过15厘米,进排水方便,配套3千瓦的增氧机1~2台。  相似文献   

19.
季东升 《农家致富》2006,(12):42-42
现在使用的增氧机主要有:叶轮式、水车式、潜水式(推流吸气式)、喷水式(增氧排灌两用浮水泵)、水底气管式、充氧式等增氧机。高温季节。使用增氧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 ̄3亩为宜,水深1 ̄1.5米,底泥10 ̄20厘米,水源清新无污染的河道水,注排水方便。每口池塘配备投饵机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一台,有充足的电力保障。不配备投饵机的池塘可采用人工投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