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浅谈运行中充油电力设备气相色谱分析王玉芬辽宁省农电局试验所(116300)一、气相色谱的基本概念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早在1906年由苏联植物学家茨维特利用碳酸钙颗粒作固定相将植物叶色素放入石油醚(流动物)中,使色素分离成色谱带,随冲...  相似文献   

2.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气相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的一类色谱分析法.为此,对气相色谱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气相色谱仪检测蔬菜中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类及氨基甲酸酯类等农残,且在农业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仪作为分析检测常用的仪器之一。在近20多年迅速发展起来,其分析方法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气相色谱法。其最早应用于分离分析石油产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合成和医药及食品等工业的科学研究和生产等方面,不仅如此,气相色谱法还可应用于生物化学、临床诊断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特别在环境保护方面,对于水、空气等的监视工作。  相似文献   

4.
三相分离器是厌氧反应器的核心部件,三相分离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揭示气液固三相分离过程.文章通过建立冷模实验系统探究了三相分离器气体分离收集的过程,并考察了曝气量、进水量对气相带水量、气相带水能力、颗粒流失等三相分离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相在三角堰内完成分离收集然后汇聚到集气室内,最后夹带一定量的液体由提升管排...  相似文献   

5.
如今主要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汽油中所含氧化物(醇类、醚类)的含量,其中,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不仅可以对汽油的纯度进行检测,还能对汽油中所含氧化物进行分离,并检测其含量是否超标,分析速度快、效率高,增加了汽油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为客户提供了性价比较高的分析系统。文章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浅谈运行中充油电力设备气相色谱分析(之三)王玉芬辽宁省农电局试验所(116300)八、操作条件的选择操作条件的选择:选择分离既快又好(峰与峰不重叠、峰形即不拖尾也不伸舌)的分离条件。1.分离度:“R”两个组份峰的分离程度。有四种分高度如图所示。分离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可变配气相位技术的研究现状,设计了一种新的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机构,该技术发明通过应用数字控制技术控制配气凸轮,从而可变控制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对这种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技术进行了优化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新发明能方便实现对进、排气门的配气相位及气门升程的全范围控制,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等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8.
4ZTL-1800割前摘脱稻(麦)联合收获机采用惯性沉降分离室来实现谷物与气流的分离。目前对惯性沉降分离室内气体的流动特性、压力损失特性及其受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等研究还未见研究报道。为此,建立了惯性沉降分离室内气相守恒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Fluent软件对分离室结构参数对其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结构参数对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经实验验证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惯性沉降分离室的结构、减小体积和降低压力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运行中充油电力设备气相色谱分析王玉芬辽宁省农电局试验所(116300)六、色谱柱子及色谱峰1.色谱峰:色谱分离的是否对称这与层析室温度、载气流量等有关。下图这三种峰,以对称峰为最好,一般不常见,拖尾峰常见,伸舌峰少见。2.色谱分离柱色谱柱是由柱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试厌氧发酵所产沼气中甲烷及二氧化碳的含量,配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烷、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标准气体,利用填充柱建立了相应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4种气体的出峰时间分别为0.229、0.405、0.824、1.358 min,4种气体能够很好地分离。根据标准气体绘制的4种气体回归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验证性试验得到氢气、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的回收率分别为97.72%、98.20%、9 7.8 3%、9 6.8 7%,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气相色谱法能准确地测量4种气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粉丝中石蜡检测的样品前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适用于检测粉丝中掺杂石蜡的气相色谱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经硝酸硝解,石油醚萃取后浓缩定容后进气相色谱分离检测。通过对9种主要正构烷烃的测定,可以定性地鉴别是否掺杂石蜡。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g/kg,平均回收率为86.7%~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6.6%(n=6)。石蜡在0.1~10g/k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R均大于0.9991。与目前报道的前处理方法比较,它在保证准确定性定量的同时,具有前处理耗时少、处理简单和适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厌氧反应器中三相分离器污泥回流缝对分离器内流场及气、液、固三相分离性能的影响,以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及三相分离器中的气、液、固三相三维流场以及分离效率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中采用工程上常用的80、95、110、125、140 mm回流缝宽度。模拟结果表明:三相分离器内部的三相流速大大高于反应器的设计上升流速,其中固相平均流速相对较高;三相分离器内部液相流场以环流为主;污泥回流缝宽度对气、液流动相影响小,对固相影响则相对较大;三相分离器对固相的分离效率较高,混合液经过一层挡板的固相分离率均大于87%,而气相的分离率最低在60%;污泥回流缝宽度越宽、各单层的气、固相分离效率下降,通过三相分离器最上层沉淀区域的补充,混合液中的固相基本上能达到完全分离,而气相在回流缝宽度为95 mm左右时分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麻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苎麻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8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2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64.53%。异叶绿醇是苎麻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苎麻叶挥发油总体百分含量12.52%。  相似文献   

14.
根据焦油的物性和分离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干法脱除焦油的新型焦油分离器,该焦油分离器同时具有冷却降温促焦油冷凝析出和分离焦油液滴的作用.通过对其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发现,壁面降温对其内部的温度场影响明显,这是气体运动传热的结果.旋风分离器内气体温度随着周边气流下行温度逐渐降低,随着中心气流上行而逐渐升高,在径向呈现驼峰状分布.温度降低导致了气体密度增加和粘度减小,以及焦油液滴粘度增加,通过对焦油液滴分离理论和焦油的物性分析得出,壁面降温可以减小切割粒径,有利于提高生物质气化燃气中焦油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机的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南方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扩大南方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马铃薯收获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挖掘阻力大、易壅堵、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等问题,导致目前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以人工或畜力为主,机械化应用水平低。为此,从南方冬种马铃薯种植模式和种植环境出发,在分析现有马铃薯收获装置挖掘部件和分离部件的基础上,对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机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展望,提出一种双重振动减阻挖掘部件、一种可分离薯、土、膜的振动杆条升运链分离部件,以及一种可分离薯、土、草的拨杆抖动筛分部件,旨在为南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及稻草覆盖栽培模式下机械化收获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热场流分离技术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分离、分析技术,热场流分离理论是物性分析、分离领域中新的分离理论,其具有分离系统设备简单、应用领域广泛、分离过程效率高和不破坏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等优点。文章介绍了热场流分离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描述了热场流分离设备的主要结构,总结了热场流分离理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主要应用领域,展望了热场流分离理论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中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分离装置存在体积庞大、振动强等问题,小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分离装置缺乏对断茎秆的处理能力且分离能力较弱。为此,提出了一种螺旋输送与筛筒组合式分离装置。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搅龙转速、装置倾角和分离筛孔尺寸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优结构和运动参数组合,实现了籽粒、颖糠及茎秆在输送过程中的有效分离,为清选装置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灌用水力旋流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旋流器由于其特殊的分离原理及结构特征已成为一种独具一格的分离装置,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提出了一种新型微灌用水力旋流分离装置,并对其进行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力旋流器的设计生产能力约为30 m3/h(对应进口压力为0.3 MPa),对应的分割粒度为27.5μm,分离极限(d98)为95.0μm,分离精度(d25/d75)为0.42,符合微灌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用于谷物复脱分离和清选的横流风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横流风机应用的新方案。在横流风机下方安装筛状凹板,使其具有对谷物进行复脱、分离和清选的综合功能。分析和试验研究了这种风机的工作特点、分离性能和清选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薯土分离输送装置存在薯土分离不充分、伤薯率高等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薯土分离输送装置进行创新设计;基于系统功能分析识别薯土分离输送装置的功能缺陷,应用物场模型、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等TRIZ工具求解创新方案,设计一种具有双抖动单元和降运抖动筛面的薯土分离输送装置。基于输送筛面上薯土秧混合物的力学分析,确定筛面倾角范围为β≤32°;结合理论分析和生产实际确定一阶升运筛面倾角为20°、二阶升运筛面倾角为16°、降运抖动筛面倾角10°、抖动单元振幅为21 mm、分离筛杆条间距为50 mm、各阶筛面输送有效长度分别为450 mm、600 mm、1 000 mm 和100 mm。通过升运分离筛和降运分离筛抖动筛面的运动学分析对比,验证创新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