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蛋白日粮对雏鹅生长性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肝脏、肾脏、空肠、十二指肠中黄嘌呤脱氢酶(XDH)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雁鹅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P)、高蛋白组1(HP1)和高蛋白组2(HP2),分别饲喂含180.00,230.00和280.00 g/kg粗蛋白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为期14 d,每周测定各组雏鹅采食量、体质量。于7和14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1L-1β)、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含量;采用RT-qPCR、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ting法测定14日龄雏鹅肝脏、肾脏、空肠、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7日龄时,HP2组雏鹅的平均体质量显著小于CP组(P0.05),极显著小于HP1组(P0.01),HP1组雏鹅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HP2组(P0.05);14日龄时,CP组雏鹅的平均体质量、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HP1和HP2组(P0.01)。2)7日龄时,HP2组雏鹅血清中的1L-1β、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P组(P0.01),1L-1β、TNF-α、UA含量显著高于HP1组(P0.05);HP1组雏鹅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CP组(P0.01)。14日龄时,HP2组雏鹅血清中1L-1β、IL-6、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HP1组雏鹅血清中的1L-1β、IL-6、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极显著高于CP组(P0.01)。3)HP2组雏鹅肝脏、肾脏、十二指肠的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P0.05或P0.01),肝脏、肾脏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P1组(P0.05或P0.01);HP1组雏鹅肝脏、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P0.05或P0.01)。各组雏鹅空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摄入过高水平的蛋白会导致雏鹅生长性能降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肝脏、肾脏、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增加,从而引发雏鹅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选择35日龄的断奶仔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日粮营养分为3个类型,即标准型(粗蛋白17%,粗纤维12%)、低蛋白型(粗蛋白15.5%,粗纤维12%)和高纤维型(粗蛋白17%,粗纤维13.5%),3种日粮添加国产兔用复合酶,以标准营养(空白)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采用加酶日粮可使十二指肠、空肠淀粉酶活性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影响,而盲肠淀粉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标准型日粮组空肠淀粉酶活性比对照提高27.59%,差异显著(P<0.05)。加酶日粮组幼兔空肠、盲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外源酶可显著增强幼兔盲肠食糜的纤维素酶活性,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标准和低蛋白型日粮条件下,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比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加酶日粮幼兔空肠、盲肠乳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影响。不同类型日粮对肠道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银狐血清生化指标、体脂沉积及消化道酶活的影响,选取约12周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A组),12%(B组),16%(C组)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冬毛期银狐血清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水平随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P0.05);育成期B组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冬毛期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各组间差异显著且B组水平最高。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银狐皮下脂肪及肝脏质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提高,银狐空肠食糜中胰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胰蛋白酶活性和胰淀粉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含不同嗜酸乳酸杆菌浓度的饵料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时饲养进行试验,分成4组(对照组,浓度为0.5%、1.0%、1.5%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嗜酸乳酸杆菌浓度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增加,试验2组、试验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成活率显著升高(P0.05)。免疫指标也呈现类似变化,试验2组、试验3组的AKP、ACP、PO活性都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POD活性各试验组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一定浓度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二者的复合菌)对三种大宗饲料原料(玉米、麦麸、豆粕)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每种饲料原料分为四组,即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嗜酸乳杆菌组和复合菌组,分别为不添加益生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1 mL、嗜酸乳杆菌1 mL、枯草芽孢杆菌0.5 mL+嗜酸乳杆菌0.5 mL,采用三角瓶体外酶解法模拟猪消化系统进行发酵试验,测定分析三种大宗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加入益生菌后玉米的干物质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及其与嗜酸乳杆菌的复合菌后麦麸的干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后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降低或升高(P0.01),加入复合益生菌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两者复合菌对玉米干物质消化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麦麸干物质消化率均无促进作用,加入嗜酸乳杆菌对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具有促进作用,加入枯草芽孢杆菌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亮氨酸对超早期断奶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内源消化酶活性及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正常分娩的16头母猪中选择正常初生体质量(NBW)和IUGR新生仔猪各16头,所有仔猪于14日龄断奶。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NBW仔猪和IUGR仔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含1.45%亮氨酸)或亮氨酸日粮(含1.80%亮氨酸),即NC(NBW+基础日粮)、NL(NBW+亮氨酸日粮)、IC(IUGR+基础日粮)与IL(IUGR+亮氨酸日粮)共4组,每组8头猪,35日龄屠宰取样。[结果]IC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IL组胰腺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5);IC组胰腺、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IL组十二指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NC组(P0.05);IC组胰腺的糜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IC组十二指肠的糜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IL组(P0.05)。与NC组和IL组相比,IC组胰腺SOD、GPx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IC组胰腺SOD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GPx1、GPx7、CAT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IL组胰腺SOD1、CA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C组(P0.05)。[结论]IUGR会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内源消化酶活性、胰腺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及抗氧化酶mRNA表达下调,引起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亮氨酸对胰腺的抗氧化功能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以白头翁、黄芪、黄连、党参、大黄等药材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Rose308肉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Ⅱ组、Ⅲ组、Ⅳ组均使得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2)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均得到提高,21 d和42 d时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92%(P0.05)、9.01%(P0.05)和23.04(P0.01)、8.52(P0.05);(3)Ⅳ组可降低42 d时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80%(P0.05)和10.28(P0.05);(4)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V/C值均得到提高,21 d和42 d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2.22%(P0.01)、11.58%(P0.05)和32.02%(P0.01)、15.44%(P0.01);(5)各组肠壁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此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V/C值,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肉鸡健康生产,其中1%~1.5%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亲鸽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乳鸽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及结直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 080羽60周龄的成年美国白羽王鸽(雌雄各半,共540对),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1组(T1)、试验2组(T2)、试验3组(T3)。分别饲喂含0、200、400、600 mg/kg枯草芽胞杆菌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组有提高乳鸽体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乳鸽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32.81%、26.08%和28.63%(P0.05),绒毛表面积分别提高38.69%、84.59%和36.6%(P0.05),空肠隐窝深度则降低20.46%(P0.05);T3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24.33%和16.72%(P0.05),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则分别降低21.82%和11.94%(P0.05)。T3组能显著降低结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并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并显著降低结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因而能够有效维持乳鸽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结构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和体重为(16±2)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全舍饲)、试验1组(每日运动10 km)和试验2组(每日运动5 km),试验期6个月。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屠宰取小肠组织,H.E.染色和嗜银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生理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十二指肠和回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回肠和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回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2组空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回肠和十二指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仔鸡肠道PepT1和b~(o,+)A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40只21d‘科宝’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16%CP组),18%(18%CP组)和20%(20%CP组)的3种饲粮,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42d测定肠道PepT1和b~(o,+)AT mRNA含量.【结果】16%CP组平均日增质量、氮利用率和代谢能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肉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PepT1mRNA表达以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回肠最低,且空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b~(o,+)AT mRNA表达以回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最低,而回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十二指肠显著高于空肠(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和消化能值均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肉仔鸡小肠各肠段PepT1mRNA和b~(o,+)AT mRNA的表达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6%CP组PepT1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20%CP组(P0.05),其在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18%CP组(P0.05).20%CP组b~(o,+)AT 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高于16%CP组(P0.05).【结论】适宜的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有利于PepT1和b~(o,+)AT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初重(11.07±2.42)g大鳞纪幼鱼(Barbus capito)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设7个梯度:30.24%(G1)、33.22%(G2)、36.23%(G3)、39.33%(G4)、42.15%(G5)、45.33%(G6)和48.12%(G7),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G5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和G7(P〈0.05);G4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G6和G7(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后肠蛋白酶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各处理组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的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降低:G7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3和G6(P〈0.05);G7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和G4(P〈0.05);G7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G7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G2、G3和G4(P〈0.05)。从而得出结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大鳞鱼巴幼鱼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33%时,大鳞鱼巴幼鱼的消化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以体质量为(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3娄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20000,span80和吐温8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钙)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和大豆磷脂)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和纤维素降解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的PEG20000、甜菜碱或大豆磷脂后木聚糖酶活力分别提高35.4%(P〈0.05)34.6%(P〈0.05)26.8%(P〈0.05);Span80、甜菜碱、大豆磷脂和硬脂酸钙使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力分别提高27.1%(P〈0.05)78.9%(P〈0.05)90.3%(P〈0.05)37.1%(P〈0.05),甜菜碱和大豆磷脂使小麦秸秆干物质降解率提高29.6%(P〈0.05)和39.9%(P〈0.05)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增加54.6%(P〈0.05)和91.8%(P〈0.05),当大豆磷脂和PEG20000添加水平增加到0.2%时木聚糖酶增加48.9%(P〈0.05)和46.0%(P〈0.05),添加0.2%的PEG20000和大豆磷脂后干物质降解率提高29.9%(P〈0.05)和30.6%(P〈0.05)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提高42.3%(P〈0.05)和69.1%(P〈0.05),在体外条件下大豆磷脂、PEG20000和甜菜碱通过提高瘤胃微生物木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力增加小麦秸秆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综合来看表面活性剂对瘤胃发酵影响程度的顺序依次为大豆磷脂:PEG20000〉甜菜碱〉吐温50〉硬脂酸钙〉Span80.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合作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5日龄断奶、体重(2.35±0.24)kg的杜×大×长仔猪24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3%、基础日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4%。在仔猪断奶后第7和14天分别称重、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从仔猪断奶后1~14 d来看,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有所提高,而料肉比和腹泻率都有所降低。仔猪断奶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回肠淀粉酶活性和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说明添加不同浓度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合作猪断奶仔猪后段肠道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消化道酶活性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51.37±0.58)g的健康无病草鱼30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含枯草芽孢杆菌(10^8CFU/kg饲料)的基础日粮,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饲养时间为45d。结果表明:处理组肠道内容物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75%(P〈O.01)、13.03%(P〈O.01)和78.95%(P〈0.01);肝胰脏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7.72%(P〈0.01)和13.81%(P〈0.01)。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肠道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数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致病性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草鱼肠道菌群组成,并提高消化道特定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对镜鲤Cyprinuscarpioyar.Speculari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组为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大蒜素(纯度为25%);C、D、E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女贞子粉。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125.55g±19.14g)。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女贞子粉试验组镜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女贞子粉对镜鲤中肠和后肠消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D组外,其它试验组镜鲤前肠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镜鲤前肠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贞子试验组镜鲤肌肉的持水能力和D组的pH1值显著降低(P〈0.05),对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根瘤菌接种厚荚相思幼苗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Ⅱ苗木生长以及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3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厚荚相思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极显著提高厚荚相思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含氮量、土壤全氮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磷酸酶和果聚糖蔗糖酶活性,其中苗高生长量增加15.1%~27.4%.地径生长量增加7.7%-32.0%,叶片含氮量提高54.7%~84.6%,土壤全氮量提高21.4%~31.6%,土壤有机质提高31.0%~38.7%,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23.4%~34.7%,果聚糖蔗糖酶活性提高64.5%-178.0%;苗木的生物量也有显著增加,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22.6%~73.1%。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茵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表4参20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180只体重为59.46±0.09g的1日龄樱桃谷肉仔鸭,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以及在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500和1000g·t^-1,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35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鸭较对照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鸭较对照Ⅰ组CP、AME和NDF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9.
温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期普通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普通蟹RS)为对照,研究了低温(8℃)和高温(34℃)胁迫12 h内经溶藻弧菌感染后筛选的抗病候选群G2代三疣梭子蟹(以下简称筛选蟹G2S)的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骤变后,筛选蟹G2S和普通蟹RS的血蓝蛋白含量在3 h时均达到峰值(P〈0.05),随后又逐渐下降,到3~12 h时已基本恢复到0 h的水平(P〉0.05)。两组蟹的SOD和AKP在低温、高温胁迫3 h内也均显著下降(P〈0.05),到3~12 h达到稳定的低水平(P〉0.05);在温度骤变的胁迫下,POD、CAT和ACP活力随时间变化也基本呈峰值变化,但达到峰值和趋于稳定的时间不具同步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蟹G2S的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普通蟹RS(P〈0.05),说明筛选蟹G2比普通蟹RS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方面更具免疫优势。以上结果表明:温度骤变的短期胁迫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从而诱导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34.85%、40.48%、46.54%、51.54%、56.69%,记为D1、D2、D3、D4、D5组)和不同质量分数的磷(0.96%、1.16%、1.60%、2.03%,记为P0、P1、P3、P5组)的饲料对星斑川鲽Platiehthysstellatus幼鱼生长、摄食、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D4、D5组均较大;摄食率和饲料系数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D4组最小;D4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6h和18h后,D5组的NHz—N和NO2—N总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12h后,D5组显著高于D1~D3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相同时,饲料中不同的磷水平对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摄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6、18h后,P0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投喂12h后,P0、P1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P3、P5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