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光照处理对臭辣树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遮荫网进行遮荫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臭辣树(Evodia fargesii Dode)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初至8月中旬为苗高生长速生期,7月初至9月底为地径生长速生期;60%光照下苗高最高、主根长最大,分别与除40%、5%之外的处理差异显著;100%光照下地径最大、3种生物量最大、质量指数最大、高径比最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最小,皆与其他处理皆显著差异。综合以上形态指标,100%光照培养下的当年生臭辣树容器苗苗木质量最好,1年生苗高可达34.5cm,地径为5.45 mm,主根长15.89cm,总生物量4.89g,茎生物量1.73g,根生物量1.84g,高径比和根茎比值最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质量指数更合理。因此,建议选择100%光照环境进行培育臭辣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2.
《福建林业科技》2015,(4):87-92
以2年生云南松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正常水分(T1)、轻度干旱(T2)、中度干旱(T3)和重度干旱(T4)4个处理,研究水分控制对云南松苗生长、水势、生物量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加剧,云南松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逐渐增加,土壤和叶片水势呈现下降趋势,根、叶、茎生物量增量占总生物量增量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增大。2苗高与地径、土壤水势与叶水势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生长指标与水势指标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在4种水分处理下云南松苗木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均达显著相关水平。研究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增量分配到根系的生物量增加,而分配到茎、叶器官上的生物量减小,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培育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的有效措施,选择了3项立地条件、3个来源的良种处理、3种基质培育的苗木和3种造林密度,采用L9(34)正交表和随机区组设计安排云南松造林组合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云南松树干、树枝、树叶、植被及枯落物、单株、种群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各生物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而良种来源、育苗基质和造林密度对各生物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以生物量为主要目标的云南松人工林培育中,在做好立地选择的基础上,以良种选择为主,结合具体的生物量指标,配以有效的育苗基质和造林密度,培育高产优质云南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75%遮阴和全光照条件下,测定云南松9个月苗龄的含水率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全光照和75%遮阴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0~3.8 g/株和0.82~1.8 g/株,其中地上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84.5%和83.0%。全光照有利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在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云南松苗木地上部分的含水率均比地下部分高,而且都存在一种倾向,地上部分含水率高的,地下部分的含水率反而低,这种相反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含水率与云南松苗木根、茎、叶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相似文献   

6.
施不同氮磷钾组合肥对核桃楸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核桃楸苗木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氮磷钾组合施肥能显著促进核桃楸苗木的生长,对高径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均有明显地增效作用。不同施肥处理间在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和生物量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影响苗木质量的各项指标,以施氮10 g/m、磷(P_2O_5)6 g/m、钾(K_2O)6 g/m配比的处理表现最优,为适宜的施肥处理,该项研究为核桃楸育苗合理施肥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指数施肥对山桃稠李播种苗生物量及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和2倍指数施肥(DEF)3种施肥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施N肥处理对山桃稠李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动态及养分承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结束后,EF和DEF处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37.00g和35.60g,比CF处理(27.10g)分别增加36.5%和31.3%(P<0.05);2)苗木生长高峰期第9~11周,EF和DEF处理单株苗木N含量增量分别为0.28mg和0.17mg,均高于CF处理(0.03mg)(P<0.05);3)EF和DEF处理均提高了播种苗体内N养分承载,生长季结束时,单株苗木N含量分别为0.69g和0.73g,均显著高于CF处理(单株0.44g)(P<0.05);4)EF,DEF处理促进了苗木对P,K吸收,生长季中P,K的吸收速率顺序均为DEF>EF>CF。生长季结束时,EF和DEF处理P质量分数较CF处理分别高28.4%和9.0%;2种指数施肥处理K质量分数较CF处理高12.5%和19.9%。采用指数施肥有效促进山桃稠李播种苗生长,可改善苗木营养状态,同时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红椎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红椎容器育苗基质筛选研究,为培育优质红椎实生苗提供技术支持,为红椎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奠定良好基础。采用沤制松树皮、锯末、炭化锯末等林业废弃物,作为基质组分,设计10个基质配方,根据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等指标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各育苗基质苗木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各基质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值大小顺序为:Ⅵ>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Ⅰ。基质Ⅵ(泥炭60%、炭化锯末20%、炭化树皮20%)育苗效果最好,基质Ⅱ(黄心土50%、沤制树皮25%、炭化树皮25%)育苗效果次之,基质Ⅰ(黄心土85%、火烧土15%)育苗效果最差。宜选择基质Ⅵ培育优质红椎实生苗。  相似文献   

9.
以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的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在家系层次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科学评价云南松苗木质量和提高遗传改良的潜在增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2 a生实生苗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指标,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地上干重、全株干重、根分配、茎分配、叶分配、地上地下生物量比9个生物量指标的表型分化系数为57.74%~92.86%,家系间方差分量百分比为12.77%~34.03%,变异系数为7.78%~55.40%。叶分配比例的遗传力最高(0.62),其次是地上地下生物量比(0.60)。以地上地下生物量比为依据进行优良性状选择可获遗传增益最高(14.31%)。具较大生物量的苗木,其针叶和茎生物量分配的范围集中在50%和40%附近,对应的根茎比在5.0~10.0之间。  相似文献   

10.
细柄阿丁枫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种子采集与处理、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苗期管理、苗木成本核算等方面对细柄阿丁枫育苗进行研究。细柄阿丁枫种子千粒重5.8g,室内发芽率30.5%,田间发芽率28%,667m~2(1亩)播种量3kg。育苗可用撒播或条播,不用搭荫棚。一年生苗木高可达50cm、地径0.5cm 以上,每株苗木成本0.093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以1年生桢楠幼苗为材料,设置5个氮水平CK(0)、N1(5.7 g·m-2·a-1)、N2(11.4 g·m-2·a-1)、N3(19.0 g·m-2·a-1)和N4(38.0 g·m-2·a-1),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均促进了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的增长,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和叶面积均以N3处理最高,分别为CK的3.93、1.51和1.33倍;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生物量,各施氮处理下整株鲜重分别较CK提高了22.15%、31.53%、96.45%和45.82%,以N3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均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N3处理的桢楠幼苗质量最佳,说明适度氮沉降能促进幼苗生长,但更高水平的氮沉降可能会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of India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L.) seedlings in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Five different growth substrates, lateritic subsoil, burnt soil, agricultural soil, peaty soil and coconut dust, were used as the basic culture materials and seven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composition were used as potting media. Kuhnia rosmarinifolia Vent. was used as a primary host plant for all treatmen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reatments in respects of survival rate (p < 0.001), height (p < 0.001), ground diameter (p < 0.001) and biomass (p = 0.002), as well as for quality index (p = 0.001) of S. album seedlings after 6-month growth in container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Among all treatments, the treatment combining burnt soil, peat and coconut dust in a weight ratio of 1:1:1 plus 2%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s basal manure achiev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most of the seedling growth parameters, including survival rate (98%), height (35.81 cm), ground diameter (0.56 cm), biomass (4.46 g) and quality index (0.65), followed by the treatment using only burnt soil plus 2%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s the culture medium (survival rate 86%, height 29.23 cm, ground diameter 0.48 cm, biomass 3.36 g and quality index 0.52), while the treatment using only lateritic subsoil plus the basal manure as the medium obtained the poorest results in survival rate (38%), height (12.04 cm), ground diameter (0.19 cm), biomass (0.26 g) and quality index (0.043).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lateritic subsoil in the medium when mixed with peat and coconut dust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height, ground diameter, biomass nor in quality index. In consideration of cost, using burnt soil plus 2%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s basal manure may be the optimum culture medium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Indian sandalwood seedlings in Guangdong,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3.
山地木麻黄菌根菌的筛选和接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7、蜡蘑E439,可在山地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培育壮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马占相思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国内外有关育苗施肥方面的研究尚少。所以,进行苗木施肥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沙棘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栽植密度下,沙棘幼苗的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热值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在栽植密度为75 cm×100 cm及100 cm×100 cm时沙棘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密度;在密度为30 cm×30 cm时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最低。苗高最高达95.8 cm,最低为61.4 cm。地径最高达13.79 mm,最低为11.63 mm。生物量最高达163.36 g,最低为105.85 g;不同密度下,各器官热值大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大小顺序为叶〉干〉枝。同一密度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相同器官热值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6.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叶面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苗期生长质量的影响,对杉木苗分别喷施1.000 g·L~(-1)特多收和0.167 g·L~(-1)喷施宝叶面肥,结果表明:2种叶面肥处理3个月后杉木苗高度、干重量以及Ⅰ级苗比例与清水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地径差异显著(P0.05),特多收叶面肥处理较喷施宝叶面肥处理苗高、地径、干重量和Ⅰ级苗比例分别增加6.11%、5.17%、24.85%和7.02%,效果优于喷施宝。  相似文献   

18.
采用7种不同配比的容器基质(其中包括2种有不同比例马尾松树皮粉组成的基质)进行西南桦容器苗培育试验,用不同基质的苗木平均地径、苗高和容器重等指标对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的平均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均达到显著差异;G处理(黄心土50%+松皮粉25%+表土25%)育苗效果最好,其次是E处理(黄心土75%+松皮粉25%)、F处理(黄心土50%+松皮粉50%),D处理(黄心土50%+泥炭50%)育苗效果最差。建议在西南桦生产育苗过程中使用适当比例的松皮粉作为容器苗基质。  相似文献   

19.
对厚荚相思苗期进行接种根瘤菌、菌根菌、根瘤菌+菌根菌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的促生效果显著。幼苗高生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根瘤个数、根瘤重量平均数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3.36%。73.30%,89.69%,224.01%和186.96%。接种各菌种对幼苗的促生效果排序为:菌根菌+根瘤菌〉根瘤菌〉菌根菌〉对照。苗木根部菌根菌感染强度排序为:菌根菌〉菌根菌+根瘤菌〉对照。  相似文献   

20.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 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间也有较大差异,除地径2 cm营养钵幼苗施用菌根肥和混合施用菌根肥加30 g·株-1复合肥表现出较明显受抑制生长外,其余各施肥处理对红豆树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地径2 cm营养钵苗和地径2 cm带土球苗施用30 g·株-1复合肥、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施用50 g·株-1复合肥生长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选择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和造林成本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红豆树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树幼苗采用地径2 cm带土球苗并施以30 g·株-1复合肥的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