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2013—2017年我国进口东盟大米截获有害生物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口岸从进口东盟大米共截获有害生物216种(属),1 960种次。其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7种(属),16种次,全部为昆虫和杂草。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来源国为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截获次数较高的有害生物有根霉菌属(Rhizopus spp.)、蚤蝇科(Phoridae)、曲霉属(Aspergillus spp.)、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米象(Sitophilus oryzae)、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p.)、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p.)、弯孢菌属(Curvularia spp.)。通过对进口东盟大米疫情截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东盟大米疫情截获总体特点,以期为口岸大米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与越南贸易额逐年增加,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越来越频繁,云南省红河州边境口岸由越南进境的植物产品中截获到大量有害生物。本文对2014—2016年红河州边境口岸截获有害生物从截获种类、截获量、截获寄主和截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3年共截获有害生物290种、6 084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种、251种次;截获昆虫114种2 503种次,截获真菌113种3 220种次,真菌和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分别占52.93%和41.14%;随入境旅客的增加,旅检截获有害生物种次数快速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种苗截获有害生物的种次数居于前三位,三者占总种次数的95.86%;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种次数较多的有桔小实蝇、辣椒果实蝇和根结线虫属(非中国种)。针对越南入境有害生物特点,结合红河州实际,提出了应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佛山澜石是广东辖区主要的水果进口口岸,2007~2011年经佛山澜石口岸进口的水果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墨西哥、智利、秘鲁、新西兰、法国、乌拉圭和中国台湾共14个国家或地区,水果种类繁多,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共27种水果,有害生物疫情复杂,5年来总计截获检疫性或具有重要检疫意义的真菌有害生物5种66种次、检疫性昆虫有害生物10种220种次,为国家质检总局解决国际水果贸易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对2007~2011年佛山澜石口岸进口水果的疫情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佛山澜石口岸进口水果有害生物的检疫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2003-2013年全国口岸进境水果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统计分析.全国进境水果中截获有害生物总计2043种388831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130种25450种次;从13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境水果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截获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泰国;截获最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杧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针对疫情截获情况,提出在水果检疫查验过程中应关注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开展水果检疫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进境泰国水果携带有害生物疫情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泰国水果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我国口岸从泰国进境的水果中截获到大量的有害生物疫情。本文分别从疫情截获量、截获种类、截获寄主和截获方式等疫情特征对我国口岸2005~2011年截获的泰国水果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获泰国水果及木包装上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达28个种(属),病害较少,其中实蝇类12种(属)共2978种次、介壳虫类4种共1877种次,是关注度最高和潜在危害最严重的类群;从寄主来看,榴莲、莲雾、芒果是携带疫情最多的3种水果,易携带的有害生物分别为蚧类、实蝇类和象甲类;榴莲和莲雾在货检中疫情截获量较大,芒果携带疫情以旅检为主;货检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番石榴实蝇、橘小实蝇和南洋臀纹粉蚧,旅检中截获量较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有番石榴实蝇、橘小实蝇和为害芒果的象甲类害虫。针对以上疫情特点提出加强疫情监测,提升口岸鉴定监管能力,强化产地预检和除害处理措施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13—2018年温州空港口岸截获的入境旅客植物及其产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温州空港口岸有害生物检出种类呈增长态势。6年共查获管制的植物和植物产品7495批次,截获有害生物110种,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种,占比11.82%。有害生物种类以昆虫居多,共55种,占比50%;热带水果检出有害生物最多,8种热带水果中检出12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旅客携带物的有害生物检出具有时间季节效应,疫情来源地以东南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特点。根据截获温州空港口岸入境旅客携带植物及其产品检出有害生物特点,因地制宜对入境旅客携带物检验检疫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口岸进境矿产品植物疫情截获情况,提高矿产品有害生物疫情检出率,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方法]分别从截获植物疫情变化规律、疫情类别、矿产品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与一般有害生物情况、来源地、不同隶属关截获情况等方面对山东口岸2008—2017年进境矿产品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山东进境矿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总计54种(属),2560种次,1574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4种(属),29种次.进境矿产品中有害生物截获种类和种次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以昆虫、线虫和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种类总数的87.04%,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65.70%;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非金属矿产截获最多,金属矿产次之;共截获4种(属)、29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50种(属)、2531种次一般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三位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结论]研究结果对口岸进境矿产品疫情截获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3~2015年我国进口木薯干截获有害生物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境木薯干检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显示,进境木薯干截获有害生物主要来源国家为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疫情种类包括昆虫、杂草、真菌、线虫、螨类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共计6大类。全国口岸在进境木薯干中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0种、364种次,全部为昆虫和杂草。赤拟谷盗、咖啡豆象、谷蠹、锈赤扁谷盗、长头谷盗、仓潜、黑菌虫、孢坚甲、黑小长蠹、小菌虫、米扁虫、玉米象、锯谷盗等仓储类害虫截获次数较高。本文针对木薯干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进境木薯干检疫的相关建议,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新增加的危害美国小麦的3种病原真菌(麦类条斑病菌、小麦基腐病菌、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为害情况、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以供口岸人员检疫参考.  相似文献   

10.
Monilinia fructicola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真菌有害生物。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从美国输华樱桃中截获可疑病果,病果表面有微小的圆形褐色病斑。保湿培养4d后,病斑迅速扩展至全果,并簇生绒状灰白至灰黄色菌落,导致果实腐烂。经对分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病菌鉴定为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Winter)Honey),从进境美国樱桃大宗货物中截获该病菌在我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火龙果腐烂病是一种对我国新兴的火龙果果业潜在风险较高的真菌病害。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从越南进口的火龙果鲜果中截获该病害。本文介绍了其病原真菌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Petrak)Alcorn)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经济危害性、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检测方法 ;分析了病原菌的进入风险和定殖与扩散风险,提出了加强口岸植物检疫,严防病原菌传入及病害在国内发生扩散和蔓延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吕燕  赵鹏  刘丽  段维军 《植物保护》2022,48(3):278-286
为给进口大麦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策略提供参考,本研究统计了全国口岸2009年-2019年大麦进口基本情况,比较并分析了不同来源国(或地区)大麦中截获杂草、软体动物、真菌、昆虫、病毒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数和种次数。结果表明,近11年来我国大麦进口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年大麦进口量最大。截至2019年,大麦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70种,包括杂草53种、软体动物2种、真菌5种、昆虫8种、病毒2种,其中疫情最突出的是杂草。从来源国来看,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乌克兰是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及种次数最多的国家。其中,澳大利亚、法国大麦中主要截获杂草、软体动物、真菌等有害生物,加拿大大麦中主要截获杂草、真菌及病毒,乌克兰大麦则主要截获杂草、软体动物及昆虫。本研究汇总了2009年-2019年不同来源国(或地区)进口大麦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名单,为进口大麦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收集并整理2014~2016年从黄埔和南沙口岸进境美国高粱中截获的杂草种子,对截获频次进行统计,并对截获频次较高的9种检疫性杂草、14种非检疫性杂草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杂草种子几乎均能萌发,且萌发率较高,如长芒苋和裂叶牵牛萌发率达58%以上、糙果苋19.17%、假高粱和豚草的萌发率也达到7.50%和5.00%。因此要重视美国高粱中携带的杂草种子检疫以及杂草监测工作,防止这些杂草种子的定殖传播。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原生资源的一种替代,我国再生资源进口数量逐年增加,相关口岸从再生资源中截获到许多有害生物。本文分别从截获有害生物年度变化规律、生物类别、再生资源类型、来源地、直属局、检疫性有害生物等方面对全国口岸2006~2016年从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有害生物共2003种164 566种次84 035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69种(属)5 215种次4 540批次。有害生物年度变化规律显示,2006~2013年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有害生物种次趋于平稳,从2014年起,有害生物截获种次迅速增加。从截获有害生物类别来看,以昆虫、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总种类的85%,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72.2%。从再生资源种类看,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废纸、废塑料、废有色金属截获最多。从来源地看,共有121个国家和地区截获到有害生物,其中美国、中国香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位于前五位。24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广东局、江苏局、深圳局、浙江局、福建局位于前五位。数据显示,红火蚁、四纹豆象、桔小实蝇、双钩异翅长蠹、非洲大蜗牛、假高粱位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六位。针对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进境再生资源查验及检疫鉴定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再生资源有害生物疫情检出率,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东口岸2011~2016年进境水果疫情截获情况进行统计,对所截获不同水果的疫情、不同来源地的疫情及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为进境水果检验疫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木虱是原产于北美的重要害虫,近年研究表明该虫能传播马铃薯毁灭性病害———马铃薯斑纹片病其病原菌为(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cearum,简称Lso),因而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特别关注。迄今为止,该虫及其所传病害在我国尚未有分布,均是我国关注的具有重要检疫意义的有害生物。2017年,我国广州、上海口岸首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Lso。目前,我国口岸尚未截获马铃薯木虱,但是鉴于其本身和所传带病害的重大危害性,有必要明确马铃薯木虱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和传入风险。本文采用生物学动态仿真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同时对该虫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其入侵风险等级,为有害生物检疫和国门把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木虱在我国有很广阔的适生范围,中、高度适生区所占的面积大。其中高度适生范围有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上海、江苏、河南、山东以及四川东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和东部、辽宁南部等地区,其入侵风险R值达到2.37,属高度危险等级。建议将马铃薯木虱列入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口岸监管部门应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17.
面向口岸一线进境水果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针对进境水果"事前"主要风险要素开展风险评估。通过建立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将口岸截获等反馈数据与专家评判相结合,以二维矩阵确定进境水果检验检疫风险因子评价等级,最终划分进境水果风险等级,提出相应风险分级管理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进境水果"事中"查验环节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重点突出、提升效率,进而压缩通关时长。  相似文献   

18.
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Weidemann)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最大的害虫之一。为评估地中海实蝇入侵中国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检疫措施,基于其在全球的分布数据,选取与其发生相关的温度、湿度等7个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适生区,并结合我国进境口岸截获数据及寄主分布情况评估其入侵风险。结果显示,地中海实蝇在全球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该虫在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我国邻国多地适生,且在我国进境口岸每年也均有截获,2003—2015年共截获274批次;其主要寄主苹果、咖啡、榅桲和无花果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内种植面积及产量均较高。因此中国具备了该虫进入、定殖的适生条件,具有较高的扩散风险。为预防其入侵,需完善边境疫情监测体系,加强进境口岸管理力度,并制定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其进入、定殖及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从口岸检疫角度探讨进境木薯干携带活虫疫情的风险因素。通过对2011~2015年进境木薯干昆虫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而对检疫重要性、来源国家、时间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境木薯干截获昆虫的总体平均活虫率为27.81%,检疫性昆虫活虫风险是非检疫性昆虫的1.437倍,越南活虫疫情风险为总体平均水平的2.737倍,7~10月份活虫疫情风险为总体的1.6~2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检疫重要性、来源国家、时间的活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高风险来源国家、季节应加强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