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选取6种寄主植物(大枣、山楂、梨、桃、苹果、杏)饲喂的桃小食心虫,分别使用过碘酸钠法、硫酸蒽酮比色法和盐酸水解法测定其体内甘油、海藻糖和氨基酸含量;通过定磷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Na+-K+-ATP酶和LDH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体内主要代谢物质含量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存在差异,取食山楂的桃小食心虫甘油含量最高(12.48μg/mg),取食大枣次之(12.44μg/mg),取食杏的含量最低(10.43μg/mg);海藻糖含量为取食大枣的最高(27.16μg/mg),取食杏的最低(9.86μg/mg);取食6种寄主的桃小食心虫体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取食山楂的桃小食心虫体内天冬氨酸Asp含量高于取食其他5种寄主植物的;超微量Na+-K+-ATP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取食桃的桃小食心虫活性最高(1.31 U/g pro),LDH酶活性以取食杏的最高(42.73 U/g pr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八角、花椒、生姜、小米辣、薄荷和草果等6种井上蛀果斑螟非寄主芳香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6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小米辣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前期影响最大,产卵前期较对照(1.03 d)延长2.03 d;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期影响最大,产卵期较对照(9.20 d)缩短6.62 d;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最大,八角挥发物处理下雌、雄成虫寿命仅为4.79和6.02 d,较对照分别减少11.64和8.79 d.八角挥发物处理下井上蛀果斑螟成虫无产卵高峰期出现,其余处理产卵高峰期仅为1d.各处理单雌平均日产卵量均显著下降.八角挥发物处理的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子代卵的孵化率最低,产卵抑制率达86.21%,子代卵孵化率较对照减少83.19%.[结论]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针对该虫的生态控制和植物源农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梨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入手,分析探索影响梨小食心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关键化学信息物质,研究生产适用的梨小食心虫驱避和防治用信息化合物及其应用技术,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做到及时有效的防治,希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果蛀蛾科.简称桃小。其寄主植物有10余种,主要是鼠李科的枣、酸枣和蔷薇科的苹果、海棠、花红、各种梨、山楂、桃、杏、李等。  相似文献   

5.
桃蛀果蛾2种寄主的挥发物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果区,主要为害苹果、枣、桃、梨、杏、海棠等。采用固相微萃取(SPEM)和GC-MS分析了桃蛀果蛾不同寄主(枣、杏)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2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成分种类差异较大,分别为37,18种;其中,枣挥发物成分以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物总成分的19.60%和58.45%;杏挥发物成分主要是酯类,占挥发物总成分的70.51%。研究结果为探讨桃蛀果蛾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桃蚜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桃蚜(Myzus persicae)对不同植物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白菜的气味对桃蚜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韭菜等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桃蚜无明显的引诱作用,甚至有排斥作用;桃蚜对非寄主植物韭菜在自然状态下和经过机械损伤后产生的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7.
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欧洲和北美的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主要包括小蠹对非寄主植物的绿叶和树皮挥发物,如绿叶挥发物、反-螺环缩醛(tC)、辛醇和其他化合物的行为反应,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小蠹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非寄主挥发物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钙果园桃小食心虫田间消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桃小食心虫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为害多种寄主植物。蔷薇科的钙果(欧李)是一种新兴的果树产业,近年来受到了桃小食心虫的严重为害,但是并未有文章对其种群动态进行过报道。为了掌握钙果园桃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的基本规律,以对桃小食心虫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从而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2008,2009年的钙果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的田间虫量显著高于2009年,为2009年的1.05倍;2008年共出现3次成虫高峰,2009年只出现1次成虫高峰。并且,成虫高峰期的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对成虫的防治应在发生期运用性诱剂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诱杀,对卵的防治应在成虫高峰期出现的1~3 d后进行寄生蜂的释放。结果证明,钙果为桃小食心虫的又一重要寄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桃小食心虫的潜在生命力,并为人工饲养桃小食心虫提供参考依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光照15 h条件下,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和繁殖动态进行观察研究,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的种群趋势指数为31.53,周线增长率为1.1102,内禀增长率为0.1045,净增值率为39.15,世代平均周期为35.25 d,种群倍增时间为6.6325 d,在桃小食心虫蛀果之前防治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一、寄主植物的区别 梨小食心虫除为害仁果类中的梨和苹果外,还为害核果类中的桃、杏、李等;苹果小食心虫主要为害仁果类,以苹果、梨、山楂等受害最重;桃小食心虫为害的果实中,以仁果类中的苹果、梨、山楂等受害最重,核果类受害较轻,枣和酸枣也可受害。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对丁鱥诱食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0尾平均体长为10.84cm、体重为22.8g的丁鱥进行了饲料诱食剂的初步研究。选用10种中草药(丁香、肉桂、八角、山萘、薄荷、黄连、黄柏、黄岑、枝子、胡椒)作为诱食剂,以2%的添加量分别加入到基础饵料中,用迷宫试验记录试验鱼进入诱鱼室和空白室的次数,以及试验鱼咬啄饵料球的次数,以分析不同中草药对丁鱥的诱食效果。试验期间水温为22-24℃。结果表明:丁香、薄荷、八角和黄连对丁鱥具较好的诱食效果(P〈0.05)。中草药的浓度不同,诱食效果也不同。其中:6%黄连、4%薄荷、2%八角对丁鱥的诱食效果最好;黄连与八角以1%的浓度添加在饲料中后对丁鱥的诱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中莽草酸提取和纯化工艺。[方法]以八角茴香为原料,水蒸气蒸馏,回收八角茴香油,对残渣用水回流提取,提取液用711树脂富集,粗提物搅拌沸石粉,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重结晶得到莽草酸。[结果]利用711树脂分离莽草酸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中莽草酸浓度5.876 mg/ml,流速1.0 BV/h,动态交换吸附率达96.8%,洗脱剂为pH值3的浓度7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1.0 BV/h,解吸率达94.5%。莽草酸粗提物与沸石粉的质量比为1∶10,搅拌,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洗脱率达到96.9%,真空浓缩至干,甲醇-水混合结晶,得到莽草酸含量为98.16%的提取物,收率为8.86%。[结论]该工艺成本低,收率高,适宜于莽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高含油量的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优良单株,为八角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建立和收集保存八角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自2002年以来,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开展八角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工作,拟定出八角选优标准。按照选优标准,在云南八角主产区决选出16株含油率高的优良单株,对各优良单株进行了分析,并逐株进行介绍。最后,对八角优株的扩选、复选、保护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良种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结果]决选出的16株优良单株,1 kg个数为110-198个,鲜果重5.04-9.07 g,株产达60-158kg;其茴香油均符合GB/T15068-94对其所含八角茴香油组成(反-茴香脑≥87.0%,草蒿脑≤8.0%,顺-茴香脑≤0.5%,大茴香醛≤1.0%)的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八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八角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龙宾  刘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69-4171
介绍了八角的生物学特性及广西八角的生产现状和主要栽培管理措施,提出在生产中应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兴林,不断提高八角的产量、质量及市场附加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桂皮、八角浸提液对玫瑰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9种中药材(桂皮、八角、黄连、黄柏、花椒、百部、丁香、高良姜、青木香)浸提液中筛选出对玫瑰鲜切花具有保鲜效果的桂皮和八角,并研究了其对瓶插期间瓶插液微生物繁殖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桂皮和八角浸提液能一定程度延长玫瑰切花瓶插寿命,其中桂皮浸提液效果好于八角,平均能延长切花寿命3-4d;桂皮浸提液能明显抑制瓶插液中微生物繁殖,处理组瓶插液微生物数量仅为对照的70%。桂皮浸提液能抑制切花茎切口端菌丝生长,减少输导组织的堵塞,促进了水分的吸收和传导;能够维持叶片和花瓣中水分的平衡;维持叶片和花瓣细胞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周庆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7-6178
[目的]探讨遮光率对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遮光率分别为0%、50%、75%、90%.[结果]种子播种后7d和展开第1对子叶以前,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子叶展开(开始光合作用)后,不同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遮光率的提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升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大幅提升,叶片呈现较深的墨绿色;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则因光照减少而相对变弱.在无遮光条件下,因为光照度较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与不同遮光率进行遮光的植株有明显差距.[结论]在八角幼苗期,遮光率对其生长明显的影响,因此应根据需要进行遮光.  相似文献   

17.
八角茴香及其混伪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八角茴香的同属植物莽草、红茴香、大八角、短柱八角和野八角等,因果实外观相似而冒充或代替八角茴香的现象。对八角茴香及其几种混伪品的分布生境、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人们了解、识别八角及其混伪品。当前我国八角茴香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安全质量问题突出,应大力发展八角高产无性系研究,尽快制定无公害八角茴香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来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八角茴香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八角茴香的同属植物莽草、红茴香、大八角、短柱八角和野八角等,因果实外观相似而冒充或代替八角茴香的现象。对八角茴香及其几种混伪品的分布生境、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人们了解、识别八角及其混伪品。当前我国八角茴香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安全质量问题突出,应大力发展八角高产无性系研究,尽快制定无公害八角茴香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来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八角茴香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马雯芳  谭建宁  徐东来  严克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30-11031,11116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含量。[结果]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浓度分别在20.01~300.15μg/ml(r=0.999 5)、34.74~521.10μg/ml(r=0.999 0)、6.48~97.20μg/ml(r=0.999 5)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09(RSD 1.35%)、97.78%(RSD 1.86%)、103.28%(RSD1.57%)。[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姜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