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湖北省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元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10-1311
在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设计了一套粮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1990~2003年的粮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现状和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1990~2003年稳步提高,但存在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纳总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阐述1996年以来江苏粮食单产水平、粮食总产量和粮食生产区域分布三方面的现状,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选择了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农业资源转化水平三方面指标,构建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1996~2011年统计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但近年来呈持续增强的态势,可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粮食安全的消费需求与最少耕地保有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耕地保有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四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灰色GM模型和对数需求函数模型对2006~2015年四川省的粮食消费需求和最少耕地面积保有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耕地保有量为603.92-629.51万hm2.如按现有耕地占用速度,2010~2015年实际耕地将少于最少耕地面积保有量,危及粮食安全.因此,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述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技术,从经济与社会、资源、生态和技术4个层次构建评价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江西省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0—2009年江西省的粮食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但存在结构矛盾,并且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势显著,资源状况有可持续、稳步、小幅度的改善,但生态与技术均呈现不可持续性。在分析限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素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江西省粮食可持续生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湖南省2004—2019年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因此,应保障粮食种植资源合理使用,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等,以实现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选择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农业资源转化水平3个方面,构建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49个县(市、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等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家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拟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省从1990~2006年的粮食可持续发展水平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若干条政策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四川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支撑四川粮食安全取得的成效,系统分析了四川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新形势下加快推动四川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成渝现代种业产业创新中心、实施粮食科技高效转化工程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支撑四川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粮食生产能力、经济作物生产能力5个方面,以16个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四川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综合得分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将21个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农业现代化区、农业条件优势区、农业条件一般区、农业条件劣势区。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得分情况,结合其地区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粮食生产是四川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四川省农经总站对岳池、仁寿、渠县、泸县、平武、简阳、新都7个县(市、区)的120户农户连续11年的定点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四川水稻、小麦、玉米和红苕等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等,提出了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仓”——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突破1 000亿斤,对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下黑龙江省耕地面积急剧增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逐年增加,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等新特点,文章从种植业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当前黑龙江省发展"千亿斤"产能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种植单产低、种植效益低、种植结构不合理、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生态资源消耗严重、个别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技术集成提升农田生产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用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等发展策略,从而确保黑龙江省粮食高产、稳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粮食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二级指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浙江省2013—201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资源禀赋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要素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科技装备水平和粮食产出水平在波动中增长。相应地,从资源保护、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海洋  梁山  胡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40-5741,5744
运用一元回归预测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对1949~2004年河北省耕地、人口和粮食的相关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预测河北省人口的变化趋势,同时对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各个因素排序。结果显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程度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大。针对分析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福建省粮食单产的波动变化和影响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获取福建省统计年鉴中1986~2012年的若干组基础数据作为影响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在SPSS操作平台下进行福建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7年以来福建省粮食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前20年增长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后续产量达到最高值后趋予稳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福建省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归结为经济要素,人口、农业投入与运输要素,消费与投入压力要素3方面。鉴于经济要素的贡献最大,提出依靠经济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安徽省1949-2006年粮食生产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诸要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指出粮食单产、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实现安徽省粮食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选取湖南省2004—2019年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评级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在保障粮食种植资源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等,以实现湖南省粮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66-8269
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指标对2002~2006年四川白沙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以及四川省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白沙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为白沙河流域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的角度看,白沙河流域是典型的资源丰富待开发型生态经济区;从自然条件开发和生态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白沙河流域资源利用强度较弱,环境负荷率较低,能值产出水平有待提高;白沙河流域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省2006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定量测度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结果显示,河南省2006年生态赤字为2.2567hm^2,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河南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分析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表明了粮食生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粮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序依次为: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化肥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和受灾面积。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促进辽宁省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每万人拥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自然灾害成灾率、人均粮食产量、农业产投比、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要促进和实现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加大对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控制农村人口增长,营造良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