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对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进行了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奶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和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中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不同奶牛场中的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中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牛上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72h观察结果阳性数最多,但也有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有禽型反应大于牛型反应的可能性,但数量不多;不同剂量检疫,剂量大时检出率偏高,淘汰率也增多,对畜牧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按病原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种。牛型结核可以在人和牛(尤其是奶牛)之间相互传播。笔者近年来参与跨越南北共3省5场近万头次奶牛结核检疫,由于跨越地域广、涉及牛场多、检疫奶牛数量大,所收集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揭示了目前我国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无明显南北差异,同一区域内不同场(群)间奶牛结核感染差异很大。本文结合南方某奶牛场成功净化结核病的实例,对防止阳性奶牛漏检的方法等进行介绍,表明奶牛结核病可以通过检疫、扑杀阳性牛、消毒、隔离等综合手段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都可以引起奶牛发病。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也更加重要。笔者近期对双城市2个奶牛场进行了结核病的检疫 ,现报告如下 :奶牛场1:奶牛存栏16头 ,犊牛9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 ,可疑感染牛3头 ,其中包括1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奶牛场2 :奶牛存栏数30头 ,犊牛12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4头 ,可疑感染牛4头 ,其中包括2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1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1材料准备游标卡尺、注射器、…  相似文献   

6.
柳州市是奶牛结核病老疫区,多年来,通过检疫、淘汰、净化,使柳州市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从1998年的11.6%下降到2003年的0.98%,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判断标准的变化以及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开始对不同剂量的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了临床研究。以求探明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不同剂量对判断结果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巴州辖区内某奶牛场为根除牛结核病对该奶牛场的威胁,技术人员根据该奶牛场情况制定了检疫计划,选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检疫的目的。初筛检疫使用牛型结核病PPD(纯化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出现阳性或可疑牛之后,再对其接触较为密切的同群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的在于检出与患病动物接触的牛群是否处在牛结核感染的潜伏期。检测结果:皮内变态反应全检150头奶牛后,出现1例阳性牛和1例可疑牛,之后将阳性、可疑与同属一个圈舍的其他13头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检测,出现1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4例阴性。表明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ELISA可以有效提高牛结核病检疫的准确性,节省检疫时间,减少因单纯使用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出现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扑杀。  相似文献   

8.
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杭州市对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加强检疫、建立奶牛户口管理制度和建立奶牛结核病隔离饲养场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奶牛“二病”的发生,加快了牛群健康化步伐。现全市存栏奶牛14000多头,检出结核病阳性牛110头,阳性率为1%;检出布氏杆菌阳性牛15头,阳性率为1.5%,达到了牛群健康化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了保障消费者食乳安全,武威市畜牧兽医局每年对奶牛养殖场(户)奶牛结核病进行定期检疫,及时淘汰阳性牛,使三县一区的规模养殖场(户)奶牛结核病逐步被净化。免疫学检疫结果表明:自1996年~2006年11年间,武威市奶牛养殖量呈上升趋势,而结核病的阳性率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完成奶牛结核病净化工程,天津市引进了γ-干扰素检测新技术,结合传统的检测、扑杀、消毒、检疫、流调、监管等技术措施,制定了奶牛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根据本市奶牛结核病防治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奶牛结核病净化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科学的可行的以区县为单位分区实施的净化技术路线。通过4年的努力,全市共完成奶牛结核病检测71.3万头次,检出阳性牛170头,且阳性牛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无阳性牛检出。至2013年底,全市所有农业区县均达到农业部颁布的奶牛结核病净化标准,并通过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的考核验收。本文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它地区开展奶牛结核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林县奶水牛结核病检疫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国家规定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的结核菌素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上林县某奶牛场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 ,被检奶水牛 46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奶水牛 3头。文章分析了结核病阳性牛发生原因并提出净化奶水牛结核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PPD皮内注射法对全县26个专业户饲养的123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检出阳性反应牛9头,可疑反应牛4头,检出率为11.5%。对阳性和可疑反应牛用牛、禽两型提纯结核菌素作对比试验,并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下注射法、副结核菌素皮下注射法做了病原鉴别试验。结果表明,永靖县奶牛结核病检出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牛型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91.7%,而禽型结核菌感染率仅占8.3%。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市奶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内注射结核提纯菌素方法,对柳州市2004~2007年的8304头(次)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监测,检出结核阳性病奶牛55头,占总检测牛数0.66%。从检疫情况分析,奶牛结核病呈波浪状,零星散发,老疫点出现反复发病,新疫点多为新建牛场的散养户。表明我市奶牛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一起奶牛养殖场在结核病检疫中,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261头奶牛进行检测,检测出3头阳性牛,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净化奶牛场结核病,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应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试验进行奶牛结核病检疫的基础上,引进牛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检测技术,初步开展了新型检疫技术的应用研究,证明y-干扰素技术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可作为目前国家标准牛型PPD变态反应的平行试验,完善我国奶牛结核病检疫和净化工作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奶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饮用患病的牛奶感染。为了供应合格的生鲜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2007—2011年连续5年,我们对乌鲁木齐市的14个规模奶牛场和8个区县共57389头奶牛采用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进行检疫,对阳性牛298头中的124头牛,同时进行国外比较变态试验、γ-干扰素试验和ELISA以及PCR等方法对比,进行更进一步确诊,并将γ-干扰素实验作为PPD的补充实验纳入《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新疆地方标准中。对确诊阳性牛剖检,观察病理变化,采集病变肺脏和肺门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和菌型鉴定,研究乌鲁木齐市奶牛结核病主要流行菌型,提出了乌鲁木齐市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障饮用牛奶的安全和人们健康,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2007~2010年共计47085头奶牛,采用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进行检疫,对检出的199头阳性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用发达国家通用的比较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实验进行比对实验,对阳性牛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化,采集病变肺脏和肺门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和菌型鉴定。结果显示:国外比较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检测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奶牛结核病分离到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占80%,人结核病分离到的人结核分枝杆菌占92.3%。乌鲁木齐市牛结核病的发病和流行与环境污染、活畜交易市场和集贸市场、畜及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污染、饲养管理不科学、饲草料的污染、养殖人员自身疾病的影响和检疫净化的全面实施等相关。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有利于乌鲁木齐奶牛结核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奶牛结核病是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人牛型结核感染主要是通过饮用牛乳或消毒不彻底的牛乳而引起的,尤其是儿童常因喝了污染牛乳而患肠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因此,做好奶牛结核病的检疫工作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牡丹江市市区奶牛结核病的污染状况,以便对全市奶牛实行以净化检疫淘汰阳性牛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我们于2000年9月至11月对全市5个乡、镇2个奶牛场共70群380头奶牛逐头进行临床检疫和实验室检测。1奶牛结核病的临床检疫1.1临床检疫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某奶牛场3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比较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牛208头(其中20头双阳),阴性92头(其中禽型19头)。TST和SICTT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4.89%;TST与IFN-γ-ELISA相比,阳性符合率为31.16%;SICTT与IFN-γ-ELISA对比,阳性符合率为51%。综合判定,3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33.67%,符合率较低,表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牛结核病现行防治政策是对牛尤其是奶牛进行检疫,淘汰结核病牛[1]。现在牛结核病应用较多的检疫方法有变态反应[2]、酶联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